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务本:致力于根本的问题

第十三卷

有始览

务本

致力于根本的问题

 

【原文】尝试观上古记,三王1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诗》云:“有晻2凄凄,兴云祁祁3。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4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之治乱在于有司。《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

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尽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5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用己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贤。而己犹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己,所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6。未得治国治官可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必可得也。苟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得,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

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7,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大雅》曰:“上帝临8汝,无贰尔心。”以言忠臣之行也。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义也,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税。此二士者,皆近知本矣。

【译文】曾经尝试观察上古的记载,三王的辅佐之臣,他们的名声无不荣耀,结果没有不安稳的,功劳很大。《诗经》上说:“有那昏暗很凄寒,兴起乌云亦众多。甘雨降在公田上,也能降到我私田。”三王的辅佐之臣,都能够以公心办事而能满足自己的私欲。世俗君主的辅佐,都希望自己的名声与结果与三王的辅佐之臣相同,而名声没有不受辱的,结果没有不危险的,就是因为没有公心的缘故。他们都担忧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而不担忧君主不能在天下显贵;他们都担忧自家不富裕,而不担忧国家的不强大。这就是他们越想荣耀而越遭受耻辱,越想安宁而越是危险的缘故。安危荣辱的根本在于君主,君主的根本在于宗庙,宗庙的根本在于民众,民众的治理与混乱在于有关部门。《周易》上说:“恢复自己的道路,有何过错,吉祥。”说的是根本没有改变的情形下,那么行动最后都能喜悦。如今作为官员都在荒废政事,面临财货那么就贪婪得到,位列近侍那么就无所劝谏,率领民众那么就胆小怯懦,以此表现却厚望于君主的赏赐,不是太难了吗?

如今有这样一个人,视修身理财为可耻之事,面临财物则想全部占为己有,像这样一个想富有的人,除非去盗窃否则无法取得财富。所以荣华富贵并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是要靠立功征伐去获得的。如今立功征伐之事做得很少而所希望的却很丰厚,就是无中生有;没有立功征伐而追求荣华富贵,就是诈取。诈取以及无中生有的道路,君子是不走的。

许多人议论说:“君上使用我,那么国家必然没有灾患。”如果真的使用结果未必如此,反而不如自己做到贤明。假如自身尚且有祸患,把自己的知识用于治国,怎么能没有祸患呢?己身,是可以制约的;放弃对己身的制约而致力于自己所不能制约的事情,就是惑乱糊涂。可见这种人不能治国治官是可以的。如果在家里亲近亲人,外出交结朋友,必然是能做到的。如果侍奉亲人不孝敬,交结朋友不笃信,就是没有做到,怎么又能善待他人呢?所以评论一个人不能根据他所没有做到的那些事,而要根据他已经做了的那些事,就可以知晓他所没有做到的事了。

古代侍奉君主的人,必然先展示才能,然后才任职;必然先反回本性,然后才能接受官职。君主虽然想超越提拔,臣子也不能徒然接受。《大雅》上说:“上天已临你身旁,千万不要怀二心。”说的就是忠臣的品行。这个问题在郑国君主询问被瞻的态度,薄疑回应卫国嗣君不要加重赋税之事上能得到解释。这两个读书人,都接近知晓本性了。

【说明】本节《务本》,主要探讨的是致力于根本的问题。人的根本是什么?就是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论语·学而》上说:“本立而道生。”什么叫“本立而道生”呢?就是最根本的东西要立起来,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做人!我们是人,但很多人不懂得做人,而有着禽兽般的思想和行为,有的甚至连禽兽都不如。所以我们要学习做人的知识,尽量做好一个人。这个根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起来了,人生的道路自然也就产生了。只有树立起自己人生道路的人,才能知晓国家治理的道路,才能辅佐统治者从而能获得应当的富贵荣华。

——————————————————

【注释】1.三王:指先周时期称王的三个王,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管子·形势解》:“古者三王五伯皆人主之利天下者也。”《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列子·仲尼》:“三王圣者欤?”

2.晻:(ǎn)《楚辞·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荀子·儒效》:“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说文》:“唵,不明也。从日,奄声。与暗意义略同。”《汉书·五行志》:“日光晻。”《汉书·元帝纪》:“三光晻昧。”这里用为阴暗之意。

3.祁:(qí齐)《诗·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商颂·玄鸟》:“来假祁祁,景员维河。”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4.患:(huàn)《管子·大匡》:“夷吾之所患者,诸侯之为义者莫肯入齐。”《易·既济·象》:“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说文》:“患,忧也。”这里用为担忧、忧虑、害怕之意。

5.诬:(wū乌)《易·系辞》:“诬善之人,其辞游。”《国语·周语》:“其刑矫诬。”这里用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之意。

6.悖:(bèi)《管子·度地》:“寡人悖,不知四害之服奈何?”《荀子·正名》:“足以喻治之所悖。”《吕氏春秋·察今》:“悖乱不可以持国。”《战国策·楚策》:“先生老悖乎?”这里用为惑乱、糊涂之意。

7.情:(qíng)《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吕氏春秋·上德》:“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注:“情,性也。”这里用为本性之意。

8.临:(lín)《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吕氏春秋》卷13有始览6务本诗解1贵公民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
吕氏春秋·览·有始览译文
12《荀子·君道》注解与鉴赏
15.夏桀荒淫的问题
荀子日课098丨读书做事,要通达而不是迂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