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孩子的终生阅读,你做对了么(二)

众所周知,阅读塑造孩子的精神世界。因此,家长们都希望给到孩子们好书读。

首先,得明确什么是好书:有趣、有用、有益,最好三者兼具。

“有趣”肯定是第一前提,孩子不喜欢,没兴趣,至少对他来说就不是好书。

我甚至认为,在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之前,如果孩子看不进去,读的过程感觉痛苦,再有用有益的书,都先放一边。

那家长就紧张了:现今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热销的垃圾书随处可见,孩子尚没有分辨能力,他们喜欢的往往就是漫画,还有游戏人物类的卡通类书,玄幻爱情小说,那还能叫好书?!

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有趣的书不等于垃圾书。

同时,家长们需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现今所处的世界:

今年5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短视频用户超8亿,日均使用时长110分钟。中国短视频用户以20岁至39岁的中青年人为主,但10岁至19岁人群的占比仍稳定在两成左右。42%的孩子每周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了30个小时。一项针对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学生认为自己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阅读量缺乏。

再问问自己:每天有多少时间是深度阅读?有多少时间是刷刷朋友圈,点击进入推送的热点新闻,看看大家都热捧的短视频?

为什么人们如此沉迷?——因为设计者充分利用了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奖赏回路”机制,绑架大脑进入沉迷状态。

孩子有限的关注力,是整个商业世界争夺的美味蛋糕!


阅读需要熟练识读门槛,游戏和短视频则是设计成傻瓜都能上手的模式;阅读需要主动积极的理解,游戏和短视频直接以鲜活的色彩和刺激闪动的画面,让你无需任何心力投入就傻乐不止。

阅读的种种好,妥妥的打不过电子产品的“爽”!

但为什么还是有人能对读书有“如痴如醉”“不思茶饭”的状态呢?

还是多巴胺等,多种愉悦激素!

当把阅读、喜欢和乐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身体会释放出化学物质,让大脑进入心流状态,此时大脑会释放更高浓度的让人身心愉悦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并一同发挥作用,人们因此更加的享受阅读过程,并且受到更多的让人多愉悦的多巴胺奖励,这样阅读进入良性循环——如痴如醉的读书状态就是这么来的。

反之,如果阅读的过程,充满了煎熬和痛苦,那么有些孩子,迫于家长压力,或者出于上进心,会咬牙继续读,但很可能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会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生阅读者。学校阅读者指的是考完试或出了校门,就再不想阅读了,他们很容易直扑网游视频的怀抱。

所以,培养终生阅读者,在这个年代,家长要下功夫,还得下对功夫。

首先,理想的状态是让孩子自己选书,由他告诉你读什么书让你买,而不是你告诉他应该读什么书。但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以不动声色的引导。

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读他们想让自己读的书,和被逼弹钢琴,被逼学英语,有啥本质区别呢?阅读也沦为家长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哪个孩子会喜欢?

如果真的放开让孩子自己选,如何避免他们迷恋那些内容低劣格调不高的书呢?

我认为,根上还得靠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家里谈论的事情、看的影视作品、日常读物都保持良好品味,孩子迷恋那些类型的书的概率比较低,他会自然而然选择品味良好的东西。

不过,一个从小吃健康天然食品长大的孩子,偶尔也会想吃方便面,炸薯片,读书也是一样,家长不必太紧张,他们不会天天迷恋方便面的,除非你天天严防死守就不让吃,那等哪天你不在的时候,他一定会吃个痛快。

先说孩子们喜欢的漫画,家长不要觉得孩子读漫画就很low

其实,漫画是不少孩子从绘本向文字过渡的桥梁书。孩子喜欢漫画,往往是有时间段的。

我记得当年我喜欢上阅读,就从连环画开始的。小学三年级拿到一套三国演义,好像有50集本,反复翻看了无数遍。后来有《西汉演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系列等等。读完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转入纯文字半白话本半文言本的《西游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的漫画书,是有不少垃圾无厘头作品,但也有不少好的科普、历史类漫画作品。

比如黄同学的《二战那些事儿》、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系列,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表面上是搞笑历史,但是真读过一遍后,发现其实是比较严谨的极简历史书,而就是这几本书,学堂的男孩子们爱不释手,用“翻烂了”形容毫不过分。韩国人李元馥《漫画世界》系列,形象的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科学类漫画书也不少,如ScienceComicsPrimates: The Fearless Scienceof Jane Goodall

说到图文并茂,最好的是DK百科系列,里面关于地球、世界各地的地理风情、动物、人类的起源发展、人体知识、数学、艺术等等,全都有涉猎,涵盖面特别广,而且语言和图片都特别符合孩子的喜好。

清一山长也推荐,孩子在小的时候,通过读科学百科类图书,在保持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孩子严谨清晰的认知世界的思维。

大部分孩子进入12岁,也就是青春期前期,大脑的生理准备基本完成时,可以从图文类书逐步转入纯文字的书。

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读书活动更加面临着电子游戏和智能手机的重大挑战。旺盛分泌的睾酮激素让他们处于不安分的状态,他们渴望释放雄性激素带来的攻击性,幻想自己能够拯救世界。而电子游戏能够给他们最小的努力下的最充分的体验。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基本16岁左右的时候,每个人的大脑都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神经回路,并且逐渐定型。在此以后,不断发生的事情则自动强化和拓宽神经回路的主干道。

     大脑神经回路的形成(红色高光标出)

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脑的形成,真得格外小心翼翼地培养呵护。

家长们如果再不考虑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撵着孩子们读那些价值感满满的经典、励志、意志力、情商培养类的书,那很容易把孩子往电子游戏上推。别说孩子负责自控的前额叶皮质还没发育好,自控力差,就我们成人,若不是刻意要求自己去看书,也同样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消磨时间。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趣的好书呢有没有方向或标准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比较认同万维钢老师的观点:

第一,  书里要有英雄。英雄是拥有非凡人生经历的人,英雄不辞艰险,英雄成就于困境,英雄也会犯错但最终绝地反击。

孩子们在读英雄故事的时候,容易产生代入感,心潮澎湃,信心勇气都受到激荡。什么性格养成、情商都不如英雄故事好使。

儿子最喜欢的书,基本以此类书为主:

《凯撒大帝》(History ofJulius Caesar)《坚不可摧》(unbroken)《巴比龙》(Papilon)《武士的故事》《历史传授者》(The giver)rare earth》这些英雄的故事,让他能放下电子游戏沉浸在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中。

记得他读到《凯撒大帝》被海盗绑架的那一段,很被凯撒的气魄所震撼,他说:你们知道么,海盗头子提出20塔兰同的黄金(价值现在2亿元赎金),凯撒竟然大怒,说我至少值50塔兰同的黄金。赎金到了,凯撒被放回。他竟然马上招募了组织一支舰队,把绑架他的海盗全杀了,并拿回了赎金。世上还有这样的牛人!

《巴比龙》这本书是讲一个真实的越狱故事,号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越狱故事。他被主人公在绝境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触动,他跟我说: 看了这个人的故事,那新冠隔离14天算点什么事,140天也不怕!600页左右的英文书看完后,立马找电影来看。看完电影直摇头,连说“比书差远了!”

Josh的《学习的艺术》(Art of Learning)的作者是9岁开始拿国际象棋世界冠军,13岁获得国际象棋大师,之后连续8年全美夺魁后突然转战太极推手并短期内训练成为世界冠军的经历。他刚开始读象棋部分觉着有些无趣,但因为得知作者现在也在练习巴西柔术并以超常速度升到最高段位。因为自己喜欢巴西柔术,就想了解一下其中玄妙,所以也坚持下来了。后来读到“挑战太极推手世界冠军”的赛场,他很激动。还自发写了上千字的读后感,但说不想给我看,我也不知道到底他感受了什么。

Art of Learning》的作者Josh

《安德鲁卡耐基传》(Auto-biographyof Andrew Carnegie Bio),是因为ZC自己13岁打工赚钱,而安德鲁卡耐基也是同龄进入纺织厂做童工。儿子ZC想知道安德鲁怎么成为亿万富翁和了不起的慈善家。读这本书的时候,他每晚都跟我们分享,因为我们强烈的表达了想知道原因的共同意愿。这本书,后半部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算有趣,因为每天有认真的听众,他也坚持读下来了。

《坚不可摧》主人公的历经磨难,不屈不挠,以德报怨宽恕施暴者,ZC说:读了他的故事,你就知道,只要你自己不放弃,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的。

AnimalFarm (动物庄园),动物英雄领导大家推翻暴政最后又变成暴政统治者的故事让他开始思考,这个世界表面和真实的运行方式。这本书词汇难度很低,但内容精彩有深度,他打分最高。

少年们需要英雄偶像,以满足他们“拯救世界”心理,英雄激励他们不甘一生平庸、渴望变得强大、挫败后奋起;而英雄的责任感,进取心都对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润物无声的影响。

我甚至怀疑,少年时代,十四五岁左右,如果没有曾经那么沉迷评书类历史小说、武侠小说(那时的确没有拿到什么高质量的趣书),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最终形成阅读脑和不读书就心里空荡荡的心理习惯。

二,一本书应该是一个冒险的旅程,给孩子们超出日常事务的见识。阅读的本质,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而我们身边日常接触到的世界对这个年龄的少年们来说太平淡了。他们需要一个可以“上天入地”的精神空间,不得不说,电子游戏就把这个做到了极致。

ZC感兴趣的是几本书,都是关于极端情况或者世界毁灭后的人类如何自救,包括:

·         贝爷写的《极限食物》-SAS生存手册系列(Extreme food- SASSur

       vival Guide,

  • 《重启世界》estart the world---地球遭受重创后人类如何自救,

  • 《万万没想到》(What If)---胡思乱想的搞怪趣问搭配认真正经的科学妙答,第一次看他如痴如醉读书的样子就是这本书

  •         The rare earth ,作者是第一个用脚穿越撒哈拉沙漠的白种人,人

       类学家的关于沙漠民族和旅程的故事......

因为要备考SAT,所以这段时间他读书全部是英文原版书(中文书等都是以音频的方式来听)。说实话,不少英文原著,翻译过后,味道直降了一级别不止,甚至有表意误差。

这些书一部分有些我们买来放书架上的,有些是他去二手书店自己淘来的,有些是自己在网上无意中发现的,也有他听柔术馆的战友说好看我们就帮他找来看。

我们不照着图书销售排行榜来给孩子选书,因为图书排行榜背后有商业推手,也没跟着“别人家孩子”的书单选书,因为归根到底,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和阅读基础不一样,喜爱的书的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ZC他小的时候童话书我们也共读了一些,但稍大一点后,他对纪实类小说包括人物传记就很喜欢,但对文学性比较强的小说完全没有兴趣。小说《飘》英文版他读了近200页,硬是不知道故事在说什么事,人物谁和谁什么关系,干脆就扔开了。

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吃饭口味差不多,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人参虽好,但不能天天吃。

关于女生,家长不必刻意重点选择那些女性励志类型的读物,要想女孩子成为真正有教养、有学识、有情商的女性,不是简单读几本书就能形成的,这是孩子从小到大的整个成长过程点滴累积的。

所以还是应该在尊重兴趣的前提下,尽量广泛阅读,跨界阅读。

家长能做的所谓的因势利导,有可能是孩子参加过某种活动,或者听到过什么课程,或者看过的电影里的事件或时代,当孩子已被引起兴趣和好奇时,顺势介绍相关的书籍给他们看。这种方式是随机的,但不是随便。

基于女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也不妨给女孩子推荐些,逻辑清楚偏理性的书,或者帮助理解生命中的困惑和处理关系的心理学类的书,最好少接触一些渲染女性脆弱无助、敏感多情期盼被拯救的文学作品。

有的家长会问,那选英文书的时候,如何在有兴趣的前提下,选择难度适宜的书呢?

英文有分级阅读和测评体系。这方面可以参考两大知名阅读指数:AcceleratedReader(AR)Lexile (蓝思)的选书。这两个指数可以同时评估书籍的语言难度和读者的阅读能力。

总之,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书”可以长大后有了阅读习惯和兴趣后慢慢读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些,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冉冉升起了呢?

如果真是这样,家长尽管往家搬有趣的书就行了,多简单!

电子产品对注意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对2600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2岁时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对7岁时的自控力、条理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

并且,脑科学家发现: 适应电子产品脑回路一旦形成,即使孩子们甚至已经不能从电子产品获得快感的时候,依然会不停的重复它。家长其实已经无法抹去那些回路只能重新建立更强的回路从而使它好像变弱了。这也是电子产品一旦迷上,就很难根除的原因。所以,在此提醒家长,让孩子充分体验电子游戏以产生厌恶感的做法,在没有充分把握和配套的调整系统的情况下还需要慎重考虑。

所以,清一山长,多次强调:在青春期前,让孩子回归最简单甚至乏味的生活环境,配合强化运动,是建立更强的阅读脑回路的非常有效的必要条件

关于运动强化原理和实施,还请阅读:一切教育皆体育,本文不再详述。

关于最简单的生活环境,在终生阅读系列文章(一)中已经有描述。

总而言之,对于青春期阶段特别是青春期前期的大部分孩子,最关键的是:创造必要的条件,呵护帮助孩子的阅读种子慢慢抽芽,让孩子充分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慢慢建立起有益终生的“阅读脑”回路。

终生学习,是平凡人走向卓越的最有效的阶梯。是不是成为终生阅读者就自然成为终生学习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爱好
孩子发脾气,顺着他还是对着干?你的处理方式,将决定孩子的性格
怎样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及习惯,从现在开始!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大声朗读课文!告诉你为什么!
孩子一直玩手机,家长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