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察今:观察如今形势的问题

第十五卷

慎大览

察今

观察如今形势的问题

 

【原文】上胡1不法2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3,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异。口惽4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5肉,而知一镬6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7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8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9。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10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似此悖也。

【译文】君上为何不效法先王的法则,并非是不贤明,而是因为不可以得到所效法的。先王的法则,是经过上一代而得来的,传承的人或者有所增益,或者有所减损,怎么可以得到而效法呢?虽然人们不减损增益,也仍然是不可以得到而效法。地处东方夏国的教诲,是古今的法则,然而言语不一样典籍文字也不一样。所以古代的教诲大多不与今天的语言相通,如今的法则大多不与古代的法则相合。不一样习俗的民族,都与此相似。他们想作为的多数相同,但行为却不一样。嘴上说的忧患的教诲叫人不愉悦,就像是车船衣冠滋味声色的不一样,人们大多自以为是,反而互相讥讽。天下的学者多有辩论,言词犀利语辞颠倒,不追求根本的核心,反而互相诋毁,以作为胜利。以此来看,先王的法则,怎么可以得到而效法呢?虽然可以得到,但仍然不能效法。

凡是先王的法则,其纲要在于时势,时势不与法则共同来到,法则虽然如今得到,仍然不可以效法。所以选择先王成熟的法则,而其法则才能成为法则。先王之所以作为于法则是为什么呢?先王之所以作为于法则是为了人们,而自己也是一个人,所以观察自己那么敌可以知晓别人,观察如今那么就可以知晓古代,古今是一样的,别人与我是相同的。有道路的读书人,重视的是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增加自己的所见而知晓所不能见到的。所以审视房屋下的阴影,而能知晓日月的运行,阴阳的变化;看见瓶子里的水结冰,而能知晓天下的寒冷,鱼鳖的藏匿;品尝一块肉,而能知晓一大锅食物的味道,就可以调和一大锅食物。

楚国人想偷袭宋国,先派人在澭水河上作标记。澭水河暴涨,楚国人不知晓,循着标记而在夜晚渡河,淹死了千余人,军队受惊而破坏了宿营地。过去作的标记可以引导过去的形势,如今形势变化而河水增多了,楚国人仍然沿着过去的标记作为引导,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如今世俗的君主,效法先王的法则,也像这件事一样。这时的形势已经与先王的法则不一样了,而说:“这就是先王的法则”,而效法之以为治理,岂不令人悲哀?

所以治国没有法则就会混乱,守住法则而不变化就会违背形势,违背与混乱都不可以保持国家。世道变易时势转移,改变法则才能适宜。譬如就像良医,病情万变,药方也跟着万变。病情变化而药方不变化,过去是长寿的民众,如今变成短命的民众了。所以凡是做事必须遵循法则而变动,改变法则的人凭借时势而变化,像这样做那么就没有过错了。那不敢非议法则的人,就是众多的民众;到死都守护法则的,是有关部门;凭借时势而变化的,是贤明的君主。因此有天下七十一个圣贤,他们的法则都不一样。并不是他们所致力于的事情不一样,而是时势不一样了。所以说优良的刀剑都希望它们折断,但不希望镆鎯剑折断;都希望千里马跑上千里,而不希望千里马骄傲。那成就功名的人,就是先王的千里马。

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佩带的剑从船上坠落于江中,于是他在剑坠落的舟边上刻上记号说:“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船到江边停住,让人从刻上记号的船上下水寻求。船已经划行远了,而剑却没有行走。像这样寻求剑,不是很迷惑吗?以这种过去的法则作为于国家与刻舟求剑的人相同。时代已经迁徙了,而法则却没有迁徙,以此为治理,难道不困难吗?

有个人从江边走过,看见有人准备把一个婴儿投到江水中,婴儿大声啼哭。这个人就询问缘故,那人说:“婴儿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其儿子怎么见得也善于游泳呢?这样听凭事物必然是相违背的。楚国的政治,很像这样。像这样就是违背了事物的根本。

【说明】本节《察今》,主要探讨的是观察如今形势的问题。作者首先说明,古代的法则不可以完全照搬效法,因为古代的法则是上一代传下来的,传承的人或者有所增益,或者有所减损,因此会使古代的法则变味或走样。即使没有增益或减损,也不能完全照搬效法,因为古代与今天的形势发展不一样了。作者举例说,不一样习俗的民族,其法则就不一样,何况是古代的语言、文字与今天的都不一样。然后作者论述说,其纲要在于时势,时势不与法则共同来到,法则虽然如今得到,仍然不可以效法。所以选择先王成熟的法则,而其法则才能成为法则。世道变易时势转移,改变法则才能适宜今天。其实这个问题孔子已经谈过,《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个意思是说,有子说:“这个人为人也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但他却宜于约束使先人留下来的东西合规范,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不约束使先人留下来的东西合规范,而随自己意思作乱、乱作者,也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孝弟”而能“犯上”者,是指在继承先辈留传下来的学问时,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能敢于规范、批评先辈留下来的某些不好的东西。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学习,若是统而收之,则糟粕不能去,而精华亦将埋没其中。孔子很清楚,若是毫无保留地学习先辈的东西,那社会就不会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停地变化,前进;所以,孔子是有选择地约束和规范、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的。因为只有这样有选择地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才能立起“仁”的根本。所以,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时,也要有选择地继承,适合时代发展的就继承,已被时代所淘汰的就抛弃。比如说,土葬风俗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我们就不要再继承了。而建立和谐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思想,我们就要继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和谐这条道路,不可能有其它道路。孔子以后的庄子,就提出了“与时俱化”的思想,《庄子·天运》:“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意思是说,我孔丘不能成为应物变化之人,不能随事物变化而相应变化,怎么能使人与变化同一呢!《庄子·则阳》:“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意思是说,遽伯玉在经历六十年中有六十次与时俱化,未尝不是开始时是肯定的,而最后又屈服于事实而否定它。我们这个世界无时不在动,无时不在变化,我们为什么执着于一个思想一件事情而不改变呢?《庄子·寓言》:“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意思是说,庄子对惠施说:“孔子生年六十中而六十年中都有变化,开始肯定的,后来又否定它,很难说今天所认为是对的就不是五十九年来所认为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庄子的谦虚,也可以得知庄子也能与时俱化。庄子虽然没有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但庄子必然知道这句话的来源,也知道天地、万物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不能固执己见,而应时时更替智慧,更新知识。如果固执己见,不能时时更替智慧,更新知识,就不能与时俱化,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庄子同时代的《关尹子·釜》说:“青鸾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圣人宾事去物,岂不欲建立于世哉?有形数者,惧化之不可知也。”意思是说,青鸾子活了一千岁而千年都在变化,桃子五次做官而思想五次变化。圣人摈弃事情去除万物,难道是不想建功于世吗?凡是有形体有定数的,圣人都害怕它们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关尹子又说:“天下之理,轻者易化,重者难化。譬如风云,须臾变灭,金玉之性,历久不渝。人之轻明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留,殆有未尝化者存。”这个意思是说,天下的道理,凡是禀性轻清的人容易转化,禀性重浊的人很难转化。譬如风云,顷刻间就会变化灭失;金属和玉石的性质,经历很长时间也不会改变。禀性轻清明白的人,能够与大自然的造化而一同变化而不停留,几乎很少有没有变化的留存。什么叫禀性轻清呢?就是不把自己看得很重的人,而把自己看得很重的人,就是重浊的人,因为他自以为自己重于一切。天下数亿万物中,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为什么只有我重于一切?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我,为什么不能参与变化呢?只有与时俱化,我们也才能赶得上变化。固执己见,就是落后于时代的变化。

《慎大览》共分八节,《慎大》,主要探讨的是谨慎于做强做大后的问题。许多人奋发图强,经过几年几十年而终于做强做大了,然而他们不懂得做强做大后的问题,就得意忘形,轻视、蔑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不小心,就功亏一篑,走向了灭亡之路。《权勋》,主要探讨的是权力与功劳的问题。世俗的人们,一看到有利益,就会奋不顾身扑上去,也不管这是大利益或是小利益,就像虞国君主贪图那玉璧及良马而想答应晋国的要求一样,最后导致自己身死国亡。《下贤》,主要探讨的是身居下位礼遇贤人的问题。一般人做了官,或是拥有了金钱财富,就会高高在上,很少向下礼遇贤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官,已经拥有金钱财富,就已经成功了,就已经是贤能了,其他没有做官没有拥有金钱财富的人,就是因为不贤能,所以才没有做官,没有拥有金钱财富。所以他们瞧不起居于下位的人,傲视一切不如他的人。《报更》,主要探讨的是回报是连续的问题。更:按《国语·晋语》:“姓利相更。”是连续、接续之意。意思是说,对别人施予恩惠,别人必然会连续的回报。作者举出赵宣孟、周昭文君和孟尝君的事例,旨在说明的就是这个问题。《顺说》,主要探讨的是顺应形势而劝说的问题。我们如果非要逆着形势去劝说别人,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非常少。《不广》,主要探讨的是人不可能广博地知晓一切事情的问题,因此就要用自己所能的以承托自己所不能的。就像自己不能长跑,不能游水,而能驾车驶船一样,就像蹶给蛩蛩和距虚送甘草,而蹶如果遇到祸患或危难,蛩蛩和距虚必然背负着它逃走一样。因此,我们也要知晓自己的所能与所不能,才能以自己的所能承托自己的所不能,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贵因》,主要探讨的是重视凭借的问题。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所凭借。没有任何凭借,而想做成功事情,那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时势,才能依靠、凭借时势。《察今》,主要探讨的是观察如今形势的问题。作者首先说明,古代的法则不可以完全照搬效法,因为古代的法则是上一代传下来的,传承的人或者有所增益,或者有所减损,因此会使古代的法则变味或走样。即使没有增益或减损,也不能完全照搬效法,因为古代与今天的形势发展不一样了。

作者从谨慎于做强做大,谈论到权力与功劳的问题,从礼遇贤人谈论到连续回报的问题,从顺应形势而劝说谈论到人不可能广博地知晓一切的问题,从重视凭借谈论到观察如今的形势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独立成篇,但实际上这八个问题则是前后连贯的,用心阅读,我们则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一片苦心。

——————————————————

【注释】1.胡:(hú壶)《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管子·大匡》:“胡不行矣?”《礼记·中庸》:“君子胡不慥慥尔。”《韩非子·难二》:“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广雅·释诂三》:“胡,何也。”这里用为怎样、何之意。

2.法:(fǎ髪)《管子·宙合》:“没法贼发,言轻谋泄,菑必及于身。”《孟子·公孙丑上》:“则文王不足法与?”《韩非子·扬榷》:“法刑狗信,虎化为人,复反其真。”《吕氏春秋·察今》:“法其所以为法。”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3.命:(mìng)《易·旅·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书·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诗·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犹辰告。”《管子·幼官》:“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礼记·大学》:“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孟子·滕文公上》:“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赵岐注:“命之,犹言受命教矣。”《荀子·正论》:“故凡言议期命。”《韩非子·主道》:“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这里用为教诲之意。

4.惽:(hun)古同“愍”。忧患、痛心的事。《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惽怓。”《管子·四时》:“使不能为惽。”《左传·昭公元年》:“吾代二子愍矣。”屈原《九章·惜诵》:“以致愍兮。”《说文》:“愍,痛也。”

5.脟:(luán)古同“脔”。切成块的肉。《楚辞·九叹》:“龙邛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6.镬:(huò货)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周礼·大宗伯》:“省牲镬。”《周礼·亨人》:“掌共鼎镬。”《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仪礼·少牢礼》:“羊镬豕镬。”《淮南子·说山》:“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

7.表:(biǎo)古通“幖”。表帜,标志。《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周礼·肆师》:“祭之日表。”《管子·君臣上》:“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韩非子·用人》:“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本意为作标记的木柱之意,这里延伸为表记之意。

8.向:(xiàng)《孟子·告子上》:“向为身死而不受。”《庄子·山水》:“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吕氏春秋·察今》:“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仪礼·士相见礼》:“曏者,吾子辱使某见。”《说文》:“曏,不久也。从日,鄉声。”这里用为刚才、过去、往昔之意。

9.骜:(ào)古通“傲”。《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韩非子·十过》:“夫智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骜愎。”《吕氏春秋·下贤》:“士骜爵禄者,固轻其主。”这里用为骄傲之意。

10.任:(rén)听凭、任凭。《管子·七臣七主》:“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文子·自然》:“道狭然后任智,德薄然后任刑,明浅然后任察。”《关尹子·极》:“天下归功于圣人,圣人任功于天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恐不任我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文化】先秦诸子论礼与法
【时世 shíshì 时势】
闻名者众,闻法者寡
庄子: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等来的【庄子智慧 】
15.我们是根据理智决定我们的行为呢?还是根据感觉决定我们的行为?
石涛画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