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慎大:谨慎于做强做大后的问题

第十五卷

慎大览

慎大

谨慎于做强做大后的问题

 

【原文】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1邻国也;强者,胜2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3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4曰:“若临深渊,若履5薄冰。”以言慎事也。

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6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众庶泯泯7,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大臣同患,弗周8而畔9。桀愈自贤,矜10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毫,曰:“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11,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遂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奈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郼12如夏。此之谓至公,此之谓至安,此之谓至信。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13伊尹世世享商。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14穷困。封比干之墓,靖15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16,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乃税17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18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

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故《易》曰:“愬愬19履虎尾,终吉。”

赵襄子攻翟20,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21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22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译文】贤明的君主愈做大愈是畏惧,愈强大愈是恐慌。凡是做大者,都是轻视邻国;凡是强大者,都是克制了敌人。克制了敌人那么就会多有怨恨,轻视了邻国那么就会多有祸患。多有祸患多有怨恨,国家虽然强大,怎么能不恐惧?怎么能不恐慌?所以贤明的君主在安定时思考危险,在通达时思考穷困,在得到时思考丧失。《周书》上说:“就象来到深水边,就象走在薄冰上。”说的就是谨慎行事。

夏桀王无道,残暴乖张顽劣贪婪,天下人都恐惧而担忧,言说的人都不一样,议论纷纷,真情难辨。干辛任性逞威,欺凌诸侯,祸及民众,贤良忧郁怨恨。夏桀王杀死关龙逢,以镇服群凶。众多庶民混乱不堪,都有远离的志向,不敢直言,生活尽如惊弓之鸟。大臣们同样担忧,不忠诚而思背叛。夏桀王更是自以为贤明,自夸过错掩饰错误,为君之道被重重阻塞,国人于是大为崩溃。商汤王此时很是警惕恐惧,担忧天下的不安宁,想派伊尹前往观察旷夏,又担心夏国不信任伊尹,就亲自射伤伊尹。伊尹逃奔到夏国三年,返回亳州报告,说:“夏桀王迷惑于末嬉,又喜好琬妃、琰妃,不体恤众人。民众都不堪忍受,上下级互相憎恨,民心积聚了怨恨,都说:‘上天不体恤,夏国命运就要结束。’”商汤王告诉伊尹说:“你告诉我的就像诗歌中唱的一样。”商汤王与伊尹盟誓,表示必然消灭夏桀王。伊尹又重新返回夏国,到末嬉手下听差。末嬉说:“今天夜里天子梦见西方有太阳,东方也有太阳,两个太阳互相争斗,西方太阳取胜,东方太阳不胜。”伊尹于是回来告诉商汤王。商国正值旱灾,商汤王想发兵,以兑现与伊尹的盟约,所以命令军队绕道从东方出发,向西前进。军队尚未交战而夏桀王就逃走了,一直追到大沙,身首异处,被天下人杀戮。当初不听劝谏,虽然后悔,又能怎么办呢?商汤王于是成为天子,夏国民众大为喜悦,就像得到慈爱的亲人一样,朝廷没有改换官位,农民没有离开田土,商人没有改变市场,亲近郼国如同亲近夏国一样。这就叫做最大的公正,这就叫做最大的安宁,这就叫做最大的诚信。完全履行与伊尹的盟誓,不躲避旱灾带来的灾祸,让伊尹后代世世尊享商民祭祀。

周武王战胜殷商,进入殷商国,还没有下车,就命令把黄帝的后代分封到铸地,把帝尧的后代分封到黎地,把帝舜的后代分封到陈地。下车后,命令把夏后氏的后代分封到杞地,立汤的后代为宋国君主,让他继承桑林的祭祀。当时周武王感到恐惧,叹息流泪,命令周公旦推荐殷商国遗老,而询问殷商国灭亡的缘故,又询问民众所喜爱的是什么,民众所想要的是什么。殷商国的遗老回答说:“想要恢复盘庚时的政治。”周武王于是恢复盘庚时的政治,发放巨桥仓库里的粮食,分发鹿台里的钱财,向民众表示公正无私。又释放罪犯,分发财物免除债务,以救济贫困。又整修比干陵墓,安定箕子的宫室,表彰商容故里,读书人经过此处要快步走过,乘车经过的人要下车步行。在三天内,那些参与谋划伐商的部族都分封为诸侯,各位大夫则赏赐予村邑,庶民土地则按政令去除赋税。然后渡过黄河,向西回到周国祖庙报告。于是放马于华山,放牛于桃林,马匹不用拉车,牛不用服务,用牺牲的血涂在军鼓旗帜盔甲兵器上,收藏到府库,终生不再使用。这就是周武王的德政。所以周国的明堂门户不关闭,向人民表示没有私藏。唯有不私藏,才可以做到最大的收藏。

周武王战胜殷商后,得到两个俘虏而询问他们,说:“你们原来的国家有什么妖异的吗?”一个俘虏回答说:“我们国家有妖怪,白昼能看见星辰而天降血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妖异之处。”另一个俘虏回答说:“这的确是妖怪,虽然如此,并不是最大的。我们国家的妖怪,最大的,是儿子不听从父母的,弟弟不听从兄长的,君王的命令得不到施行,这是妖异中最大的。”周武王离开坐位再次拜谢。这并不是重视俘虏,而是重视他们说的话。所以《易经》上说:“眇、跛之人还是到西边疆界去参加了祭祀仪式,跪下向上天低声倾诉,最后终于获得吉祥。”

赵襄子攻打狄国,战胜了老人、中人两地,狄国人派使者来谒见。赵襄子正在吃饭团,面有忧色。左右侍从说:“一天内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都感到高兴的事,君主为何面有忧色呢?”赵襄子说:“江河的大水,也不会上涨三天。暴风骤雨,也不过是一天中的片刻时间。如今我赵氏的德行,并没有什么积聚,一天而攻下两座城池,灭亡的命运恐怕会延及到我吧?”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赵氏恐怕会昌盛吧?”

那忧患是昌盛的基础,而欢喜则是灭亡的开始。取胜并不是很难的事,保持则是最艰难的。贤明的君主在忧患中保持胜利,所以福祉会延续到后代。齐国、楚国、吴国、越国,都曾经胜利过,而最后都灭亡了,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保持胜利的道理。孔子的有力,能够举得起国都城门的门闩,但他却不肯以有力而名闻天下。墨子擅长守卫攻战,公输般都佩服他,但他却不支持战争。善于保持胜利的人,以办法的强弱取胜。

【说明】本节《慎大》,主要探讨的是谨慎于做强做大后的问题。许多人奋发图强,经过几年几十年而终于做强做大了,然而他们不懂得做强做大后的问题,就得意忘形,轻视、蔑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不小心,就功亏一篑,走向了灭亡之路。荀子在《强国》篇中详细论述了做强做大的问题,兼并别人首先是要自身有足够的强大,自身如果很衰弱,当然也就谈不上兼并别人了。所以,做强做大一个国家,也就象铸剑一样,要经过一定的磨砺;并不是打开模具就可以得到利剑。而对国家的磨砺就是,对人民进行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教诲,通过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来协调统一人民。完全可以想象,一个社会行为规范很混乱的国家,怎么能“兵劲城固”呢?既然不能做到兵劲城固,那么敌人就会敢来触犯。所以,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国家,人民就是能凝聚的。所以,做强做大的根本重点就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这个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是磨砺,而磨砺就是对人民、对企业员工进行教化,只有通过教化,才能使人民思想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凝聚。否则,一盘散沙,那是什么企业都做不好的。一盘散沙的家庭,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做强做大,发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最关键的并不是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而是要有爱心!只有真正的爱心,日积月累地爱护人民,为人民着想,人民才能真心诚意地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这些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地起作用。否则,再完善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再严峻的严刑峻罚,都不能使人害怕,只是形同虚设。“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头掉了不过是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些豪言壮语,难道不是对严刑峻罚的挑战吗?再说,企业管理不可能有严刑峻罚,顶多就一个开除,“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开除吗?所以,企业管理靠的就是爱心,靠的就是人们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地做强做大。

——————————————————

【注释】1.小:(xiǎo)轻视、小看。《左传·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曹丕《典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胜:(shèng)《易·夬·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管子·重令》:“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尔雅·释诂上》:“胜,克也。”《荀子·非相》:“形不胜心,心不胜术。”《韩非子·诡使》:“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这里用为克制之意。

3.恶:(wù务)《管子·小匡》:“则恶有不可者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恶识宗?”《孟子·离娄上》:“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广韵》:“恶,安也。”这里用为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之意。

4.周书:实际上指《诗·小雅·小旻》。

5.履:(lǚ吕)《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韩非子·说林上》:“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礼记·玉藻》:“履蒯席。”这里用为践踏之意。

6.患:(huàn)《管子·大匡》:“夷吾之所患者,诸侯之为义者莫肯入齐。”《易·既济·象》:“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说文》:“患,忧也。”这里用为担忧、忧虑、害怕之意。

7.泯:(mǐn)《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书·吕刑》:“泯泯棼棼,罔中于信。”《诗·大雅·桑柔》:“乱生不夷,靡国不泯。”《谷梁传》:“严霜夏坠,从弟雕落,二子泯没,天丧予,何痛如之!”陆机《答贾长渊》:“王室之乱,靡邦不泯。”这里用为乱、混乱之意。

8.周:(zhōu)《书·太甲上》:“自周有终,相亦惟终。”《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管子·白心》:“知苟适,可为天下周。”《谷梁传·成公十七年》:“公不周乎伐郑也。”这里用为诚、忠信之意。

9.畔:(pàn)《书·胤征》:“沈乱于酒,畔官离次。”《论语·雍也》:“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徐无鬼》:“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荀子·富国》:“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这里用为背叛之意。

10.矜:(jīn)《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管子·形势》:“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老子·三十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韩非子·说难》:“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公羊传·僖公九年》:“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礼记·表礼》:“不矜而庄。”《战国策·齐策》:“矜功不立。”《广雅》:“矜,大也。”这里用为自夸、自恃之意。

11.疾:(jí极)《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管子·权修》:“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非十二子》:“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12.郼:(yī一)原殷商国名。《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郼如夏。”

13.祖:(zǔ组)《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烝民》:“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乡饮酒义》:“亨狗于东方,祖阳气发于东方也。”《战国策·韩策二》:“秦王必祖张仪故谋。”《广雅·释诂一》:“祖,法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皆祖屈原。”这里用为承袭之意。

14.振:(zhèn)古同“赈”。《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管子·五辅》:“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管子·宙合》:“其死而不振也必矣。”《国语·周语》:“踣弊不振。”《说文》:“振,举救也。”《小尔雅·广言》:“振,救也。”这里用为赈济、救济之意。

15.靖:(jìng)《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诗·周颂·我将》:“日靖四方。”《左传·僖公九年》:“君务靖乱,无勤于行。”《广雅》:“靖,安也。”这里用为安定、和平之意。

16.书社:古代封地的一种称呼,一社为二十五户,以社中人名书写在册上,即称书社。《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

17.税:(shuì睡)古通“脱”。《管子·小匡》:“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速。”《左传·成公九年》:“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墨子·三辩》:“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孟子·告子下》:“不税冕而行。”《韩非子·十过》:“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史记·李斯列传》:“吾未知所税驾也。”这里用为“脱”,也有解脱、放开之意。

18.衅:(xìn)《周礼·大祝》:“隋衅。”《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管子·小问》:“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孟子·梁惠王上》:“将以衅钟。”《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说文》:“釁,血祭也。”这里用为古代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抹在钟上,用以祭祀之意。

19.愬:(su)《易·履·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诗·邶风·柏舟》:“薄言往诉,逄彼之怒。”朱熹注:“朔,告也。”《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韩非子·备内》:“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愬。”《说文·言部》:“诉,告也。愬,诉或从朔、心。”这里用为倾诉之意。

20.翟:(dí敌)古同“狄”。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称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维翟人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左传·僖公五年》:“遂出奔翟。”《韩非子·喻老》:“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

21.抟:(tuán)《管子·立政》:“筑障塞匿,一道路,摶出入。”《鹖冠子·世兵》:“安可复还?安可控抟?”《礼记·曲礼上》:“毋抟饭。”《说文》:“抟,圜也。”本意为把东西捏聚成团。

22.飘:(piāo)《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管子·小问》:“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尔雅》:“回风为飘。”《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韩非子·用人》:“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汉书·蒯通传》:“飘至风起。”这里用为旋风、暴风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商颂·殷武》
商汤辨味识才的故事
夏桀王的爱妃喜是“间谍”吗?
夏史二十六(夏后履癸(桀)二十六年、商侯天乙(成汤)十二年【公元前1611年】)
世灿读经典---《天问》考释之三
说人话 讲二十四史【商朝篇】050、装逼过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