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偃武修文

1、偃武修文

【原文】惟一月壬辰,旁死魄1。越23日,癸巳,王朝4步自周,于征伐商。

厥四月,哉5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6。乃偃7武修文,归马于华山玉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8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9、侯10、卫11,骏12奔走,执豆13、笾14。越三日,庚戌,柴15、望16,大告武成。

【译文】一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没有光辉。度过第二天,是癸巳日,周武王早晨从周都镐京出发,前往伐殷商。

四月,月亮才开始放出光辉,周武王从商国归来,到达周国丰都。于是停止武备修治文教,把战马放归华山南面,把服牛放回桃林郊野,明示天下不再使用。

四月丁未日,武王在周庙举行祭祀,邦国的甸、侯、卫服等诸侯君主,迅速忙碌奔走,陈设木豆竹笾。过了三天,庚戌日,举行柴祭、望祭,通告武王成功。

【说明】本节是记叙武王伐殷商,归来偃武修文,举行祭祀的大事。从本节来看,周武王伐殷商,从一月到四月,才短短三个月时间,周武王就率领大军往返千里,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此次战争毫不费力,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为什么这么不费力呢?是因为民心所向。人民都支持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所以谁也不为商纣王卖命了。统治者到了如此地步,不亦悲乎!本节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偃武修文”,而我们现代有一个成语则是“偃文修武”。周武王是停止武备修治文教,而自春秋时代以后,无论唐宋元明清,都是在停止文教修治武备。而现代世界更是在“偃文修武”。武器竞赛、武力竞赛,一波高过一波。继美国、中国之后,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居然在许多小国出现,印度、伊朗、甚至小小的朝鲜半岛也要“偃文修武”。不惜耗费大量能源、大量民力、大量财力“偃文修武”。为什么?其实就是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周武王为什么不会“偃文修武”,因为他深知人民是不需要战争的,人民是不希望战争的,只有想维护自己的地位的人才需要战争,才希望战争的发生。

——————————————————

【注释】1.魄:通“霸”。形容月出月没的微光。《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法言·五百》:“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逸周书·世俘》:“维一月丙午,旁生魄……二月,既死魄。”《玉篇·月部》:“霸,《书》:‘哉生霸’,今作魄。”这里引申为月亮之意。旁死魄:指月亮大部分无光。

2.越:(yuè岳)《诗·陈风·东门之枌》:“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诗·商颂·长发》:“率履不越。”《韩非子·心度》:“能越力于地者富,能起力于敌者强。”《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说文》:“越,度也。”《广雅》:“越,渡也。”这里用为越过之意。

3.翼:通“翌”。《书·顾命》:“越翼日乙丑,王崩。”《书·金滕》:“王翼日乃瘳。”这里用为第二天之意。

4.朝:(zhāo)《诗·小雅·雨无止》:“邦君诸侯,莫肯朝夕。”《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遑朝矣。”《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礼记·内则》:“昧爽而朝。”《荀子·大略》:“杀大蚤,朝大晚,非礼也。”这里用为早晨之意。

5.哉:古同“才”。《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尔雅·释诂上》:“哉,始也。”《汉书·律历志下》:“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这里用为开始之意。

6.丰:地名。周国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7.偃:《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管子·小匡》:“定三革,偃五兵。”《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荀子·王制》:“偃然案兵不动。”《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8.服:《书·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礼记·内则》:“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荀子·大略》:“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这里用为使用之意。

9.甸:(diàn)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书·禹贡》:“五百里甸服。”注:“为天子服治田也。”《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周礼·夏官·职方式》:“甸服。”《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说文》:“甸,天子五百里地。”段玉裁注:“甸,王田也。”

10.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书·禹贡》:“五百里侯服。”《周礼·司裘》:“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又为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战国策·赵策》:“赵主之子孙侯者。”《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11.卫服:商周时期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书·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12.骏:《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诗·大雅·文王》:“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诗·周颂·清庙》:“骏奔走在庙。”这里用为迅速之意。

13.豆: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诗·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诗·鲁颂·閟宫》:“笾豆大房。”《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荀子·礼论》:“俎之尚生鱼也,豆之先大羹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说文》:“豆,古食肉器也。”本义是指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这里用为器皿之意。

14.笾:(bian边)《诗·豳风·伐柯》:“我觏之子,笾豆有践。”《诗·小雅·棠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诗·大雅·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周礼·笾人》:“掌笾之之宾。”《仪礼·祝赞》:“笾祭。”《左传·昭公六年》:“晋侯享之,有加笾。”《国语·周语》:“品其百笾。”《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说文》:“籩,竹豆也。从竹,邊声。”本义竹豆。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等食品。

15.柴:通“祡”。祭祀名。《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诗·小雅·车攻》:“射夫既同,助我举柴。”《管子·中匡》:“公与仲父而将饮之,掘新井而柴焉。”《礼记·大传》:“柴于上帝。”《礼记·王制》:“柴而望祀山川。”这里用为烧柴祭天之意。

16.望: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书·尧典下》:“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书·武成》:“庚戌,柴、望,大告武成。”《周礼·大宗伯》:“旅上帝及四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犹三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偃武修文
《诗·鲁颂·閟宫》
《诗·大雅·生民》
武成 — Windows Live
《诗经·周颂》大武歌诗论辨
融堂书解卷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