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国家安宁的规律,人民和谐的规律

15.国家安宁的规律,人民和谐的规律

【原文】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1,故立于左;臣任力劳,故立于右。夫五音不同声而能调,此言君之所出令无妄也,而无所不顺,顺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无妄也,而无所不得,得而力务财多。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2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3矣。臣任力,同其忠而无争其利,不夫其事而无有其名;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君失音则风律必流,流则乱败。臣离味则百姓不养,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4德。

【译文】君主立左掌握五音,臣下立右保持五味,这是在说君与臣的分别。君主出令是安逸的,所以立在左边;臣子出力劳累,所以立在右边。那五种音不同但能协调,这是说君主发出的政令不是乱来的,因而就没有不顺的,顺就政令畅行政事成功。五种味不同物但能调和,这是说臣子出力做事不是乱来的,因而就没有不成的,能得能出力财货就多。所以君主出令,端正国家政策而不平等万民的欲望,统一万民的爱憎而不使用独一种办法;君王施惠而没有偏私,那么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来归服。臣子出力,同样忠诚而不会争夺利益,不是为了自己的事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分别尊敬而没有妒忌,那么夫妇都和好共勉了。君主失去调音那么风俗律令就会流俗,流俗就会混乱失败。臣子离开调味那么百姓就会得不到养育,百姓得不到养育那么民众就会离散逃亡。君与臣各能尽其职分那么国家就安宁了,所以称之为大的规律。

【说明】五音能调五味能和,那么君臣上下万民也都能调和,调和的关键是各尽其分,各施所能,这就是大“德”——大的规律,这就是国家安宁的规律,人民和谐的规律。

——————————————————

【注释】1.佚:(yi役)通“逸”。《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论语·季氏》:“乐佚游。”《孟子·尽心上》:“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荀子·仲尼》:“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韩非子·饰邪》:“明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故佚而有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今身使佚,且寄载,有德于人者。”《广雅》:“佚,乐也。”这里用为安逸之意。

2.齐:(qí奇)《书·微子之命》:“克齐、圣、广、渊。”《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诗·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3.宾:(bīn)《书·旅獒》:“明王慎德,四夷咸宾。”《老子·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庄子·说剑》:“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韩非子·十过》:“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莫不宾服。”《史记·五帝本记》:“诸侯咸来宾从。”这里用为服从、归服之意。

4.不:(pī批)同“丕”。《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诗·周颂·清庙》:“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韩非子·扬榷》:“主上不知,虎将为狗。”丕:《书·大诰》:“弼我丕丕基。”《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说文》:“丕,大也。”《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这里用为“大”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臣论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五行、五味、五色、五位等是怎样对应的?
孟子著名的“五伦”,是指哪五种人伦关系?
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了“忠于”昏庸的国君而死,死的值得吗?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