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舞鞋,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userphoto

2022.06.15 上海

关注
‍‍

红舞鞋,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电影《红菱艳》观后絮言(下)

王云飞
  我们观看一部优秀影片,不仅被故事情节吸引,得到视觉、听觉和思维的享受,而且往往还是常识、见识、学识的丰富和增长。《红菱艳》就是这样一部优秀影片,万琪武、陆卫苏老师的辅导讲解,更使我们在观影中抓住了一些本来可能忽略的细节,学到了一些本来不了解的知识,因此作为观后感,本文的上篇简述了影片基本情况和剧情主线后,下篇就来说说那些我们本来不知道的故事。

  其一、莱蒙托夫的故事

  在电影《红菱艳》中,莱蒙托夫是伦敦著名芭蕾舞团的创始人和团长,为芭蕾舞事业倾注了全部心思和精力,他视芭蕾为信仰、如生命,他坚持认为艺术和爱情不能共存,事业和家庭不能两全,他做事专心致志,为人固执强硬,既造就了佩姬、克拉斯特这样的青年艺术家,又粗暴阻止年轻人的爱情,芭蕾舞团在他的领导和经营下成绩斐然、声誉日隆。万老师、陆老师说,观众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会从不同角度看待这样一个人物,毁誉不一,影片的悲剧结局更会为其带来负面评价。他们说,虽然电影塑造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现实世界确有莱蒙托夫这样的人物,特别是艺术大师们,往往具有莱蒙托夫的一些特点。莱蒙托夫可以说是艺术之路的一种象征,他的故事值得深思。


  1)芭蕾是信仰,是生命
  莱蒙托夫视芭蕾为信仰。奈斯顿伯爵夫人要在家庭酒会上安排佩姬跳一段芭蕾舞,给来宾以艺术享受,目的是向莱蒙托夫推荐佩姬。莱蒙托夫说这不是享受,是难受。他问尴尬的伯爵夫人:“您认为什么是芭蕾?”夫人答曰:“也许可以说芭蕾是动作的诗篇,或者是…”莱蒙托夫打断她:“也许可以,但对我来说,远远不止这些。它是一种信仰!”他环视了一下嘈杂的大厅:“任何人都不愿意让自己的信仰在这样的环境里表现出来!”所以在他看来,芭蕾怎么可以作为社交场合的即兴节目呢?
  莱蒙托夫视芭蕾如生命,并要求他培养的舞蹈家也如此。因此,虽然他拒绝奈斯顿夫人对佩姬的推荐,但是当他听到佩姬表示她视舞蹈如生命时,就改变了想法,邀请这位已经在其他小舞团担任主演的青年演员加入他的芭蕾舞团。
  陆老师补充说,芭蕾在莱蒙托夫的眼里是艺术圣坛。当他看到克拉斯特指挥乐队时,向舞台上担任主演的恋人佩姬做了一个飞吻时,便决定将他赶出芭蕾舞团,他绝不容忍爱情干扰艺术,绝不让生活杂念带入芭蕾圣坛。陆老师还讲述了日本当代芭蕾舞蹈家森下洋子的故事。森下洋子就是视芭蕾如生命,七十多岁了还在舞台上跳,她是要死在舞台上的艺术大师。

  2)艺术和爱情不能共存
  莱蒙托夫坚持认为艺术和爱情是永远不能共存的。当女主演伊莉娜宣布自己有了恋人,将要结婚时,他当即转身离开排练场,伊莉娜哽咽道:“这个人太没有心肝了”。当艺术指导留波夫反对他对伊莉娜婚姻的干涉:“你不能改变人的天性”时,他回应:“对,但你就解决得很好,你能摆脱她。”原来留波夫也有一段被迫割爱的经历。所以,后来他要拆散佩姬的爱情和家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万老师说,现实生活中,为了事业而家庭破裂的事例有,但是因此而死的还不至于,不过在我们这一代人里,为了舞蹈事业牺牲家庭生活,不要孩子的,为数不少。他们到了老年,看到别人儿孙绕膝,也许会有悔意,但这就是事业与家庭的难以两全。

  3)慧眼识宝,伯乐爱才
  莱蒙托夫对艺术人才是慧眼识宝,是伯乐。起初,他拒绝佩姬姑妈对佩姬的举荐,但是了解佩姬对芭蕾的执着后,知道她是个人才,立即请她加入舞团。佩姬原来是伦敦水星剧院的主演,她的舞蹈生涯就开始于那里。佩姬加入莱蒙托夫舞团后,有一次,水星剧院向她新的东家商请她回去主演天鹅湖。莱蒙托夫正好要考察佩姬的水平,便同意她去客座出演一个日场。水星剧院是一个小剧场,请不起乐队,演出时就用留声机放音乐。这样的剧场,莱蒙托夫是不会光顾的,但他这次悄悄地独自前往,只看了一个片段就走了,因为看到了佩姬不俗的舞蹈水平和艺术激情。佩姬也注意到他的“微服私访”,很受鼓舞。
  莱蒙托夫对于音乐学院学生克莱斯特,也是识才爱才,知道他是舞剧《火之心》乐曲的真正作者后,立即聘用他。当克莱斯特擅自加练一小时纠正《火之心》以往演奏偏差时,他没有采纳乐队指挥利维的意见而责怪克拉斯特,因为正好借此看看克拉斯特的真实水平。他又让克拉斯特修改新舞剧《红舞鞋》的部分曲谱,见他胜任后就让他重写该剧全部乐曲,使《红舞鞋》取得巨大成功。

  万老师和陆老师都说莱蒙托夫是一个真正的伯乐,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文化部北京舞蹈学校工作的一位苏联援华专家彼.安.古雪夫,也是一位莱蒙托夫式的伯乐。古雪夫是苏联著名艺术教育家、理论家、苏联功勋演员、教授,曾经是乌兰诺娃、普列谢斯卡娅这两位世界芭蕾艺术大师的舞伴。1955年,正读初二的万老师被列为北京芭蕾舞学校的招生对象之一。初选时,万老师没被选中。就在这节骨眼上,古雪夫来了,他说孩子们排好队,我来看看。结果,他一眼相中万老师。万老师日后的艺术生涯和成就就源于这伯乐一眼。陆老师说她也是古雪夫录取的。1958年,还是小学生的陆老师陪同学去报考北京舞蹈学校,结果那位同学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她却被古雪夫选中了。敏如在一旁插话:要不是这位老专家的前一眼、后一眼,您俩非但成不了舞蹈家,还成不了恩爱夫妻呢!大家开怀大笑。

<芭蕾大师古雪夫,曾在文化部北京舞蹈学校工作的苏联专家>
  4)专心致志,固执强硬
  莱蒙托夫做事专心致志,为人固执强硬,凡是他决定的说一不二,舞剧团其他艺术骨干都非常服帖他。陆老师说,我们那时的苏联专家古雪夫也是类似这样的一个人物,我们都很怕他,但又非常崇拜他。所以当年观看《红菱艳》时,莱蒙托夫也是我们崇拜的,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古雪夫的影子。1986年,万老师随团赴苏联演出时,专程去看望过这位老专家古雪夫。古雪夫还认得万老师他们,不但叫出他们的名字,还记得当年他们扮演的角色。那时老专家已经80多岁高龄,还在授课,讲坛上的他,还是万老师们很熟悉的那样认真、严格、执着,权威风范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陆老师说,有人说莱蒙托夫是“艺术暴君”,佩姬在致拉托夫的信里称他是“有才华的残暴的恶魔”,大多源于他动辄解聘人员,毫不留情。其实,这在演艺界是有代表性的,我们那里,有一段时间是35岁一刀切,满35岁切下来的就要重新找工作,有时是很惨的。现在是招聘制,新人进来,成熟了,老的就要离开。所以这是行业特点吧。

  其二、剧场后台的故事

  电影《红菱艳》不仅将舞蹈语汇天衣无缝地融入电影语汇,展现了舞台上精彩辉煌的芭蕾舞剧,将一幕幕动人的芭蕾舞蹈和音乐艺术,送给每一位电影观众,而且带观众走进剧场后台,看看演员们日常练功、排练剧目的场景,听听艺术家们不同创作构思、艺术思想的交锋,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一睹莱蒙托夫芭蕾舞团象征的近代芭蕾的运作状况,随着他们的嬉笑怒骂,体会他们的艰辛和欢乐。剧场后台的故事,对于只知幕起幕落、只看舞台明星的我们来说,新奇而又生动。

  1)舞团的艺术核心
  通过《红菱艳》中各种会议、洽商、排练场面,可以看到莱蒙托夫芭蕾舞团的艺术核心,由团长、艺术指导、舞美设计师、乐队指挥等组成。团长莱蒙托夫主管剧团运作、剧目创作、演出安排等,艺术指导留波夫负责舞蹈设计、排练指导等,舞美设计师拉托夫负责灯光、布景、道具、服装、舞鞋等设计,乐队指挥利维负责乐队排练、演奏指挥等。其主要合作方有编剧、作曲,以及演出剧场的经理等。
  莱蒙托夫是核心的核心,剧团里事无巨细都是他一言定调、一锤定音。影片里多次反复出现的镜头是,晚上剧团其他核心人员下班前,特地来向团长道晚安的情景,令笔者感到一种家长制的气氛。

  2)舞团的日常管理
  莱蒙托夫芭蕾舞团的管理是扁平式的,千头万绪,几个核心一抓到底。我们在影片里可以看到平日里剧场前台和后台都是人来人往,有点杂而乱。克拉斯特进团的第一天,剧团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被拦在门口进不了。进去了,也不知道应该找谁,舞台上乱糟糟的,什么人都有,还有坐着等女儿的妇人。只见艺术指导对女主演迟到45分钟大为不满,他又与舞美设计师争执布景的位置,还得团长亲自来协调。乐队指挥在抱怨,团长未征求他意见就聘请的指挥助理,从没听说过其人有什么作品。佩姬也是这天进团的,也没人管她,莱蒙托夫也不理她,哪怕是临时请的跑龙套的,也该有人来安排工作吧,但在莱蒙托夫剧团里,就是这样让人看不懂,但一切又似乎运作得不错,剧团事业红火,蒸蒸日上。
  莱蒙托夫实行团长一言堂,一竿子到底,剧目说上就上,说撤就撤。为了赶走克拉斯特,就不顾新剧目已准备了一半,立马停止,气得艺术指导留波夫要辞职。

  3)舞团的经济状况
  莱蒙托夫芭蕾舞团好像没有独立的剧团驻地,剧场就是他们的全部活动空间,剧目策划、准备,演员练功、排练和演出都在那里。剧场也不是舞团的,是要按时付费的。所以克拉斯特擅自加练一小时,就被乐队指挥批评。我们还看到,佩姬在伦敦水星剧场主演天鹅湖,剧场请不起乐队,只能用留声机放音乐。我就说了,芭蕾舞团的经济状况,也许不像他们的舞台形象那样光鲜夺目。陆老师说,是的,芭蕾舞团单靠票房是养不活自己的,都要靠社会赞助或公共财政支持,即使在今天,国内外也都是如此。万老师说,我们那时到外地演出,都是住在剧场后台,多人一间打统铺,洗漱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那时也不觉得苦,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现在当然情况好多了,但还是要靠财政拨款。陆老师说,当年还是苏联对芭蕾艺术比较重视,对老演员很尊重。

  4)音乐是舞蹈灵魂
  佩姬首次主演《红舞鞋》时,开幕的前一刻,她紧张得连怎么开场都忘了,莱蒙托夫哼起开场音乐,她就想起来了,莱蒙托夫就说了:“一切取决于音乐,音乐就是一切”。陆老师点评说:“是的,音乐就是舞蹈的灵魂”。所以,青年作曲家克拉斯特对莱蒙托夫舞剧团的贡献是很大的。他刚从音乐学院毕业,应聘为舞团的指挥助理,除了协助乐队训练乃至担任演出指挥外,还承担新舞剧的作曲,其作用超出了一般乐队指挥,作为作曲家有点大材小用。所以莱蒙托夫赶他走时,他反击道:“别以为在舞剧团工作就是我的理想,给舞剧谱曲只是第二等工作。”离开舞团后他创作歌剧,在艺术道路上有了更高的发展。也因此,乐队指挥利维说莱蒙托夫赶走克拉斯特是要后悔的。
  在电影里我们还看到,《红舞鞋》彩排时,克拉斯特指挥乐队,要佩姬必须跟着音乐节奏跳,严格要求,对她吼叫呵斥。可是到了红舞鞋正式演出,克拉斯特却叮嘱佩姬:“按你的节奏跳,我跟你”。陆老师点评:我们都是这样的,排练的时候,舞者必须熟悉音乐,要合着节拍跳,可是正式演出时,反过来,乐队指挥需要注意台上演员的速度,要跟着舞蹈节奏,使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因为演出至上。

  5)刻苦的芭蕾演员
  我们在影片里看到芭蕾舞演员是很刻苦的,哪怕头天夜里演出很辛苦,第二天照样大清早就练功,外聘的芭蕾女教员照样严词指挥、严格要求。佩姬首演《红舞鞋》取得巨大成功,翌日还是一早来到后台的练功区,艺术指导留波夫热烈祝贺她,转脸就纠正她的练功动作,毫不懈怠。万老师说,这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6)近代的欧美艺教
  《红菱艳》电影的开场,莱蒙托夫芭蕾舞团演出舞剧《火之心》,一帮没票的音乐学院学生挤在剧场门口,剧院经理放他们上楼观看,他们蜂拥上楼抢座。万老师说,这在近代欧美不是剧院经理大方,而是常态。那时已经有专门的音乐、舞蹈学校。学生看戏听音乐会是可以免费的,一般安排在剧场顶楼,是让他们学习的,在莫斯科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电影里舞台上有的女演员体态有点丰满,情不自禁地笑了。万老师也笑了,他说,囿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上个世纪前叶,即使是欧洲,芭蕾舞演员的外形往往也不大出众。当然,现在不同了,芭蕾舞女演员都是身段苗条,体态轻盈,男演员则矫健有力,阳刚俊朗。

  其三、剧中之剧的故事

  《红菱艳》是一部罕见的,将舞蹈、音乐与电影表演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影片里有大段的舞台表演,因为处理手法高超,非但一点不枯燥,而且对门外汉也能产生吸引力。女主角的妙曼舞姿在摄影艺术、美工艺术的配合下,尤为人们称道。其中一段16分钟的剧中之剧《红舞鞋》,更是影片中舞蹈艺术的画龙点睛之作。

  1)剧中之剧,开创先例
  影片里的剧中之剧《红舞鞋》是一部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现代芭蕾舞剧。在电影史上看,是开创了电影插入整段芭蕾舞剧的先例;在影片剧情上看,是女主角佩姬的成名之作,也是克拉斯特的第一部署名作品,是他成功的起点;在舞蹈艺术上看,此剧的舞台布景宏伟精美,剪辑手法行云流水,再加上女主角的妙曼舞姿,堪称影史殿堂级舞蹈场面。

  剧中之剧《红舞鞋》的内容可参阅《电影<红菱艳>剧情全览》之(三)》,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只请各位读者欣赏以下16分钟的舞剧视频。
(以上视频转载自公众号《外国经典音乐》)
  2)童话故事,惊悚恐怖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剧中之剧如此美妙,其改编的源头、安徒生童话《红舞鞋》却是一篇惊悚恐怖的故事。笔者根据公众号《妈妈晚安》相关文章摘编了该篇童话的故事梗概如下:
  伽伦是一个穷苦孤儿,被一个富有的老妇人收养后,渐渐变得非常自负。她被收养之前,曾经有一双破旧的红舞鞋,后来养母给她买了一双公主定制级别的红舞鞋。
  在去教堂的时候,伽伦没有遵照养母的嘱咐,按规定穿黑色的鞋子,而是经常任性地穿着红舞鞋去教堂,是对信仰的亵渎。伽伦跳舞时,红舞鞋开始自己跳动,但她能够自己脱掉。有一天,当她的养母生病后,她不照顾养母,自顾自地穿着红舞鞋去参加一个派对,也是违背上帝教诲的。一个神秘的士兵出现,对她说了一些奇怪的话,赞美她的红舞鞋。红舞鞋又开始自己跳动了,这一次她脱不下来了。
  红舞鞋不停地跳着舞,日日夜夜,晴雨不分,穿过田野和草地,还穿过荆棘,伽伦手臂被划破了。伽伦甚至不能参加她养母的葬礼。这时,一个天使出现在她面前,判她终身跳舞,甚至死后也不能停,来作为对于各地自负的孩子的警告。伽伦向其求饶,但是红舞鞋在她听到天使的回复之前就把她带走了。
  伽伦找到了一个刽子手,求他砍掉她的脚。刽子手砍了,但是舞鞋带着伽伦被砍下的脚依然在跳。刽子手给了她一双木鞋和一副拐杖,教她唱囚犯的圣歌。伽伦决定去教堂忏悔,但是她被截断的脚仍然在舞鞋中,在她面前跳舞,拦住了她的去路。
  之后的一个周日她又试了一次,红舞鞋又一次拦住了她的去路。伽伦在牧师住所当了佣人,但当周日来到时她还是不敢去教堂,只能孤独地坐在家中,向上帝忏悔,祈求帮助。后来,天使带着玫瑰重现,宽恕了伽伦,她的灵魂在阳光下飞向了天堂。

  最后是配音三版的故事

  电影《红菱艳》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译制的,先后做了三版配音,其中第二、三版是上海电影译制厂(以下简称上译厂)的,这里也有故事。

  1)劫后复出,开启辉煌
  电影《红菱艳》在70年代是作为内参片译制的。内参片是WG产物,当全国所有文艺单位、电影厂几乎都停产时,只有上译厂从1970年初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为止一直忙活着,诸如《简·爱》《红菱艳》《巴黎圣母院》《魂断蓝桥》《鸳梦重温》《音乐之声》等等,当时都是作为内参片译制的。可以说《红菱艳》和《简爱》等开启了上译厂的辉煌。这也是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复出后配音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备受推荐的代表作之一。邱岳峰为男主角莱蒙托夫配音,李梓为女主角佩姬配音,可谓珠联璧合,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配音三版,铸成经典
  “在内参片译制历史上最折腾的是英国电影《红菱艳》。影片引进后,北京的左派就扬言:'干嘛一定要上海翻译片厂的人配啊?北京演革命戏的人也可以配!’结果电影让'北京演革命戏的人’那么一配,就硬是把《红菱艳》给配出革命味儿来了。第一次配音完成后江青亲自看了一遍,觉得实在不行,之后《红菱艳》的配音任务就被转交给了上译厂。在上译厂配的第二版是由上影厂演员中叔皇配莱蒙托夫,李梓配女主角,却不知为何这第二版又未能在北京通过。于是再次走马换将,把正在木工间劳动改造的邱岳峰放出来担纲'莱蒙托夫’一角,这才算是在北京过了关。”(摘自潘争《棚内棚外——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与悲怆》一书)

  说完故事,再做小结:
  莱蒙托夫,舞坛旗手,

  剧场后台,近代芭蕾,

  剧中之剧,精美妙曼,
  配音三版,铸成经典


  感谢万老师、陆老师的推荐和讲解,感谢北风老师的盛情款待,感谢参加观影的全体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永不止息的红舞鞋:芭蕾巨星巴甫洛娃
《红菱艳》芭蕾舞电影中殿堂级作品舞蹈语汇融入得天衣无缝
飘在他国,舞在他乡!她们'过年'回家的路,有多长...
她是刘亦菲张曼玉杜鹃的完美女神,年近40还诠释了女人优雅的全部可能性
自卑、爱哭、软弱……44岁的她凭什么成为中国芭蕾女皇?
她是刘亦菲张曼玉杜鹃心中的女神,年近40还诠释了女人优雅的全部可能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