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濮文化的“鲧”与“夔”
转载▼
濮鲁: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e535080102wnci.html
今天谈一谈濮文化的“鲧”与“夔”,为何要把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谈?因为这两个概念有着相同的源流,而其中“鲧”概念涵盖的内容梗概宽泛一些。蔡克仁老师写的《大禹世家与生平》因为沿袭了以往的学者的汉语解读方式,所以出现了许多对上古族源关系似是而非的解读,其原因就是对“鲧”和“夔”概念模糊不清造成的。“鲧”字虽然是由系鱼二字构成,但不能解读为鲫鱼,而应解读为羲则,即东方的夏族,因为鲧的读音在濮语 中就是指“夏”,如鲧窃就是指夏启。夏族在濮语中称为柯、古、鲧、夔,而其中“夔”具有对北夏氏族的特指,当初在对“夔”定义时,确定夏国的八部游牧胡为夔,游牧胡是在夏国的北面,所以属于北夏氏族。但南方也有“夔”因为南方的宿迁氏族称为阴康氏,阴康的含义如同北夏,所以阴康氏即使不是游牧胡也称为“夔”。《山海经》有多出谈到“鲧”和“夔”,但各出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如“鲧窃息壤”的鲧是指夏姓而不是指禹的父亲,禹的父亲姓鲧(夏)这是没有异议的,但他的名字肯定不叫“鲧”,否则就成了“鲧鲧”了。《山海经.鲧窃息壤》是讲夏启平息边壤战争的历史事件,在夏启息壤时,禹的父亲早已作古了,这篇文章之所以误读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洪水”是由濮文的“胡族”二字音译而来的,鲧窃原应写为鲧契,但是有人想编神话,就把契字选成窃了。在濮语中,鲧和昆、古和苦的读音是互换的,所以但人们称昆仑奴时,也称为鲧。在昆仑奴语与族这两个族群概念中,因为汉语文史记载的鲧概念混淆不清,至今造成了一个夏禹的父亲也参与了治水的假象。而且他的父亲姓鲧名鲧。但因人们不懂帝尧所说禹的身世的话,就认为“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实际上帝尧原文是指夏禹“原籍是东部地区海边氏族的补苦”,“不可”是补苦的音译,补苦氏指夏族。这里的“鲧”当是指夏禹,而不是夏禹的父亲。因为历史记载不清,甚至有学者认为鲧就是白马氏族的鲧。在濮文化中,白马是一个音译词,并不是指白色的马,在昆仑唐古拉山的白马是指高原的部落,白原读巴音,蔡老师将其联想到西方的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而童话故事是现代人的作品,是不能与上古的历史混为一谈的。
应该说,华夏所浴的大洪水时间是从公元前2130年开始的,这个时代正是夏禹的时代,而不是夏禹的父亲的时代,整个治水的时间段到夏禹过后都未结束,总共历时三百多年,也就是整个夏朝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治水。将功劳记载夏禹的头上,是因为治水是从夏禹开始的。因为对《山海经》的误读,于是所有的汉文化资料都有了“殛鲧于羽山”的记录,“羽山”原读音“羽召”,在今山西陕西神木大柳塔地区,是夏部落的羽召,殛鲧指夏部落,也指夏国。蔡老是谈夏禹世家偏好于东北地区,原因是东北有北夏氏族,但是帝尧说了夏禹是“负命毁族的不可”,即东部地区海边氏族的补苦,所以就不是北夏的赫哲氏族或照羲氏族,更不是鸟米那的肃慎氏族。《禹贡》记载,夏禹的部落受命迁到河南后,在河南的淇河河畔定居夏来,以那里为根据地开始治水,在治水的同时他们也需要有足够的地盘从事种植乃以生存,所以他们不愿意北夏的斟灌与斟寻部落与他们争夺地盘,于是双方都有所提防。这些记载,要用濮语才能解读出来。
谈到南方的夔氏族,《山海经.东海夔牛》有着详细的记载,说阴康氏的宿迁部落渔民乘船漂流到了一个叫流球山的群到上那里很适于生存,就在那里居住下来,同时还就派人回来向黄帝报告,黄帝得知此事,又因为他们是夏族的骆马湖宿迁支系,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因为流球山的渔民是夏族人,人们就将从那里出向外海的海峡称为夏门,濮语读音为宫古。如今的宫古海峡就是我们中国的宿迁夏族人用古代的濮语命名的海峡,它是南方夏族人命名的夏门,不是北夏的集安氏族命名的夏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汉文古文字的解读方法
(5)[转载]大禹生平之濮语解读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 21 千奇百怪神话渊薮——《山海经》
夏朝重要人物和历史
嬴姓的始祖伯益
论远古神话的零散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