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父母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有时候,接收者收到的和发送者试图发送的信息之间差别很大,甚至没有太多的关联。

我们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内心、传递信息,通过耳朵听来接收信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传递出去,或者,接收信息的人并不能真正地解读一些话的真实用意,甚至会和本意背道而驰。沟通是一条双行路,其效果既取决于信息的发送者,也取决于信息的接收者。有时候,接收者接收到的和发送者试图发送的信息之间差别很大,甚至没有太多的关联。

一个大三的女生,说想到妈妈就有些生气,特别是,每当她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想找妈妈说说时,每次妈妈都只会说三句话:第一句是我也帮不了你,第二句是妈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第三句是啥事儿就靠你自己了。姐姐结婚的时候妈妈拿不出什么钱时说的是这三句话,最近自己失恋了,打电话告诉妈妈说她很难过,希望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妈妈说的还是这三句话。她对此非常反感甚至有点愤怒:真是无法沟通,你老是这样,以后有什么事情我还怎么和你说?

她的妈妈 50 多岁,初中文化程度,靠给人家当小时工挣钱供养她上学。一方面,她知道妈妈很辛苦,很善良,很会照顾人,很不容易;另一方面,她对妈妈又有很多的不满,比如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比如她嫌自己挣钱少却不想办法改变,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

“就以你失恋这件事来说吧,以你对妈妈这个人这么多年的了解,她听到这件事内心的感受有可能是怎样的?”我问她。

“无奈……拒绝……甚至……有些不耐烦?”她一脸的不满意,看不出多少疑问的成分。

“还有吗?猜一猜。”

她摇摇头:“……不知道。”

我提醒她:“有没有可能,妈妈会为你难过?”


她先是愣了一下,便很快地点点头,肯定地说:“会的,半年多之前,我打电话告诉她我谈男朋友了,是我以前的同学,对我很好,人也很上进,我很喜欢他。记得那天妈妈特别高兴,说了很多话,说我和姐姐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都自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男朋友,没让他们操心,她和爸爸没有白辛苦,也算安心了之类的话。”


我继续问:“有没有可能,妈妈内心其实很愿意帮助你做些什么的?”


“她没有这样说,我也就不知道。”她说得很慢,显得有些犹豫。


我告诉她我这样理解的理由:“那么多的词语,妈妈单单选择了帮助这个词,尽管说的是帮不了你。帮不了的意思是不是说,想帮助你,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她做不到,有可能吗?”


她点点头:“嗯嗯嗯,应该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让镜头慢下来,一起体会妈妈在接听电话时脸上可能的表情,内心可能的体验,分析那三句话想传递的信息里,可能还包含的妈妈对这件事的遗憾,自己的无奈、自责,对女儿的心疼、支持、信任和鼓励。


她睁大了眼睛,也张开了嘴巴,一脸的惊讶,也许还有些不确信吧,说:“老师,应该是有这些的,可我这么多年从来都是一听这话就烦,从来没这样认真地体会过。”


我想趁机往前推动一步,问她:“那我尝试着把妈妈这三句话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换个说法表达出来,你听听有没有可能这才是妈妈真正想表达的,好吗?”


我之前给她做过两次咨询,对她的妈妈有了一些了解,我特意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感觉自己触及了她妈妈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有一刻仿佛我就是她的妈妈。我让她闭上眼睛去体会,然后以妈妈的口吻对她说:“女儿,听你说你和男朋友分手了,心里很难受,妈妈心里也很难过,我为此感到遗憾。作为妈妈,我真的希望能够做点什么帮助你度过这一段难过的日子,可是我离你这么远,无法陪你;妈妈文化低,不知道怎么说才会让你好受一些,有时觉得自己好没用。你一个女孩子家出门在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只能一个人扛着,妈妈真的很心疼你。好在,在很多事情上你已经比妈妈强多了,希望你能和以前一样,可以顺利渡过这一关。”


然后问她:“以你对妈妈的了解,有没有可能,这才是妈妈真正想说的?”


我前面的话还没有说完,她的眼圈儿就开始发红,用手捂住了嘴和鼻子,一边扬起头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泪,一边狠命地点头。

 


我给了她足够的时间等待她的回应,她擦擦脸上的泪痕,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是的,老师,这应该就是妈妈真正想说的。她如果能这样说,该有多好!”


“妈妈没有机会学会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妈妈对此有点自卑,你也会因此而嫌弃她?”我有意挑战她。


她有点不好意思:“不会的,这已经足够了,有这样的关心和理解,我不再要求妈妈什么了。”


语言是用来表达我们内心的工具,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我们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文化习惯,经常使交流停留在“怎么做”这个表面的层次,不清楚也不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观点和期待,不表达内心的关爱或担忧。


作为长大了的孩子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往往这只是父母习惯的沟通方式,只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的表达方式,如果需要,我们可以让那个你不舒服的场景慢下来,或者让画面停下来,我们静下心来广角式地体验其中的人和情景,需要的话,把他们成长的背景也考虑进来,根据这些尝试着去解读父母语言想传递给我们的真实信息,如果需要,也可以和父母核对这些信息。很可能,我们会发现我们从来不曾发现的甚至一直认为根本不存在的父母对我们的那份爱,会发现原来父母对我们是如此慷慨,我们在情感上原本如此富有!这也提醒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式表达我们自己,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父母还是对周围的其他人。



原生家庭基本三角关系:

原生家庭基本三角关系是指原生家庭图的主要部分即父亲、母亲和自己的关系,可以探索和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体验性地探索主角和父亲、母亲的相似和差异,目的是能有新的觉察、领悟、联结,对父母和自己有更多的接纳,看到新的可能性并做出新的决定。

  2. 体验性地联结内在资源,体验从父母那里传承而来的资源、重新整合转化而来的资源等。

  3. 体验性地探索未了的情结,包括未被满足的期待、背后的渴望、你惯用的模式、现在的决定等。

  4. 体验性地探索关系,包括习惯用的沟通模式、过程中受到的冲击、现在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

  5. 探索父母的内心世界即冰山,他们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可能是怎样的,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6. 将以上的这些探索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接纳父母和自己,做出新的决定和改变,制定新的计划并贯彻落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孩子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积极倾听
一套四维沟通方法论。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话?听谁的话?你一定是对的吗?
【父母必读】多少优秀的孩子,毁在父母的差评里
如何沟通?
RFC3550 RTP 中文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