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公天下”的世界观

【原文】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1。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2。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3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4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5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仞6而有之,皆惑也。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译文】齐国的国氏非常富有,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时,一年就够自用,二年便很富足,三年就大丰收了。从此以后,我还施舍州里乡亲。”向氏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理解了国氏偷盗的话,却没有了解国氏偷盗的方法。于是跳墙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一件不探取。没过多久,便以盗窃来的赃物而被问罪,并被没收了先前积蓄的财产。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了自己,便去埋怨国氏。国氏问:“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叙述了他偷盗的情况。国氏说:“唉!你偷盗的方法竟然错到了这种程度!如今我来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季节性,地有利人处。我偷盗天的季节和地的利益,如云雨的滋润,山泽的特产,都用来生育我的禾苗,繁殖我的庄稼,夯筑我的围墙,建造我的房屋。在陆地上偷盗禽兽,在水泊中偷盗鱼鳖,没有不偷盗的。这些禾苗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生出来的,难道是我所有的吗?然而我偷盗天的东西却没有灾殃。至于金玉珍宝、谷布财物,是别人所积聚,哪里是天给你的呢?你偷盗它们而被问罪,能怨谁呢?”向氏十分迷惑,以为国氏又在迷惘自己了,于是到东郭先生那里去请教。东郭先生说:“你全身的东西难道不都是偷盗来的吗?偷盗阴阳中和之气来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体,又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不是偷盗来的呢?诚然,天地和万物都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把它们认作己有,都是迷惑的。国氏的偷盗,是公道,所以没有灾殃;你的偷盗,是私心,所以被问罪。其实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不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但把公共的东西视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东西视为私人所有,这是天地的规律。了解天地规律的人,谁是偷盗者呢?谁又不是偷盗者呢?”

【说明】这个天地之间所产生的万物,都是公共的,是万物所共有的,既然是共有,那么谁都可以使用。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庄子、列子等人“公天下”的世界观。作为人类社会来说,公共的就是大家的,所以不算偷盗,而私有制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私有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因此,私有财富不容侵犯。这就是人类有文明史以来的发展道路和规律。向氏不懂得这个道路和规律,所以被问罪。国氏懂得这个道路和规律,所以就富裕。东郭先生的话其实是错误的,天和地既然按照自己的道路和规律创造出万物,就是让万物按照自己的需要彼此取用,因此并不存在偷盗的问题。所谓的偷盗,是侵犯了别人它物自身的利益,导致别人它物受到损害。

瑞,按《管子·君臣上》:“而君发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墨子·非攻下》:“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的说法,用为征兆之意。天瑞,即是天的征兆。天给出的征兆是什么?就是天的“道路”。第一节,列子用产生万物的自己不生死,变化万物的自己没有变化,来说明天的道路。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成长发展道路,都是没有生死没有变化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所以它能产生有生死有变化的事物。而有生死有变化的事物,是不能产生其它事物,不能使其它事物发生变化的,因为它自己就在不停地生死,不停地发生变化。第二节,列子认为所谓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些阶段都是宇宙发展的道路,就因为这个没有生死的道路,才能产生出天地,才能产生出万物和人类。如果这个宇宙大道有生死,那么也就不会产生万物和人类了。第三节,列子论述了天地万物各有各的功效、职责,谁都不是万能的,正因为各有各的功效、职责,我们这个宇宙才能和谐,如果天地万物都越俎代庖,超越自己的职责,那么我们这个宇宙也就混乱不堪了。第四节,列子论述了万物创生后,按照天地的道路和规律,有了自己的道路和规律,因此,万物按照自己的道路和规律正常生长,就是快乐的。如果失去了自己的道路和规律,那么就是痛苦的。第五节,列子认为万物的化育,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清明的上升于天,混浊的凝聚于地。第六节,列子认为,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道路和规律,谁都不能违背。第七节,列子通过荣启期的故事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树立起根本的观念,展开自己的人生道路,遵循这个道路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第八节,列子通过林类故事说明,盼望死亡的到来而唱歌而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享受幸福的快乐,而仅仅只是一种即将脱离痛苦的快乐,所以是不完全的。第九节,列子通过子贡的故事说明,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观念;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人生重要的,不是他所购买到的,而是他所创造的;不是他所得到的,而是他所付出的;不是他所学到的,而是他所传授的!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需要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第十节,列子说明了自己重视空虚的原因。第十一节,列子通过鬻熊之口论述了天地道路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等事物发生变化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一点大概。第十二节,列子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说明,担心事情的发生,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第十三节,列子通过舜的故事说明,道路就象空气一样,是抓不住的,人人都可以享用它。第十四节,列子通过国氏与向氏的故事说明了公与私的区别,其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公天下”的世界观,走“公天下”的人生道路。

《天瑞》全篇,列子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地阐明了道路问题,我们只有明白、了解万物的道路和规律,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展开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这一生才能寻求到幸福和快乐。

——————————————————

【注释】1.术:(shù树)《管子·霸言》:“术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战国策·魏策》:“臣有百胜之术。”《荀子·修身》:“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乐论》:“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哀公》:“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韩非子·难三》:“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这里用为方法、策略之意。

2.穰:(ráng)《诗·周颂·执竞》:“磬筦将将,降福穰穰。”《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管子·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韩非子·难二》:“入多者,穰也,虽倍入,将奈何?”《韩非子·五蠹》:“穰岁之秋。”汉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这里用为丰收之意。

3.谬:(miù缪)欺诈,迷误。《列子·天瑞》:“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王安石《游褒神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广雅》:“谬,欺也。”

4.亡:(wáng)《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管子·侈靡》:“其满为感,其虚为亡。”《老子·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论语·述而》:“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孟子·离娄上》:“问‘有馀?’曰:‘亡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亾部》:“亾,亦假借为有无之无。”《集韵·虞韵》:“无,或作亡。”这里用为“无”,即没有之意。

5.罔:(wǎng)通“惘”。迷惘。《书·多士》:“惟天不畀允罔固乱。”《书·吕刑》:“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诗·魏风·园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诗·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小雅·青蝇》:“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6.仞:(rèn)通“认”。辨认。《列子·周穆王》:“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淮南子·人间》:“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败。”

7.若:(ruò弱)你、你们。《考工记·梓人》:“惟若宁候。”《庄子·齐物论》:“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仪礼·士昏礼记》:“若则有常。”《小尔雅》:“若,汝也。”《国语·晋语四》:“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史记·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汉书·匈奴传上》:“若肯发兵助我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列子故事:齐国首富的盗术
《列子·天瑞》:哪个不是偷呢
道教有一门“盗天之术”,传说学会以后三年就能发大财
4-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三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道家杂谈」学会道教的“盗天之术”可以“盗”得金山、银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