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间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文坛巨匠——王禹偁

大唐一共享国289年,回望历史来看感觉也不够长啊,但其实已经相当长了。从907年朱温篡唐,马上进入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过了54年,宋太祖才横空出世,再次打开大一统的局面,虽然并不完全且留下很多隐患。

大分裂时期,文化自然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宋朝立国之后,才渐渐恢复起来,当然五代词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但直到宋初词作这一文学形式才逐渐成熟,涌现了苏轼、柳永、秦观、黄庭坚、辛弃疾、陆游等一大批文学大家。

在唐宋文坛承上启下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不该被遗忘,但他确实被遗忘了,他的名字叫王禹偁(chēng)。几乎很少有人提到他的名字,语文课本里面也没有收录过他的作品,收入过他作品的大众读物目前就只有《古文观止》这本清代康熙年间的少儿读物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起来,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名字不太响亮,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念偁这个字,更不要提写出来;第二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生不逢时,他在文坛大放异彩的时候,周围没有几个同声相和的大家,孤掌难鸣,未能形成一个大气候。

这一点很重要,李白所处的时代有杜甫、贺知章、高适等一众大诗人;韩愈所处的时代有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王先生稍晚一些的欧阳修,与王安石、司马光处于同一时代;苏轼更不必说,除了父子三人皆名满天下,门下也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大学士。

下面郑重介绍一下王先生的生平:王禹偁(搜狗输入法要一个字一个字打,索性复制上文)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王禹偁为人敢于直言讽谏,再加上当的都是劝谏之类的职务,因此很容易得罪人,所以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主要是起草诏书,也就是御用文字秘书。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终年48岁。

王禹偁经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王禹偁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你出生得早,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先驱。王禹偁中进士的时候只有30岁,也可谓是青年得志,先是当了几年县官,然后到京城大理寺(最高法院)任职,又任左司谏、知制诰,大约是六品左右,相当于今天的副厅级干部。

在此期间,36岁的王禹偁趁着血气方刚的劲头,一鼓作气,写了一篇议论应该怎样当宰相的雄文《待漏院记》,这简直石破天惊,一个小小的厅官,竟然要议论比自己官职大得多的宰相为政得失,在波诡云谲的官场,的确需要不一般的勇气。

《待漏院记》这篇文章很长,中心思想就是把宰相分为三种:

一种是时刻心系朝廷和百姓、大公无私、收伏四夷、推荐贤良、驳斥小人——“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王先生认为这样的宰相就应该居高位、多拿工资——“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

一种是时刻想着私利、贪图享受、官报私仇、报答恩人、子女成群、美女金钱、古玩字画、提拔小人、罢黜君子——“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王先生认为这样的人就应该判处极刑、流放千里——“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

还有一种是天天不干事、和稀泥的人,这种人没人说好,也没人说不好,每天庸庸碌碌地混日子,随波逐流,只为保全身家性命,这种宰相也是不合格的——“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此文大气磅礴、层次分明,也相对容易理解。翻阅中国古代史,总的感觉是好的宰相不多见,坏的宰相也未必很多,庸庸碌碌的反而不少。36岁的王禹偁有如此见识,如此气魄,如此文笔,的确是一时之翘楚。

王禹偁所处的时代是宋初,政治比较清明,太宗皇帝也很喜欢他,提拔他做了御用秘书。然而,他这个正直的脾气还是在一宗司法案件中触怒了太宗皇帝,这个司法案件史料不多,大致就是一个尼姑诬告了当代文学家徐铉,王禹偁主持了公道,可能与皇帝心理预期不符,也可能用了不当的言辞。

结果就是贬官,到远郊区县当了个团练副史,这个差事苏轼也当过(黄州团练副史),是一个虚职。太宗去世,真宗即位,把他召回来继续当御用秘书,然而他又在修撰《太祖实录》方面过于正直,得罪了宰相,再次被外放,先是去了滁州,然后又是扬州和湖北黄冈,都是两年换个地方,最后死在湖北靳州。

在黄冈期间,他发现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京城了,心态开始放松下来,写了另外一篇文章《黄冈竹楼记》,也被收录在《古文观止》里。这篇文章表面写得比较潇洒,其实内心比较苦闷,但是又表达出一种高洁和坚强。

中心思想就是,黄冈这个地方产竹子,所以他就用竹子搭了个竹楼,没事在里面喝喝茶、下下棋、聊聊天、看看景,多么悠闲自得啊。

这个地方风景很好,远处有山,近处有江,夏天听雨,冬天看雪——“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而且,在这里面可以干很多文雅的事——“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然后,详细描述了自己是怎么享受这一切的:穿一袭白衣,戴个道士头巾,焚香打坐,派遣信中烦恼——“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先生的文采和品位就体现在此:眼前就是风帆沙鸟,烟云竹树,再喝点酒,醒来发现夕阳西下,月上柳梢,该是多么惬意的感受啊。然后又说,虽然我是享受,但绝不是纵情酒色:“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但王先生心里仍然是有些郁闷的。有人问他,你干嘛不休个木头或者砖瓦房子呢?用竹子盖房子,最多十年不到就烂了。王先生说,我也知道啊,但是这几年我每隔两年就换个地方做官,颠沛流离,今天在这,明天就不知在何处了——“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要是有同道中人,就在我这竹楼的基础上修一修也就是了。王先生猜的没错,不到两年,他就又调到别的地方去了,而且在任上去世了。

王禹偁去世6年后,欧阳修出生;18年后,司马光出生;20年后,王安石出生;36年后,苏轼出生;宋代文学终于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

作为一个刚烈的人,王禹偁是难以忍受冷落和流放的,但是他表现出了一个古代文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可能也是因为没有被贬的经验和心理准备,后来的欧阳修、苏轼,哪个不是被贬来贬去?他们一定知道吸取了王先生为官的经验教训,才变得更加强大。

总结一下,王禹偁先生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出生得早未必是什么好事,就像一个拓荒者,你可能更多地需要自己单打独斗,去碰壁,去受挫,等不来黄金时代,却一不小心成了先驱,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是,生的早好处也是很明显的:竞争不那么激烈,做事限制少,能够为后世立下规则。

但总要有人去做先驱,先驱们的价值终究也会被有识之士发现,没有王禹偁的努力,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大家到哪里去找寻人生的标杆和榜样?

他们心中一定记得,王禹偁先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能够千古流传?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醉翁之意在哪里
苏轼的朋友圈
曾巩名气不大,我们也没读过他什么文章,为何跻身唐宋八大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
北宋文坛伯乐--朋友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