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浅陋,是天下所有人的毛病

10、浅陋,是天下所有人的毛病

【原文】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势注错习俗之所积耳,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为尧、禹则常安荣,为桀、跖则常危辱;为尧、禹则常愉佚,为工匠、农贾则常烦劳。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1积?亦呥呥2而噍3,乡乡4而饱已矣。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惟菽藿5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俄而粲6然有秉刍豢稻粱而至者,则瞲7然视之曰:“此何怪也?”彼臭之而无嗛于鼻,尝之而甘于口,食之而安于体,则莫不弃此而取彼矣。今以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以相8群居,以相持养,以相藩910,以相安固邪?以夫桀、跖之道,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粱之县糟糠尔哉?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故曰:仁者好告示人。告之示之,靡11之儇12之,鈆13之重之,则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僴14也,愚者俄且知也。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

【译文】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饥饿了便想吃东西,寒冷了便想要取暖,劳累了便想要休息,喜好利益而厌恶灾害,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是不需要等待就自然如此的,是大禹、夏桀所相同的地方。眼睛能辨别黑白美丑,耳朵能辨别音色声响的清与浊,嘴巴能辨别酸咸甘苦味,鼻子能辨别芬芳腥臊气,骨头肌肤能辨别寒暑疼痛痒,这也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是不需要等待就自然如此的,也是大禹、夏桀所相同的地方。人可以成为尧、禹,可以成为桀、跖,可以成为工匠,可以成为农民、商人,这一切都在于行为举措与习俗的长期积累罢了。这也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是不需要等待就自然如此的,也是大禹、夏桀所相同的地方。成为尧、禹就经常得到安乐光荣,成为桀、跖就经常得到危险和耻辱。成为尧、禹就经常得到愉快安逸,成为工匠、农民或商人就经常得到麻烦和劳累。然而人们力求成为桀、跖、工匠、农民、商人而很少愿成为尧、禹,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由于浅陋。尧和禹并非生来就具备有作帝王的才能,而是在开头就改变旧的本性,再加以修养自身,修养后再行为,等待本性完全改变后也就具备了作帝王的才能。

人生来本来就是小人,没有老师开导,没有法度约束,就会唯利是图了。人生来本来就是小人,又遇上混乱的世道,得到的是混乱的习俗,就会小上加小,以混乱得到混乱了。如果君子得不到权势来统率他们,就会无法开导他们的内在本质。这就如同人的口腹一样,怎么能知道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呢?怎么能知道推辞谦让呢?怎么能知道廉洁耻辱、部分和总体之意呢?只不过是象是咀嚼东西的样子来吃东西一样,享受着自己吃饱而已。人没有老师开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就专注在口腹上。如今使人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牛羊犬猪和稻梁等食物,只见到豆、豆叶和糟糠,那么他们就会以为令人最满足的就是这些。突然有人拿着精美的牛羊犬猪和稻梁等食物来到他们面前,他们就会惊讶地看着说:“这是什么怪物?”他们闻着这些怪物感觉到很舒适,尝了一下觉得很甘美,吃下去身体感觉到很舒服,于是无不抛弃原来的食物而求取眼前的这些食物了。如今用先王治理的道路,用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作为纲纪,来辅助协调群体,来辅助协调所持所养,来辅助协调各地诸侯的整治,来辅助协调所安固的,这以用夏桀、盗跖治理的道路,是有很大差别的。岂只是牛羊犬猪、稻梁和糟糠之间的悬殊呢?然而人们力求多为此而少为彼,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浅陋。这个浅陋,是天下所有人的毛病,是人的大灾大祸。所以说,仁爱的人喜好告诉和显示给人们,告诉人们显示给人们,相互切磋而积累,顺沿着一定的道理又重申之,那么闭塞的人顷刻就会开通,浅陋的人顷刻就会胸襟开阔,愚蠢的人顷刻就会有智慧。如果不是这样做,那么商汤王、周武王身居上位又有什么益处呢?夏桀王、商纣王身居上位又有什么害处呢?商汤王、周武王存在那么天下因此顺从而有治理,夏桀王、商纣王存在那么天下因此顺从而混乱,象这样看来,岂不是人们的性情既可以如此,也可以象那样吗!

【说明】本节亦是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标准。君子是经过学习的,小人是没有经过学习的,所以,后天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荀子之所以强调后天的学习,是因为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这与孔子、孟子的看法一致,食色,性也。其实人从一生下来就要学习,从吃奶学起,到呀呀学语,趑趄学步,无论什么都要学,可是人们往往只学到一点基本生存知识就满足了,就想去闯天下、打天下。所以,从周文王起,到孔子、孟子都强调“孝”,继承先辈的知识,才能使知识得到积累,才能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这种对“人”的崇拜,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注释】1.隅:(yu于)《书·益稷》:“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诗·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隅。”《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礼记·曲礼》:“抠衣趋隅。”《韩非子·扬榷》:“规矩既设,三隅乃列。”《考工记·匠人》:“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乐府诗集·陌上桑》:“日出东南隅。”这里用为角落之意。隅积:指部分和总体之意。

2.呥:(ran燃)《玉篇·口部》:“呥,呥呥噍貌。”《广韵·盐韵》:“呥,噍貌。”这里用为咀嚼的样子之意。

3.噍:(jiao嚼)《礼记·少仪》:“小饭而亟之,数噍毋为口容。”这里用为咀嚼,吃之意。

4.乡:(xiāng)通“享”。《诗·小雅·采芑》:“于此中乡,方叔蒞止。”《墨子·尚贤中》:“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这里用为享受之意。

5.菽藿:《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鲁颂·閟宫》:“植稚菽麦。”《管子·法禁》:“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荀子·富国》:“缀菽饮水。”《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冬十二月,霣霜,不杀菽。”《汉书·王莽传》:“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春秋·考异郵》:“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这里用为豆及豆叶之意。

6.粲:《诗·唐风·绸缪》:“如此粲者何?”《诗·郑风·缁衣》:“还予授子之粲兮。”这里用为精美的食物之意。

7.瞲:(zue血)《广韵·屑韵》:“瞲,惊视貌。”这里用为惊视之意。

8.相:(xiāng)《书·汤誓》:“伊尹相汤伐桀。”《诗·大雅·生民》:“有相之道。”《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易·泰·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论语·卫灵公》:“然,固相师之道也。”《孟子·万章上》:“舜相尧二十有八载。”《荀子·成相》:“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广韵·漾韵》:“相,扶也。”《集韵·漾韵》:“相,助也。”这里用为辅佐、扶助之意。

9.藩:《易·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左传·哀公十二年》:“吴人藩卫侯之舍。”《说文·草部》:“藩,屏也。”本义乃指篱笆之意,这里用为领域、领地之意。

10.饰:通“饬”。《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管子·权修》:“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荀子·王制》:“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贾谊《过秦论》:“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这里用为整饬、整治之意。

11.靡:(mi迷)《易·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管子·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敌之所务,在淫察而就靡。”《史记·苏秦列传》:“於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靡。”司马贞索隐:“邹诞本作‘揣靡’,靡读亦为摩。”《说文》:‘摩,研也。’谓研磨也。”这里用为切磋之意。

12.儇:(xuan捐)《荀子·荣辱》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方言》曰:‘还,积也。’还与儇声近而义同。有靡之儇之,皆积贯之意也。”这里用为积累之意。

13.鈆:(yan沿)杨倞《荀子·荣辱》注:“与沿同,循也。抚循之申重之也。”这里用为顺、沿之意。

14.僩:(xian现)《诗·卫风·淇澳》:“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毛传:“僩,宽大也。”孔颖达疏:“是内心宽裕。”《玉篇·人部》:“僩,宽大也。”这里用为胸襟开阔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天与后天
荀子·荣辱------02
《荀子·荣辱》原文与译文(四十)
《荀子》卷4荣辱篇诗解5真诚修为尧禹去伪
轻轻松松读《荀子》(28)
《楚辞》赏析讲义(第16讲:《天问》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