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为何不能成为千古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皇帝

朱元璋,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建立者。他打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在建国后,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严厉打击贪官,恢复经济发展,为明朝的制度和后期发展奠定了基调。但是,人们对朱元璋的评价却是呈现两极化的方面发展,有人认为朱元璋经天纬地,“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也有人为人朱元璋是千古第一独夫,杀戮太重,使得明朝“有皇帝,无政府”。那么朱元璋在位期间,到底有哪些重大的污点呢?

一,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皇帝

都说中国古代皇帝喜欢杀功臣,实际上大规模杀功臣的皇帝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刘邦所杀的功臣基本都是分封到地方的诸侯,如韩信、英布、彭越等。对于朝中的大臣,刘邦还是十分信任的。朱元璋则不同,朱元璋杀功臣,是不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权力稍大,必然杀之而后快。

朱元璋

朱元璋防范和杀戮将领的嗜好,早在打江山时期就已经暴露了出来。朱元璋为了防止将领反叛,就规定:出征将领必须把家人留在京城做人质。同时还会派遣心腹去监军。没想到朱元璋的这个政策就逼反了一些将领,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邵荣造反。邵荣是朱元璋起兵之后的和徐达、常遇春并列的三大将领之一,“太祖自起兵,所任将帅最著者,徐达、常遇春与荣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然而邵荣却造反,企图杀朱元璋。在失败后,朱元璋质问邵荣,说“我与尔等同起濠梁,望事业成,共享富贵,为一代之君臣,尔如何要谋害我?”邵荣回答:“我等连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之后,朱元璋又侮辱大将谢再兴,擅自把谢再兴次女嫁给徐达。谢再兴愤怒地说:“女嫁不教我知,伫同给配。又着我听人节制。”于是谢再兴就投奔了张士诚。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十分强调大臣和将领对他的忠心。他编辑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资世通训》、《臣戒录》、《至戒录》等,收录历朝历代叛逆大臣的下场,颁给群臣阅读,以威胁大臣。朱元璋还命令儒生去接近武将,给他们讲授“上古以来忠臣烈士”“忠君报国之义,事上死长之节”等。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丞相胡惟庸,同时被杀的有陈宁、涂节等数人。此后的十年间,又给胡惟庸加上了“通倭”、“通虏”和“谋反”的罪名,案件牵涉的面积不断扩大。洪武二十三年又兴大狱,于是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郑遇春、黄彬、陆聚、金朝兴、叶昇、毛麒、李伯昇、丁玉等,都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牵连的人数达到了3万人而淮西派的首领李善长也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被杀。到第二年,就有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辩冤。

1393年,朱元璋又兴蓝党大狱。蓝玉徐达、常遇春之后的第一大将,“数总大军,多立功”。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球告蓝玉谋反,于是又牵连到武将曹震、张翼、朱寿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牵连了15000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前后达十四年之久,诛杀45000余人,几乎杀光了功臣,“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此外,朱元璋还通过各种冤案,杀朱亮祖、胡美、周德兴、王弼、谢成、傅友德、冯胜等,曾经在鄱阳湖大战中立头等功劳的朱文正也被杀。

明朝建立的第一功臣——徐达,也被朱元璋害死。根据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然而朱元璋却非得赐徐达蒸鹅,使得徐达吃后就去世了。而常遇春早早病逝于北伐途中,如果常遇春活到开国之后,也难免遭遇到徐达的下场。朱元璋不仅杀尽将领,对文臣也是大加杀害。在胡惟庸之案中,就连一直为人低调,行事谨慎,所以在政坛上也几乎没有政敌和党羽的宋濂也遭到牵连。而明朝第一谋士的刘基(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早早排挤出政坛,并且在朱元璋的默许下被胡惟庸毒死。

二,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出生于农民家庭,但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朱元璋一生中十分防范文人和知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重建国家教育体系,设立了国子学。朱元璋下令将《四书》、《五经》、《御制大诰》、《大明律令》以及刘向《说苑》等书作为国子学的必读课本。然而朱元璋对《孟子》一书却大有偏见。朱元璋读到《孟子·离娄篇》有“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一语,大怒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于是下令撤去了孟子在国子监孔庙中配享的神位,经过儒臣们的恳求,虽然恢复了孟子的配享,但对《孟子》中有触犯君权神圣的地方,如《尽心篇》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万章篇》的“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八十五条删去,编成了《孟子节文》,并规定删掉的部分“课土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在科举考试制度恢复之后,朱元璋就又因此兴了一场杀戮。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后发榜,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为录取的人都是南方人,因此被称为“南榜”。于是北方考生联名上书告考官刘三吾﹑白蹈信偏私南方人。于是朱元璋派遣12人去调查,但是结果却是没有任何问题。当时,南方的文化水平的确已经远超北方,全部录取南方人也是考试竞争的结果。但是朱元璋却为了平复北方考生的心情,将刘三吾﹑白信蹈等考官列为“蓝玉余党”,加以打击。于是也就产生了“南北榜案”。

朱元璋身边的文人,往往会因为说错一个字而引来杀身之祸,这实际上就开了“文字狱”的先河。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高启案。高启是明朝初期三大文学家之一,和宋濂、刘基并列。高启曾写下一首《题宫女图》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他,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只好怀恨在心。洪武六年(1373年),姑苏太守魏观府衙修建在张士诚宫殿的遗址上,被御史张度污为“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于魏观被杀。而高启曾为魏观撰写《郡治上梁文》,其中有“龙盘虎踞”。朱元璋于是下令腰斩高启于南京。

高启的代表作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记载一件十分荒唐的文字狱事件。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看了后,大怒,认为其中的“生”就是“僧”,认为这是讽刺自己,于是杀之。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内有“体干法坤,藻饰太平”八字,“法坤”被读为“发髡”(即光头),“藻饰太平”当作“早失太平”,作笺者也被处死。

朱元璋实行的部分文字狱

实际上,朱元璋实行的文字狱事件特别多,史书的记载不绝入耳。许多人认为这些文字狱事件是清朝编辑的《明史》记载的,不可信。然而这些事件基本记载于《皇明记略》。如其中有: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三,高压的统治措施,严格的户籍控制

明朝建立后,将建立了特务机构来监察百官。朱元璋经常派遣一些特务去侦查大臣的言行举止,比较出名的特务有高见贤、夏煜、杨宪和凌说,史称“四人以伺察搏击为事”“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朱元璋也说,这些人“譬如恶犬,则人怕。”在这种特务机构的监察下,朝中大臣无不人人自危。

锦衣卫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回家后吟诗一首:“四鼓鼕鼕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就质问道“昨天做的好诗,但我并没有嫌你啊,何不用'忧’字”。钱宰听后只得磕头谢罪。吏部尚书吴琳告老回到自己的家乡黄岗,朱元璋不放心,派人去察看他的行迹,等使者回报说吴琳在家老实务农时,朱元璋才停手。国子祭酒宋讷“危坐有怒色”,第二天朝见时,朱元璋问他昨天为什么发怒,宋讷大吃一惊。

朱元璋十分重视地方的吏治,他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和用法之严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朱元璋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就斩首示众,剥皮实草。朱元璋把府、州、县、卫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以警示官员。朱元璋还使用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钩肠、去势等酷刑。然而朱元璋并未能治理住贪污腐败。由于明朝官员俸禄太低,使得明朝的贪污还十分严重。如浙西“所在有司,凡征收害民之奸,甚如虎狼”,“诸郡官吏,不畏法律之严,奷弊迭兴”,“赃吏贪婪如蝇蚋之趋朽腐,蝼蚁之慕腥膻”。1385年,明朝考核全国布政司及府、州、县来京朝觐官四千一百一十七人,其中不称职以及贪污的就有七百八十五人。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发布鼓励纳谏的政策,他说:“人君深居高位,恐阻隔聪明,过而不闻其过,阙而不知其阙。故必有献替之臣、忠谏之士,日处左右,以拾遗补阙。”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在次诏求直言,平遥训导叶伯巨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结果叶伯巨被抓,最终折磨而死。朱元璋的这种行为导致朝中无人敢谏,所谓“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故或朝信而暮猜者有之;昨日所进,今日被戮者有之”。朱元璋的政策也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下令免天下田租,但是马上又派遣人到江西收税。其官员因为认为这样失信于天下,拒绝执行被朱元璋所杀。

凤阳

朱元璋的这些高压的政策不仅是针对官僚,还是针对百姓的。朱元璋担心地方的豪强、地主和大商人势力威胁中央集权,于是强迫他们迁徙,甚至无理剥夺其财产。著名的大商人沈万三的家产就被朱元璋没收,其人发配西南。因为朱元璋的政策,使得凤阳的经济严重遭到了打击,许多富家遭到了打击。民间有歌谣:“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贝琼曾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方孝孺也说:“太祖高皇帝以神武雄断治海内,疾兼并之俗,在位三十年间,大家富民多以逾制失道亡其宗。”

鱼鳞图册

朱元璋为了控制底层的百姓,实行了历史上最为严格的户籍制度。他将户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通过这些户籍制度,将百姓牢牢的束缚于土地,“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视为游民,则逮捕之”。禁止擅自改变职业身份即籍,也就是农民就世世代代为农民。朱元璋的这些政策无疑在开历史的倒车,使得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到了限制。不仅如此,为了打击商业,朱元璋还实行了海禁,规定“罢太仓黄渡市舶司”“片板不得下海”,“禁外藩交通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使得中国民间对外贸易就此中断。

朝贡贸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文杰:把明代文学带入地狱的阴魂——洪武文字狱
朱元璋思想
朱元璋杀功臣的时候,为何无一人敢起兵造反?
朱元璋问和尚为何剃发不剃须和尚回答后,朱元璋“杀了他”
明朝的地府:皇帝叫你三更死 绝不让你活五更
朱元璋临终前反复喊“四个字”,可大臣们都装听不见,最终气绝身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