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界普洱茶专家论剑普洱

2008年7月16日,昆明古云海茶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文中、昆明资深茶人陈露云女士与台湾著名茶人邓时海就普洱茶的明天进行了深度研讨。大家边品着古云海茶庄珍藏“八八青饼”,在邓教授对普洱老茶特点的赞美与挚爱话语中,讨论也直便奔主题:普洱茶将何去何从?


蒋文中教授与邓时海教授合影


蒋:普洱茶的明天让人充满悬念和关切。虽然普洱茶还是过去的普洱茶,而关心普洱茶的人们的心境却是五味杂陈的。今天的话题希望能就普洱茶的明天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蒋:据我所知,今天大陆普洱茶市场情况,与上世纪90年代台湾有些相似。台湾《茶撰》对您的采访一文提到:普洱茶在1995年前一直是处于战国时代,每家茶行各吹各调,各有主打普洱茶品,往往也因此造成消费者的困惑。例如:不同商家的内票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实喝起来口感相同,材料来源也相同,但售价却随业务人员的销售技巧而有高有低,甚至,更有用假内票仿老茶售出,使普洱茶在台湾市场快速掀起热潮后,便在“臭曝茶”印象中出现一度萧条。今天大陆和海外的普洱茶在明天将会如何呢?


邓:我是移居马来西亚的广东人,自小在华人社会长大,华侨习惯喝的茶就是普洱茶,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喝普洱茶,实际来说,茶是能饮的艺术品,要经过宽广的阶段后才能深入,没喝过陈年普洱就无法比较高低,会以为普洱茶的世界只有如此。1963年我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到目前退休兼课,始终深感茶世界之广阔,因此希望和大家分享我自小在侨居地喝茶的经验,便在师大创立了茶艺社,后来逐渐以普洱茶为中心,创立“中国普洱茶学会”,目的是把喝普洱茶的经验分享出来。


陈:普洱是分享的世界,若不藉由与他人分享,便无法相互有所学习与认知。


邓:这就是当时为什么我看到普洱茶的乱象,便很希望有人把喝茶的经验分享出来,让茶友们喝到什么普洱茶时,都可以有所对照依据。于是我把自身经验及收集到的真品集印成册,希望能抛砖引玉,未来有更多茶友能把更多的资料分享出来。随1994年我的《普洱茶》在台湾出版后,2004年在陈露云和云南科技出版社帮助下又在大陆以简体字出版。


蒋:也许您也没想到这些研究成果在日后成为普洱茶的一个定点,也就是构成了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形成了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既:“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现很多人认为该理论是有误的,其危害在于让消费者认为普洱茶要有养生功效必须发酵之后才可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喝,这种理论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从而引发市场危机。


陈:我与邓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便一道共探普洱茶,他通过诸多茶学和养生理论来研究普洱茶,对“越陈越香”和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应是一种对普洱茶价值标准的认同。有了这个认同,才会有更多茶友知道自己所喝的普洱茶优劣,让大家懂得好茶。而并非是让消费者只讲藏不讲喝。


邓:普洱是永续经营的文化。普洱茶的哲学是“先人辛苦作茶,后人享受好茶”,一饼普洱对我而言最少非三、五十年以上才能熟化,这时的滋味才能显现,而这些都必须在用料实在、制法不偷工,以及许多外在条件,如存放环境等配合下,才能让下一代享受前人的用心。这其实也正是针对蒋教授刚才提到是针对上世纪90年代台湾市场有些急功近利而言的。为了炒作普洱茶,许多茶商运用快速方法生产制作,实在是不可取的作法。所以 “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目的就是强调普洱茶是有生命的,需要自己花时间作功课,找可靠的茶商选好茶料,用心用时间慢慢存放,时间一到,普洱茶也会以最好的品质来回报你的用心。若大家因急功近利收藏过多的普洱,造成滥採滥摘、老树枯竭,价格高涨、消费者却步,我认为对普洱茶的未来,实在不是好的发展方向。


蒋:一个正确并被认同的理论可以引领一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否则适得其反。但理论是否正确,还有经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只是在市场的驱动下,为了销售量的提升,只一味迎合某些速成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必造成普洱茶产业的悲哀。所以当务之急,必须认真反思,在经历了市场大起大落的实践后,寻找科学的理论和未来正确方向。现看来对您理论核心中普洱老茶之美、“越陈越香”和“品老茶,藏生茶,喝熟茶”成了当前认识分歧争议的焦点。有很多人在网上发贴说你把“越陈越香”的概念推向了社会大众,一些“聪明”的茶叶经销商在其中发现了商机,普洱茶的炒作之风从此刮了起来…


邓:批评老茶、否定“越陈越香”必然会对普洱茶价值和消费者信心形成了伤害。造成今天普洱茶缺乏抗压。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宿命,更是普洱茶之美,但是仍未得到应有的认同。“越陈越香”是对普洱茶之美的一种认同,如若以“新”为美,普洱茶不如龙井,是的普洱茶热潮是老茶带动的,但“越陈越香”不是罪过。过去老茶在收藏家手里,现在在企业家手里,这样老茶就越来越看不见了,因为企业家们不会卖,没有老茶就很难带动新茶,因为喝不到老茶,人们就无信心,这难道就是谈老茶和“越陈越香”之罪吗?普洱茶的独特“陈香”,主要在于熟茶和经发酵陈化后的生茶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现科学研究正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如西南农业大学刘群晋教授便发现了老茶的陈香原于芳樟醇。


蒋:确然,普洱茶热潮是因为老茶所带动,但现在老普洱茶越来越少了而价格也太高,加上假老茶充斥,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品不到真正的老茶也是可以理解的。应提倡推陈出新,正确看待新与陈的辨正关系。研究普洱茶历史我们可见“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生产者和消费者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且早在云南省1979年全省普洱茶出口加工座谈会上关于“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中便首次明确指出:“普洱茶是由茶叶中的多酚类经过缓慢的后发酵的转化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色、香、味,具有越陈越香的风格……


陈:可是现在则有很多人批评邓教授说他提出“越陈越香”是炒作服务。是的,真正把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推广到社会大众的,源起于1994年邓先生在《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中发表的“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文章。但也如蒋教授所言,早在这之前1979 “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中便提出了“越陈越香”,难道这也是炒作?邓教授只是进一步深化这一研究并在随后的论著《普洱茶》充分阐述了这一的理论。而说到近几年的炒作,这与邓教授1994年前就有的研究成果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蒋:“越陈越香”是众多普洱茶专家学者,尤其是邓教授对普洱茶研究的重大贡献,我同样认为因有“越陈越香”的研究成果,才奠定了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的独特风味和品质。可是“陈香”理论却在之后成为了某些商家一大可以吹嘘炒作的工具,并引申到神秘主义,使普洱茶因之蒙受许多不白之冤。正如网友评论所言:“一些商人看到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且国内市场对普洱茶是一个陌生的认识,不论普洱茶本身的质量如何,只要标榜其贮存时间长,保健功能好,就身价倍增,价格暴涨,于是利用各种茶事活动和各种传媒大肆宣传,从“越陈越香”炒作到“奇妙的保健功能”,从“可以喝的古董”炒作到“能收藏增值的宝贝”…… 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虚假、混乱、似是而非的炒作,牟取广大茶叶消费者(尤其是普洱茶消费者)的暴利。”


陈:是的,现实之中,因“陈香”和老茶的价值培增,有的商家便在普洱茶的贮存年限上弄虚作假,扰乱市场,侵害消费者利益。这方面例子不胜列举。最让普洱茶消费者困惑的是,一些只贮存了几年的普洱茶,却说成贮存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这种情况在普洱茶消费中最为普遍。


邓:上苍曾经给过普洱茶最好的机会,然而普洱茶人除了“受宠若惊”之外,又曾经对普洱茶做过哪些正确而正面的提升?普洱茶热潮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共襄盛举,在市场出现低谷时又互相攻讦,对普洱茶的认知上分歧重重,专家太多,议论太多,伤害太多。


陈:就如对“越陈越香”和“品老茶,藏生茶,喝熟茶” 的质疑。真正热爱并懂得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品老茶,在于欣赏、在于艺术、在于在于传承。藏生茶,在于增值、在于继承普洱茶的优秀传统,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喝熟茶、在于滋润、在于保健。


蒋:只有将普洱茶的境界提升到艺术和思想层面才能全面提升普洱茶文化,正因此我同张明春于20007年写作出版了《爱随茶香》,今年又与华林出版了《古茶乡韵》,目的同样希望努力去探寻普洱茶的艺术之美、哲学和思想之光,探寻普洱茶的人文地理之根及文化之源。我个人同样认为:“越陈越香”和“品老茶,藏生茶,喝熟茶”更多是用于定义普洱茶的独特艺术与历史之美、诠释普洱茶的深层品饮哲学与制茶理念之道,是对普洱茶“昨天、今天和明天”有历中和生命价值延续的最好说明,而并非浪用于普洱茶生产、贮藏和经营销售的教条和“圣经”!应该说老茶、生茶都有不同的美、都是有着高贵价值的,也非一味要超越每个喝茶人自身的现实条件一味去追求有年份和陈与旧而反误入歧途。


陈:就算是真理,因人的认识学平和角度不同都避免不了分歧,何况更体现自身感受的茶饮,有很多纷歧,如工艺、口感、滋味、陈期须多长等无共识是正常的,只能说适已为佳。但也有很多方面如什么是好茶等,也是有共识和标准可寻的。现在消费者进市场只看价钱,以为高的就好,便宜的就差,好多茶现在好喝但以后不一定会好喝,有些现在难喝的茶,以后可能是好的。


邓:我谈“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看法是生茶是寒性的,会伤肠胃,喝五十年以后的,固然最好,因为50-60年是普洱茶转换最好的,这个时候才会将普洱茶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如果没有的话,喝二三十年的也很好。对新茶能否传化为好的老茶,是有多条件的,要用变化来看,要有前瞻性,如政府可以花些钱,将老茶收回,给专家学者来研究,才能有认识。对什么是好茶,一定要认真思考,找出共识。现消费者所产生的这些问题究仍是新茶与老茶之间,没有搭建起两者关系的一个直通桥梁,原因是新茶因品质不同,能不能都变成好的老茶、能否“越陈越香”是一个问题。此外喝新普洱茶的风气还没有形成,很难大量消费掉。从云南普洱茶生产看80%以上是做成生茶,只有20%做成熟茶,但生茶每年喝掉的不到70%,还好现在市场危机提前爆发,否则存货就会更多。如果今后的熟茶能发展到70%的生产量,市场就会非常健康了。


陈:现已开展实行的品质管制的认证对质量标准可以起到生产和市场的规范,但管理的困难和执行力度不够,有些虽有认证的茶,也有没做到真正的达标,这样容易伤害普洱茶。


蒋:品质管制,是一个薄弱点,现消费者对品管有怀疑,对很多知名商标有怀疑,从而影响到对所有的普洱茶产品怀疑。总之,农药残留、卫生安全、工厂认证、品质管制、贴标恐惧、品牌杂乱、专家犯滥、茶人自大、山头主义等,都是影响普洱茶发展的诸多的症候群。但我相信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只要出现问题就自会有解决的办法,并获得新的健康发展。无论如何,我相信普洱茶的明天会更好。


邓:是的,所以尽管市场还没有回升,但喝普洱茶的人仍然在增长,关键是要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要明天更好,一是对“越陈越香”一定要认同,做新茶不能排斥老茶;二是要扩大的消费才会发展更好;三是现在很多人可以买到很便宜的普洱茶了,所以现在是进入市场是好时机。


(作者:卞娅兰 来源:滇濮茶人 责编:艾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懂茶妹说茶|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有什么要求吗?
玉苍之南:普洱茶,以陈为美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
闻香识普洱茶
普洱茶的生茶 熟茶 都是越陈越香么?
云南普洱茶品藏须“藏真、藏对、藏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