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态度恭敬就可以弥补过失了吗?

20.态度恭敬就可以弥补过失了吗?

【原文】齐闾丘来盟,子服景伯戒宰1人曰:“陷而入于恭。”闵马父笑,景伯问之,对曰:“笑吾子之大也。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2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先圣王之传恭,犹不敢专,称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今吾子之戒吏人曰‘陷而入于恭’,其满之甚也。周恭王能庇昭、穆之阙3而为‘恭’,楚恭王能知其过而为‘恭’。今吾子之教官僚曰‘陷而后恭’,道将何为?”

【译文】齐国的闾丘来鲁国结盟,子服景伯告诫官吏说:“如有过失,宁愿恭敬一些。”闵马父笑。景伯问他笑什么,他回答说:“笑先生您骄傲自大,以前正考父在周太师那里校正商代有名的十二篇颂诗,用《那》篇作为首篇,诗篇的最末一章说:‘从那远古看到今,先民都要行祭祀。早晚温和又恭敬,从事祭祀皆严谨。’先前圣王宣扬恭敬,还不敢专擅,称说‘从古代起’,古代说‘在往昔’,在往昔说是‘先人’。如今先生告诫官员说:‘如有过失,宁愿恭敬些’,那种自大已到顶点了。周恭王能够遮盖周昭王、周穆王的过失,而定谥号为‘恭’,楚恭王能够懂得自己的过失,也定谥号为‘恭’。现在您教育属官说,‘如有过失,宁愿恭敬些’,失道还是为恭,如果得道,将是什么呢?”

【说明】本节记录的是闵马父嘲笑子服景伯的故事,子服景伯告诫官吏要避免过失,如果有了过失,态度上一定要恭敬,闵马父为此而嘲笑他。为什么呢?我们做事,都会尽量避免过失,而避免过失,首先要效法前人做事的经验,有了效法的榜样,我们做事才有可能避免发生过失。而子服景伯不提效法前人,只强调避免过失,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过失,而产生过失后不提悔过,只说恭敬,难道态度恭敬就可以弥补过失了吗?所以闵马父嘲笑他。

——————————————————

【注释】1.宰:(zǎi)《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周礼·目录》:“宰者,官也。”《周礼·序官》:“乃立天官冢宰。”《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孟子·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这里是指古代官吏的通称。

2.乱:(luàn)乐章的尾声叫做乱。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楚辞·屈原·涉江》:“乱曰。”

3.阙:(jué缺)缺点、错误。《左传·隐公元年》:“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列子·仲尼》:“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诸葛亮《出师表》:“裨补阙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其实我们都在修行
做自己的主人
论语4.23
“清代第一贪污大案”何以发生?
家庭教育需要教育艺术
宽恕的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