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
今后的日子里,我与你结伴同行




春晚大家都看了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节目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就如一千个人之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头皮发麻,甚至于鼻子酸楚,眼含泪花的两个节目,是有中国国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三星堆“重量级”文物青铜大面具演绎的舞蹈:只此青绿、一眼三千年!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只此青绿》所诠释的“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千里江山图》,这是我们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


这是一副十八岁的少年画下的千里江山。它有十八岁的生猛,十八岁的无畏,十八岁的气魄。

想想啊,十八岁是什么概念呢?当你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初生牛犊,你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看到你举世无双的才华。于是你理所当然的把你所有能够做到的都做到最好。王希孟就是这样的,他的《千里江山图》让你看见了一个在艺术上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只做加法,然后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少年。


首先就是材料,《千里江山图》有十二米长,比两幅《清明上河图》加起来还要长,它用桑蚕丝来做画布。一般画家如果没练过五年十年可能这么贵重的材料你都不太敢下笔。但是王希孟大笔一挥,直接在这副画里面叠了五层,而且用的全部都是珍贵的矿物质颜料。首先第一遍是线稿打底,然后赭石上色。再然后是大面积的孔雀石上了两遍,最后是珍贵的石青,就连图上这么小的农夫,他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用上等的砗磲反复研磨之后上的色。


在央视的《国家宝藏》里,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师潜心研究四年,闭关两个月,才复制了《千里江山图卷》的十分之一。工程量浩大,用掉的矿物颜料也非常可观。也只有这些堪比黄金的矿物颜料才能穿越千年依然褶褶生辉。


这么长的长卷,这么名贵的画布,然后这么大面积的这么珍贵的颜料,我想只有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才这么“敢”!你想材料我已经用到最贵最好,构图意境我也要最好。


宋代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里专门提到了中国山水画讲究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这个理论直接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但凡做到其中一种,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就像:
范宽用“高远”完成了《溪山行旅图》,
王蒙用“深远”完成了《青卞隐居图》,
倪瓒用“平远”完成了《渔庄秋霁图》。

但是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说,我都要!


让我们用爬山的经历去走到这副画里面,来看看王希孟是怎么向我们展现他的“三远”。首先我们来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峦雄峰,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我们感叹山之高大,人之渺小。我们折服于大自然雄奇的力量。这就是他的“高远”,强调的是山的高度。




我们再往山里走去,层峦叠嶂的山让我们一眼望不到尽头,疯长的树林,隐秘的房屋,这山林似乎还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这就是他的“深远”,强调的是山的深度。




现在我们终于爬上山顶了,一眼望去,远山如眉,开阔明亮。隔着江,我们好像能看见远处的群山,和地平线连成一片,渐渐消失在雾霭烟云中,这就是他的“平远”,强调的是山的广度。



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而言,人生根本没有减法,当然他还在这副画里面用了其他的加法。在这里不一一说。因为对于文人墨客而言最得意在乎的这些笔墨痕迹,王希孟根本不在意向别人展现他的这些笔触,他要的是重彩!

于是你看见的是他用厚重的石青,石绿来上色,颜色厚涂,层层提亮。在王希孟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像他这样为了追求光感和色彩不惜牺牲文人最引以为豪的笔墨痕迹。王希孟在创作完《千里江山图》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他这条生命好像就是为了创作《千里江山图》这副旷世杰作而生。

在这副画里面,我们看见了一个生猛的少年,从材料、构图、笔触、颜色无一不是让世界能看到我的“最好”!这就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一个未曾涉世之人,短短半年时间却能绘制如此惊世之作,看完直接从文化自信走到文化膨胀。


曾经有人做过假设,假如王希孟长寿的话,他未来的画风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会不会改变中国美术史?

我觉得没有如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对这个世界会越来越谦卑,那也许我们再画的就不是千里江山了,也许是百里江山,十里江山,富春山。

但不管过山过水,相信在自己的心里面一定非常怀念那段热烈又虚妄的时光,就像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里这样一段话:后来我才知道,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是谁偷走了我珍珠般的心境

贾宝玉曾经说过:“女孩子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的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了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是啊!分明是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的确得好好反思一下。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初心不改,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注:《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实,《千里江山图》画面无名无款,也没有作者名字,后人只是从题跋中得知作者。一个是乾隆的题跋:“江山千里望无垠”,这也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千里江山图》名字的由来。还有就是蔡京的题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据记载,王希孟一生只留下这一幅作品,画完这幅作品后就消失了。而《只此青绿》中也寓意为只此一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宋少年与他笔下的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图 l 不要小看了十八岁!
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内心都曾描画《千里江山图》
他是宋朝最厉害的画家,一生只有一幅画,连清明上河图都不如它
经典重现·高清大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宋徽宗与十八岁少年的梦中江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