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人有什么心思,就会有什么行为

【原文】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学,承意不彼。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胞有重阆,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静默可以补病,眦搣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蹲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译文】庄子说:“人有优游逍遥的心思,哪有得不到优游逍遥的呢?人如果没有优游逍遥的心思,又怎么能得到优游逍遥呢?人有流亡逃遁的心志,就会有弃世绝尘的行为,噫,这都不是有极度智慧有深厚规律的人!陷落而不返,火急而不顾,虽然相互易置君臣的位置,只是一时之间的事情。世代更替而不能因此相互轻贱。所以说,真诚的人没有拖延的行为。

“那尊崇古代而鄙视当今,是学者的传布。况且用狶韦氏的传布观察当今时代,谁能没有波荡的心思呢?唯有真诚的人才能游心于世而不退避,顺乎人情而不丧失自己的本性。他们作为教者不知学,学者承受教者的意见而不会变成他们。

“眼力通彻为明,耳朵通彻为聪,鼻子通彻为膻,口舌通彻为甘,心灵通彻为智,智慧通彻为规律。凡是通道不能阻塞,阻塞不止就践踏,践踏不止众多就伤害生存。物类有知觉的就依靠气息,如果气息不强盛,不是天的过失。天然气息贯通孔窍,日夜不减,却是人为反而阻塞了自己的孔窍。胎胞里都有许多空隙,心灵当游于自然。居室没有空地,婆媳相处就会乖戾而相欺;心灵不游于自然,那六孔穴必然相互排斥。大林丘山之所以善于留住游人,也是因为人们心神舒畅。

“规律谨慎于名声,名声谨慎于残暴,计谋囤积于急迫,智慧出于争端,闭塞生于保守,官事取决于众人适宜。春雨及时,草木奋生,整治农具锄草剪枝,而后草木又生长到过半却不知道它是什么缘故。

 “入静可以调补疾病,按摩眼角可以防止衰老,心情平定可以防止紧张。虽然这样,那劳碌的人还要致力于去做,而心里安闲的人不去做了。圣人之所以惊骇天下,而神人却不去过问;贤人所以惊骇天下,而圣人不去过问;君子所以惊骇国家,贤人不去过问;人小所以顺应时令,君子不去过问。

“演门有双亲死了的人,以善于哀伤毁容而封显官师,他的邻里人也学哀伤毁容而死的过半。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逃避;汤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发怒;纪他听到这些事,带着弟子到窾水隐居,诸侯都去安慰他。过了三年,申徒狄因仰慕纪他而投河。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仍是庄子与惠施的对话,只是本节全部都是庄子的说话。第一小段,庄子论述人有什么心思,就会有什么行为,所以真诚的人没有拖延的行为,而不真诚的人只会在那里遐想,难有行为。第二小段,庄子论述唯有真诚的人才能游心于世而不退避,顺乎人情而不丧失自己的本性。第三小段,庄子论述了人的心灵要空,不能被物质所阻塞。第四小段,庄子论述了规律、名声、计谋、智慧、闭塞的产生,借草木生长说明了规律的不可知性。第五小段,庄子论述了什么人做什么事的道理。第六小段,庄子用“得意而忘言”表达了他忘人忘我而顺随自然的道理。庄子的这些言论是有用还是无用呢?想来惠施是哑口无言了。

本篇《外物》,以篇首二字篇名,“外物”是指外在的事物。全篇的宗旨在于阐明,凡事不可强求,一切应按照万事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行为,描写了庄子达到“得意忘言”的境界。第一节的重点落在“必”字上,“必”不是必然,而是假如之意。我们经常心存侥幸地说:假如什么什么,可这世上的万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和规律,并没有什么假如,一切都是按照各自的道路和规律而发展而变化的。第二节用庄子借粮的故事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道路和规律。第三节庄子用钓鱼的故事说明了不同的道路和规律。第四节庄子用大小儒的故事说明了儒士的不同的职责,也就是各有各的道路和规律。第五节庄子用老莱子的故事说明了人应该安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规律,安于自己的职责,才能对人们有用。第六节庄子用宋元君梦龟的故事说明了神龟并不神,与其迷信于占卜,不如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第七、第八节是庄子与惠施的对话,讨论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庄子用雄辩的语言说明了自己的言论不仅有用,而且是遵循了万事万物的道路和规律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译注 外物
外篇二十八 13外物
南华真经注疏 : 卷二十二 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外物》
《庄子·外物》:“荃(quán)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杂篇卷4外物诗解4无用之用至人游世不偏承意心有天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