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荟楠:质疑“园丁”

荟楠提示:本文我是很久很久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水平有限,多多包涵。

 

将老师比作园丁,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学生们的都是“祖国花园里的花朵”,自然少不了园丁的培育与呵护。平时,我们观赏花园的美景时,看到花草树木欣欣向荣、争奇斗艳,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里面包含的园丁的心血。而当看到一批批学子茁壮成长,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时,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老师们的劳动。但是,仔细地比较一下,我们发现,老师和园丁是有很大区别的,将老师简单地比作“园丁”是有点草率的。


作为一个园丁,他经营事业的核心理念应该是“美观”。花园存在的理由,首先就是要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享受,因此,园丁将会用尽心思使花园变得更美。这种美不仅是个体上的,更应是整体上的。为了整体的美观,园丁们会经常对花草们进行修剪,使它们整齐如一、条理分明。这样,长得高的被斫矮了,长得偏的被扶正了,瘦的要养胖,病的要清除。有时,为了“艺术”的审美,又要故意将枝杆折弯、绕曲、弄歪、截肢,一株完整的植物,到头来变得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但是,作为一个园丁,他在这种劳动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因为通过他的精心劳动,花园的确变得好看多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却不能如此。教育的对象是人,不能像花草那样被“园丁”们任意折腾。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美观”,而是个体的成长和完善。每个个体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即使在强调团体合作的情况下,也不能因此而任意伤害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理想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是使受教育者变得整齐划一,或者为了某一共同目标,对教育者任意摆布。相反,它应是激励每个个体充分发展个性,使其最终掌握自己的命运,获得自由的教育。其实,将“祖国”比作“花园”就已经够牵强的了,难道世间美好的事物,非得到“花园”里才可看得到?显然,比花园更美、更丰富、更奇妙的,还有那不经虚饰、千姿百态、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生长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自然的任意剥夺、改造、扭曲、破坏,以为可以将它变成任人主宰、为人服务的“伊甸园”的观念,这些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了。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自由健全的发展,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够自立自强,而不是屈从于权威、名利、武力、灾难。教育,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像野花一样灿烂地生长和开放”,这会不会比“花园”里的生活更令人向往呢?我想我更喜欢前者。花园里的花草也许躲避了许多风霜雨雪,还可受到众人的观赏,但野花的生命将更加灿烂,更加自然,也更有意义。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孩子,也如它们一样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自由成长。


但教育者们不做“园丁”了,又该承担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如果孩子们要像野花那样灿烂生长,教育者就应做一个忠实的“环保者”。他的职责,是要保证校园这块净土不受污染,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呵护他们——而不是任意对其修剪改造,引领他们朝向光明和幸福不断追求,使他们能够自由完善的成长。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像飞鸟那样翱翔于蓝天、像野马那样奔腾于原野、像鱼虾那样畅游于海洋。而这个世界,才会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又是一个春风吹拂的时节,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当我们走进校园时,是否能看到那一朵朵自然而灿烂开放的花朵呢?

2004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取能力,养成习惯”
读完了这篇——我怀疑自己接受的是假的教育
小学生作文引热议:教师是园丁还是导游?
园丁奖阳台组《020号》​默慕花草的三尺阳台!
路边秀色并非是野花
心从未远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