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分享 ‖ 父母是解决青春期问题的核心




前   言



当我知道有这样的课程时,脑袋里就有一个疑问:“作为家长,已经过了青春期,为啥山长还要举办这样的课程?” 但为了孩子,我也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




青春期缘由



“自我意识的苏醒”。因为孩子在12、13岁之前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或者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或者我们自己,都会遇到或者听到这样一句话:“某某某的孩子很出格,谁谁谁的孩子很叛逆。”这些孩子小时候都是很乖很听大人的话,为什么上初中后就变了呢?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样的现状?


因为孩子在12、13岁青春期之前没有自我意识,他很乖很听话,只知道是你的孩子,跟家庭的连接是很紧密的。一旦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苏醒,他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成长,需要得到认可,需要得到成就感,需要自我满足。如果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这些,就会出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分歧,逆反也就顺理成章的形成了。


一个奇特的案例



孩子模仿父亲

一个家庭离婚了。妈妈带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父亲从小就没有管过她,从不关心她,也不在意她。孩子小时候很正常。


到青春期后,心理、个性、思维、习惯,包括肢体动作都跟父亲出奇的像。他们根本没有生活在一起,怎么会这样?太奇怪了!


孩子的母亲跟父亲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


妈妈:勤奋,对生活充满活力,人际关系好。


父亲:生活懒散,自私,人际关系不好,冷漠。


孩子小时候像妈妈。到青春期后,孩子突然变成父亲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因为她是被父亲抛弃的孩子。在孩子内心深处很想得到父亲的认同,尽管没有生活在一起。她就用身体、心理、肢体等各方面来得到父亲的认同,父亲虽然没有带过她,也没有教育过她,几乎没什么交往,但是她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却会变得与父亲极奇的相似。


青春期的真实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人格的自我确认。如果确认的价值观不一致就会出现偏差。


第二个障碍表现为孩子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又想证明自己就出现跟家长作对的行为。


学堂为什么注重运动?运动不光是锻炼身体,也练习思维能力,在练习中不断刷新记录超越自我,在比赛中找到进步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获得成就的满足感从运动比赛中给了孩子自信和自我满足感,取悦自己,欣赏自己,孩子会发自内心的快乐,胜过对物质上的追求。


第三个障碍表现是当自我价值找不到的时候,孩子总是要去寻找。由于思维不到,阅历不够,见识不多,只有靠自己摸索,经常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找不到路,没有方向感。



青春期,大多数孩子目标不明确,找不到成就感,男孩子玩游戏,女孩子看言情小说或者韩剧,都是在虚拟的世界找成就感。一旦进入这样的状态,孩子很难走出来,厌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回想起女儿没进入学堂前,问她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她当时就是一脸的惆怅和茫然。进入学堂后才慢慢的一点点树立起目标感。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就是学堂、家长和孩子一定是价值观一致的。


因为在前期她的目标还是处于摇摆不定的,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动摇过。我怎么做呢?也不会很强迫的要求她,只是给她讲达到目标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直到厦门太极比赛后,她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而且还对运动产生了兴趣。孩子找到目标,前后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现在才初见成效。


解决核心是父母不是孩子



从上述的例子来看,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是家长想象不到的。不是不见面各走各的路就行,孩子照样也会受到影响。家长的价值观不统一直接影响到孩子。


讲到这里,我想起和我女儿同时进入学堂的几个伙伴,相继的离开,都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夫妻之间价值观不同,会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价值观不同,会造成孩子的叛逆;



想想山长和耿老师为什么会开那么多的家长学习班,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他们心里清楚孩子其实是很好培养、很好教的。担心的是有些家长的自以为是,眼睁睁看着一颗好苗被毁掉。


家庭不配合,学堂再努力也没用



学堂有个家庭在快过年期间,孩子的父母亲自跑到学堂把孩子接出去大吃大喝,嗨皮一番,也让孩子快乐了一番。


家长把孩子上青春期的课程,当成是“只要上课学习了,青春期的问题就解决了”。不到一学期后,孩子心理就出问题了。因为家庭的能量和价值观是吃、喝、玩、乐,过舒适的生活才是好的,在学堂学习是辛苦的,最后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状态。


这就是典型的例子,靠学堂单方面的努力,家庭不配合是没用的。家庭与学堂之间的价值观不同会造成孩子的离开;所以解决青春期的核心要点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最 后 的 话

我想告诉各位家长:真教育,是急不得的。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只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这个人指的是有能力引导孩子的人生导师),那么作为家长要紧随其后,不断学习,不做孩子的绊脚石。


编辑: 鼎涵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长要少些“自我意识”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教育以家庭为核心
德国天才少年自杀:找不到“自我”,再优秀的孩子也不会幸福
德国天才少年自杀:找不到“自我”, 再优秀的孩子也不会幸福
朋友(67)家长必知:读经学堂学生放假回家后的十条注意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