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轸去楚之秦

 


作者  武老夫子


【原文】陈轸去楚之1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2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译文】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就对秦惠王说:“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竟然经常把秦国的国情泻露给楚国。我张仪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赶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国,希望大王杀掉他。”秦惠王说:“陈轸怎么敢去楚国呢?”

【说明】本节是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诽谤陈轸,这是不同传说的另一个版本。

——————————————————

【注释】1.之:(zhī支)《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文子·微明》:“居知所以,行知所之。”《韩非子·扬榷》:“咫尺已具,皆之其处。”《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2.输:(shū蔬)传达、表达。《战国策·秦策》:“常以国情输楚。”杜甫《莫相疑行》:“当面输心背面笑。”

 

【原文】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1其长者,长者詈2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曰:‘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

【译文】秦惠王召见陈轸并询问他说:“寡人愿意尊重先生的意见,只要先生说出要到哪里,寡人就为你准备车马。”陈轸回答说:“下臣希望去楚国!”秦惠王说:“张仪认为先生必然去楚国,而寡人也知道先生将去楚国,何况如果你不去楚国,又将在哪里安身呢?”陈轸说:“如此我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以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和判断,而且可以表明我与楚国的真正关系。楚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挑逗他年老的妻子,年老的就骂起来明确拒绝;挑逗年轻的妻子时,她就欣然顺从了。没有多久,这个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死了,有个客人问挑逗者说:‘在这两个寡妇当中,你是娶那个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挑逗者回答说:‘我娶年老的!’客人问:‘年老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顺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喜欢年老的呢?’挑逗者说:‘当他们做别人妻子时,我希望她们接受我的挑逗;反之,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我就喜欢当初不接受我挑逗的那个。’如今楚王是位贤明君主,而宰相昭阳也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我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如果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因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阳也不愿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离开秦国去楚国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国去不是要帮助他们。”

【说明】本节是陈轸对秦惠王的回答,这是张仪诋毁陈轸,陈轸在秦王前为自己辩解的另一个版本。这里陈轸又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以简单形象、有趣幽默而且带点情色味的故事说明了自己去楚国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本篇《陈轸去楚之秦》,描述的是陈轸离开楚国回到秦国,而秦国大臣张仪却在秦惠王面前诽谤陈轸,对此,陈轸并没有辩解,而是用一个故事说明了自己的处境。陈轸的辩解让人忍俊不禁,看来他对男人的自私有着深刻的理解。希望他人的妻子风流放荡,但却一定要叫自己的妻子严守本分。这就是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女人,对女人来说当然不平等。人性就是这样,自私自利使人对人对物的取舍标准永远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正如选择他人的风流妇人可以淫乱,而选择良家妇人作妻子就不担心戴绿帽子一样,选择他国的背叛者可以刺探军情,选择忠臣做大臣可以万事放心。谁不担心一个从敌对者阵营中背叛过来的人会再次背叛呢?所以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叛徒都没有好下场。

楚王就如同那个挑逗者,最后喜欢的不可能是陈轸。

《战国策·秦策一》,共分七篇,第一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主要描述的是苏秦游说诸侯前期的故事。第二篇《秦惠王谓寒泉子曰》,主要描述的是寒泉子向秦惠王推荐张仪的故事。第三篇《张仪说秦王曰》共分九节,主要描述的是张仪对秦国和全天下形势的分析。第四篇《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主要描述的是司马错与张仪的争论。第五篇《楚攻魏张仪谓秦王》,主要是张仪劝说秦惠王帮助魏国的故事。第六篇《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主要描述的是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诽谤陈轸的故事。第七篇《陈轸去楚之秦》,描述的是陈轸离开楚国回到秦国,而秦国大臣张仪却在秦惠王面前诽谤陈轸的故事。

通过这七篇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秦惠王的国策并不明确,《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主要描述的是苏秦游说诸侯前期的故事,苏秦游说连横不成,就去游说合纵,在他的心目中,维护哪个国家的利益、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抱负、野心一定要得到依托的载体。合纵、连横只不过是苏秦的手段而已,他的目的还是名利二字。当然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哪个国家正义哪个国家非正义,谁能说确切呢?由于功利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践性和目的证明手段的功利性,使它的方法论成为一种顺应时势、知机应时、知权善变、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实践方法论。《秦惠王谓寒泉子曰》,主要描述的是寒泉子向秦惠王推荐张仪的故事,苏秦的合纵政策发生效用之后引起秦惠王的愤怒和不满,秦国开始谋划对策来应对合纵战略。于是作为连横派的核心人物张仪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大显身手。《张仪说秦王曰》共分九节,主要描述的是张仪对秦国和全天下形势的分析。《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主要描述的是司马错与张仪的争论,秦惠王最终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而否决了张仪的建议。《楚攻魏张仪谓秦王》,主要是张仪劝说秦惠王帮助魏国,张仪毕竟是具有远见、富有智慧的人,他预测的事情的未来发展几乎都能与事实吻合。这些都建立在他对事理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上。《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主要描述的是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诽谤陈轸的故事,张仪有时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他时常喜欢玩弄些阴谋诡计。聪明过分,就显得奸诈,如何对付这些智商很高、富有心计的人物,确有一番学问。《陈轸去楚之秦》,描述的还是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诽谤陈轸的故事。也就是说,针对苏秦的连横说,张仪提出了合纵说,这才奠定了秦国的政策。

——————————————————

【注释】1.誂:(tiǎo)古同“佻”,轻佻,挑逗。《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

2.詈:(lì丽)《书·无逸》:“小人怨汝詈汝。”《诗·大雅·桑柔》:“凉曰不可,复背善詈。”《楚辞·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韩非子·喻老》:“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战国策·秦策》:“乃使勇士往詈齐王。”《礼记·曲礼》:“怒不至詈。”《说文》:“詈,骂也。”这里用为责骂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轸
陈轸去楚之秦-面对诋毁如何化解
731、陈轸
陈轸解谗 秦策【190113】
纵横家张仪是个大骗子?化解六国合纵联盟的张仪有多损?
张仪欺楚怀王绝齐(资治通鉴卷三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