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言:听取别人的言论问题

第十三卷

有始览

听言

听取别人的言论问题

 

【原文】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1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2,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膌3壮狡,汔尽穷屈,加以死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

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死,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4,其守具寡,可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

《周书》曰:“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谓之天子。”故当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善不善本于义,不于爱。爱利之为道大矣。夫流于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于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欤。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秀士之欲忧黔首5者,不可不务6也。

事先功,功先名,名先言,言先事。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其与人穀7言也,其有辩乎,其无辩乎?

造父始习于大豆,蜂门始习于甘蝇,御大豆,射甘蝇,而不徙人以为性者也。不徙之,所以致远追急也,所以除害禁暴也。凡人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于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无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兵及应空洛之遇也,孔穿之议公孙龙,翟翦之难惠子之法。此四士者之议,皆多故矣,不可不独论。

【译文】听闻别人的言论不可以不明察,不明察那么善与不善就不能区分。善与不善不能区分,混乱就很大了。夏商周三代能够区分善与不善,所以能够王天下。如今天下越来越衰败,圣王的道路被废弃断绝,世上的君主多丰盛自己的欢乐,制作越来越大的钟鼓,修建堂皇富丽的楼台园林,因而耗费了民众的财富;轻视征用使民众送死,来发泄自己的忿恚;老弱之人受冻挨饿,身体瘦弱的人夭折强壮的人更狡诈,民众穷困或屈服,或死于俘获中;攻占无罪的国家以索要土地,诛杀无辜的民众以求取利益;而又想要求宗庙安定,社稷不危险,不是很难吗?

如今的人说:“某家多有财货,他家房屋后墙潮湿,守卫的狗已经死去,看形势可以挖洞进入。”那么人们必然会责备这个人。又有人说:“某国发生饥荒,他们的城郭矮小,守卫的人很少,可以攻袭而篡夺。”那么人们就不会非议他。这就是不知晓类比。

《周书》上说:“既往的不可追回,未来的不可等待,能使世道贤明,就可以称之为天子。”所以当今之世,有能够区分善与不善的人,王天下是不困难的。善与不善是本源于最佳行为方式,不在于爱与不爱。爱和利益作为道路的意义太大了。在海上飘泊的人,航行了十余天,看见像是有人的地方就喜悦。等到经过一年,看到曾经在中国看到的东西就很喜悦。离开人群居住的地方越久,想见到人的心思就越深。乱世的民众,离开圣明的君王已经很久了,他们希望见到圣王的心思,日夜没有间断。所以贤明的君王和优秀的读书人之想要忧虑百姓,不可不致力于此。

做事要在立功之先,立功要在名誉之先,名誉要在言论之先,言论要在做事之先。不知晓事情,怎么能听闻言论?不知晓实情,怎么能有适当言论?如果有人说美言,他能辨别吗?不能辨别吗?

造父开始学习驾车时车上装载的是大豆,蜂门开始学习射箭时眼睛盯着的是甘蝇,驾御装载大豆之车,射箭射击甘蝇,而不是见异思迁以为个性。不见异思迁,所以才能够跑得远射得快,所以才能够去除凶害禁止暴虐。凡是人必须要有所学习修养本心,然后才能够听取别人的言论。不学习修养本心,也要探究学问。不学习就能听取别人的言论的人,从古到今是没有的。这个问题在白圭非议惠子,公孙龙劝说燕昭王息兵及应付秦赵的空洛盟约,孔穿评论公孙龙,翟剪责难惠子的法令等事例中可以得到解释。这四个读书人的议论,都含有缘故,不可不单独论说。

【说明】本节《听言》,主要探讨的是听取别人的言论问题。听取别人的言论有问题吗?当然有。一般人,在听取别人的言论时,总是会与自己原有的思想进行比较,然后才会选择同意、反对,或者是沉默。如果自己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言论,那么就会联想、类比,选择赞同或反对。如果与自己的观念不合,那么就会激烈地反对,如果与自己的观念相合,那么就会高兴地赞同。所以,一个人,在踏入社会前,首先要进行学习,要了解如今社会上存在有哪些问题,自己将来会面临哪些问题,要了解如今社会上有哪些思潮,然后要树立起自己的根本,才能正确地听取别人的言论。也就是说,要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由此,踏入社会后,才能够对各种思想观念有所判断。如果不学无术,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那么就会见异思迁,就会像墙头草两边倒。

——————————————————

【注释】1.盛:(shèng)《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史记·蔡泽列传》:“物盛则衰。”这里用为旺盛、兴盛之意。

2.囿:(yòu)《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说文》:“囿,苑有垣也。”《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这里用为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之意。

3.膌:(jí及)古同“瘠”。《书·微子》:“罪合于一,多瘠罔诏。”《管子·问》:“时简稽乡帅马牛之肥膌。”《管子·入国》:“必知其食饮饥寒身之膌胜而哀怜之。”《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韩非子·内储说上》:“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这里用为身体瘦弱之意。

4.庳:(bì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宫室卑庳。”《鹖冠子·泰录》:“招高者高,招庳者庳,故成形而不变者度也。”《史记·循吏传》:“楚民要庳车。”《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庳湿。”这里用为矮小、低洼之意。

5.黔:(qián)《管子·山权数》:“国铜以二年之粟顾之,立黔落。”《左传·襄公十六年》:“邑中之黔。”《韩非子·忠孝》:“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礼记·祭义》:“以为黔首则。”《说文》:“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同谓之黎民。”贾谊《过秦论上》:“以愚黔首。”这里用指平民、百姓之意。

6.务:(wù雾)《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管子·立政》:“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管子·轻重甲》:“务在四时,守在仓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这里用为专心致力于某件事之意。

7.穀:(gǔ谷)《诗·陈风·东门之枌》:“枌旦于差,南方之原。”毛传:“谷,善也。”《诗·小雅·小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诗·鲁颂·有駜》:“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管子·禁藏》:“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尹知章注:“穀,善也。”《老子·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这里用为善良美好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吕氏春秋卷13有始览4听言》诗解义分善恶
吕氏春秋.听言
四、鬻子、管子论信
“五泽十二水”系列之八十六:“人文逢泽”(37)首倡合纵抗秦国
《惠子》
秋水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