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病证治概要

  时病,是指人体在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感触六淫邪气而发生的热性疾患,又称为外感热病。在祖国医学里,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和辨证方法有:

  一是后汉张仲景根据《内经》六经内容,总结了汉代以前对外感热病认识和实践经验,写成《伤寒论》一书,把外感热病的各种临床表现,概括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病证类型,用以说明病位、病性、正邪的盛衰,病势的趋向,以及六类病证之间的转变关系,从而创立了六经辨证施治理论体系。

  二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根据学术的不断发展,《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已不能满足所有外感热病的辨证需要,特别是初起即以邪热为主的一类温病更不相适应,故又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以补充《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不足。他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以及“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顺传气分”,“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且指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等治疗原则,开拓了用卫气营血辨治温热病的先河。

  三是薛生白、吴鞠通等人,认为在温病中,另有湿热为病,特别是吴鞠通在他所著的《温病条辨》中,又订立三焦辨证的方法,把温病所在脏腑部位,分属上、中、下三焦,同时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疗原则,从而以三焦概括卫气营血统属所有温病的证治。

  以上三种辨证方法,虽各有其特点,但总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互相补充,就能诊断各种外感热病的不同性质和病位,从而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热病证治(八):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张仲景著论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温病袁家玑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过程
热病辨证之“三分法”?以三分统古今
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