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埃及的四大博物馆——埃及国家博物馆(一)

埃及的四大博物馆是,埃及国家博物馆、希腊罗马博物馆、科普特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到过埃及的人,固然少不了游历这个文明古国闻名于世的古迹:法老时期的金字塔、上埃及卢克索王陵谷和卡纳克神庙群,希腊罗马时期的亚历山大灯塔和亚历山大图书馆旧址残垣,伊斯兰时期的开罗清真寺建筑群、萨拉丁城堡;与伊斯兰文化并存的科普特文化在埃及的代表性遗迹——开罗“空中教堂”及基督教老城……不过,若想全面了解这个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步最早的国家的“千古兴亡事”、系统地考察它的文化发展序列,就不能不参观集中了埃及各个历史时期文物精华,并按埃及历史上的几大阶段及文化种类来筹划安排的四大博物馆,它们是:埃及国家博物馆、希腊罗马博物馆、科普特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我在埃及期间,曾有机会多次参观这四大博物馆,获益非浅。现把当时的见闻结合有关文字资料整理如下,向读者作一简略介绍。

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埃及国家博物馆

在四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高、名气最响的,首推坐落在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一侧的埃及国家博物馆,埃及人习惯称之为“法老博物馆”,或“考古博物馆”。该馆门收藏展出自公元前3200年第一王朝起、至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止的埃及王国时期(又称法老时期)的文物。

国家博物馆的主楼是二层宫殿式建筑,一楼陈列古王国(约公元前3200一前2123年)和中王国(约公元前2124一前1570年)时期文物,二楼展出新王国(约公元前1570一前341)时期文物。从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点和遗迹精选出来的石雕、刻像、壁画、木乃伊、王室棺椁、陪葬物,金银器皿、珠宝、纸草书画、工艺品、兵器、农具,林林总总,三十余万件,这座博物馆真正称得上是古埃及文明的聚宝盆。在当今世界同类博物馆中,它的藏品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是首屈一指的。

我第一次去参观时,仅浮光掠影地在主要展室走一遍,连走马看花都谈不上,就花了三小时。第二次去,由一位学考古的大学生当导游,他在一楼几十个展室中的一个展室内向我们初略地介绍一下古王国时期黑玄武岩石雕的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就用了近一个小时,看来,如果要把每件展品都细看一遍,恐怕一个月也看不完。一般的游客都在专业知识丰富、外语流利的博物馆专职导游人员带领下,挑最主要的看。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品中最珍贵、也是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图坦卡蒙墓葬品了。1922年英国探险家卡特带领发掘队在卢克索王陵谷探明的这一墓葬,是埃及考古史,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作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埃及帝王陵墓,它的建筑、壁画、陪葬品和象形文字,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人情,具有无与伦比的考古价值,同时作为一个丰富的文化堆积层,又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国家博物馆特地辟出一个大展厅和一组展室,陈列图坦卡蒙墓葬的精萃。

展厅中央,端放着图坦卡蒙的金质御座。御座的正面靠背上以浅浮雕形式刻画了这样一幅画面:年轻的图坦卡蒙漫不经心地坐在宝座上,王后正在往他的肩头涂抹香油,两人中间上方,高悬着一个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被一双双人手托住,这是古埃及图画中常见的崇拜太阳神的象征。御座的靠背反面、扶手、椅腿上,都雕刻着细致入微的花纹。

围绕着御座,宽敞的展厅内琳琅满目地陈列着从墓葬遗址的外室和内室发掘出来的成千件陪葬品,其中有国王的辇车,兵器,镶嵌着象牙和彩色玻璃的家具,王后的珠宝首饰和衣箱,等等。帝王陵墓极尽豪华,事是古往今来司空见惯的现象,对中国参观者来说,并不觉有何特别之处,更能引起我浓厚兴趣的,倒是那些反映古埃及人日常生活和独特观念形态的绘画和物件。看来,狩猎是法老喜爱的活动,殉葬品中有一把弯弓,雕饰着九颗战俘头颅,一幅壁画以流畅的线条和明快的色调描绘了法老与妻子牵着幼狮打鸟的情景,还有一幅壁画表现了法老在战场上的英姿。艺术史著作告诉我们,描绘帝王的骁勇善战和胜利场面,是古埃及装饰艺术中的传统手法。按古埃及人的观念,人死去,就意味着出发去阴界旅行,我们在葬品里看到大量的供图坦卡蒙“旅行”中使用的生活用品,让他渡过阴河抵达彼岸的七把大桨,用半透明的石头琢磨而成的为他照亮旅途的灯,还有一把银制小号,也许是他在阴间检阅军队用的。

卡特在他的笔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打开巨大的亭状棺椁,“大家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在石棺的里面,是这位年轻国王的金棺,它是人类最杰出的创作”。我们在一个专门的展室看到了这件“人类最杰出的创作”。图坦卡蒙的木乃伊上,共套着三层表面描有护卫女神的水晶棺和金棺,它们都按古埃及祇俄赛里斯的形象打制成人形。最里面的,是一具真人大小、蓝玻璃嵌眉目、白火山石为眼白的赤金面罩。20世纪70年代,这只珍贵的金面罩和其他一些葬品在美国波士顿展出后,引起空前的轰动,通过美国宣传媒体超常的热烈报道,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对金面罩惟妙惟肖地表现的年仅十八岁的小法老那清秀的面部轮廓和静穆的神情入了迷。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些英美文学作品里,看到“这是一个英俊的青年,有一张小法老式的清秀面庞”这样的形容语。打开这个带面罩的棺盖,才是用薄布裹着的木乃伊。木乃伊的尸衣上缀满金属小片,这是护身符,上面镌刻着咒语,这些咒语除了是重要史料外,还是古埃及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美丽而奇妙的象形文字写成的诗译成现代语大致是“你的灵魂不死,你的根抵坚固,你畅吸新鲜空气,像神一样出行,啊,俄赛里斯,图坦卡蒙!”

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展区继续前行。第一王朝的米那王雕刻石板、《法尤姆鹅群》壁画、《村长》和《织女》彩绘木雕、荷特普拉和妻子的彩塑坐像、埃赫那顿王那男性头部和女性身躯的造型奇特的巨雕、纳弗尔提提的胸像……这些在各种美术史画册上看熟了的艺术珍品,一旦真的近在咫尺,真令人有半信半疑恍若梦间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古王国时期的石雕,那光滑如铜、比例匀称、纹理细致、神态凛然的黑色石像,借用一本美术史著作的话来形容:“就像有肌肉的质感和体温的余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石雕的下巴、鼻子、唇部的线条,胸腹、臂部、腰间的肌肉起伏,令人感到力度、均衡、和谐、崇高……这些美学上最高的评价词汇的意蕴。

埃及的文物保护工作是出色的,国家为此花费了大量资金,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外汇收入。这座博物馆全部安装了空调设备,其中的木乃伊室还安装了最先进的干湿度监测仪和红外线恒温装置。国家专门建立了一支特殊的警察部队一一文物警察来护卫包括它在内的各博物馆、古迹胜地的安全。“国宝”文物经常收到世界各国要求前去展出的邀请。早在三十多年前的1983年,埃及国家博物馆曾挑选了七十余件远非一流的文物去日本短期展出,就为埃及赚取了六位数以上的美元收入。不过,埃及政府严格控制这类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文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住它的“地位身价”。馆内严禁照相,除非支付高额费用。摄制电影、电视片的收费更是高得惊人。即使这样,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工作者、学生、旅游者、摄影家们,还是源源不断地拥到尼罗河畔的埃及国家博物馆,亲眼看一看人类最灿烂的文化的一部分,体验一下古老、神秘的古埃及气氛,并想方设法用图像或视频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欧洲人一直有着这样二种观念:世界文化,以欧洲文化为中心,而古埃及文化,是孕育了欧洲文化的古希腊文化的先声。尽管这种观点不无偏颇、谬误,但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都从古埃及讲起,这却是事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古埃及文化都是人类最伟大、最杰出的文化之一。到埃及来寻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到尼罗河畔来探窥人类文明起步的足迹,是世界上许许多多人的愿望。来埃及访问的国宾参观国家博物馆已成为传统的礼宾安排项目。听一位老同志说,当年周总理、陈毅同志、郭沫若同志参观这座博物馆时,也是看了又看,问了又问,当时的情景,令人难忘。

站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大厅里,只见一批又一批不同肤色、操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游客从这里拥过,他们大多手拿一本用各种文字精印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手册,一件一件对照着文字说明和文物原件细细欣赏。我注意到有一对年轻的欧洲夫妇,女的轻声朗读书上的文字,男的肩头举着孩子,不住地对着文物端详,赞叹地点头,他们陶醉在古埃及艺术中的神态是相当动人的。

结束了在历史长河里的跋涉,来到博物馆主楼前的坪院。坪院正中央雄踞着两座狮身人面雕像,四周的草坪上,零落置放着几十尊石雕、方尖碑,经过千百年风雨的侵蚀,这些古物仍矗立在这里,守护着古埃及法老王的宝库一一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大门。

原载《阿拉伯世界》

作者:郭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8岁埃及国家博物馆藏有多少世界珍宝?(实拍)
(原创)惊艳古埃及 (三)——埃及博物馆,600天才能看完所有文物 - 照看天下的日志 -...
环游埃及(3)木乃伊&黄金面罩图·埃及博物馆
千年“木乃伊”沉睡埃及博物馆
旅途见闻
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艺术魅力(3)(埃及游记5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