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中国未来几百年的较量:康熙三征噶尔丹,将外蒙古纳入版图

17世纪末,中国北方的局势变幻莫测。由于沙俄入侵蒙古,使得整个蒙古高原都有被俄国殖民的危险,蒙古高原一旦被俄国占领,那么中国就危险了。而喀尔喀的内斗,准噶尔的崛起都使得蒙古局势变得更加危险。在如此的背景下,康熙皇帝对噶尔丹发动了三次远征,最终将外蒙古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扩大了清朝的战略回旋空间。

一,蒙古局势和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明朝时期,蒙古部落分裂为漠南蒙古(黄金家族)、漠北蒙古(喀尔喀)和漠西蒙古(卫拉特)三部分。蒙古三部内部又分为诸多部落,漠南蒙古分为九大部落,喀尔喀蒙古分为土谢图、札萨克图、车臣三部,卫拉特蒙古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

明朝后期,由于清朝崛起于东方,俄罗斯崛起于西方,蒙古各部的生存空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1581年,俄国开始翻越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挺进,到17世纪中期基本占据了整个西伯利亚,接着开始向黑龙江流域和蒙古高原扩张。到17世纪60年代,贝加尔湖一带基本被俄国占据。

俄国侵占蒙古地区

清朝方面,努尔哈赤于1583年起兵,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1635年,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获得了蒙古汗国的玉玺,被蒙古各部推举为汗。随后,卫拉特和喀尔喀都表示臣服于清朝,清朝成为了蒙古各部的宗主国,这为以后清朝参与蒙古事务提供了便利。

为了对付清朝和俄罗斯,蒙古各部在1640年会盟,调节了各方的矛盾,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随后,喀尔喀蒙古开始对清朝发动进攻。1646年,清朝派多铎北征喀尔喀,喀尔喀战败,再次臣服清朝,使得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瓦解。

这时候,卫拉特中的准噶尔部迅速强大起来。准噶尔部占据西域降水最丰富的伊犁河流域,因而经济实力最强。1651年,准噶尔部攻破了哈萨克汗国,解决了后顾之忧。1671年,准噶尔内乱,噶尔丹从西藏赶回来平叛,成为了准噶尔的首领。随后,他制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统一蒙古,重建蒙古帝国。

准噶尔汗国崛起

为了实现这个宏图大愿,他制定了两步作战计划,一是“近攻”,也就是统一西域;二是东征,征服喀尔喀蒙古。1673年,噶尔丹正式开始了征服计划,他先后统一了卫拉特联盟,然而攻灭吐鲁番汗国和叶尔羌汗国,实现了西域的统一。1679年,他正式称“博硕克图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随后,他派兵西进,再次将刚刚统一的哈萨克汗国打散,征服了天山的的柯尔克孜人,攻占了塔什干、赛里木都、费尔干纳等地。至此,“近攻”的计划完美实现,准噶尔汗国成为了一个足以和清朝、俄罗斯对抗的大国。

二,噶尔丹东征和乌兰布通之战

准噶尔崛起的时候,清朝正和俄罗斯在黑龙江流域较量。在顺治年间,清朝经过呼玛尔之战、古法坛村之战等战役将俄罗斯驱逐出了黑龙江地区。康熙初期,由于清朝忙于镇压“三藩之乱”,平定台湾,使得黑龙江防御空虚,俄国又趁机占据了雅克萨城。1685年,康熙发动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击溃了俄国。1686年,康熙发动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将俄军困在了雅克萨城内。

在清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康熙邀请俄国派出使团来谈判,划分两国疆界线。俄国为了在谈判中获得优势,就和准噶尔建立了同盟,一起东征。随后,俄国从贝加尔湖南下,镇压布里亚特人的起义,并进攻喀尔喀部,而噶尔丹则于1688年发动了东征。在沙俄和噶尔丹的前后夹击之下,喀尔喀三部土崩瓦解。

噶尔丹东征时的局势

噶尔丹的东征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迫使清朝在尼布楚谈判中做了重大的让步,未能收复贝加尔湖到黑龙江一带的土地。康熙皇帝也以此为条件,要求俄国保持中立,俄国当时正和土耳其开战,无暇东顾,也同意了康熙的要求,使得俄准同盟瓦解。但是俄国却不断唆使喀尔喀各部投降俄国。

喀尔喀蒙古被击溃后,各部纷纷讨论投靠清朝还是俄国。关键时刻,大喇嘛哲布尊丹巴站出来说话,他认为清朝在肤色、信仰上都和蒙古一致,应该投降清朝。于是,喀尔喀各部纷纷南撤,康熙皇帝将他们安置在了内蒙古境内。

噶尔丹

噶尔丹的情况不妙了。噶尔丹东征时,为了防止僧格(上一任准噶尔首领)的儿子叛乱,于是将他们屠杀。僧格的长子策妄阿拉布坦带领5000人逃脱了噶尔丹的追击,占据了伊犁河流域,这里可是准噶尔的本部。康熙皇帝立即和策妄阿拉布坦取得了联系,策妄阿拉布坦表示臣服于清朝,对噶尔丹作战。

现在,噶尔丹本部丢失,退无可退,粮草也出现了问题。他企图和清朝和解,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请求,结果遭到了康熙的严厉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噶尔丹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直接进攻漠南蒙古。康熙皇帝看出了噶尔丹的进攻路线,于是给噶尔丹来了一个大包围。

1690年,康熙带领大军亲征,10万清军兵分几路,将噶尔丹的军队包围在了乌兰布通。不久,康熙生病,康熙就任命自己的亲哥哥福全为统帅,继续包围噶尔丹。噶尔丹退守乌兰布通山地,在山下建造了史上罕见的“驼城”。清军用火炮、火铳猛攻“驼城”,经过激烈的战斗,“驼城”陷落,噶尔丹退守山顶。

原本清军是可以在乌兰布通之战全歼噶尔丹军的,然而福全麻痹轻敌了,他在攻破“驼城”后就下令军队原地休整,噶尔丹则提出议和,麻痹了福全。在清军松懈的时候,噶尔丹冲出了清军的包围圈,远遁漠北。尽管如此,噶尔丹的主力已经被消灭,距离灭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三,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末日到了

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皇帝召集各蒙古王公到多伦会盟,此次会盟规模空前,不仅喀尔喀王公参加了,还有内蒙古的王公也前来了。通过此次会盟,康熙皇帝调节了喀尔喀各部的矛盾,并且将喀尔喀按照内蒙古的编制分为了36个旗,正式确立了清朝对喀尔喀三部的行政管辖。此次会盟后,喀尔喀的军队加入清军,壮大了清朝的军事力量。

外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康熙感慨道:“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屏藩耳。”的确,长城绵延万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依然无法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但是让北方游牧民族完全归顺,让他们来保卫边疆,那才是最好的“长城”。”

随后,康熙认真吸取了乌兰布通之战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发动北伐。康熙将北伐大军分为了东、中、西三路,其中东路是黑龙江的军队,负责拦截噶尔丹;西路由费扬古带领,负责拦截噶尔丹的退路;康熙带领中路,是作战主力部队。

1695年,噶尔丹带领3万军队东侵温都尔汗,康熙皇帝立即命令大军出发。噶尔丹根本没有想到康熙皇帝会带领大军杀来,他说“中华皇帝不在中国安居逸乐,乃能飞越过此无水瀚海乎?”当康熙的大军到达漠北后,噶尔丹惊慌失措,丢弃了大部分物资,向西逃窜。康熙皇帝原本以为会打一场恶战,没想到噶尔丹如此怯战,还略有失望。随后,康熙带领骑兵追杀噶尔丹,追了300里也没见噶尔丹身影才退回。

康熙亲征噶尔丹

噶尔丹西逃,见康熙皇帝撤退,以为安全了,没想到却在昭莫多遇到了费扬古的西路大军。噶尔丹的军队冲进了西路大军的包围圈,双方混战在一起。大战一阵后,费扬古发现了噶尔丹的辎重部队,于是派人将之摧毁。噶尔丹军立即兵荒马乱,不断逃离。此战,噶尔丹损失了几乎所有军队,最终噶尔丹只带领几十人逃出战场。

噶尔丹逃到了塔米尔河地区,收集逃亡的军队,得到了残兵5000人。但是他和将领们不和,将领们纷纷离他而去。为了防止噶尔丹逃出漠北,康熙皇帝派遣使者到青海、西藏、准噶尔和俄国交涉,要求他们禁止接纳噶尔丹。噶尔丹原本想逃到俄国,但是俄国拒绝他入境。后来,就连噶尔丹的亲信也投降了清朝。

1697年,康熙皇帝第三次派军远征噶尔丹。噶尔丹在走投无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杀。随后,他的部下全部投降了清朝。1690年到1697年,康熙皇帝通过三征噶尔丹,最终将之消灭。通过八年的战争,清朝不仅消灭了噶尔丹,还将外蒙古纳入了清朝的版图,摧毁了俄国和准噶尔瓜分外蒙古的阴谋,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万世功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峰文史】历史上著名的“乌兰布统之战”
征讨噶尔丹
将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中国版图,康熙帝是最大的功臣
蒙古骑兵最后的辉煌:准噶尔对外的征服与进攻(3)
准噶尔壮烈之战:细数清朝为中国版图扩张所做的贡献
准噶尔败给了大时代而不是清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