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焦湿热证

  三焦辨证论治 > 下焦湿热证

  下焦湿热证,一般是中焦传来,病位在于大肠和膀胱。此时上、中焦症状较轻,突出的症状反映在大、小便上。

  1.湿阻膀胱

  临床表现:小便不通,头脑昏沉胀痛,脘腹痞闷,大便不爽,舌苔灰白黄腻,脉濡。

  湿阻膀胱,气化失司,不能使水湿化为尿液排出,故见小便不通,有的可整日无尿。头昏沉胀痛,脘腹痞闷,为湿浊上蒸,内阻清窍。大便不爽,是湿阻大肠,气机不畅。苔灰白黄腻,脉濡,是湿热病湿偏重常见苔脉。

  治法:淡渗利湿。

  方药茯苓皮汤

  茯苓皮汤(《温病条辨》):茯苓皮生薏仁各15克、猪苓大腹皮白通草各10克、淡竹叶6克。

  方中用猪苓、薏仁、通草、淡竹叶皆是淡渗利湿之药,茯苓皮则微兼泄热,大腹皮理气化湿,所以本方功效,使在里的湿邪由小便而去。

  2.湿滞大肠

  临床表现:小腹满大便不通头胀胸闷,舌苔灰黄,脉濡。

  小腹满,大便不通,而不见温热心烦,口渴,苔黄燥等症,这说明症非燥屎内停。证有头胀脘闷,苔灰脉濡,以说明是湿浊为病。湿滞大肠,气机痹阻,传导失司,故使大便不通利。

  治法:行滞导浊。

  方药宣清导浊汤

  宣清导浊汤(《温病条例》):猪苓茯苓各15克,寒水石18克、晚蚕砂12克、皂荚子10克。

  本方以猪苓、茯苓、寒水石利湿清热,蚕砂、皂荚子化湿除秽,合前药既化无形之气,又逐有形之湿,湿邪既解,则气机宣畅,而大便自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热病辨治 下焦湿热证候
【赵绍琴】下焦湿热证治(一)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236~238
对付湿热,备好3个中成药!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蚕砂!
『湿温』湿久郁结下焦气分型湿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