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识:预先识别的问题

第十六卷

先识览

先识

预先识别的问题

 

【原文】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1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2周。武王大说3,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4,辟5远箕子,爰6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

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7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

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薨8,肂9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

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译文】凡是国家濒于灭亡时,有道路的人必然首先离去,古今都是一样的。土地的归属取决于城邑的归属,城邑的归属取决于民众的归属,民众的归属取决于贤人的归属。所以贤明的君主得到贤人辅佐而就能得到民众,能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城邑,能得到城邑就能得到土地。土地的获得难道必然要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必然要亲自劝说这些人吗?只要能得到纲要而已。

夏国的太史令终古拿出图册法典,抱着哭泣。夏桀王执迷不悟,残暴荒淫更加厉害,太史令终古于是逃奔去到殷商国。商汤王喜悦而遍告诸侯说:“夏桀王无道,残暴虐待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轻慢贤良,抛弃最佳行为方式而听信谗言,众多庶民都怨恨他,守卫法典的大臣,也自行归附于殷商了。”

殷商国内史向挚看见商纣王越来越昏乱迷惑,于是装载着殷商国的图册法典,逃奔去到西周。周武王大为喜悦,以此遍告诸侯说:“商纣王大为昏乱,沉迷于饮酒的规律,躲避远离箕子,更换亲近并姑息小人,妲己参与政事,赏罚没有准则,不依法度行事,杀死三个无辜之人,民众大为不服,他的守卫法典的大臣,已逃奔到周国了。”

晋国太史屠黍见到晋国的混乱,又见到晋国君主骄横而没有规律没有最佳行为方式,就携带着图册法典归附周国。周威公会见他而询问,说:“天下的国家哪个先灭亡?”屠黍回答说:“晋国会先灭亡。”周威公询问缘故,屠黍回答说:“下臣先前在晋国时,不敢直言,曾暗示晋君有天象妖异,日月星辰的运行多不适当,他说:‘这有什么妨碍?’我又暗示人们做事大多没有最佳行为方式,百姓都在郁悒埋怨,他说:‘这有什么伤害?’我又暗示邻国不归服,贤良得不到举荐,他说:‘这有什么危害?’像这样,就是不知晓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以下臣认为晋国会先灭亡。”过了三年,晋国果然灭亡了。

周威公又会见屠黍而询问,说:“谁会接着灭亡?”屠黍回答说:“中山国接着会灭亡。”周威公询问缘故,屠黍回答说:“上天生出人来就让人们有区别。有区别,是人们的最佳行为方式,就是人与禽兽麋鹿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君臣上下所以确立的基础。中山国的习俗,以白昼为黑夜,夜以继日,男女互相依抱,没有休息的时候,宴饮欢乐,歌谣喜好悲调,他们君主不知厌恶,这就是亡国的风俗。下臣所以才说中山国次之。”过了两年,中山国果然灭亡了。

周威公又会见屠黍而询问,说:“又有谁接着灭亡?”屠黍不回答。周威公固执地问他,屠黍回答说:“君主接着会灭亡。”周威公害怕,访求国中的长者,得到义莳、田邑而礼遇他们,得到史驎、赵骈让他们担任劝谏官,去除苛刻法令三十九条,把这些告诉屠黍。屠黍回答说:“这大概可以保护君主的身体吧。”又说:“下臣听闻,国家的兴盛,上天会送给他贤人和敢于直言劝谏的读书人;国家的灭亡,上天会送给他混乱的人和善于阿谀奉承的读书人。”周威公去世后,棺柩暂葬路旁九个月而不能下葬,周国被一分为二。所以有道路的人的言论,不可以不重视。

周鼎上铸有饕餮纹,有头没有身体,吃人来不及下咽,祸害已连累自身,这就是表明恶有恶报。作为于不善良之事也是这样。

白圭去到中山国,中山国君王想挽留他,白圭坚决谢辞,乘车离开了。又去到齐国,齐国君王也想挽留他做官,他又辞别而去。有人询问缘故,他说:“去的那两个国家都将要灭亡,我听说有五尽,什么叫五尽?是说:没有人相信他,那么信誉就丧尽了;没有人赞誉他,那么名声就丧尽了;没有人爱护他,那么亲人就丧尽了;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食物,那么财产就丧尽了;不能使用别人,又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功业就丧尽了。一个国家有这五种情形,没有侥幸必然灭亡。中山国、齐国正符合这五种情形。”

假如让中山国的君王和齐国的君王闻知五尽而改正自己,那么必然不会灭亡。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闻这些,或者是听闻后而不相信。然而君主们所要致力的,就是在于善于听闻而已。中山国五次割让土地给赵国,齐湣王率领全军在济河抵御敌军,也没有什么益处。这是因为他们抛弃了之所以生存的东西,而造成的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说明】本节《先识》,主要探讨的是预先识别的问题。作者举出夏桀王、商纣王、晋国、中山国灭亡的例子,就是想要说明,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人的灭亡,决不是突然发生的事,而是先有许多导致灭亡的因素。如果夏桀王、商纣王、晋国君主、中山国君主预先识别五种丧尽的情形,那么他们就会摆脱灭亡的下场。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闻这些,或者是听闻后而不相信。然而君主们所要致力的,就是在于善于听闻而已。我们普通人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善于倾听,善于学习,那么我们也可以摆脱许多失败的因素,从而获得成功。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固执己见,不愿意倾听,不愿意学习,直到失败后才来总结经验。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预先识别,才能保证我们的成功。

——————————————————

【注释】1.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之:(zhī支)《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文子·微明》:“居知所以,行知所之。”《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3.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4.德:(dé得)《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5.辟:(bì毕)古通“避”。《周礼·掌交》:“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左传·庄公九年》:“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离娄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荀子·荣辱》:“不辟死伤。”《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不辟亲贵,法行所爱。”这里用为回避、躲避之意。

6.爰:(yuán)《书·盘庚》:“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诗·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诗·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改易、更换之意。

7.康:(kāng)《易·晋·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书·盘庚上》:“猷黜乃心,无傲从康。”《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毛传:“康,乐也。”《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尔雅·释诂上》:“康,乐也。”邢昺疏:“康者,宴乐也。”这里用为宴乐之意。

8.薨:(hong)古代称诸侯之死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

9.肂:(sì四)指棺柩暂葬路旁。《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

10.饕:(tāo)《文子·上义》:“贪饕多欲之人,残贼天下。”《庄子·骈拇》:“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韩非子·亡征》:“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左传·文公十八年》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说文》:“饕,贪也。”这里用为形容极贪欲、极贪财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向《说苑》卷13权谋诗解4国兴天遗贤极谏士国亡天与乱人谀者
叛逆的君主:比《甄嬛传》更真实的骊姬之乱
投靠大国,真的靠谱吗
西周历史人物介绍
【混乱春秋】十二、假道伐虢
连载 |《韩非子》之第二十二篇《说林》(上)原文与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