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公十五年


【原文】十五年春,季文子如1晋,为单伯与子叔姬故也。

三月,宋华耦来盟,其官皆从之。书曰:“宋司马华孙”,贵2之也。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请承命于亚旅。”鲁人以为敏3

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

齐人或为孟氏谋,曰:“鲁,尔亲也,饰棺置诸堂阜,鲁必取之。”从之。卞人以告。惠叔犹毁以为请,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齐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葬视共仲。声己不视,帷堂而哭。襄仲欲勿哭,惠伯曰:“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亲之道也。’子无失道,何怨于人?”襄仲说4,帅5兄弟以哭之。

他年,其二子来,孟献子爱之,闻于国。或谮之,曰:“将杀子。”献子以告季文子。二子曰:“夫子以爱我闻,我以将杀子闻,不亦远于礼乎?远礼不如死。”一人门于句鼆,一人门于戾丘,皆死。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6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齐人许单伯请而赦之,使来致命。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

新城之盟,蔡人不与。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凡胜国,曰“灭之”,获大城焉,曰“入之”。

秋,齐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于晋。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于是有齐难,是以公不会。书曰“诸侯盟于扈”,无能为故也。凡诸侯会,公不与,不书,讳君恶也。与而不书,后也。

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

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郛7,讨其来朝也。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己则无礼,而讨于有礼者,曰:‘女何故行礼。’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已则反天,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诗》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在《周颂》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

【译文】十五年春,季文子去晋国,为了单伯和子叔姬的缘故。

三月,宋国华耦前来会盟,他的属官都跟随他。记载说:“宋司马华孙。”这是重视他。鲁文公要宴请他,他推辞说:“君主的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字记载在诸侯的简策上,臣继承他的祭祀,怎么敢使君主蒙受耻辱,请在亚旅接受命令。”鲁国人认为他思维敏捷。

夏,曹文公来朝见,符合礼仪。诸侯每五年再次朝见,以重温周王命令,是古代的制度。

齐国有人为孟氏谋划,说:“鲁国,是你的亲戚,把公孙敖的棺椁放在堂阜,鲁国人必定会取去的。”孟氏听从了。卞邑大夫把这事作了报告。惠叔仍然很悲哀而请求取回棺椁,他站立在朝廷上等待命令。众人允许了,他取回棺椁而殡殓。齐国人也来送葬。记载说:“齐人归公孙敖之丧。”这是为了孟氏,也是为了国家的缘故。依照共仲的葬礼安葬了公孙敖。声己不肯去看棺椁,在帷堂里哭泣。襄仲不想去哭葬,惠伯说:“办丧事,是对待亲人的终结,虽然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善终也是可以的。史佚有这样的话:‘兄弟之间尽到完美,救济困乏、祝贺善行、吊唁灾祸、祭祀恭敬、丧事悲哀,感情虽然不一样,不要断绝兄弟之间的爱,这是对待亲人的道路。’先生没有失去这个道路,何必怨恨别人?”襄仲听了很高兴,带领兄弟们前去哭丧。

后来,穆伯的两个儿子回来,孟献子喜爱他们,闻名于全国。有人诬陷说:“这二人要杀你。”孟献子据此告诉季文子。这两个人说:“先生因为爱我们而闻名全国,我们以将杀他而闻名,不是远离礼仪了吗?远离了礼仪就不如死去。”于是一人在句鼆,一人在戾丘,都自杀了。

六月辛丑初一,发生日食。击鼓、用牺牲于社稷坛,不符合礼仪。发生日食,天子不兴举礼乐,在社稷坛击鼓,诸侯则用丝织品在社稷坛祭祀,在朝廷上击鼓,以表明事奉神灵、训诫民众、侍奉君主,表示威仪有等级,这是古代的道路。

齐国人允许单伯请求而赦免了他,派他来鲁国传达命令。记载说:“单伯至自齐。”这是重视他。

在新城的结盟,蔡国人没有参与。晋国郤缺率领上军、下军征伐蔡国,说:“蔡国君主软弱,不可以懈怠。”戊申日,进入蔡国,以城下之盟而回国。凡是胜利的国家,叫做“灭之”,得到大城,叫做“入之”。

秋,齐国人侵犯我国西部边境,所以季文子告诉了晋国。

冬十一月,晋灵公、宋昭公、卫成公、蔡庄侯、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在扈地结盟,重温新城盟会的友好,且谋划征伐齐国。齐国人贿赂晋灵公,所以没有战胜就回来了。于是齐国发生灾难,因此鲁文公没有去参加盟会。记载说:“诸侯盟于扈。”这是没有作为的缘故。凡是诸侯盟会,鲁公不参与,就不记载,这是忌讳君主的过失。参与而不记载,是由于迟到。

齐国人来送回子叔姬,是由于周匡王的缘故。

齐懿公派兵侵犯我国西部边境,他认为诸侯不能救援。于是征伐曹国,进入外城,声讨其朝见鲁国。季文子说:“齐懿公恐怕不会免于患难吧?自己无礼,反而讨伐有礼的人,说:‘你为何行为于礼仪。’礼仪以顺服天意,是天的道路。自己违反上天,而以此讨伐别人,难免有灾祸了。《诗经》上说:‘为何不互相敬畏?就是不敬畏于天。’君子不虐待幼小和卑贱,就是敬畏上天。在《周颂》上说:‘敬畏上天威仪,因此到时保护。’不敬畏上天,如何保得住?以动乱夺取国家,奉行礼仪以守卫国家,还怕不能善终,多行无礼之事,就不能得到善终了。”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12年,周匡王元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十一件事,一是季文子去晋国。二是宋国华耦前来鲁国会盟。三是曹文公来朝见。四是孟氏置放棺椁之事。五是穆伯的两个儿子之事。六是发生日食之事。七是齐国赦免了单伯,并派他来鲁国。八是晋国因蔡国人没有参加新城结盟而征伐蔡国。九是诸侯在扈地结盟,谋划征伐齐国。齐国人贿赂晋灵公,因而使征伐无功而返。十是齐国人送回子叔姬。十一是齐国人征伐曹国,认为是曹国朝见了鲁国。

——————————————————

【注释】1.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贵:(guì桂)《管子·牧民》:“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老子·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荀子·大略》:“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韩非子·初见秦》:“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商君书·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这里用为崇尚、重视之意。

3.敏:(mǐn)《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大雅·文王》:“殷士肤敏,祼将于京。”《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礼成而加之以敏。”《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用为思想敏锐、反应快之意。

4.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5.帅:(shuài)《易·师·六五》:“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周礼·天官·九嫔》:“若有宾客,则从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郑玄注:“帅,犹道也。”《管子·小匡》:“乡有良人。五乡一帅。”《管子·问》:“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论语·颜渊》:“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用为引导、带领之意。

6.币:(bì毕)《书·康王之诰》:“宾称奉圭兼币。”《周礼·大宰》:“四曰幣贡。”《管子·幼官》:“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礼记·曲礼》:“幣曰量幣。”《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孟子·万章上》:“汤使人以币聘之。”《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荀子·大略》:“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说文》:“幣,帛也。”这里用为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之意。

7.郛:(fú扶)春秋战国时期指城圈外围的大城。《左传·隐公五年》:“伐宋,入其郛。”《左传·僖公十二年》:“城卫楚丘之郛。”《左传·襄公十五年》:“城成郛。”《韩非子·难二》:“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说文》:“郛,郭也。字亦作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文公·文公十五年 穆伯归葬 晋师伐蔡 齐归叔姬
《春秋左传全译》(卷十一 定公)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15文公十五年
左传模拟试题 (1)
(原创)我读《论语 为政》“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二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