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看!2019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备考答疑

《会计》:会计基本理论和调整事项

会计基本理论是学习和理解各章内容的基石。各章内容又是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运用和延伸。对于其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学习后面具体章节之前,往往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初次学习时可先做到基本了解。会计调整事项是会计课程的重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生在平时学习时应先将各个知识点逐个突破,然后再有侧重点地做一些综合演练。下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的各个车间在独立核算时也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二)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的“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三)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加以判断。

(四)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典型事例: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3.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4.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5.或有事项。

6.递延所得税。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其中,利润来源构成: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计量。

四、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其适用的范围如下:

1.历史成本: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买存货、承担债务等的计量。

2.重置成本: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计量。

3.可变现净值: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期末计量,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期末计量基础。

4.现值:

(1)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现值作为计量口径。

(2)弃置费用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计量口径。

(3)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金额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备选计量口径之一等。

5.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之一。

(3)其他债权投资的期末计量口径。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之一。

(5)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口径。

五、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的会计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要求。

(二)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下列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三)会计处理

1.追溯调整法:

(1)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计算过程如下:

①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②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③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④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2)账务处理。

涉及损益的通过“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调整报表相关项目。

(4)报表附注说明。

2.未来适用法。

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

六、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一)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会计估计: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2.公允价值的确定。

3.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4.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残值、摊销方法。

5.职工薪酬金额的确定。

6.预计负债金额的确定。

7.收入金额的确定、提供劳务履约进度的确定。

8.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9.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10.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摊余成本的确定、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二)会计估计变更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估计变更:

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经验。

(三)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七、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八、前期差错更正

(一)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如果发现当期的差错,直接调整当期相关项目即可。

(二)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来源:《中国会计报》2019年5月17日1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7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等式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
继续教育辅导《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年修订发布)
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