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八.没有金钱、物资,谁来盗窃我呢?

【原文】季康子患1盗,问於孔子。孔子对曰:“苟2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季康子担忧害怕盗贼猖狂,问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如果您自己不想贪求富贵,虽然奖励他们去偷盗,他们也是不会干的。”

【说明】一直在讲“仁”,为什么突然讲到盗贼的问题上来了呢?这就要了解盗贼产生的原因。社会贫富悬殊,生活差距拉大,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被剥削、被掠夺太过,以至于民不聊生,盗贼就产生了。你拥有的金钱、物资越多,别人的就越少,因此窥视你的财富的人就越多,你即使拿出一部分来分给他们,他们也不满足。因此,我没有金钱、物资,谁来盗窃我呢?如果大家都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谁又盗谁呢?所以,一个国家最关键的就是贫富不均,贫富差距缩小了,人人都安居乐业了,大家基本上平等了,也就没有必要“患盗”了。这就是不惑于财富的问题。

——————————————————

【注释】1.患:《易·既济·象》:“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说文》:“患,忧也。”这里用为担忧、忧虑、害怕之意。

2.苟:《论语·里仁》:“苟志於仁矣,无恶也。”《大学·三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荀子·儒效》:“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汉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苟,犹若也。”这里用为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如果”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阳货》“英雄”与“盗贼”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盗贼这么多,应该怎么办(12—18,讲于2022年6月11日)
人生智慧
论语启示录265:谁是最傻的傻子
孔子说廉之二: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何谓圣人、智人、贤人、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