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总论(上)
按:这篇总论非常珍贵,如雪山上千朵雪莲齐放那么难逢难遇。没有众生祈请,是不能轻易放到网上的。结果有王翚师姐替一切众生祈请。现在发布出来。希望大家都能提纲挈领地学习方剂,勤求古训。
 
 
我刚才看了,你们班级的课应该不是太好讲,你们班里面一大半留学生。我曾经给留学生讲过课,所以带了两套设备,因为要照顾大部分人,这一点得考虑到。各位,我和留学生打过交道,是好长时间以前了,好像是上个世纪,上个世纪带过一个学生,是东京大学药学部毕业的,日本职业药师,相当可以。当时带他的时候,他上过很多课,我就和他在一起。后来到日本的这段时间交往以来呢,他也给人看脉、开方,给患者吃药,只是不叫看病,也不叫大夫,因为外国人在外国看病是不合法的,所以我不带听诊器,这样看病就是可以的。但是发现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什么事情呢?有一次在室外温泉,咱们叫温泉,他们叫“汤”,还有“四大名汤”,在那洗温泉的时候,聊天就聊起来,他说:“读过一部古书,古书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是讲述病因的,很好理解,对我们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他在那说着,我连眼睛都没抬,后来他说的那话让我特别震惊:“是不是中国古代人口比较少,相对房子就比较多,然后房子多了以后呢,打扫卫生就疲劳……我们现在就一间房,古代七八间房,打扫完了呢比较累?”(编者按:此留学生当在描述自己对“房劳”的理解。)我听完以后至少有几十秒钟瞠目结舌的,随后我马上就觉得喜上眉梢。
 
有一次在北京,一个学者也说过,他说:“我们就应该严格抓留学生入学的质量,汉语口语水平,不仅是现代汉语水平,还有古代汉语水平。”同时,我也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记得刚建中医学院那时候——我是84年来这个学校上硕士,那个时候中医学院刚刚奠基,什么也没有,就铲了一锹土,在那刨坑——当时教我的老先生(现在已经退休了),他当时跟我说:“你一定要毕业啊,你想啊,中医就这么点东西,再日本专家一来,几天就给你拿走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当时就觉得有紧迫感,很大压力。
 
但我和这个日本留学生谈完话以后,我就觉得非常轻松了,为什么?我发现,古汉语是外国学者攫取中医的天然屏障。所以说,各位,这个班级一半中国学生一半外国学生,必须照顾那些外国学生,尽可能都要照顾。你们也要体谅老师,确实学习中医非常不易,古代汉语不仅对于外国学生,甚至可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存在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我发现我教材上的引述也存在句读问题,句读错误直接影响对中医的理解。大家想下,古代文献一个逗号都没有,他用“之乎者也”,后边画句读是我们现在句号的标识。还有“通假”之类的,比如我早年学《内经》的时候,说:“圣者行之,愚者佩之。”这个“愚者佩之”表面理解是愚蠢的人佩戴着《内经》,《内经》无法佩戴啊?后来通过专家说,这个不念“pei”,念“bei”。我当时就觉得非常不能理解。我们的祖先干嘛没事造这个两个声音近似的字通假?后来我混迹中医界时间越来越长,到现在也不算真正进入,就算是混迹20年罢。我逐渐开始理解,这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接近的工具,你必须得理解古代汉语,还必须识别古汉语,记得《金匮要略》讲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什么叫“弦则为减”?小的时候一直这样背,突然有一天看吴鞠通的著作,他说“弦则胃减”,“胃减”是什么意思?脉弦的时候就容易食欲减退,那哪部脉弦啊?关脉,右关。为什么右关脉弦就为胃减呢?同学们要是听不懂,我就重复。确实,我也有真实体会。我也是曾经在国外学习,别人哄堂大笑,咱们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我反复琢磨两天以后,才开始笑。咱们的笑至少比人家晚了48小时。右关弦是脾胃,弦是肝脉,脾胃不欢迎肝来,是木克土。就这么简单,我不知表达清楚没?这就是通假。
 
说到古汉语,我最近这几天开始读七篇大论。哪七篇大论?你们都大四了,这应该没有问题,那里面包含着运气学说。你要是抱着这个观点去看某些方剂和方解,就懂了,要不根本就跟念天书似的。比如叶天士治黄疸的方子,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治疗黄疸的方子,他在治疗黄疸之前说过一句重要的话,说:据他推测,今年应该有黄疸,他就通过“七篇大论”推断出来的。各位,有人懂这个,上个世纪,中科院有人懂,现在有谁懂,咱都不知道了。但“七篇大论”还在,所以各位,如果咱们有机会讲这个课的时候,再一起来讨论。
 
        (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下面咱们一起来看“总论”部分,“总论”部分,各位先来看《汉书·艺文志》这句:“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本草主要讲什么?重点核心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各位不一定要学完本草把所有药都背下来,不现实,因为我也从大四走过,你们走的路我都走过,但是一个药的是寒是热,是升是降你得知道。比如这个药是升,人家舒张压超过90,你就别给人家吃了,本身就是升的。他说“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我觉得“本草石之寒温”要比后句简单的多,“疾病之浅深”,不好做到。在临床上,患者和我们也就是擦肩,你们跟着老师去查房,在患者面前能停留15分钟就是相当不错的大夫。那天患者来和我说另一个大夫:“他连脉都没摸,挂着听诊器,草草听了一下,就给我在病例上写上脉了,一边还问我,你要吃点什么呀?”给患者气得就不在那看了。 “量疾病之浅深”这点,混迹中医界22年,我感触特别深。患者治来治去,总觉得肾虚。他总带一个小孩。后来突然有一天他来找我说:“你赶紧给我开个证明,说我身体不好,不能做结育手术。要不家里要我做节育。”我说:“你不就一个小孩吗?”一调查,那是看见就一个,是最小的,前前后后有四个呢。所以说,同学们,“量疾病之浅深”太不容易了。接下来,“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什么叫“气感之宜”?比如大城市汽车尾气中含有S,于是患者流感就有燥还有浊,所以说“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之后,怎么样呢,“致水火平乐”。让水火能够平乐,这就是大夫的责任。(注:一说“致水火之齐”,齐通剂。)“以通痹解结”,有结的要打开,结可以分为两种,有真有假,假的揉一揉就散了,真的就不好办了。最后“反之于平”。接下来看,有的大夫不是这么治,治的很错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现在北京有这么一个感冒,你们应该见过,要特别加小心。像流感,感冒初期时是流感症状,其实就是受寒,发冷,流鼻涕,打喷嚏,可能是凉造成的。但是各位一定要注意,给这个感冒用药,他体温不高,你们喜欢用什么药?我也许是走的长了,人家说:“人老奸,马老滑”,下句是“兔子老了不好养”,所以从这个病一出现,我就用桑菊饮。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用咳门第一要方败毒散,但这几年我都不敢用,我就怕后面这个:汽车尾气含有S,S肯定是热,“硫磺原是火中精”。就现在这个感冒,我一开始看没啥呢,晚上10点钟给我打电话39度多。大家说,败毒散是辛凉,是辛温,是辛平?压根就没有辛平的存在,一定要记住。败毒散是辛温,所以说一定要慎重,就败毒散这么平稳的药治这个感冒,就“以热益热”了,那烧就起来了,可能开始是37.1,你给吃上败毒散以后就39.1,“以热益热”嘛。另外,我怎么听最近还有人说吃附子的?以前有个学生,跟我说:“你不懂。”我说:“我才教几分钟,你怎么知道我不懂?”他说:“你太迂腐。”我说:“我怎么迂腐了?”他说:“你没觉得现在的许多病都是寒吗?”我说:“没意识到。”他说:“只有大量的使用附子才能驱散这种阴寒。”历险啊,是不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各位,有人说我是“唯药物治疗主义”,有人经常看我在那吃人参归脾、在那吃石斛夜光丸,他们认为我有什么事都得吃点药。其实“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就是说有病我们先坐那想一想,并不是彻底不治,先在那辨一辨。昨天晚上我就有感于这个感冒,人家跟我说冷啊,冻的,那是典型的受寒,我想半天也没敢开败毒散,我说你晚上给我发个短信,结果晚上短信发过来,39.1,真庆幸。各位想下《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百战不殆”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打一百仗不出现一次危险,人家并没说你是胜利。下句是:“知天知地,胜乃可求”。各位一定要慎重思考,不要轻易用药,早年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在北京第二医院,看他们的医生治风热感冒,开桂枝汤,要不就开补中益气汤,我就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开补中益气汤啊?”他也不知道我是谁,眼睛一瞪:“‘甘温除热’,你懂吗?”,“甘温除热”,嘿嘿,各位,看见病不是说你不治,你至少先思考一下,好不好?我想陆续介绍,你看那些伟人们,有一位伟人,有病他不治,他感冒不治在那等着,就在那喝水,然后等到中焦,他才吃小承气。这是第一点。(注:这位伟人的故事后续会揭晓。)
 
(二)宋代《太平圣惠方》
下面,各位看,第二点,各位,这都是提到一点体会,看看对各位是不是有裨益。他山之石,或可攻玉。说给各位听听,《圣惠方》各位早就听过,宋代王怀隐,于982年到992年编成100卷的《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同学们,这本书后来呢,并没有得到歌颂。早年我学方剂的时候,说到这本方剂学我读这么多年,每次上课前都备课,很多人不理解:“你,还备什么课呢?”其实我觉得我备课首先是提高。我就出现过一次重大转变。我只是和各位谈谈我的转变。早年读这本教材的时候,特别推崇一位史学家,这位史学家是谁,咱们就不要再追究了,也许已经过世了。这史学家是这样论述圣惠方的,这是他的原文,他说“一病之下,引方众多”,就是说一个病底下一百多张方,提倡什么呢?提倡大夫不是论证辨治,而是以方试病。就是拿这个方试试,没好,换方试试,试他100多个,一个方没好,拖的时间长了,也好了。举例说,比如一个“牛黄丸”就有13种方,一个“羌活汤”竟然出现22种,最后史学家还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我记得特别深刻,各位读读这段话,我不知道读得懂,读不懂,读不懂咱们尽可能的切开,很著名的话:“一病之下,引方众多”,打猎不知兔子在哪里,怎么样呢?“广发原野”。大家都去围这个兔子,希望一个人能够捉到这个兔子。(注:语出《新唐书·许胤宗传》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旧唐书》亦有记载,文字略有不同。)早年我读完这个书,觉得评价的太对了,太高档,太伟大了,他说的话,咱们都说不出来。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有这种体会吗?各位,这是后来当大夫时间长了,发现这样一段论述,有这样一个记载。同学们注意,说这样一个年代,应该是宋朝,有这么一个读书人,患一疮,这个疮什么样呢?开始的时候红肿热痛,然后日久变黑,有黄水出,需要外用药,中药外用非常好,一定要学会中医外科,有的人说这个快失传了。各位想想,中医在英国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兴旺?中医在英国很昌盛,前一段曼彻斯特有一个会,英国的中医精英都去了。大多数都是咱们学校的,其中就有我的同学,当年王绵之老师带了三个学生,就我最没出息,现在还在这。他们说到,中医怎么打开的市场?外用药!外用药确实不得了,我深有体会。早年没有上大学,77年以前,77年恢复高考考上的大学,那有一个老王家的孩子,20多快30岁了,晚上喝醉酒后开摩托车,撞到树上,身上撞了个伤疤,被我开药去掉了。给他开了一瓶,就这么一瓶,7块钱。记得当时用镇江香醋把它和上,7块钱没花完,基本就看不出来他这个疤了。你想知道这是什么药吗?七厘散,学过吧?就这么简单,各位,这叫做什么?“急救之神方,济世之宝筏。”我怎么知道的这个药?我也是特别偶然的一个机会知道的。原来当大夫的时候不是喜欢读书嘛,读完书,发现什么药家里都预备着点。那个时候两毛钱一支,比现在剂量还大,我就买了扔到抽屉里。原先我们家一般油溅到手上,都使獾油,那天灌水,整个那开水就浇到我脚面上了,袜子都没脱就看到我那个泡起来了。四处翻找那个獾油,没找到,最后在那个抽屉找到个破盒,七厘散。突然想到七厘散能治什么伤,还记得吗?“汤泡火伤”,就这么简单。当时都没拿酒,就那那个凉水,搅和糊上,糊上以后就觉得脚背凉,然后也没疼,确实是很让人震惊,第二天换药那皮也没退,泡直接没了,就好了。后来,小区里有个小孩从滑梯上摔下来,我给抹上有效,第二天起效以后,他妈妈还跟我说怎么也没出瘀血?还说刚才那人,患一疮,然后他找了一个大夫,这个大夫说这个病他能治,他说这是三个原因导致的:第一个是风毒郁结。第二是久坐。这人什么人,儒士有什么特点?儒士不会行军打仗,久坐。同学们是不是也久坐?你们也算儒士。久坐什么弊病?久坐则气升,老溜达肯定气往下降,所以念书人有念书人的特点。第三点,最有意思,说吃肉的时候有人汗落在里边。然后就用了一个散剂,拿鸡子清,调散剂。治好后,这个儒士说:“那你把那个方子给我吧,回头你走了,我这个病再犯了怎么办?”人家就说:“只雪玄一味。”于是这位儒士就遍访名医,就问:“雪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后来至河南郑州,一个老大夫姓郝说,记得《圣惠》有此方,说用腊月猪头烧灰,就是雪玄,好多炮制都是腊月。(注:《太平圣惠方》第六十四卷,治鱼脐丁疮诸方—治鱼脐丁疮色如黑豆者,以大针刺疮四边,兼中央。后宜此方。腊月猪头一枚烧灰,上捣细罗为散,以鸡子清调令匀。敷疮上,日三易之。)绝对不要相信中医外科就这样陨落了,不可能啊,同学们。我英国的同学跟我开玩笑说:“师兄啊,再过几年你们就到英国学中医吧。因为中医大夫在英国不能开西药,必须靠中药。凭真本事吃饭,不然你门前冷落。”各位努力,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书还是要读,《圣惠方》100卷,茶余饭后,学方剂。你们不要像许老师一样,教方剂的,整天没什么事干,就看方剂书。你们可以看看《本草纲目》,什么时候读呢?困的时候。注意,它不催眠!我不知道你们,反正我读着读着就起来了,越读越清醒。完了再抽颗烟,这觉就别睡了。大家至少从头到尾翻一遍,你们得到的绝不会是一个雪玄,你们相信吗?这书里面,有方子治肝癌疼得没法,这是不是有市场?每一张名方的背后都是什么?再看下边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是讨论了第一个问题“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第二“宋代有方名曰《圣惠》”。咱们一点一点讨论,这都是我的一点心得。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什么完整的古代中医学著作?一定要读一部完整的。我觉得同学们可能现在比较热衷跟老师抄方,这虽然是一种学习,但是各位有没有人想着跟叶天士抄抄方,想过吗?就把那个《临证指南》放那,一天抄五张,就相当于一天跟叶天士看了五个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不是?那比跟许老师抄方强多了。

     (三)严子礼《济生方》

好,第三点,“严子礼的用药组方风格”。他的代表作是什么?都别谦虚,说(让同学们讲)。中国古人说: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十亿之士每多忠烈。何况这么多人?严子礼代表作什么?代表方是什么?代表作叫《济生方》,代表方叫归脾丸(汤)。各位,应该知道。我怎么对他这么欣赏?是有渊源的,小的时候,看我的祖父读《红楼梦》,那是文革以前,他一边读一边说:“曹雪芹的方开的真好。”以前我们家那线装本叫《石头记》,不叫《红楼梦》,曹雪芹借一个太医给秦可卿开的方子,大体脱源于归脾丸。秦可卿是什么性格?在荣宁二府的政治舞台上,她性情尚可,一番心机,八面玲珑,因为她没有政治背景,出身贫寒,劳伤心脾,耗伤的是心血、脾气。《红楼梦》里,在这一回应该是曹雪芹开的方,在这一回里高鹗没有狗尾续貂。严子礼的代表方归脾丸(汤),后人评价很高。怎么评价?“严子礼行医如欧阳询写字”,欧阳询何许人?你们看许老师写字像学过谁的字?给个定义?我自我评价,很多患者都评价,一半由《多宝塔》组成,一半由《九成宫》组成,欧阳询就是《九成宫》的书写者。不知道各位还写字吗?都computer了。说欧阳询写字守法度而不失飘逸。我之所以把这段话讲给大家,是因为,人往往在什么时候守法度呢?刚刚毕业,到医院,连护士都可以管你,你们现在特别守法度吧?护士都可以训斥你们。什么时候可以飘逸呢?三个月肯定是不行,一旦你治好几个病人以后,记得我刚刚大学毕业,是在北京矿业医院,在那迅速出名,是因为什么呢?一个老太太上吐下泻,找我看病时正在肠胃门诊,刚一来说已经拉了十几次了,还吐。西医大夫说要心衰,我在后边嘿嘿乐,我想:这不瞎掰吗?看我的。我到药房去,取了个藿香正气丸,当时抓药不要钱。吃完药,老太太特别舒服,靠着椅子睡着了。西医竟然这样想,说她休克了?我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我现在经常模拟空城计,我最羡慕的就是诸葛亮,虽然什么也没有,就是坐在那相当淡定。后来老太太好了,不吐也不泻了,就四处给我宣扬,说有个小大夫,一丸药就给我弄好了。我就开始从守法度变成飘逸了,得意啊。同学们,人一得意的时候,眼镜开始变,开始变成有色眼镜了,藿香正气的有色眼镜,吴鞠通不是有个五加减藿香正气散吗?我就一直带着这样的有色眼镜,五加减正气散天天使,使到什么时候戛然而止了呢?在肾内科,因为肾内科也有个上吐下泻的患者,她是什么病呢,尿毒症。同学们知道非蛋白氮排不出去,肾小球、肾单位都报废了,器官全没用了,蛋白尿在血里飘着,祸及肠道,上吐下泻,我还接着使藿香正气。各位,就这样,导致消化道出血。多少年以后(才明白),那应该是什么方子?就我们学过的,不要说我看见宽街谁又使了(注:指位于北京宽街的北京中医院)。用什么?八正散不行。我说的是尿毒症,尿毒症属于慢性肾衰,八正散绝对不行,大黄可以使。恩,温脾汤,温脾汤里面有大黄吗?大黄可以使血中的非蛋白氮出去,模拟于一个什么机制呢?腹膜透析机制,消化道透析,胃肠黏膜。温脾汤里面不仅有大黄吧,还有什么?人参、附子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这是西医正在使的,给人家改名叫肾衰合剂,改名之前叫温脾汤。说这些就是希望大家以后无论有多大成绩,大家都要守法度,不要随便飘逸。那么说写字飘逸是谁?王羲之。不是赵孟頫,赵孟頫本来是汉族人士,投降了另一个朝廷,历史上评价不太好。所以一说飘逸,多还是指王羲之。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诸葛一生唯谨慎”。(注:语出明朝李贽。许师以后会多次提及,谆谆告诫学生,可谓苦口婆心。)用药一定要谨慎,千万要慎重。比如你们学的玄参,治慢性咽炎,吃的挺好。前一段从香港来一封信,咱们以为一定是感谢吧?满篇出于感谢的话,仔细一读,说:你这个药是不是影响我的性功能啊?玄参有什么功效?玄参清浮游之热,浮游之热一般指离位的相火,离位的相火一般是形容肾阴虚。正确使用可以清相火,使用太过就会导致人阳痿,玄参不比黄柏知母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上方剂(一)——久违的许文忠老师
肾着汤治腰疼
有人说中医不能治病,但是我用一副补脾方...
《养生堂》“痰”派老生化痰湿
我用一副中药方打消了患者放支架的念头,生...
裂纹舌,脾阴不足!秦伯未的医案,补脾阴,养舌头,治好一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