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空间站技术超群,东方红一号失联51年,机械臂能带它回家吗?

1965年,中国开始对第一颗人造卫星进行投入研制。5年后,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隔51年,东方红一号仍旧在轨道上运行着。东方红一号为何能够如此安稳地运行?中国机械臂能否将它带回祖国?

新来的朋友们记得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文章和视频,又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一、东方红一号稳行不落的秘密

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以及日本之后,第5个自主研发人造卫星的国家。在研制东方红一号的时候,我国的科学技术根本算不上先进,对于卫星的研究经验也是少之又少。

但是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却能在宇宙中平稳运行51年之久,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例如美国,它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在太空飞行12年之后坠落。那么,中国东方红一号在诞生以及工作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首先,就从东方红一号自身的设计说起。东方红一号外形是一个72面球体,外加几条天线。球体直径为1米,重量就达到了173千克。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卫星上的太阳能导电装置。东方红一号就只配备了银锌电池组,研制专家认为,东方红一号只有20天的寿命。

凝聚中国人民希望的东方一号不辱使命,在短短的28天里就完成了各项检测任务。尽管只比科学家预测的运行时间多了8天,但东方红一号已经成功了,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人造卫星,让世界听到了激昂的《东方红》歌声。

1970年5月4日,电池耗尽的东方红一号停止了向国内发射信号,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监测使命,也与地球失去了联系。直至如今,这看似”简陋“的东方红一号,仍在太空中有序地飞行着。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之处呢?

二、揭开东方红一号的神秘面纱

当时中国的卫星研发,与美苏等国家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但是单单中国的人造卫星至今还在。况且东方红一号51年前不就没电了吗?怎么还能飞行,东方一号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据科学研究表明,东方红一号”永悬不落“主要受到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环境。

咱们就先从外部大条件说起吧。东方红的发射运行轨道属于高空轨道,具体表现在距离近地点有441千米,距离远地点有2368千米。轨道高度大,受到的地球吸引力就很小。

在东方红一号运行的时候,几乎受不到外力的影响。良好的运行空间为东方红一号提供了优越的飞行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呈椭圆形状运行,这样的圆周运动使离心力与地球吸引力相对平衡。

能达到这样的平衡与自身的重量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东方红一号具有明显的重量优势,重量大惯性也就大。据研究表示,东方红一号是早期人造卫星中重量最大的。据相关数据表明,当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达到83.6千克。美国的相对比苏联都轻多了,只有18.2千克。而日本的最为”小巧“,就仅仅9.4千克。而中国这一颗东方红卫星的重量,比它们三颗加起来还要多。

并且,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是不需要能量的,也就是说,卫星的使用寿命与它的飞行时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虽然东方红一号使用寿命只有28天,但是它良好的运行轨道以及自身重量的优势,就为它的不落飞行奠定了基础。

三、东方红一号能否顺利回家呢

让人造卫星回到祖国,不得不说这个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以至于人造卫星建设前期的美国与苏联都在这个问题上屡屡碰壁。可想而知,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大的技术能力。

为此,美国就试图创建国际空间站用于”捕捉“卫星。但是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友好爱帮助人的国家。很明显,中国想用国际空间站带东方红一号回家是不可能的了。

可美国不但不愿意帮助别人,还要去害别人。在中国试图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时,美国想也没想就以资金与技术不足拒绝了中国的加入。不仅如此,美国还联合众议员签订沃尔夫条款,并表示禁止美国宇航局接待中国官方的访问人员。

美国这还真是卯足了劲地打压中国,但是这样的打压只会使得中国越来越强大,不依靠他国将科技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中国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自己研造的空间站技术能力十分突出,不得不说我们自己研发的东西是真的让我们自豪。最具有优越性的就是空间站外操控的工程机械臂。我国机械臂相较于其他国家有主要4个大优势。

第一就是,我国机械臂的尺寸大。直径有4米长,最大延展可达到18米长度。这一优势就使得机械臂可”抓捕“的范围大,可“抓捕”的卫星种类多。小的可以抓,大一点的也不在话下。

第二个就是机械臂的有效载荷达到了25吨,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机械臂可以抓住更重更大的卫星。

第三个就是机械臂的使用寿命很长,可以达到15年。使用寿命长也就证明了中国技术的强大。再者,这个机械臂使用时间长,就代表我国有更长的时间去发展新型的机械臂技术。不用担心这个还没有研发出来,原来那个就已经不能用了。

最为重要的一个,也是最为先进的一方面就是,机械臂的操作精密度达到了45毫米。45毫米,对于一个体积如此庞大的机械臂来说,是多么的难得。由此可见,中国的机械臂真的是科技突出,技术完善。

不仅如此,机械臂还有7个自由运动关节。分别是:2根手臂套杆、2延长件、2套末端执行器以及一台相机。以此7个自由运动关节为基础,实现机械臂的精准运动。

正是因为这些先进技术,我国的机械臂看起来就像手一样灵活,反应快、灵敏度高。但是中国机械臂带来的优势远不止这些。机械臂灵敏精准的技术也让中国航天员大受裨益,实现了精准的科技对于人工的强大助力。有了这样的机械臂,航天员们根本就不需要出舱进行工程建设或是问题修改, 直接在空间站操控机械臂去完成就可以了。

凭借这样的技术,中国想要将东方红一号带回家也是很有可能的了。但很多人有疑问的就是: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飞行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将它带回国来呢?

虽说现在的东方红一号飞行都很稳定,但是它的运行轨道也在不断地下降。虽说这种下降速度很慢,但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被地心引力捕获就会坠毁。

与其坠毁,不如早些将它带回国纪念。毕竟,中国航天的新纪元是从东方红这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的。不仅如此,东方红一号还开创了人造卫星在轨道运行时间最长的记录。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艰苦环境中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是中国航天技术站起来的标志。

好了,本期文章和视频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喜欢的还请点点关注,下期将会为您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红一号仍在轨道运行,是否能用机械臂带它回家?还缺什么呢?
东方红一号在轨运行52年仍未坠毁,能把它带回家吗?还差一关键设备!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9年还在飞行,如今的技术是否可以将其收回?
东方红一号与我国空间站同框,已运行52年,能用机械臂带回家吗?
接东方红一号回家!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可否做到?技术上不存在难题
各国第一颗卫星都已陨落,唯“东方红一号”依旧遨游太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