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明白事理

【原文】子张问“明”1。子曰:“浸润之谮2,肤受之愬3,不行4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译文】子张问关于明白事理的问题。孔子说:“象水那样日积月累慢慢渗透浸润的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有切肤之痛那样的诬告,不言说,就可以称为明白事理了。象水那样日积月累慢慢渗透浸润的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有切肤之痛那样的诬告,不言说,就可以称为远离错失了。”

【说明】司马牛没有听懂孔子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而子张也没有听懂,没有听懂就等于不明白事理,所以子张还要再问。其实所谓明白事理,也就是明白“仁”的含义。事理,就是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的探讨。所以孔子告诉他,不要言说别人的坏话,而且还要远离这些。这个不言说和远离,其实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基本原则。你若是想要与别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就不能言说别人的坏话,尤其是象水那样日积月累慢慢渗透浸润的无中生有说人坏话和有切肤之痛那样的诬告。别人有缺点、有错误,可以帮助他、批评他,甚至于可以骂他。但若东一句西一句似乎是不经意地说人坏话,也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至到最后,不仅建立不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反而会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仇恨和怨气。如果明白了、通晓了这些事理,就会“不行焉”,也就“可谓明也已矣”、“可谓远也已矣。”

—————————————————

【注释】1.明:《易·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书·舜典》:“黜陟幽明。”《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易·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这里用为明了、通晓事理之意。

2.谮:(zèn郑)《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诗·大雅·桑柔》:“朋友已谮,不胥以穀。”《诗·大雅·瞻仰》:“鞫人忮忒,谮始竞背。”《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谮公于齐侯。”《韩非子·难言》:“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玉篇》:“谮,谗也。”这里用为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之意。

3.愬:(su诉)《论语·宪问》:“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这里用为诬告之意。

4.行:(háng)《易·豫·辞》:“豫,利建侯,行师。”《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论语·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清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生活智慧·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论语》中的《诗经》
《论语》新解12;6
浅谈孔子处世之道 (黄钰然)
【《论语》整本书阅读】申超文:一生追“士”也
论语启示录294:和而不同方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