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弩之发展简史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达千米。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和装有数把弩弓的床弩。


  弓重量轻,拉力要求相对较低,它使用灵活,构造简单,技术含量与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便于大量制造。使用起来,上箭、张弓、瞄准、发射一气呵成,可以有相对较高的射击频率,而且不论马上马下都能方便使用,泛用性强。不过,弓的杀伤力、穿透力、射程都相对有限。而且,张弓瞄准时,需要维持姿势,手不能松劲儿,这需要良好的臂力与训练。在颠簸的马背上进行骑射,则更需要高超的技术,否则难以命中。

  两相比较之下,弩相对更重,构造复杂,技术含量与制造成本比较高,要想大量制造需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使用起来,张弦上弩时的拉力要求较大,而且耗时偏长,当然射击频率也就不会高了。弩不如弓箭方便,尤其在马背上张弦极为困难,但是杀伤力、穿透力、射程都优于弓箭。而且张弦之后弩不再需要使力,可以从容地专心瞄准,因此命中率通常更高,要想集中火力打击目标,弩比弓更合适。另外,弩的使用也不需要太多训练,更便于掌握,以致有所谓“朝学而暮成”的说法。事先装填好的弩,还可以用来应付突发状况,先下手为强,这也是弓不具备的功能。

  战 国

  到了战国时期,弩的使用已经普及,长铤箭镞的出土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弩的发射力道比弓要大,若继续使用通常的箭镞,容易造成箭在飞行过程中因体轻而轨迹弧度过大,命中率不高,或者命中目标时箭杆折断等现象。为克服上述弊端,适当增加铤的长度,提高箭体重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长铤箭镞图片

  “铤”是箭头后部插入箭杆的部分。这种长铤箭镞形体甚大,加重了质量,提高了飞行动能,进而增强了穿透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许多箭镞长度约为38.4 ~ 41.9 厘米,铤长则为33.9~ 37.7 厘米,说明这些箭镞是为了适应弩的使用而制造的。而兵马俑坑里出土的弩,更是表明秦弩是战国制弩技术的集大成者。相比各地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战国弩,秦弩的弩臂要长十到二十几厘米。弩臂的加长,增大了弩弓的张力,也增加了弩的射程。另外,通过研究秦青铜弩机的铭文,可以看出当时弩的制造生产已具有了一定的标准化水平,虽然还不能做到零件完全互换,但同一零件之间的标准误差已经以毫米计了。


  弩射击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瞄准线,射手通过望山—箭头—目标,构成三点成一线。(杨翌绘)

  汉

  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频繁战争导致的需求,弩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持续发展。到汉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强弩,这些弩在汉匈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构成当时汉军在装备上的明显优势之一。汉代弩性能愈发优异,使用更加普及,可以说是建立在两项重大构造改进之上的。

  其一是汉弩开创了并普遍应用铜质“郭”(弩机匣)。使弩的结构更加牢固,弩机和弩臂的强度也可得到较大提升,为日后弩的力量和射程不断加大创造了条件,拆装也比以前方便。铜质郭出现后,迅速流传开来,甚至连在西汉同时期的云南滇族墓中发现的弩机都带有郭了。

  其二是大大改进了望山这个弩的瞄准装置。一方面,大幅度增加望山的高度,也就是加大瞄准时的可校正范围,使得射击可以在较大距离内达到较高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在望山上增加了刻度,使得原来只能依靠经验来进行大致校正的射手,可以按照刻度进行更精确的校正。迄今为止,在望山上增加刻度的弩机,最早一例样本是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里发现的。


  开弩示意图。上为战国至秦汉时期的蹶张开弩法,那时尚未有干镫装置,蹶张开弩为坐地张弓,双脚抵住弩弓的弓干,从而发力上弦。下为宋代的踏张开弩法,用脚蹬直立开弩,弩身前头有环形干镫,射手的脚可踏住此处,站立开弩。(杨翌绘)

  魏 晋 南北朝

  魏晋时期的弩,仍沿袭汉代弩的形制与结构。西晋灭亡后,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政权。他们长于骑射,喜欢使用弓箭,却不大用弩。因此,在十六国与北朝墓葬的大量考古发掘中,几乎很少见到弩的踪迹。偏安江左的东晋与南朝,则沿袭着秦汉以来的传统,依旧普遍使用弩。在东晋与南朝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屡屡发现弩,便可资证明。

  南北朝时期,还曾经制造过威力巨大的大型弩。如《宋书·武帝纪》里记载,刘裕平定卢循起义时,有使用过“所至莫不摧陷”的“万钧神弩”。所谓“万钧神弩”大约在东汉便已出现,只是到西晋时才得到推广,有了“神弩”的称呼,并被列入皇室仪仗。通过在江苏南京秦淮河中出土的一件南朝铜弩机硕大的郭(长39 厘米,宽9.2 厘米,高30 厘米)来推断,这种大型弩的弩臂应有180 ~ 226 厘米左右,弩弓则应有430~ 540 厘米左右。如此巨大的弩,靠个人力量是不可能张弦发射的,而只能是利用绞车等机械来张弦发射。又如《北史·源贺传》里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使用的大型强弩,需要六头牛来拉绞车张弦。这也是史籍第一次把“弩”和“床”联系起来,清楚地说明这弩是安装在床(即发射架)上使用的。



  神臂床子连城弩复原绘制图(NEOSS绘)

  唐 宋

  唐代的弩,主要有八种形制:单弓弩、臂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远弩。其中,比较弱的单弓弩、主要由步兵装备的臂张弩、主要由骑兵装备的角弓弩,属于单兵装备的轻型弩,其余五种皆为大中型弩。譬如大木单弩,需用绞车张弦。箭的尾羽以铁制成,发射时“声如雷吼”。又如伏远弩,射程三百步(约466.5 米), 威力巨大。此外,还有一次可同时发射七支箭,专用于攻城拔垒、无坚不摧的“绞车弩”(又称“车弩”)。

  宋代的大型重弩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人一般统称其为“床子弩”(又称“床弩”),作为量产的常见形制, 各种规格都有:轻量级的,如自神臂弓衍生而来的“神臂床子连城弩”,单人即可操作, 同时可发射数支箭;中量级的,如双弓床弩、大合蝉弩、小合蝉弩、?子弩,都是一正一反装两张弩弓,利用多弓合力发射箭矢,并且需要4~7 人转动绞车张弦才能进行操作; 重量级的,如手射弩、次三弓弩、三弓弩(又称“八牛弩”),都是两正一反装三张弩弓,力道更是“前无古人”,并且需要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十人转动绞车张弦才能进行操作。这个等级的床子弩,所发射的箭矢也与众不同:有所谓的“一枪三剑箭”,状如大型标枪,箭羽为像三把剑一般的三片铁翎;有所谓的“踏撅箭”,发射后钉在城墙上, 可供攻城方踏脚以攀援而上。宋太祖时,专司兵器制造的作坊使魏丕,在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心腹陈从信的帮助下,设计制作了巨型床子弩——“千步弩”。在一次试射时,落地距离曾远及三宋里(约1800 米),可算是冷兵器时代弓弩武器射程的最远纪录之一了。后来,制造这些床子弩的工匠,以及擅长使用这些床子弩的“床子弩手”,有许多在宋蒙战争中被俘后为蒙古帝国所用。当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旭烈兀(公元1217 年~公元1265 年)数次用发射火箭的八牛弩攻破穆斯林城市,以致阿拉伯人直接将各种源自中国的床子弩统称为“牛弩”。


  宋代三弓弩示意图。三弓弩的部件既包括“床”(发射架),又包括“车”(绞车)

  明 清

  明代前期,传承自宋元的神臂弓和克敌弓之类单兵轻型弩还能够作为军事装备的重要一环存在,明军也还使用双飞弩之类的轻量级床子弩守城,可多数中、重量级重弩却明显已经没落了。到了明中期以后,由于火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先进火器的传入,弩已经很少被用于军事用途,出现在战场上了。

  明清时期,还有一种极少会派上军事用途的“诸葛弩”。这是一种连发弩,通过将张弦、触发等功能汇聚到一个大型扳机上,来实现连续发射。中国历史上的所谓“连弩”绝大多数分属两类:一类是发射系有绳索可以回收的箭矢的连弩;一类是同时可发射数支箭矢的连弩。裴松之曾引《魏氏春秋》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因此中国民间往往认为连发弩是诸葛亮改进或者发明的,故而将这种连发弩称作“诸葛弩”。奈何,就目前的考古出土与研究而言,远不能对诸葛亮改进的连弩是否是连发弩下断言。但这种诸葛弩的渊源,倒是已在考古发现中得到了证明。湖北江陵秦家嘴战国楚墓中曾出土了一具可连射二十支箭矢的连发弩,它的结构和原理同明清时代的诸葛弩极为相似。由此可见,连发弩的发明,至少能够上溯到战国时期。然而,受制于其结构,战国至明清这许多年,连发弩一直只有最远二十余步的射程和只能用来射鸟的威力,以致在明清时代沦为民众把玩或打猎的玩物。


  一具连发弩,弩上的大型扳机每前推、后扳一次便会发射一支箭矢。

  本文摘自《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弩的区别
追风射日:战国到两汉中国弩之演变
秦弩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与弓箭相比劣势太大
世界历史上最犀利的四大单兵强弩 中国独占其三
“强弩”使敌“灰飞烟灭”
罗马帝国的“弩炮”与中国古代的“床弩”相似,谁出现的更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