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本行集经卷第六十

佛本行集经卷第六十

摩尼娄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彼时贼人,在于辟支,佛塔之前,益灯明者,其人是谁?莫作异见,摩尼娄陀,比丘是也。摩尼娄陀,往昔作于,大居士子,名曰大财,于后复作,行贼盗人,为辟支佛,舍利塔中,添益灯油,以清净心,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莫生恶道。』由彼业报,生世不曾,堕恶道中,恒于天人,往受乐。而于彼时,复乞是愿:『愿我来世,恒常值遇,如是世尊,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速解。』由彼业报,今得值我,如是世尊,复于我边,获得出家,受具足戒。而于彼时,复乞是愿:『愿我于彼,世尊所有,弟子之中,得天眼者,我为第一。』由彼业报,今于我法,声闻弟子,得天眼中,其第一也。

「汝诸比丘!摩尼娄陀,昔有如是,种善根,由彼业力,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罗汉果。汝诸比丘!我复授记,于我声闻,弟子之中,摩尼娄陀,最为第一。」

复有一时,世尊在于,波罗 [*]城,旧仙居处,鹿野苑中,彼时天雨,长老阿难,诣向佛所,顶礼佛足,住一面,住一面已,白言:「世尊!今日天雨,无有饮食,当作何计,令诸比丘,过一日夜?」佛告阿难:「汝莫愁也!摩尼娄陀比丘!现在福力甚强,今日比丘,应当得过,一日一夜。」

尔时,长老摩尼娄陀,诣向佛所,到已顶礼,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受我微供,若食我食,堪令一切,诸比丘等,过一日夜。」于时,世尊默然受许。尔时,长老摩尼娄陀,于晨朝时,着衣持,往至入彼, [*]城。其入城已,未曾告乞,亦更无有,亲旧识知。当于尔时,忽然即有,五百釜食,来至彼前。尔时,长老摩尼娄陀,寻时送彼,五百釜食,向鹿苑中,即敷诸座,敷设已讫,往白佛言:「世尊时至,饭食已办,唯愿就食。」

尔时,世尊日在东方,着衣持,共诸比丘,来至食堂,于所敷设,次第而坐。尔时,长老摩尼娄陀,见佛及僧,次第坐已,奉持如上,五百釜食,施佛及僧,恣饱满已,然后自食。饭食亦讫,共诸比丘,诣向讲堂,敷座而坐。

尔时,长老摩尼娄陀,坐已即告,诸比丘言:「诸长老辈!希有希有!未曾得见,如此之事,乃有如此,多大果报,多大功德,多大威势。所以者何?诸长老辈!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 [*]城,有一贫人,无有资财,不立仓库。于彼之时,波罗 [*]城,有辟支佛,依倚而住,名婆斯咤。当尔之时,其城谷贵,人民饥馑,乏少者多,其城内外,多有人死,唯见白骨,处处狼籍。于彼之时,诸出家人,乞食难得,以饥所逼,不能修道。当尔之时,彼辟支佛,于晨朝时,日在东方,着衣持,入波罗[*]次第乞食,遍历彼城,全无所得,如本洗,还出城去。我于尔时,见婆斯咤辟支佛尊,诣向彼边,到已白言:『善哉大仙!此处乞食,颇得不?彼尊报我,作如是言:仁者!我今乞食不得?』我于尔时,复白彼尊,作如是言:『尊者!若然,来至我家。』于时家内,唯有升,稗子熟饭,我即唤彼,辟支佛尊,入舍内,将彼稗饭,以用奉施。时辟支佛,受我施已,随意所去。我于彼时,为采薪柴,出至城外,与尸陀林,相去不远,采取柴木。彼林有一,白骨尸骸,忽然起来,抱我项住。我于彼时,欲脱彼尸,殷懃用力,不能得脱。我于彼日,日落西下,将欲没时,抱持死尸,来入城内。我入城时,人见我者,而告我言:『咄人何故,将此骨尸,而入城内?』我报彼言:『是诸人辈!我今尽力,欲脱此尸,了不能得。汝等若有,堪能脱者,当为我脱。』时彼人辈,详共捉此,骨尸牵挽,尽力望脱,亦不能得。我时渐渐,至于家内,望欲脱彼,白骨死尸,而彼白骨,悉变成金,自然堕地。我于尔时,作如是念:『我以此金,不可独用。』作是念已,即诣向彼,梵德王边白言:『大王!当知,我今地得伏藏,大王受取,用为国宝。』时梵德王,唤诸左右,而之言:『汝等当须,随此人去,其人指授,悉皆受取,将来向此。』

「尔时,左右闻王已,实时共我,来至家内,我即以金,示彼使人。

「尔时,使人还见死尸,白骨如故,见已谓我:『咄哉痴人!汝不狂!何故持彼,死尸白骨,以为金也?』而彼使者,还至王所,具说前事。我于后时,复至王边,而白王言:『大王!当知,我得伏藏,事实不虚,愿大王!早为纳受。』时梵德王,遂即自往,至其家内,见彼金藏,还是白骨,如本不异,复告我言:『咄哉痴人!汝着狂!何为于此,白骨死尸,而作金想?』我复白彼,梵德王言:『大王!当知,此实金也,非是尸骨。』如是再三,作是语已。我于尔时,手执彼金,作是誓言:『若此金宝,为我来作,善业报者,愿梵德王,亦如是见。』作此誓已,时梵德王,看此死尸,还如我见,金不异,即告我言:『善哉仁者!汝作何等,善业因缘?曾事何神?供养何天?供养何仙?而能与汝,如是愿也。』我于尔时,白梵德王,作如是言:『大王!当知,有一仙人,我曾供给,此仙人食。必应是彼,神力所致,令我今日,得是果报。』时梵德王,而告我言:『汝以造作,如是善业,故于今日,得此果报。汝此果报,无人能夺,从今日后,不须疑虑,随意而用。』诸长老辈!我于彼时,正以布施,彼辟支佛,一食之业,现于尔时,即获果报,所须资财,随意即办。正以施彼,一食之故,七反生于,三十三天,受其福报,乃于彼处,三十三天,作帝释王,复于人中,而为国王,并复得作,转轮圣王,治四天下,为世界主,护持世间,七宝具足,乃至降伏,如法治化。由彼布施,一食果报,命终生天,从天下生,在于人间;命尽复得,生于天上。流转如是,更不杂生。我所生处,恒得最胜,上妙宫殿,若生人间,生豪贵家,资财丰足,乃至一切,无所乏少;如在天身,多受快乐,下生人间,亦复如是。以施一食,因彼果报,今生释种。我生之日,诸天下来,将五百宝,覆我身上,地下复有,五百伏藏,自然现出,皆以布施,一食果报。我之父母,为我造作,三种宫殿:一宜夏坐,二宜冬坐,三宜春秋,二时居坐。以彼施食,果报因缘,我既生于,释种之家,我家尔时,遂即日别,渐渐增长,所谓谷米,盈溢仓廪,真珠、琉璃、珊瑚、虎魄、金银、玉等,无量珍宝,二足四足,无所乏。又以彼时,施食果报,我在园苑,我母尔时,欲试我故,办具空器,以衣覆盖,送来与我,至其半路,即有诸天,种种饮食,悉满其器。彼食香美,大有气力。又以施食,果报力故,共父相随,捡挍田作。当尔之时,身患饥渴,遂往赴水,掬取欲饮,其水变成,天妙甘露。又以施彼,一食之故,果报成熟,今来入此,波罗 [*]城,未曾与彼,委曲相识,自然即有,五百釜食,来于我前。我受彼食,遣送林中,请佛及僧,供奉此食,悉令佛僧,大众充饱。藉彼业报,我于四事,无所乏短。我施彼食,果业因缘,于世俗乐,亦无所乏;今者出家,于出家乐,亦皆具足。以彼施食,果报熟故,今断生死,得梵行力,所有作者,皆悉已办,不受后有,至无畏处,至于前所,当得涅盘,得涅盘已,无乐无苦,自然证知。诸长老辈!我于彼时,乃不识是,辟支世尊,我若决定,知辟支佛,我应寻时,更求胜果,求大威德,应求无上,广大果报。」

尔时,长老摩尼娄陀,说前语已,重说偈言:

「我自思惟往昔时,  依住在于波罗 [*]
 负卖薪柴以为业,  值遇尊者婆斯咤,
 见已布施一食,  故生豪贵释种姓,
 其名号曰尼娄陀,  善解音声复能舞,
 拍手歌咏讽颂等,  并及一切诸艺。
 我今已自知宿命,  及以昔世所生处,
 往于三十三天上,  于彼七反往来生,
 彼处或作释天王,  及以自在天宫内,
 一切随我所造作,  如是治化于诸天。
 复经七反作人主,  灌顶成就剎利王,
 自在大力降伏众,  不行刀兵诸戎仗。
 如法治化大地中,  多有无量诸珍宝,
 于我境界悉丰饶,  所生家中大巨富,
 资财增长无有数,  于诸人中最为首。
 世间五悉圆备,  七宝诸珍无少,
 皆由我作如是业,  不曾生于恶道中。
 今于释种得出家,  得三解脱甘露处,
 我为何故得出家,  弃舍家业来于此?
 正以我获彼利益,  故来报佛世尊恩,
 世尊知我机熟时,  为我演说无常法。
 若有意所幻化身,  神通自来至我所,
 若我心中有疑惑,  如是皆悉为我解。
 佛所说法无分别,  还为我说无别法。
 我今得闻彼实语,  如法爱乐而奉行,
 如是即得三解脱,  即是仰报诸佛恩。
 我今不乐此命终,  亦不爱乐此寿命,
 但我所受业至时,  正念思惟当舍寿。
 我知未来生死处,  众生往来处亦知,
 既知此处命终已,  亦知往至彼处生。
 毘舍离境竹林村,  我于彼林当舍寿,
 于彼林中蔚茂处,  漏尽其下入涅盘。」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彼长老,摩尼娄陀,说此过去,造业因缘,今获得,如是果报。复以妙偈,而陈说之。闻是事已,赞叹欣然。

佛本行集经阿难因缘品第六十

又于一时,长老阿难,被诸梵行,大德人辈,劝请令彼,奉侍世尊。从尔已来,尽心尽力,意行调适,如来所说,悉皆受持。从如来口,所闻之事,或世间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若有人来,咨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以是因缘,世尊集众,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弟子之中,多闻利智,侍者之内,阿难比丘,是其人也。」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长老阿难,于往昔时,造何善根?藉彼善根,今生释种,大豪姓家,巨富饶财,大有势力,乃至一切,无所乏少。复以何业?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若闻世间,出世间事,永不忘失,若有诸人,来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世尊复记,谓诸比丘:『若知于我,声闻弟子,多闻智慧,强记不忘,最第一者,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世中,久远之时,还于此处,波罗 [*]城,有王治化,名曰梵德。彼王尔时,生于二子,一名喜根,二名婆奴(隋言)。二子之内,喜根为大。其子者,本性调善,贤直柔和,多有慈心,畏惧诸罪,厌离爱有。其彼王子,见其城内,为诸王事,之所逼切,官苦恼,杀害无穷,多有系闭,所谓枷锁,杻械囹圄,地牢固禁,斩截手足,割其耳鼻,挑其眼目。既见此事,遂作是念:『我之父王,百年已往,我身云何,当治王位?我今知用,如此王位,欲作何事?及我身命,亦知何用?所以者何?今见一切,诸众生辈,以种种苦,逼切其身。如我今者,不如舍家,出家修道。』作是念已,诣父母边,白言:『父母!我欲舍家,出家修道。』

「尔时,父母报其子言:『汝身是我,所爱之子,不离心意,瞻看无厌,我等宁死,不能别汝。我等但使,身命存在,终不相放。』如是再过,喜根童子,白父母言:『父母当知!我今必定,舍家出家,唯愿父母!哀愍许我。』如是数数,咨请父母,而彼父母,遂即听许,舍家出家,而告之言:『汝是我子,如汝所乐,随汝意也。』尔时,梵德喜根王子,以其父母,许得出家,至于他日,舍家剃发,次第修道,而悟缘觉,能作神通,变化之事,放光放水,回天动地,兴云致雨,如是等事,皆悉能办。彼辟支佛,作如是念:『我为何事,而得出家?如是之事,我今已办,已得己利,所作已办。我今可往,本生之地,怜愍父母,诸眷属故,及余众生,令作福田。』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次第游行,至波罗 [*],至彼国已,依住彼城,父王梵德,庵罗林内。

「尔时,梵德传闻他说:『喜根童子,已成大仙,还来于此,住我境界。』『我今可往,至喜根边,显现于彼,问讯慰喻。』时梵德王,以大势力,严盛威风,示现神德,从城而出,有四兵众,前后围遶。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遥见父来,而作是念:『此诸人辈!梵德王等,大有威力,我慢贡高,我若随宜,在彼前者,梵德王等,必不敬我。』作是念已,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坐卧经行,半身放,半身出火,身上放火,身下出水,示现如是,种种神通。

「时,梵德王诸臣百官,见彼尊者,大圣辟支,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彼等见已,作如是念:『我之童子,虽舍王位,今得出家,已成大仙,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其心尔时,即大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不能自胜,诣彼喜根,辟支佛所。王既渐进,佛复下空,王到其所,欢喜敬仰。时辟支佛,下住地上,即便坐于,所敷之座。

「尔时,梵德到辟支边,顶礼佛足,住一面,坐一面已。时辟支佛,少说诸法,令王欢喜,踊跃无量,显示善事。

「尔时,大王从辟支佛,听闻法已,欢喜踊跃,白辟支言:『善哉大仙!今受我请,常住我家,我为尊者,当作伽蓝,经行房,四事供养,心所乐者,悉皆办与。若欲哀愍,诸众生故,村落城邑,欲行乞食,任意所行,我不障碍。』辟支佛尊,默然而受,父王所请。于时彼王,见彼尊者,喜根缘觉,默然受请,即办种种,诸供养具,经行房,四事供养,悉持施与,自余须者,一切办给。

「尔时,喜根辟支仙人,为欲怜愍,诸众生故,入城乞食,如此之时,即得入城。其月王子,日别至于,喜根仙人,辟支佛边,承事供养,于诸法中,心有所疑,时时往问,彼辟支佛。其辟支佛,或被婆奴,王子所问,默然不答。唯于诸指,出其光炎。尔时婆奴,作如是念:『此辟支佛,大有神通,而无才辩。』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告婆奴言:『婆奴王子!汝来出家,汝今若其,不肯出家,我定知汝,命终之后,必堕恶道。若其出家,汝亦应当,成就大仙,有大神通。』尔时婆奴,诣向父母,白如是言:『善哉父母!喜根仙人,今已出家,我今意欲,随出家也,唯愿父母!哀愍许我。』而彼父母,遂不许可。婆奴王子,犹故数数,至彼喜根,仙人之所,承事供养。其辟支佛,复数语彼,婆奴王子:『汝当出家。』婆奴王子,复报兄言:『父母今日,决不听我,舍家出家,事云何也?』

「尔时,王子婆奴,面上色相出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喜根辟支仙人,告婆奴言:『汝来婆奴!汝必当须,舍家出家。何以故?汝熟相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婆奴,至父母边白言:『父母!唯愿放我,舍家出家。』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亦即诣向,自父母边,白言:『父母!汝等当放,婆奴出家。所以者何?其相出现,七日之内,定当命终。以此因缘,父母必当,与彼别离。以是故,宁放出家,在于法内,取于命终,莫令在家,取命终也。』父母报言:『婆奴王子,于七日内,必取命终,与我别者,我今当许,舍家出家。』

「婆奴王子,当于尔时,即剃须发,着袈裟衣,其出家已,于七日中,供养恭敬,事彼喜根。时辟支佛,教授威仪,过六日已。至其七日,定知命终,哀愍彼故,从坐而起,飞腾虚空,经行坐卧,放放火,隐身不现,种种神通。婆奴仙人,见彼喜根,辟支佛尊,于虚空中,现于种种,神通变化,见已心生,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顶礼向彼,辟支佛尊。既顶礼已,发如是愿:『愿我来世,恒值如是,辟支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闻已,悉令通解。又愿我身,于彼圣人,得为侍者,供养彼圣。又愿来世,得诸神通,所有威力,皆如此佛,若有来问,我之义者,我悉为解,令彼欢喜。又愿生生世世之中,不在恶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于七日内,供养于彼,辟支佛尊,受教法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以欢喜心,供养喜根,辟支佛故,以彼业报,今得生于,释种之家。而于彼边,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不堕恶道。』以彼业报,所生之处,不曾堕于,恶道之中,唯生人天,流转往反,受大快乐。而于彼时,复作是愿:『愿我来世,值遇如是,教师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一闻,即得知解。』以是业报,今得值我,如是教师,又于我边,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其于彼时,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若当值遇,如是教师,我于彼边,得作侍者,供养彼圣。』藉彼业报,今于我边,得作侍者,供养于我。其于彼时,又乞是愿:『我于来世,得大神通,得大威力。』藉彼业报,今得成于,如是大圣,得大威力。其于彼时,又乞是愿:『若有人来,问所疑者,我悉为彼,分别解说,令心欢喜。』藉彼业报,今日阿难!有人来问,心中所疑,皆悉为解,令心欢喜。」

尔时,佛复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城,其城有一,大富长者,名曰僧萨()。其彼长者,大富饶财,多有生业,犹如毘沙,天王无异。家中日别,恒有五百,辟支佛来,向其家食。其时而有,一辟支佛,所持之,下底尖小,如牛乳形,其所安,或在草上,或帘上,随即倾倒,不得安住。彼时长者,僧萨那,有一女子,可喜端正,女相具足。其女见彼,辟支佛钵,倾倒不住,即自脱钏,奉辟支佛,而白之言:『唯愿大仙!取此钏用,安其下。』尔时彼仙,为怜愍故,即取此钏,用安其,而彼盂,遂不倾动。于时彼女,既见此钵,更不倾动,安住钏上,欢喜踊跃,遍满其,不能自胜,心发是愿:『如此仙人,安钏上,不倾不倒,我于来世,所闻如是,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令忆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长者家女,今为谁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由于彼时,以欢喜心,自脱手钏,以奉尊者,辟支仙人,安置器,因发是愿:『如此仙人,以安钏,不倾倒故,愿我来世,若有所闻,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皆忆持,永不忘失。』由彼业缘,今所闻事,悉不遗忘。」

长老阿难比丘,又时日在东方,着衣持,往入舍婆提城乞食。去彼祇树,给孤独园,犹未至于,舍婆提城,于其中间,有一大树,名尸奢波,其树下,多有一切,诸罗门,止息其下。诸婆罗门,遥见阿难,来欲到边,各相告言:「汝辈当知!此是沙门,瞿昙弟子,于诸聪明,多闻之中,最第一者。」作是语已,阿难便至,白言:「仁者!今请观此,尸奢波树,合有几叶。」尔时,阿难观其树已,而报彼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作是语已,遂即舍去。

尔时,彼诸婆罗门辈,阿难去后,取百数叶,隐藏一边,阿难回已,诸婆罗门,于是复问:「仁者阿难!汝复来也,乞更观此,尸奢波树,有几多叶?」

尔时,阿难仰观树已,即知如是,婆罗门等,所藏叶,若干百数,便即报彼,婆罗门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作是语已,便即过去。

尔时,彼等婆罗门辈,生希有心,未曾有心,各相谓言:「此之沙门,甚大聪明,有大智慧。」诸婆罗门,以此因缘,心得正信,得正信已,其后不久,悉各出家,成罗汉果。

尔时,复有长老,分那婆素(言井宿),长老宫毘罗(言蛟龙),长老难提迦等,如是三人,唯得知其,出家由绪,不知所生,因缘之事,亦不知彼,于往昔时,作何业也?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诃僧祇师!名为大事。

「萨婆多师,名此经为大庄严。

「迦叶维师,名为佛因缘。

「昙无德师,名为释迦牟尼佛本行。

「尼沙塞师,名为毘尼藏根本。」

佛本行集经卷第六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十二卷 佛本行集经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
阿私陀仙人的预言。李双林
第一卷 佛本行经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4)
【法语清凉】辟支佛跟阿罗汉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