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谈细节

        《现代汉语词典》中,细节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鲁迅更有这样的论述:“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利,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 

      请看《红楼梦》 的细节:

      正要吃,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好一阵子,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忙放下箸子要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也没听见响声就没了。”

       再看钱钟书小说《围城》里的句子:“方鸿渐气得心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香烟衔着的一头烧红了。”写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又写到教授上课时,“这些空座位好像一嘴牙齿忽然掉了几枚,看了心里不舒服。他想以后非点名不可,照这样下去,只剩有脚却跑不了的椅子和桌子听课了。”可谓一字一词一境界,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作品熠熠生辉!

                                                       细节传神


        《红楼梦》中一段精彩的描写“笑”的文字,很能使笑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甚至使“笑”符合人物的年龄和体质状况,使得这一细节成为了人物的一面镜子。

         贾母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只叫“哎呦!”

         此两人最先做出这样的反应,很合理也很真实。这两位都是聪明过人的姑娘,但其又有不同。湘云颇有男孩豪爽不羁之气,所以她忍不住笑时就把口里不及咽下的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素来体质纤弱,所以气都笑岔了,肚子也笑痛了,于是伏着桌子叫“哎呦”。

        再看贾宝玉和贾母: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此处简约而又准确地写出了这一老一小的神情动态,贾母的欢乐心情和宝玉的撒娇精神,跃然纸上。

        王夫人和薛姨妈的的表现也是传神之笔。文中写道:“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王夫人想到这一幕必是凤丫头所为,但这既然能博得婆婆一乐,而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这时自己也被笑的力量压倒了,所以她便只能指着凤姐而说不出话来。这使人如闻其声,如同看到她的手势,还联想到她当时那种愉快微妙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形象凸显出来。薛姨妈呢,也属于长辈的人,连她也不能自持,竟然像湘云姑娘那样,把“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而被薛姨妈口中茶喷湿了裙子的探春,又不由自主地笑得把手里的茶碗合在迎春身上。这连续性地动作反映出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的情态。而惜春则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她姨妹换衣裳的,独有鸳鸯凤姐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多么合乎下人身份的笑!

        鸳鸯凤姐二人并非不想笑,而是因其导演喜剧的需要而撑着。


        这些微妙微肖的细节,绘其形,传其神,把当时欢乐的场面渲染得淋漓尽致。

                                                  以细节优化构思

        如果说一个细节,只能表现此时此刻此人的动作神态乃至个性特色的话,那么,同一内容细节的反复出现,则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强化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主要以我------一名部队文工团女团员的口吻,描写了“我”与一位憨厚朴实的小通讯员及一农村新媳妇的平凡故事,反映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从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看。小通讯员奉命送“我”去前沿包扎所,“我”看到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伪装,倒不如说装饰点缀。而完成任务回团部时,“我”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当时,是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又是即将向敌人发起总攻之时,他面临的将是生与死的考验,而他竟然有如此装饰点缀的兴致,不能不说他的性格里,充满淳朴,可爱与稚气。这一细节,也让作品充满泥土气息。

         从推进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看。文中两次写到“干硬的馒头”。第一次,是通讯员将我送到包扎所往团部返回时,“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多么欢快的心情;而第二次,即作品的最后,这个小通讯员为救战士牺牲了,躺在担架上,旁边的新媳妇也极度悲痛之时,作者写道: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此刻,这一细节,善良淳朴可爱的小战士,让我的内心震颤不已,十八九岁的生命,让罪恶的手榴弹夺走了!沉重的氛围下,我要忍着内心的伤痛,去安慰周围的同志,干硬的馒头提醒着,我因此而加剧了心头的悲伤。作者在此有意让读者回味一下当初“放馒头”的欢乐,以收到悲喜相衬、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看。 文中四次写到小通讯员肩上的“破洞”。第一次,是小通讯员借被子,新媳妇未借,后来“我”陪他去了,借到了,引起小战士对新媳妇的不满,他在拿被子出门时一急,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结果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第二次是小战士回连队时“我”从背后看到布片一飘一飘的样子;第三次是小战士牺牲以后,新媳妇陡然认出伤员就是他时,“我”看到他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片还挂在那里;第四次,是新媳妇悲伤感动之余,不顾忌讳,还低着头,一针一针地为死去的小战士缝上衣肩的破洞,我劝他,她却异样地瞟了我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这四次破洞的描写,记载着小战士的精神历程。这四次破洞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让新媳妇对小战士的爱戴与尊敬越来越深。从而造就了军民如亲人,携手共战的深情厚谊。

       至于“假洋缎、枣红底、撒满百合花”的被子更是如此,从新媳妇不愿借,到她亲自将其铺到门板上,最后她“劈手夺过被子”“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而对这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的细节描写 ,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细节成功与否,与用词极有关系。《红楼梦》的用词可谓典范。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让我们关注细节,大力倡导、学习、创造细节,从细节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茹志娟《百合花》赏析
战火中不败的百合花
三篇小说解决高中所有小说考点
统编教材解读|孙晋诺:《百合花》里的那个“破洞”
茹志鹃《百合花》作品鉴赏 作品赏析
《小说家谈小说》课文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