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人的精神不能离开

17人的精神不能离开

【原文】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译文】耳朵、眼睛等孔窍,是精神的门窗。如果耳朵、眼睛全部消耗在音乐美色上,精神全部消耗在外貌仪表上,那么内心就会没有主宰。内心没有主宰,那么祸福即使象山陵那样高大摆在眼前,也无法认识它们。所以说:“不出门户,就可以知道天下?不往窗外看,就可以见到天的道路?”这是说人的精神不能离开自己的身体啊。

【说明】这是韩非解释《老子》第四十七章,这是老子在谈到“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而延伸下来的。意思是说,知足就是一样都不学习,凡事都不努力了吗?不出门户,就能知道天下?不往窗外看,就能见到天的道路?这种人就离天道越远,其智慧就越少了。所以,所谓的“知足”,并不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而是要象圣人一样,圣人之“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是因为他已经懂得了天道、明白了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他知道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发展的顶点,所以他不妄想,不想入非非。他的“知足”是立足于懂天道的“知足”,而不是仅有了一口饭吃,一袭衣穿,一间屋住的“知足”。历史发展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常拿老子的这个“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来安慰自己,实则大错特错!老子是指人们的生活需求不要太过奢侈和豪华,“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但思想上、学习上则要“为学日益”,要不断地拼搏向上、努力奋斗,才能如圣人般“清静为天下正”!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有些人学是学了,但没有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思考,人云亦云,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不会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则就不能做一个君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君子绝对要被弄糊涂。然而光会思考则不学习也就更危险了,因为他一天到晚就在那里想呀想呀,异想天开,总想创造出比身边现实更好更好的东西,而不去认真踏实地学习,更不会以史为鉴,这样的人能干出什么事呢?什么也干不成,而且还很危险。因为他的思考、想法都是脱离历史发展与现实的。圣人、君子既然学习了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就不会再去重蹈覆辙,也就是说不必再去亲身经历了。不象现代的人,不学习古人留传下来的知识,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干一干,尝一尝,难免要碰得头破血流。而在很多事情上都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但是这样却把自己的一生(青春和血汗)都浪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悟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庸》思想简论
周易上经30卦的卦序排列和主题思想(6—1)
教师节,我们如何发现至圣先师孔子?
22、什么是圣人?——兼论“德”字的不同内涵
道家圣人七个境界,儒家君子四种品格,儒道两家追求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