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下自我 看见孩子——深圳分享会分享稿



                                         ——张晓清




执著心

很重的我


在接触新教育前平时教孩子也是常说:要用“心”学习,用“心”做事,但怎样才是真正的用“心”?自己却很少用对。在书畅6-7岁,我曾经教过他一段时间围棋,刚开始时他学习的热情还很高,我也认为自己是很用心的在教孩子,希望他一年后棋力达到什么级别,两年后达到什么级别,每天要做多少个题目,一星期下几盘棋就能够达成目标。而且每次看孩子下棋时,自己的心情就随着棋盘上的形势跌宕起伏,下完后就给他复盘,指出问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儿子却渐渐失去刚学习时的热情,到最后干脆就不下了。现在重新反思这次教棋失败的经历,从教孩子学棋开始都是我“要”他达到什么目标,我“希望”他达到什么目标,在复盘时批评多,指责多,鼓励少。也很少想过孩子为什么下棋,他下棋的快乐来源于哪里?在孩子学棋的过程中颠倒了主次,本来应该是以孩子为主,却变成以我为主,我要他做题,我要他下棋,我帮他复盘,最后变成了我学棋了。当时对此是基本没有觉察,只是认为孩子太难教。


第一次放下执着看孩子

2013年,在各种机缘的共同努力下,书畅被今日学堂录取了。进学堂的第二个月,宋老师在月总中提到了孩子的问题,大大小小的问题足足写了几页,大的问题总结起来有:1、遇到困难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逃避。2、喜欢与人攀比,而且攀比的心念顽固。3、有撒谎钻空子的行为。

初次看到老师指出孩子身上存在这么多的问题,第一感是内心抵触,不愿意接受,这怎么就不像自己家的孩子,好在能够很快冷静下来,相信学堂老师的真诚和责任心,接受了孩子初入学堂的状态。

转而将注意力转到孩子身上。这孩子怎么这么胡为,不懂事?怎么这么不珍惜在学堂学习的机会?我光给学堂写入学申请都差不多写了一万字了,容易吗?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因为孩子是非常喜欢学堂的。学堂的夏令营结束后,我到机场接他时,问到夏令营的表现时,他还没说完就哭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夏令营结束时的总结发言没有做好,担心学堂不会录取他。当几天后意外收到了学堂的录取通知书时,对他可以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按道理没有理由不珍惜在学堂的学习机会。就这样郁闷纠结了几天,找不到原因,又去看宋老师的月总,通过反复看月总发现宋老师在月总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在看孩子了;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由于被孩子的问题所困扰,一直没有重视宋老师在月总中写的这段话,当冷静后仔细琢磨这段话,竟感觉这段话是在说自己。我只在孩子的行为表面打转,却没有关注孩子后面的意图,更没有了解他的需要和感受,之前因为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儿子相处时总感觉有一层玻璃隔着,虽然每天都要见面,但对他的内心世界基本没有很多了解。

我决定用这段话却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的需要和感受是。我将书畅的行为表现的案例逐个列出,然后找他背后的动机。比如:

1、同学在运动超过他以后,他选择的是逃避。他逃避的意图就是在说:我只要在运动方面以后停止和你们比,我就和以前一样厉害。他要证明的是:自己是强大的。

2、跟别人攀比的心念依然很顽固”,他攀比的意图是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比较,得出比别人好,比别人多,比别人强的结论。也是要证明自己是强大的。

3、背书时急于求成,撒谎钻空子,希望通过投机取巧来证明自己很强大。

当我把这些案例背后的动机找到后,惊讶的发现都指向一个目的:证明自己很厉害。

我突然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也似乎触摸到他内心的焦虑和挣扎,此时此刻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感同身受。他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任意胡为和不懂珍惜,这让我想起了接到学堂的录取通知书后,因为自己的担心、恐惧产生了焦虑感,转而向孩子施加压力。

我们收到学堂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后,我看了后特意叫他也看一遍,然后问他,第2条说什么?他说:表现不好会被退学。在离开深圳的前几天,因为对孩子不放心,我再次强调了这一条。收到上一份总结后在电话中又对他说了:你的表现会影响你今后在学堂的去留,听到这个话,他当时在电话里就哭了。

当我反思和分析到这里的时候,豁然开朗,就基本看清楚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和意图后面的需求。孩子是希望用好的表现来证明他的强大,因为强大他就可以留在学堂。他的想法是对的,但在我的压力下,心理上焦虑了,显得用力过猛,出现了动作变形,他的表现反而与愿望背道而驰。

这是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孩子的意图和需求,虽然当时并没有因为这次看清楚孩子,马上就帮助孩子解决现实问题,但却真正的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打通了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了对待孩子的心态,为继续走新教育之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感受力和觉知力是
看见孩子的关键

新教育之路对孩子的心理行为要求较高,我们作为家长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当孩子在身边时会经常关注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每当发现孩子的问题,看清楚了背后的原因,会比较容易帮助到孩子。但因感受力和觉知力影响,很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状态,错过与孩子进行高质量沟通的机会,而往往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处理不好给孩子留下心理问题,

今年春节后,学堂家长到昆明聚会,6岁的女儿宝丹也去了,参加完聚会回来的那天比较晚,正好赶上了最后一班回家的地铁,走下地铁已经十一点多了,没想到刚下地铁女儿就哭起来了,闹着要到下一站下地铁。这两站到家的路程差不多,妈妈带她坐地铁时经常会在前面站下车。看她这样哭,妈妈就给她解释:妈妈口渴了,希望在这边的地铁站买些水果。但她还是不依不饶的大哭拉着妈妈的手不肯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疲惫了,失去了耐心,我看她还无理取闹不走,就走过去在他屁股上狠狠揍了几巴掌,然后没理她径直往前走了,身后就听她开始还大哭了几声,过了一会儿后就渐渐止住了哭声了,开始跟着妈妈一起走了,回到家以后也很安静没再哭了。我当时觉得这个处理比较果断,没让她感觉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但隔了一天,孩子却发烧了,在发烧做梦的时候口里不停的说妈妈不要走,我们听了后心里有些困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但也没往深处想。两天后病好了,我们就送她去了学堂。回来后她妈妈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发现了问题。她以前带女儿坐地铁时,因为前面站有商场,为了顺道买些日常用品,她们经常会在前面的站台下车。下车经过商场时,会路过一家面包店,女儿路过面包店时,常被店内各种形状的面包所吸引,就希望妈妈买面包给她,妈妈这时就会依她的表现或依照其它情况,给她买或不买。妈妈在反思到这里问题基本看清楚了。那天下车晚上11点多,都是人困马乏,大人口渴,孩子估计也饿,也许没下车前她可能就想好了:等下了车让妈妈给我买个面包吃,当我们下车后孩子发现不是她要下的那个站时,于是就开始哭闹。孩子回家后生病,可能是委屈憋在心里没出疏导出来引起的。

后来我们到学堂看她,聊天时重提这件事情,得到了女儿的证实,她确实是有想去买面包。

通过这个案例反思自己的问题:事情的过程中虽然我说话不多,但基本上主导了事情的发展,其实下车的决定也是我做出来的。当时认为自己做的没什么问题,事后也没有反思,比较自以为是。而孩子妈妈却对事情保持着觉知,没有轻易放下,一旦心神安静下来,就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看见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用心陪伴孩子帮助孩子破除执着

通过这几年教育孩子的实践,自己的感受力和觉知力还是有些进步,但却是不稳定的,和自己用心程度及投入程度有关系。当自己全身心的去陪伴孩子,感受孩子时,就会踏踏实实的帮助到孩子,使他走出心理的困境。

15年我们一家人参加了学堂家长会,最后一天上午各项活动结束后,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家庭户外拓展活动,我和儿子全程参加了这项活动。因为是全程陪伴,对孩子参加的各项活动都有体验,孩子参加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也非常清楚。活动过程中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印象。在活动的游戏环节,教练让大家围成一圈做游戏,犯规的人就要站在中间表演节目,几轮下来已经有不少人因犯规站在了中间,就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儿子有一个似是而非的犯规,可判也可不判,教练判断他犯规,书畅还想争辩,教练却没容他争辩,拉到了中间和大家一起表演节目。我看到孩子的表情有不服气,有委屈,还有压抑。当拓展活动结束后,再观察孩子的表情却已经看不到有什么异常,与同学的交往也很正常。

下午我们就离开了学堂,到成都后却发现书畅在发烧。我们感觉有些奇怪,没着凉怎么发烧了。于是就安排孩子们早早的睡了。我和儿子睡着一张床上,躺下时感到他的身上比较热,估计有39°。这时我还是没想通他怎么好好的就发烧了。

睡到半夜孩子突然坐起来了,我以为是做梦,摸他的额头还是烫,让他继续睡,他却没动,这时突然感受到他发烧的原因。问他是不是心里不舒服,他说是,我故意先问了其它几件事情,是不是这些事情导致他心里不舒服,以证明我的猜测。他都否认了。最后我问他,是不是你觉得白天游戏时,拓展教练对你不公平,所以你心里憋着气,不舒服?他点头说是。我说:白天大家做游戏的事情我看到了,他判你犯规是对的,判你没犯规也是对的。记得山长曾说:人被狗咬了只能怪自己,为什么狗不要别人,只咬你。所以还是要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你没有那个似是而非的犯规,他就判不了你。我认为教练都是在规则以内做事,没有故意为难你的意思。儿子听了以后舒了一口气,翻身睡下了。我明显感觉压在他心里的委屈和不服之气排出来了,到了后半夜,感觉他的体温就没上半夜高了。早上醒来他就要拉肚子,等我们再摸他的额头,已经不发烧了。

由于全程陪伴孩子,知道孩子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及时帮助到了孩子。这件事有两个点是引起他生病的原因,1、他认为不公正,有违学堂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他觉得委屈。2、教练动手拉了他,没有容他申辩,有违学堂尊重原则,他不服气。从这两点可以看到,他把自己没做好归结到外因,在当时整体气氛很欢乐的环境中,他没有发作出来,就把委屈和不服压在心里,这些不良的情绪没有调节出去导致生病。半夜坐起来是因为不良情绪的压抑,心情烦躁没睡好,当我告诉他我看到了事情的过程,并帮他分析了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时,他的心结也就解开了,气也顺了,病自然就好了。

接触新教育以来,我们家庭逐渐走上了遇事“内观、觉察、反省”的方向 ,因此当书畅出现因对他人的不满,而导致的身心问题时,能及时引导孩子向内看,将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来,让他也放下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中,孩子们都因为受到压抑,而导致生病发烧。是在用身体的语言告诉我们家庭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小时候也有不被关注,和被压抑的感受,而且在心里留下了阴影。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自己认为考的很好,高高兴兴回到家给我妈看,希望得到妈妈的夸奖和鼓励,但妈妈看了看,只是淡淡的说了声,考的不错,就没理我了。当时心里就很失望,空空的,觉得没有被关注到。还有一次是父母在说话,我听到他们讨论的话题觉得自己也知道,就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哪知道刚开口,就被父亲喝住了: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当时想说的话全被吓回去了。

像这样的情况在我原生家庭是一种常态,小时候只要父亲在家,说话的声音都要小很多,因此潜意识会认为被压抑是正常的生活状态,不被关注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会不自觉的用在孩子身上。在我自己身上的表现就是:精神上呈现出紧张的状态,内心执着、忍耐。我是家庭中重要的角色,潜意识和精神状态必影响家庭的气氛和孩子的心理状态。为使自己摆脱紧张的心理状态,现在主要是通过蹲墙功的运动放松自己的身心,达到和谐家庭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看见孩子

的三个级别


 真正做到看见孩子不容易,要放下自以为是和想当然,还要放下妄心和焦虑心,冷静细致的感受和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认为“看见”的能力分三个层次。

1、上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和从侧面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发现和看清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并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到孩子。

2、中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当时没能发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但通过后来的反思发现和看清孩子的问题,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到孩子。

3、下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觉良好,浑浑噩噩,认为孩子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心理行为 ,而当孩子的问题完全暴露后又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帮助孩子。

这方面的能力,学堂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上品,个个身怀绝技,让人佩服。孩子他妈通过几年的学习,觉察力和感受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在提升,经常对我有所帮助,处在中品。我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处在中品和下品之间,稍不留意就会感觉良好,浑浑噩噩跌到下品。



怎样

放下自我



怎样放下自我呢?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放下执着心才能放下自我看到孩子,而放下执着心的关键是感受、觉察、反思。有两种方法基本可达到这个目的,一种是方法是反思,另一种是:通过静坐提高感受力。

反思的方法是:比如当你处在愤怒的情绪中时,带着觉察去反思这个愤怒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就是朱云龙老师博文中提到的念念分明,先站在自己的角度,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参自己的念头。通常当你真的去看见真相时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其实情绪和愤怒是因为不愿承担自己做得不好或者做错的责任,而将这个责任转稼给他人,通过责怪他人来让自己的减少压力,当你看见这个真相时,这个执念也就破除了。

静坐方法是:是通过打坐静心将心神收回体内,来提高感受力和觉察力放下执着。现代社会人心浮躁,导致心神都是外散的,所以首先通过打座、观呼吸将心神与肉身相结合,使心神达到一体的状态。练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的觉察力提高了,打坐时甚至能感受到自己是用哪个鼻孔呼吸。在日常行为中,会发现自己的无意识行为会减少,比如自己虽然起了情绪,在事后对这个起情绪的过程是却能描述清楚,如果是在完会无意下很有可能对这个情绪过程是描述不清楚的。再进一步的提升觉察力就会发现,在起情绪的当下你就能觉察到,那么这时就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将积压的情绪转动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去感受这股情绪,比如说很愤怒的时候,既不要压抑情绪也不要对外发泄情绪,去感受这股能量给你身体带来的不适,如果是愤怒的话她通常会在心口这里堵得难受,让人会座立不安,那么这时带着觉察感受它,当你真正看到那股憋在心里的能量时,这股能量就会流动起来,变成了向上打隔或者往下排气,情绪就流动起来了,这样经过多几次的觉察,往后处在这种情绪中时间就会越来越短,直到最后就对境不起心了,那么这个执念就破除。


总结
打坐静心收回心神→提高感受力觉知力→看到真相
→放下执着→放下自我→看到孩子


今日学堂家长:张晓清老师

4月15日 深圳分享会分享稿








今日学堂|英语零突破

和我们一起三个月突破一门外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
目标型人格,开挂人生的核心气质
孩子写作业太慢,原因竟然是这样?
孩子不需要被“教育”,只需要被“看见
一个千年古方拯救青少年抑郁症,出乎意料!
【荐】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请耐心读完,必有收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