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过研究了解中国狂草的审美境界

草书在东汉中期已具规模,但点画线条较简朴。魏晋草书与士人追求“雅韵”相映照,点画形态典雅遒关。唐代草书在魏晋“今草”的基础上飞跃发展。汉字实用信息传递功能在草书中消减,同时书法的抒情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唐代一种宣泄情感的纯艺术—“狂草”由此诞生,它与音乐相类似,与舞蹈共形似,通过汉字书写来传递情感。而推动唐草走向巅峰的两位巨匠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如李白的诗一样,散发着一股盛唐时代的浪漫气息。这恰是尼采笔下的“酒神”。

狂草是书法系统中最为态肆狂放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与其它书体相比,是极具笔意、墨法、性灵的书体。其审美特质鲜明地表现出绘画、音乐、舞蹈之美。虚实相生的绘画之美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宣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关学特点。因此“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如果我们从有无、空白层面将两人进行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张旭草书粗细对比强烈,整体作品浑厚,结构严密,字与字,行与行,环环相扣,“有”和“无”相对立,而“有”以优势把“无”排斥征服。在怀素书中无明显的粗细对比,有和无都是必须存在的,缺一不可,他们二者交相辉映,使作品更加的丰富,也提高了作品所表达的境界,同时更好的展现创作者的心境,在二者中,怀素更加注重于无德存在,他着重空白,就趋向于意境了。
其次,二人又多采用夸张的手法,使草书更加飞动跳荡,产生一种动态美。对于狂草,人们喜欢它那飞动险绝、变化无穷的动感形象。因为动感的形象也能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使人们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

再次,二人用墨也较夸张。墨法中多用渴笔枯墨,在黑白灰的色块对比中给人以强烈的层次感。然不同处在于,张旭喜用肥笔重墨,故其书法结体茂密。但张旭将墨处理成“渴、润、浓、淡”的层次,因而给人以沉郁雄厚感且不乏虚空灵动之美。

最后,二人在字形结构上处理一致,他们的书法字形皆参差变化,正歌错落,上下左右起止映带,连绵不断,时而放纵时而收敛,虽变化多端但毫无造作感。驰骋飞扬的舞蹈之美

狂草的妙境通于舞蹈,虚空中传出动荡,坛舞的草形,谱写着宇宙万物的音乐和生命。它以字形和体势的狂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宗白华先生在《美学与意境》中认为:们舞是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宁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狂草落笔轻重缓急、方圆曲直对比鲜明,或展或整,乍擒乍纵,盘拿峭拔,跌宕起伏,表现出龙飞凤舞、神妙莫测、腾芳飞彩的舞蹈之美。狂草使转用笔犹如舞袖挥拂而萦纤,又若垂藤盘旋而缭绕。整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逸蚌得水,轻兵追虏,烈火燎原,或体雄而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卞违笔意。狂草正是通过这样流动而复杂的笔法和丰富的笔画形态突出地表现了书法的舞蹈之美。

康有为曾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势是中国书法艺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小自一笔一画,大到整体篇章都必须注意势或气的贯注,它使字体的组合排列注入了一股内在的生命之泉,从而打破了书法的静态空间,构成回环往复、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有机生命体。

狂草书体势的特点是“奇”,其体势中必须打破平衡,制造不平衡,这样才能出奇制胜,在风格面貌上耳目一新。汉代名将萧何曾说:“每欲书字,谕如下营,稳思慎之,方可下笔。”宋代陈思则认为“书势法,犹若登阵。”

狂草书亦与此,书法体势结构的安排,就如同安营布阵。而且还经常要“布奇阵”,这样才能使字的体势变化多端,然一切又都成竹于书家胸中,犹如将帅能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由此可见,唐代狂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线条是如此风云变幻,飞动多变,这犹如舞蹈家飞舞疾驰的动作;而狂草抑扬顿挫的节奏又如音乐的高低起伏。狂草通过多变的结构体势,体现了书法驰骋飞扬的舞蹈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书:书法艺术抒情的最高境界
书法讲座 | 美在草书
狂草女书法家
怀素狂草书法欣赏
(新题型)江苏省镇江市五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狂草”之美——以张旭、怀素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