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清水江流域土司概述

贵州清水江流域土司概述

               何先龙

清水江土司制度的源头可追溯到汉晋氵舞溪蛮和朗溪蛮,唐宋羁縻州大姓莫氏、杨氏、田氏等是清水江土司的前身;宋代诚州土官杨昌萌不仅是清水江流域最早的土官,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土官;明代清水江土司鼎盛一时,清代清水江土司逐步衰落,民国清水江土司彻底消亡,是中国土司制度沿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一、汉晋清水江流域土司的萌芽:氵舞溪蛮与朗溪蛮

中国土司制度的源头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对边疆实施的羁縻政策,而羁縻政策又与远古“蛮”或南蛮密切相关。西周时的南蛮是中国土司制度的重要源头。清水江流域周秦汉代都属南蛮活动范围,汉代兴起的五溪蛮是南蛮的有机组成部分,五溪包括今氵舞阳河和亮江,氵舞阳河,西汉称無水,两晋南北朝改名舞水或氵舞溪;亮江,汉代称樠溪即榔溪,唐宋改名郎溪或朗江,汉唐时期南蛮中五溪蛮之一的氵舞溪蛮和榔溪蛮分别居住于氵舞溪和榔溪,是清水江流域土司制度的源头,清水江流域因此成为中国土司制度的发源地之一。

二、唐宋元清水江流域土司逐步形成:羁縻大姓及土官兴起

隋唐时期形成的羁縻州县大姓是中国土司制度的前身。中国土司制度的直接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所定铨选法中的“南选”,即南方黔州、岭南和闽中等所属羁縻州、县官不由吏部选派,而由都督府都督选土人补授;上元三年(676)“南选”从此基本形成定制,并直接奠定了中国土司制度的基础。

唐代巫州(叙州)为黎平建制之始;朗溪县为锦屏建制之始;都州和孤云县是都匀建制之始,五代合唐代都州和孤云县为都云州,为都匀名称的起源;唐代思王县为三穗建制之始,宋改思王县为邛水县沿至元末,明初改为邛水十五洞长官司,后改邛水长官司(今三穗境);古州设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之前,永贞元年(805)隶西川节度使,是榕江建制之始。唐代辰州、叙州辖地均及于清水江流域,张氏是清水江流域早期大姓之一。

五代到宋代清水江流域莫氏、舒氏、向氏、田氏和杨氏大姓势力强大,各领数个羁縻州;诚州土官杨昌盟及其所辖贯保、丰山和若水等砦元祐二年(1087)“择授土官”是不仅清水江流域,乃至贵州最早的土官,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土官,比元代形成土官制度要早200年左右。因此土官制度并非起于元代,而是始于北宋,中国土司制度史必需改写。天圣二年(1024)古州(今榕江)向光普创建的护国寺是清水江流域有史可查的最早佛寺;熙宁八年(1075)杨光僭任诚州刺史在诚州建学舍,是清水江流域最早的官学。

元代清水江流域多置土官,同时也有少数掌印流官,土流兼治。据《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等载,清水江流域元代建制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有都云定云等处安抚司(今都匀市)和麻峡县(今麻江县);《元史·地理六》有思州军民安抚司辖有镇远府,榕江枝子坪和古州八万洞(今榕江一带)、偏桥中寨(今施秉)、亮寨(今锦屏境)、上里坪、横坡和洪州泊李等洞等68个府、州(等处)、县;八番顺元宣慰司辖有都云军民府、平月(今福泉)、中都云板水等处;播州军民安抚司辖有黄平府、都云洞和六洞柔远等处。其中,上里坪为黎平名村之始。上述军民府、安抚司、州(等处)、县分别设置有掌印流官达鲁花赤(蒙古人、色目人或汉人)一员,同时参用土人作知州、知县、长官等;其中,偏桥为施秉县建制之始,黄平府为黄平县建制之始,麻峡县为麻江县建制之始。而元代清水江流域杨氏等土官分别与思州田氏和播州杨氏等大姓土官结盟联合,同时还有少数流官监督,土流兼治清水江流域。

三、明代水江流域34家土司:兴旺发达

明代清水江流域土司制度十分鼎盛,先后设置2个安抚司、17个长官司、13个副长官司和土同知、土通判、土推官、土百户各1个,共有34家独立土司,土司辖地内未置实权流官。其中,凯里初名凯离,原属重安长官司,成化十二年(1476)播州杨氏奏置安宁宣抚司并首次建城,嘉靖八年(1529)改为凯里安抚司并改属贵州,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革除;黄平安抚司源于元代黄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改置黄平安抚司属四川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后改为黄平州并改属贵州平越军民府;杨义长官司(今福泉市城厢镇杨义司村)属平越卫;偏桥(今施秉县城关镇平宁村安家岩)、偏桥左右副长官司(分别治今施秉县城关镇大桥村中寨和城关镇东杨家街)、邛水(今三穗县长吉乡司头村)属镇远府;潭溪蛮夷及其副司(今黎平县德凤镇潭溪村)、八舟蛮夷(今黎平县高屯镇八舟村)、洪州泊里蛮夷(今黎平县洪州镇岩寨村聂家湾)、曹滴洞及其副司(今从江县增冲乡朝利村)、古州(今榕江县境)、西山阳洞(今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新化蛮夷(今锦屏县新化乡)、湖耳蛮夷(今锦屏县铜鼓镇湖耳)、亮寨蛮夷(今锦屏县敦寨镇亮司村)、欧阳蛮夷(今黎平县高屯镇境)、中林验洞蛮夷(今黎平县北与锦屏县交界处一带)、赤溪湳洞蛮夷(今剑河县南明镇南明村)、龙里蛮夷(今锦屏县隆里镇)等13个长官司隶黎平府;都匀司及其副司(今都匀市南)、邦水(今都匀市西北)、平浪(今都匀市西南平浪)、平州六洞(今平塘县平湖镇)、乐平(今麻江县杏山镇乐平)、平定(今麻江县杏山镇平定)等6个长官司属都匀府;土同知、土通判和土推官直属镇远府。明代清水江流域绝大部分地方设置了土司,只有天柱县是个例外,天柱明代之前为生苗之地,明初置湖广天柱千户所是天柱建制之始,清雍正五年(1727)改属贵州黎平府。

四、清代清水江流域78家土司:土司制度回光返照和改土归流

清廷为了鼓励改土归流而特别规定了土司可分疆裂土给子孙,对积极支持改土归流的土司授予武土司并准子孙世袭等优惠政策,使雍正改土归流后贵州土司数量反而急剧上升,贵州土司因此由清初的99家上升至道光时的203家,是中国土司制度的回光返照。增加的土司大多是雍正时平定苗疆的有功低级武官和军士,也有平定苗疆后有功军士和土司分疆裂土等原因。清代清水江流域除黄平安抚司、施秉土百户和凯里安抚司先后于明末清初革外,其余土司大多保留,雍正改土归流后相继新增加了44家土司,总数达到78家。《黔南职方纪略》卷八逐一记述了清水江流域78家土司的起源和清代简要世系,其中包括平越直隶州3家即杨义长官司金氏、高坪土舍李氏和中坪土舍孙氏(均今福泉市境,其中高坪土舍在高坪镇)。镇远府32家,包括府直属8家即土同知何氏、土通判杨氏和土推官安氏(均在今镇远县),邛水正副长官杨氏和袁氏(今三穗县),偏桥司及其左右正副长官安氏和两杨氏(均在今施秉县);黄平州3家即岩门长官司何氏(今凯里市)、重安司土吏目张氏和朗城司土千总冯氏(均在今黄平县境);台拱同知8家即南市土千总赵氏、高坡土千总周氏、番柳土千总杨氏、乌漏土把总王氏、趱架土把总梁氏、番陇土把总曹氏、龙塘土把总张氏和容山土把总杨氏(均在今台江县境);清江通判13家即平夏土把总杨氏、柳利土把总杨氏、格东土千总王氏、那磨土千总杨氏、柳榜土千总曾氏、旁洞土把总杨氏、返迷土把总张氏、鸡摆土把总李氏、番乾土把总杨氏、返号土把总王氏、柳罗土千总杨氏、赤溪土千总杨氏(原属黎平府,乾隆十年改属)和南洞土千总吴氏(原属黎平府,乾隆四年改属,以上均在今剑河县)。都匀府18家,其中府直属5家,即都匀正副长官吴氏和王氏、邦水长官吴氏、平州土把总杨氏、六洞土把总王氏;八寨同知4家,即夭坝土把总夭氏和上、中、下牌土把总王氏、雷氏、和杨氏(均在今丹寨县);丹江通判3家,即鸡讲土千总黄氏、黄茅土千总刘氏和乌叠土千总余氏(均在今雷山县,其中鸡讲即今西江千户苗寨);麻哈州6家,即平定长官吴氏、乐平长官宋氏、宣威营土舍蒙氏、养鹅土千总王氏和乐户西土舍乐氏(均在今麻江县);清平县3家,即岩头土千总淳氏、臻洞土千总刘氏和落榜土把总孙氏(均在今凯里市)。黎平府23家,其中府直属15家,即潭溪正副长官二石氏、八舟长官吴氏、新化长官欧阳氏、洪州正副长官李氏和林氏、欧阳正副长官阳氏和吴氏、龙里长官杨氏、亮寨长官龙氏、中林长官杨氏、古州长官杨氏、湖耳正副长官二杨氏、三郎土舍杨氏(均在今黎平县境一带);古州同知8家,即岑台和六百两个土千总杨氏、滚纵土千总刘氏、八开土千总林氏、八卫土千总吴氏、乐乡土千总卫氏、高表土把总李氏和平江土把总杨氏(均在今榕江县)。除明万历时由湖广都司天柱千户所改置的天柱县外,清水江流域内其余15县均有土司分布。

清水江流域78家土司全部在清末民国逐一革除;其中以偏桥长官司及其左右副长官革除最晚,均到民国十四年(1925)才革除,是清水江流域革除最晚的土司。清水江流域土司制度从北宋至民国(10871925)前后延续了830多年,不仅是贵州土司制度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而且也是中国土司制度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各地土官一览表
汛把总署小记
二十五史西南地区土司史料辑录(清.贵州)
安顺府志(四)
土家族土司简史
印江建县历史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