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公十五年

 

【原文】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夏六月,宋共公卒。

楚将北师,子囊曰:“新与晋盟而背之,无乃不可乎?”子反曰:“敌利则进,何盟之有?”申叔时老矣,在申,闻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楚子侵郑,及暴隧,遂侵卫,及首止。郑子罕侵楚,取新石。栾武子欲报楚,韩献子曰:“无庸1,使重其罪,民将叛之,无民,孰战。”

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荡泽弱公室,杀公子肥。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2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晋。二华,戴族也,司城,庄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

鱼石将止华元,鱼府曰:“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鱼石曰:“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3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右师讨,犹有戌在,桓氏虽亡,必偏4。”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许之,乃反。使华喜、公孙师帅国人攻荡氏,杀子山。书曰:“宋杀其大夫山。”言背其族也。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出舍于睢上。华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华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鱼府曰:“今不从,不得入矣。右师视速而言疾,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登丘而望之,则驰。骋而从之,则决睢澨,闭门登陴5矣。左师、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

华元使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以靖6国人。

晋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

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十一月,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

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

【译文】十五年春,诸侯在戚地会见,讨伐曹成公。抓住曹成公后回到京师。记载说:“晋侯执曹伯。”没有殃及民众。凡是君主对民众无道,诸侯讨伐而抓住,就说“某人执某侯”,要不然,就不说。

诸侯让子臧见周简王而立他为曹国国君,子臧推辞说:“从前《志》上有记载,说:‘圣人通达节操,其次保守节操,最下失去节操。’做君主,不是我的节操,虽然不能像圣人一样,难道敢失去节操吗?”于是逃跑,逃奔到宋国。

夏六月,宋共公去世。

楚国将向北方移动军队,子囊说:“新近与晋国结盟而又背弃,恐怕不可以吧?”子反说:“敌情于我有利,管他有什么结盟?”申叔时已经老了,住在申地,听说后,说:“子反必然不能免于祸乱,诚信用来守住礼仪,礼仪用来庇护自身,诚信礼仪消亡了,还想要免于祸乱吗?”楚共王侵犯郑国,到达暴隧,于是侵犯卫国,到达首止。郑国子罕侵犯楚国,夺取新石。栾武子想要报复楚国,韩献子说:“不需要,让他自己加重罪过,民众就会背叛他,没有民众,谁来打仗。”

秋八月,安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荡泽要削弱公室,杀公子肥。华元说:“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导,这是师所掌管的。如今公室卑下而不能端正,我的罪过大了。不能治理官员,还敢依赖宠信吗?”于是逃奔到晋国。二位华氏,是戴公后代,司城,是庄族后代,其他六位官员,都是桓族后代。

鱼石打算阻止华元,鱼府说:“右师返回,必然讨伐,因此就会没有桓氏这一族了。”鱼石说:“右师如果能够获得返回,虽然允许他讨伐,他必然不敢,而且他多有大功,国人都随从他,如果他不返回,恐怕桓氏在宋国就没有人祭祀了,右师如果讨伐,还有向戌在,桓氏虽然灭亡,必然只是一部分。”鱼石于是在河上阻止华元返回。华元请求讨伐荡泽,鱼石允许了,于是返回。派华喜、公孙师率领国人攻打荡氏,杀死子山。记载说:“宋杀其大夫山。”说的就是荡泽背叛了自己的宗族。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离开都城住在睢水边上。华元派人阻止他们,他们不同意。冬十月,华元亲自去劝阻,他们仍不同意,华元返回。鱼府说:“如今不听从,以后就回不去了。右师眼神急速而说话很快,有别的想法了。如果不接纳我们,如今就会疾驰而去。”登上山丘观望,华元疾驰而去。这五人驰骋跟从,华元已经打开睢水堤防,关闭城门登上城墙了。左师、二司寇、二宰于是逃奔到楚国。

华元派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以安定国人。

晋国三郤陷害伯宗,诬蔑后而杀害了他,并连累栾弗忌。伯州犁逃奔到楚国。韩献子说:“郤氏恐怕不能免于祸乱吧。善待人,是天地的纲纪,而多次灭绝人,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当初,伯宗每天上朝,他妻子必定劝戒说:“‘盗贼憎恨主人,民众厌恶上级。’先生喜好直言不讳,必然遭到祸难。”

十一月,鲁国叔孙侨如、晋国士燮、齐国高无咎、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郑国公子和吴国人在钟离会见,开始与吴国交通。

许灵公害怕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辛丑日,楚公子申把许国迁到叶地。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76年,周简王十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诸侯联军讨伐曹成公,抓住后送到京师,诸侯让子臧见周简王而立他为曹国君主,子臧不干,逃奔到宋国。二是宋共公去世。三是楚共王侵犯郑国,然后侵犯卫国。郑国子罕侵犯楚国。四是宋国安葬宋共公后,荡泽动乱,杀害公子肥,华元于是逃奔到晋国。后华元返回,讨伐荡泽,左师、二司寇、二宰逃奔到楚国。五是晋国三郤陷害伯宗,并杀害了他。六是诸侯官员在钟离会见吴国人,开始与吴国交往。七是许国迁徙到楚国叶地。

——————————————————

【注释】1.庸:(yong)《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管子·正》:“致刑,其民庸心以蔽。”《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2.司:(sī思)《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周礼·师氏》:“司王朝。”《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礼记·曲礼》:“曰司徒。”《孟子·梁惠王下》:“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广雅》:“司,臣也。”《小尔雅》:“司,主也。”这里用为掌握管理之意。

3.与:(yǔ雨)《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荀子·强国》:“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韩非子·主道》:“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这里用为随从、随着之意。

4.偏:(piān)《管子·君臣下》:“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左传·成公十五年》:“桓氏虽亡,必偏。”《荀子·天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这里用为部分之意。

5.陴:(pí啤)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说文》:“陴,城上女墙俾倪也。”

6.靖:(jìng)《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诗·周颂·我将》:“日靖四方。”《左传·僖公九年》:“君务靖乱,无勤于行。”《广雅》:“靖,安也。”这里用为安定、和平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公·成公十五年 八公执曹 子臧守节 直言及难 华止宋乱
【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三: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15成公十五年
东周列国——鲁国(12)臧文仲:为政与外交
成公鲁成公如晋
春秋时期都有哪些官职,爵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