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期调理

​6.熊继柏从六郁论治胃脘痛经验


熊继柏老师认为,胃脘痛的治法虽多,但均可概括于《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的气血痰火食湿六郁之中,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贲门口炎症、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消化道息肉等,均可参此辨证论治。


气郁者治宜理气解郁

黄某某,女,35岁。因胃脘胀痛月余,于2000年9月23日求诊。

 

诉1个多月前受精神刺激后,出现胃脘胀痛,不能进硬食,每餐只能啜薄稀粥小半碗,嗳气泛酸,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弦。胃镜检查:胃窦部浅表糜烂性胃炎;病理切片示胃窦部呈轻度非典型增生。

 

予香砂三仙疏肝散:

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5g

陈皮10g,香附10g,川芎6g

神曲10g,炒麦芽15g,煅瓦楞10g

砂仁10g,广香6g,甘草6g(歌诀:柴陈枳实芎芽附,木砂瓦楞草神曲。)


 7剂尽,胃脘胀痛、嗳气均减,舌苔转薄白,脉细,仍泛酸,不敢进硬食。守上方加山楂、鸡内金各10g、醋延胡15g,白芍、煅瓦楞均增至15g。再进14剂,诸证消失,已能进少许饭食。改拟逍遥散加焦三仙以善后。

 

按:患者因精神刺激后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反酸诸证,为肝胃气郁之证,木郁土壅,腐熟乏力,故不能进硬食。用柴胡疏肝散加香附、醋延胡以疏肝气之郁,则胀痛可除;焦三仙、砂仁、鸡内金,理脾胃之壅,则纳食能增;瓦楞制酸,砂仁益脾,则脾胃强健而泛酸可止。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功,药证相契,故效如桴鼓。


血郁者治宜活血行郁

何某某,男,33岁。2000年9月2日初诊。


诉胃脘隐痛反复发作6年,加重旬余,现脘痛部位固定,食少便溏,大便时呈黑色,面黄体倦,舌淡暗,苔白稍腻,脉细。既往曾有“胃出血”病史。大便潜血试验(+++ )。


予加味柴芍六君子汤:

西洋参10g,土炒白术10g,茯苓15g

柴胡10g,白芍20g,陈皮10g

法夏6g,白及30g,田七粉15g(冲服)

地榆炭15g,香附炭10g,甘草6g(歌诀:西洋术芍柴陈苓,夏榆附草及七粉)

 

服3剂,脘痛、便黑均减,再进4剂,脘痛止,便黑除,舌苔转薄白。守上方出入续进14剂,诸症消失,其间先后3次大便潜血试验均(—)。改拟柴芍六君子汤加失笑散善后。


按:此患者因胃脘久痛入络,血瘀胃络受损,故见脘痛便黑诸症;食少便溏,面黄体倦,为气随血耗。用六君子汤健中益气,气充则离经之血可摄;柴芍疏肝理气,肝舒则郁滞之气可解;白及、田七粉、地榆炭、香附炭化瘀止血,瘀化则新血能生,血止则便黑即除。诸药配伍,其效甚验。


痰郁者治宜化痰开郁

周某某,男,16岁。2000年9月16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痛,嗳气呕逆4个月,其胀痛呕吐以夜半为甚,呕吐物为痰涎白沫,白天进食即呕,每次呕吐持续30min,4个月来每日靠输液维持,伴嗳腐反酸,面黄体瘦,眼眶下陷,舌暗红,苔腻而花剥,脉细数。钡餐照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十二指肠壅滞症,返流性食管炎;病理切片示幽门梗阻。

 

予旋赭启膈散加味:

 

丹参30g,沙参30g,郁金30g

砂仁10g,麦冬30g,法夏20g

荷叶蒂15g,茯苓15g,杵头糠30g(布包)

桃仁10g,旋覆花15g,代赭石20g

甘草6g

 

嘱其浓煎,少量频频啜饮。7剂,呕吐由3~ 5次/日减为1~ 2次/日,胃中胀痛大减;上方去旋覆花、代赭石,加柿蒂10g,服7剂,呕吐减少为2~ 3次/周;续进7剂,服药期间仅呕吐1次,胃痛全止;再进14剂,服药期间一直未呕,已能进面食,偶有嗳逆;又进21剂,同时渐进粗食,随访4个月,胃痛及呕嗳一直未发。

 

按:患者胃脘胀痛,呕逆,苔腻,为痰郁气结之症,目眶下陷,苔花剥,为呕逆日久,伤津耗液之象,舌暗红为痰郁夹瘀之征。证属痰瘀互结、阴津受损之噎膈,故予以化痰行瘀、开郁养阴之启膈散。又因病久且重,恐原方降逆、化瘀、养阴之力不足,遂加旋覆花、代赭石、法夏、柿蒂降逆;桃仁祛瘀;麦冬养阴。守方坚持服用,数月之顽证终得蠲除。(歌诀:丹沙郁冬桃仁砂,旋代杵荷茯苓夏。)


火郁者治宜泄火散郁

陈某某,男,28岁。2000年11月5日初诊。


诉胃脘灼痛、吐血反复发作1年余。此次因大量饮酒后发病,症见胃脘部热痛,口干,每日清晨吐鲜血4—6口,便结,舌红,苔黄,脉弦。钡餐摄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炎;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予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味:

生地15g,丹皮10g,白芍20g

水牛角片20g,黄芩10g,黄连4g

生大黄5g,甘草6g,田七粉20g(冲服)

 

服3剂,脘痛缓,吐血大减,再进7剂,脘痛除,吐血止,大便得畅,舌苔转薄,脉细略数。改拟益胃汤加减以善后。3个月后因来治感冒诉脘痛吐血一直未发。

 

按:此患者胃脘灼痛、吐血,为肝火犯肺、热迫血行而致,故见胃脘灼痛、口吐鲜血、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治宜凉血散郁,泻火止血。用泻心汤苦寒直折火势,合犀角地黄汤凉血散血,又加入止血之田七粉,方药与病机丝丝入扣,故功效甚捷。热去血止,宜养胃阴,故用益胃汤善后养胃,以防复发。


食郁者治宜消食达郁

刘某,女,28岁。因饮食不适后脘胀隐痛40余天于2001年1月6日来诊。


现胃脘饱胀,进食后尤甚,有时隐痛,嗳气,舌淡红,苔白厚,脉细滑。胃镜检查:浅表(隆起)糜烂性胃窦炎。


予神术散合焦三仙化裁:

苍术6g,厚朴20g,陈皮10g

砂仁10g,广香6g,法夏10g

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5g

鸡内金10g,香附10g,枳实10g

甘草6g

 

7剂尽,脘胀隐痛均消失,舌苔转薄白,脉细缓,但仍食后胃脘略有不适,胃中嘈杂,食纳较差。

 

改拟六君子汤合焦三仙、栀子厚朴汤化裁:

玉竹10g,炒白术10g,茯苓15g

陈皮10g,法夏15g,炒栀子10g

厚朴10g,神曲10g,炒山楂10g

炒麦芽15g,鸡内金10g,甘草6g

 

服7剂,诸症消失,食纳亦增,续用二诊方去栀子、厚朴以善后。

 

按:患者胃脘饱胀,食后尤甚,苔厚,脉知滑,证属食郁可。用神术散合焦三仙、鸡内金行气消食,加法夏降逆止嗳;香附、枳实理气达郁,气机畅通,郁滞消散,则脘胀疼痛立除。饮食不节伤脾胃,故用六君子汤合焦三仙补脾胃助消化。


湿郁者治宜利湿宣郁

张某,女,15岁。因胸脘胀满隐痛10余天于2001年3月17日来诊。


现症见脘胀不适,时时隐痛,胸胁痞闷,口淡粘腻,身重,体倦,纳呆,便溏不爽,苔白腻,脉濡细。

 

予三仁汤加味:

杏仁10g,苡仁20g,白蔻仁10g

厚朴20g,法夏10g,白通草6g

滑石15g,广香6g,藿香10g

神曲10g

 

7剂,诸症基本消失,唯感脘闷食少,大便稀溏,改用七味白术散加厚朴、砂仁以善后。

 

按:患者脘胀胸闷胃脘隐痛,口腻纳呆,身重体倦,苔白脉濡,证属湿郁中上二焦可知。故予三仁汤化裁治之。方中藿香、苦杏仁苦辛轻开肺气;白蔻仁芳香行气化湿;苡仁、白通草、滑石淡渗利湿;厚朴、法夏、广香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神曲健脾助化。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健脾助化,湿郁自然得解。(歌诀:三仁二香夏朴通神滑。)


摘自《湖南中医杂志》

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60912

摘自《沈绍功女科临证精要》

不孕症家传调治五法(其一)

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素问·骨空论》指出“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温经汤条下说“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

《诸病源候论》专设“无子候”,分列“月水不利无子”“月水不通无子”“子脏冷无子”“带下无子”“结积无子”“挟疾无子”病源。

不孕症病因病机较复杂,历代医家对治疗不孕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时下多以温养肾气,填精益血为治疗大法,然则“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沈氏女科治疗不孕症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再配以种嗣,辅以意疗,收效明显。

1.调肾法  

《圣济总录·妇人无子》云:“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女科经纶·嗣育门》引朱丹溪语:“妇人久无子者,冲、任脉中伏热也……其原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胜而内热,内热则荣血枯,故不孕。”肾之阳虚或阴虚均可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沈老认为肾脏有二,寓于水火,阴阳互根,阳衰可及阴,阴损可及阳,补肾重在调肾,调肾关键在于阴阳双调。

主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腰酸形寒,性欲冷淡。主药:蛇床子10g,金樱子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川楝子10g,五味子5g,伸筋草10g,香附10g。(歌诀:五女金蛇菟楝子,伸筋香附枸杞子。)

杜雨茂教授加味散偏汤:

〔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细辛3克蔓荆子9克

〔主治〕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多因感寒冒风,或气郁不畅而诱发。发则疼痛剧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牵引;甚或目不能开,头不能举,且头皮麻木,甚或肿胀,畏风寒,有的虽在盛夏,亦以棉帛裹头;痛剧则如刀割锥刺而难忍,甚至以头冲墙,几不欲生。

〔用法〕上药加入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滤汁混匀,每日早晚饭后服。痛剧者可日服一剂半,分三次服下。

〔加减〕

(1)若因感受风寒而发,可加荆芥、防风。

(2)疼痛剧烈,可加羌活、元胡。

(3)阴血污虚,可加生地、当归。

(4)拘挛掣痛,酌加胆南星、僵蚕、全蝎。

(5)若为血管扩张性头痛,宜加贯众。

(6)若兼有高血压,可加怀牛膝、桑寄生。

(7)若兼有内热,可加知母、丹皮等。

治疗头疼,国家级老中医李寿山经验方:川芎10-30,当归10-20,细辛5,蜈蚣2条。水煎服。功效,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甚则泛恶呕吐。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菊花,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月经期头痛当归量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偏头痛加柴胡,前头痛加白芷,巅顶痛加高本。李杲曰,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引经药,太阳加羌活,阳明加白芷,少阳加柴胡,太阴加苍术,厥阴加吴茱萸,少饮加细辛。(歌诀:头疼归芎辛蜈蚣,冷芷热菊苍耳充。锥灼膏蚕蜈蚣磨,白芍芥芷三叉痛。后痛羌活前白芷,偏柴巅顶蒿本宏。少阳柴胡太阴苍,厥阴吴萸少阴辛。感受风寒荆防风,阴血亏虚归生地。疼痛剧烈羌元胡,高压牛桑热知丹。血管扩张加贯众,抅挛掣痛胆蚕虫。)

妇科经带胎产杂99方方歌


一、月经先期

1.固阴煎《景岳全书》

  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五味远,补肾益气服后康。

2.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清经散中苓熟地,丹青黄白地骨皮)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3.两地汤《傅青主女科》(两地汤中用麦冬,玄参阿胶白芍共)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二、月经后期

4.人参养营汤《太平局方》

八珍川芎易黄芪,五味姜枣陈远桂。

5.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6.乌药汤《兰室秘藏》

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7.大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夏姜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8.小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芎归人参桂通阳,芍药甘草痛急缓,莪丹牛膝引血良 。


9.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


当归川芎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0.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定经汤用芍归地,荆炭柴淮茯菟丝,经来先后期无定,脾肾亏虚肝郁宜。


四、月经过多

11.安冲汤《衷中参西》

  芪术白芍生地续,龙牡海蛸茜草根,气虚不摄经过多,补气固摄安冲奇。

12.保阴煎(《景岳全书》)

保阴煎中两地芍,芩柏山药续断草,血热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好。

五、月经过少

13.滋血方《证治准绳》

八珍主方去术草,山药黄芪滋血好。血虚经少源不足,证治准绳滋血方。


14.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


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15.通瘀煎《景岳全书》

红花山楂归尾通,乌药青皮木香充,香附调经泽泻水,化瘀调经有专攻。

16.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苍附导痰叶氏方 陈苓神曲夏南姜,甘草枳壳行气滞 痰浊经闭此方商。

六、经期延长

17.举元煎《景岳全书》

举元煎中用参芪,白术升麻灸草宜。

18.清血养阴汤《妇科临床手册》

丹皮生地白芍玄,黄柏女贞墨旱莲,虚热留恋经延期,清热养阴用立痊。

19.棕蒲散《陈素庵妇科补解》

丹皮生地白芍清,川芎当归泽兰行,秦艽杜仲腰肾壮,棕榈蒲黄止血灵。

七、经间期出血

20.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

一阴煎是景岳方,麦冬芍药二地黄。甘草知母地骨皮,肾阴亏虚间血宜。

21.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黄柏黑豆胶牛枣,当地牡丹香附药,湿热下注间期血,清肝止淋傅青主。

22.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牡丹大黄桃仁赤,当只地龟逐瘀止,瘀血须破阴宜养,逐瘀止血两头顾。



八、崩漏

23.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萸芍茜草施;海蛸倍子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24.育阴汤《百灵妇科》



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芍阿胶炒地榆,龟板牡蛎海螵蛸,续断寄生养阴齐。


25.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清热固经芩栀榆,生地地骨藕节榈 。龟板牡蛎阿胶草,血热崩漏此方予。

26.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

当归川芎胶艾蒲,龙牡灵药乌贼骨,三七丹参丹皮炭,活血祛瘀固冲止。

九、闭经

27.小营煎《景岳全书》

山药枸杞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齐,血虚经闭源头枯,血源血室两头补。

28.补肾地黄丸《陈素庵妇科补解》

知柏地黄为主方,玄参龟板蛸潜阳,竹叶麦冬清心火,远志枣仁通胞畅。

29.十补丸《济生方》

六味地黄为基础,五味肉桂鹿茸附。

30.丹溪治湿痰方《丹溪心法

苍术半夏术茯滑,当归川芎香附加,健脾祛湿活气血,血海无阻通经佳。

31.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芎归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十、痛经

32.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山药山萸芍归胶,巴戟甘草调肝妙。

33.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桃红四物用生地,黄连丹皮清热气,莪索香附能止痛,湿热痛经调血奇。

十一、经行发热

34.加味地骨皮饮《医宗金鉴》

四物熟地易生地,胡连丹皮地骨皮。 (青蒿白薇退虚热,经行发热透热宜)。

十二、经行头痛 十三、经行眩晕

十四、经行身痛

35.黄芪桂枝五物汤《金贵要略》

 黄芪桂枝姜枣药,麻木不仁血痹消。

36.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香附甘草身痛停,桃仁红花没药灵,羌活地龙活通络,当归川芎牛膝秦。


十五、经行吐衄

37.顺经汤《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顺经汤,当归熟地丹芍藏;沙参茯苓黑荆芥,经来吐衄效验彰。

十六、经行泄泻

38.健固汤《傅青主女科》

健固汤是青主方,参苓术戟苡仁攘。经前经后大便泻,扶阳固肠效力彰。

十七、经行浮肿

39.八物汤《济阴纲目》

八物沁扣四物匡,延胡川楝木香榔,疏肝理气调经血,经行肢肿服之康。

十八、经***胀痛

40.四物合二陈汤《陈素庵妇科补解》

陈皮苓夏祛湿痰,当归生地赤芍川,红花丹皮凉行滞,香附海藻软坚散。

十九、经行神志异常

41.养心汤

参芪二茯川芎当,五味柏枣半夏和,远志肉桂温养心,补血安神定志康。

二十、经行口糜

二十一、经行风疹

42.当归饮子《证治准绳》

四物熟地易生地,首乌黄芪白蒺藜,荆芥防风配甘草,养血祛风润燥痒。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二十三、经断复来

43.安老汤《傅青主女科》

参芪术归熟地萸,阿胶耳炭添芥穗,香附甘草调经血,补养固冲安老宜。

44.益阴煎《医宗金鉴》酌加生牡蛎、茜根、地榆

知柏龟板生牡蛎,生地茜根配地榆,少佐砂仁醒脾养,清凉固冲止血宜。

45.当归丸《圣济总录》

 当归桂枝赤芍川,大黄桃仁牡丹皮,虻虫水蛭厚朴助,姜附细辛吴茱萸。

一、月经过多

46. 内补丸《女科切要》

鹿茸菟丝内补丸,芪桂苁蓉附紫菀,潼白蒺藜桑螵蛸,温肾培元止带专。

47.止带方《世补斋医书》

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 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妊娠13病22方】


一、妊娠恶阻

48. 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

陈夏香砂姜枣君。

49.

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

芩连麦冬芦根胆

50.

青竹茹汤《济阴纲目》

鲜竹茹加二陈汤。


二、妊娠腹痛

51. 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党参《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52 . 胶艾汤《金匮要略》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行血缓,虚寒腹痛自可痊。


三、胎漏

53.固下益气汤《临证指南医案》

参术炙草益气先,胶艾芍地砂仁援,气虚不固胎漏下,气血双补固冲全。

54.加味阿胶汤去当归。《医宗金鉴》

胶艾芍归杜仲术,侧柏生地芩栀服,血热胎漏实中虚,清中有补去当归。


四、胎动不安

55.苎根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川断、桑寄生。

芍归胶地草苎根,流血腰酸腹痛连,酌加川断桑寄生,血虚胎动此方全。

56.加味圣愈汤。《医宗金鉴》

参芪四物砂仁添,杜仲续断补肾全,外伤劳力胎动甚,益气养血固肾元。


五、滑胎

57.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

鹿角戟断菟丝仲,当归熟地杞胶从,参术枣气砂仁理,补肾固冲安胎中。

58.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气血虚滑定安全。


六、胎萎不长

59.胎元饮《景岳全书》

八珍皮仲少川茯。


七、妊娠小便淋痛

60.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 

益元散:滑石、甘草、朱砂。

导赤益元麦丹皮,灯心莲心茯便利,心火偏亢尿淋痛,清心泻火通便宜。

61.加味五淋散《医宗金鉴》

芩栀生地芍归茯,六一通车泽泻疏,下焦湿热小便痛,清热利湿五淋功。


八、胎气上逆

62.紫苏饮《普济本事方》

紫苏陈皮大腹皮,芎芍当归参草添,肝气犯脾胎气逆,疏肝健脾气逆痊。

63.芩术汤《妇科秘诀大全》加瓜蒌、桑白皮、栀、枳壳。

黄芩白术


九、胎水肿满

64.鲤鱼汤《千金要方》

芍归术茯鲤鱼姜

65.茯苓导水汤《医宗金鉴》去槟榔

术茯猪苓泽泻健,香砂陈皮苏叶添,木瓜大腹桑皮水,利水除湿行气痊。


十、妊娠肿胀

66.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术茯姜橘大腹皮,健脾除湿行水气。

67.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

香附苏叶陈皮草,木瓜生姜天仙药,气滞不畅妊娠肿,行水利湿功效好。


十一、妊娠心烦

68.人参麦冬散《妇人秘科》

参苓麦冬炙草添,知母生地芩茹援,阴虚火旺妊心烦,养阴除烦功效全。

69.竹沥汤《千金要方》

竹沥防风芩茯冬,清中有养心宽松,痰火内蕴妊心烦,清热涤痰此方中。


十二、妊娠眩晕

十三、妊娠痫证

【产后12病19方】

一、产后血晕

70.

清魂散《丹溪心法》

川芎泽兰参草荆。

71.

当归补血汤《医理真传》去葱白、甜酒,加人参、熟地。

麦芽炙草姜葱酒,黄芪当归补血灵。

72.

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当归、川芎。

血竭没药夺命散。


二、产后血崩

73.

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

参芪术草升麻提,芎归熟地麦冬橘,黑穗止血白芷醒,气虚产后血崩停。

74.

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学》

芎归益母三七笑,沙参养阴不伤正。

75.

牡蛎散《证治准绳》

芎归熟地参苓草,龙牡续断五味交,地榆艾叶炒止血,生肌固经止崩效。


三、 产后腹痛

76.

肠宁汤《傅青主女科》

参草山药归地胶,肉桂续断麦冬疗,产后血虚隐痛作,养血益气痛可消。


四、 产后痉证

77.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

龟鳖牡蛎三甲汤,白芍阿胶麦炙草,阴血亏虚产后痉,滋阴养血内风平。

78.

五虎追风散《晋南史全恩家传方》

天麻南星蝉蚕蝎,五虎追风染毒邪。


五、产后发热

79.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金银花、黄芩

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六、 产后身痛

80.养荣壮肾汤《叶天士女科证治》加熟地、山茱萸

杜仲寄生川断壮,芎归姜桂独活防,血虚伤精产后痛,补血填精壮肾汤。

七、产后恶露不绝

八、产后小便不通

81.

补气通脬饮《女科辑要》


黄芪麦冬加通草。


82.木通散《妇科玉尺》


槟榔葵草壳通滑


83.加味四物汤《医宗金鉴》


四物补血为基础,桃仁蒲黄牛膝疏,瞿石草梢木香通,化瘀利尿有专功。

九、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84.黄芪当归散《医宗金鉴》加山茱萸、益智仁。

参芪术归芍草脬

85.完胞饮《傅青主女科》


参芪术苓及二脬,芎归桃红益母追,产伤尿血并失禁,完胞生肌并补脬。


十、产后大便难

86.

润燥汤《万氏妇人科》

参草益气归地血,槟榔枳壳麻仁桃,肺脾虚秘产后病,补脾益肺润肠通。


十一、缺乳

87.

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参芪归麦气阴补,七孔猪蹄桔木通。

88.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天花四物用生地,山甲留行漏柴青,桔梗通乳甘草调,疏肝解郁下乳灵。


杂病

一、不孕

89.

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巴戟杜仲菟丝骨,附子肉桂阴阳助,山药芡实参术补,温肾扶阳助孕妇。

90.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宫寒,止带调经腹痛退。


91.

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养精种玉女科方,芍药归萸熟地黄,血虚不孕经不调,滋肾养血冲任康。


92.

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开郁种玉傅氏方,茯苓归芍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93.

启宫丸(经验方)

二陈汤主去湿痰,芎术神曲香附服。


二、妇人腹痛

94.

牡丹散《妇人大全良方》

芍归牡丹牛膝化,棱莪延胡桂通养。


三、  症瘕

95. 

香棱丸(《济生方》):


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术宜,再入枳壳川楝子,行气导滞痞块移。


96.

散聚汤《妇科秘诀大全》


杏橘槟榔上中下,半夏茯苓湿痰化,当归桂心甘草养,除湿化痰散结消。


97.

三棱煎《妇人大全良方》


棱莪青橘夏麦芽


98.

银花蕺菜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皂角刺


鱼腥土茯荆银草。


四.

子宫脱垂


五、脏躁

一、

阴痒、肿、疮、痛


五、阴吹

99 . 川楝汤《竹林寺女科》去槟榔、泽泻。

大小茴香川楝汤,麻黄姜葱散风寒,白术猪苓利湿浊,乌药延胡乳木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百病
《本经》:干姜——温中散寒能救逆
中医妇科学方剂口诀
​八珍汤
妇科调经方剂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 .汤 剂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