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栅,不一样的乌镇
userphoto

2022.12.08 上海

关注
南栅,不一样的乌镇王云飞
引言  江南古镇里,最有名的是乌镇。我在退休之前,因出差和旅游来过乌镇几次。那还是本世纪初、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是跟着同行者走,走马观花,没留下多少印象。入住雅园后,和邻居聊起乌镇,才知道这个古镇有东栅、西栅两个景区。东栅开发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2001年对外开放;西栅是在2003年开始开发,2007年对外开放,那时我已近退休年龄,很少外出,没有再来过乌镇,因此可以断定,以前几次游览的都是东栅,西栅没有到过。于是,前年夏天在上海朋友来雅园观光之际,和他们一起专程游览了西栅(可在此点击看相关游记),后来又应约在西栅接受浙江卫视采访,又详细地逛了一次(在此点击看相关游记)
两次详游西栅,算是补了乌镇旅游的一课。雅园好朋友阿昌知道后,建议说,你还可以去南栅玩玩,那里没有开发过,原汁原味的老街哦。后来有一次去乌镇办事,顺便在乌镇大桥附近逛逛,打算探探南栅的路。走到大桥东堍的新华路上,看到一些三轮车夫在拉客,其中一位来邀我:“去老街看看吧,不要门票的,看不一样的乌镇啦”。那次是没有时间游南栅的,但因此知道了南栅就在乌镇大桥的东堍南侧,最近就挑了一个晴好天气,来了一次金秋南栅之行。  南栅怎么去?
这次南栅之行,从雅园南门出发,搭乘353路公交车,在子夜路上的“新华路口”站下车。这里的标志性景观是车站旁边街头花园的“三白酒”雕塑。三白酒是乌镇特产,雕塑表现的是清末三位汉子在酿酒,美酒飘香传千里。
从“三白酒”雕塑往西步行60多米,就到达子夜路与新华南路的交叉口,乌镇大桥东堍南侧。一座高大雄伟的牌楼耸立在路口,牌楼上“乌镇美食坊”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乌镇美食坊是一片由三幢仿古建筑组成的开放式美食街区,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
乌镇美食坊,是乌镇标志性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之一,不仅有本帮菜(嘉兴、桐乡)、各大菜系中餐馆、西餐等美食餐饮,还有中华南北小吃、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全球风情美食,以及酒吧茶馆、咖啡书店、SPA馆等。可惜自疫情爆发以来,已暂停营业多时。
乌镇美食坊的后面(西面),一条沿着运河东岸的长街,就是南栅老街之所在。老街自乌镇大桥的东堍桥洞开始,从常丰街到南大街,全长约1.5公里(下图椭圆圈标出的部分)。
我在乌镇美食坊溜达后,来到其后的河边,右手边就是乌镇大桥的桥洞。看到桥洞边的上桥阶梯,就不由自主地拾级而上,到大桥上看看。
乌镇大桥是一座单跨大拱桥,桥面是两车道的柏油马路。大桥下是京杭运河的支流,后面会说到,此河虽然是乌镇的主河道,但已不用于航运了。
在乌镇大桥上看运河两岸的风光。只见其东岸一排排古旧的临水楼阁,以木结构为主,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向南北延伸,规模颇大,一股古朴之气扑面而来。大桥以南的东岸,就是南栅老街。
西岸则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砖房、以及最近几十年建造的客栈、宾馆等商业建筑,其中就有雅园人常去买菜的乌镇农贸市场。
南栅老街北段
下了乌镇大桥,看到桥洞顶边挂着一块标志牌,上书“南栅非景区游客慎入”。对我来说,此牌不是拦路牌,而是指路牌,它说明此处正是南栅的入口,于是从大桥下穿过,进入南栅老街。
南栅老街未经旅游开发,比较贴近乌镇原有的样子,游客可以感受到江南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不过老街也在逐步商业化,这里的店铺,有的已是主做或专做游客的生意。其中一家菊花专营店的店牌字体是反写的,有意思。一位正在写生的游客,不仅在作画,他自己也成了他人画中一员。
老街上有两座保存完好的风火墙券门,是以前大户人家的院墙,但是它们围护的深宅大院却不在了。
也许,老街上的小巷小弄,更能让你看到老底子的乌镇是怎样的。
老街沿河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公共河埠。这些临河老街都有的水乡设施,如今似乎成了垂钓天地。几乎每一个河埠,都有源水求鱼者。
在河埠上欣赏运河风光,也是一件快事。
在我看来,南栅老街分为两段。因为,老街中间的浮澜桥(福昌桥)以前是城乡分界点,从乌镇大桥到浮澜桥是老街北段,长700多米,属于原乌镇“城里”;浮澜桥以南是老街南段,长700多米,属于原乌镇“乡下”。其实,人们所说的老街,主要是指北段,这里的主要景点,自北向南依次有:张同仁宅、福兴桥、宋氏老宅、沈公馆(乌镇米酒坊)、溪桥、林家酒铺、乌镇菊花坊、朱家老宅、浮澜桥(福昌桥)等等。
张同仁宅,南栅最有名的老建筑,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初年,以前是乌镇唯一的钱庄。在乌镇曾经有一句老话,叫“徐东号的牌子,张同仁的银子”,可见这里曾经盛极一时。老宅门口有人看门,进去参观要支付一元钱。
老宅的大门关着,人们进出的是右边厢房的边门。
首先在第一进天井里,观赏大门的砖雕门楼。据说这是乌镇古建中唯一的一处砖雕门楼,多层雕刻,细致精美,甚为气派。门楼上,题有“长宜子孙”四个字。
由于老宅里住着居民,不能进室内参观,所以只能欣赏老宅第一进的二层前楼、厢房的外观。虽然年代久远,楼房陈旧破败,但梁柱门窗栏楣都布满细腻精致的雕刻,昔日风韵犹在,俨然是雕花楼的气势。
老宅仍然保持着过去的格局,我们经过备弄去看宅院第二进。但是看门人说,第二进房屋已经没有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院子。
步出张同仁宅后,我特地绕到老宅的后面观看。第一进建筑的前面是高墙,两侧的山墙中间是高大的观音兜,紧接着是三阶马头墙,很气派。第二进的房子果然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很大的后院。
福兴桥,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代,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福兴桥,静静地伫立着,默默地见证着这里车马流水的点点滴滴,满满地承载着多少代乌镇人的美好回忆。
宋氏老宅,三开间二进的宅院,可以免费参观,目前主要用于经营文玩古董和酒业。
宋宅第一进的大厅,陈设着各色山水画、花鸟画、仕女画、书法字帖、条幅、文房四宝,以及老物件等,还有成排的酒坛,琳琅满目。
经过大厅后的隔间,进到第二进院子。这里布置着许多花草、石刻、雕塑,还有成堆的酒坛。院墙上镶嵌着一些酒坛,构成装饰图案。除大厅外的其他房屋没有开放参观,所以对该宅的布局等不甚了了。
沈公馆(乌镇米酒坊),据说是清朝贡生沈和甫的老宅。这座老宅保存完好,其中有几间房屋用来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
老宅里面有一座酒坊,名为“乌镇米酒坊”,主要经营乌镇特产三白酒。三白酒的三白者乃米白、曲白、水白之谓。《乌青镇志》记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该酒是蒸制的55度烧酒,色如天青,未饮先香,数百年来在江南一带有盛名。
上海女人,是一家女性服饰店,因为其后院里悬挂的一长条一长条的蓝印花布很好看,不失为一道景观,所以我也进去浏览了一番。
溪桥,运河上的一座桁架桥,桥面铺设着木板。过桥,河西的“溪桥忽见文创集合店”是乌镇人打卡的网红店(以下第4图,山墙上写着“乌镇”两个大字的便是),以前是小卖部。许多在附近长大的本地人,这座桥和这家店深深地留在他们儿时记忆里,成为人生轨迹的一部分。
在溪桥上观看河流风景。这条京杭大运河的支流,在本地又名“车溪”,溪桥的意思也许就是“车溪上的桥”吧!
溪桥的西堍,常常停着观光三轮车。三轮车夫把游客载到这里,然后带游客步行过桥进入南栅游览。他们身兼车夫、导游、义务摄影师数职,收费是一人50元。溪桥东堍有一家老茶馆,是三轮车“摄影师”为游客服务的取景点之一。
林家酒铺、陶复昌糟坊,双双开设在一座始建于明朝初年的老宅的街面房子里,主要经营三白酒。游客进店就可以入老宅参观。
老宅的砖雕门头,虽然比不上张同仁宅的,但也是乌镇古建之一景,其前楼也是雕梁画栋,古典而精美。
老宅大厅里,摆放着各种酒坛,以及展示酒文化的各种陈设。厢房里陈列着乌镇百年老店“陶复昌糟坊”以及“三白酒的由来”等介绍图板,游客可以在此小坐品酒。
从厢房的楼梯登上二楼,零距离观赏回廊、阳台、门窗上的精致木雕、木刻,以及旧时进口的彩色窗玻璃。一串串的红灯笼和一挂挂的绿藤叶,将老宅装点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二楼的房间布置为“天赐良缘”的新房模样,梳妆台上有新娘戴的凤冠等。据说在这里拍过电视剧。
前楼的隔间和后天井里,堆满了酒坛,也杜绝了游客上二层后楼的通道。
乌镇菊花坊,开设在林家酒铺所在老宅的第二进房子,即后楼里。我从林家酒铺的边门走出,右手边就是菊花坊的门口。不忙进菊花坊,先走远些,看看老宅的总体外观。怪不得,在林家酒铺里不能上后楼,因为那不是它的势力范围了。
菊花坊的进厅、过道和天井里,都布置着琴棋书画和手工艺术品,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在乌镇很想你”。
店堂里有不少游客在浏览、选购商品,与店外街面上略嫌冷清的人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我觉得是店家的清新文艺范,吸引了年轻游客。
朱家老宅,又名朱家厅,南栅老街上与张同仁宅齐名的老建筑,参观也要支付一元钱。
朱家老宅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晚清时期建筑,从它的门头、天井、前楼就可以看出,虽然历尽百年风雨沧桑,墙面斑驳,门窗褪色,但木雕、木刻依然基本完好,总体上仍然保持着精美、庄重、厚实的气派。
朱家老宅以前开的“朱亨利染坊”曾经名噪一时,是当时乌镇南栅的第二大户人家。如今朱家仍然经营染布坊,老宅的正厅就是营业窗口之一。女主人指着正厅里陈列的各种印花布料、悬挂的各色衣物服饰等,告诉我,她家的作坊在濮院镇。她又说,“朱亨利染坊”的金字招牌,在文革时,被劈成了两半,其中一半表面上的金子都被人刮掉了。
正厅角落里,摆满了老物件,墙上有画框、画轴、木饰件等,桌上有老式收音机、挂钟、电视机,以及老式钱箱、饭桶、米桶等,地上放着老式圈椅、马桶、脚桶、酒坛等等,历史沉淀在这里。
我穿过正厅,走到隔间和后天井继续参观。男主人热情地为我指点摄影的最佳位置和角度,听我将他家与张同仁宅相提并论,有点不屑:张宅产权不是私人的,现在住满了人,而朱宅产权还是他家的,他和老伴在此养老,住在二楼(我顿时打消了上二楼看看的念头)。他对开发和动迁不感兴趣,但靠私人财力,要修复老宅也不是易事,暂且维持现状吧。
和张同仁宅一样,朱家老宅原来也是二进的宅院,第二进也没有保存下来,只剩下一个后院。院里种满花草,姹紫嫣红的很养眼。
最后照例要看一下建筑的总貌。朱家老宅是二层三间的规模,白墙黛瓦,观音兜的山墙。它的南面紧挨着一幢面阔一间、硬山顶的房子,是另一户人家。
福昌桥(浮澜桥),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在浮澜桥港上,长27.4米,宽3.3米,净跨11.3米。相传为明宣德年间浮澜先生所建。明正德十三年重建,因“后人罔知其原”,更名福昌桥。但老百姓不会忘记造桥人的善举,因此民间一直称之为浮澜桥,桥下的河流也因此得名“浮澜桥港”。此桥在当地知名度很高,现为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
浮澜桥两边桥栏上各有6个精美的石狮子,可惜桥南堍的有3个已毁。1939年冬,国军62师在此与运河对岸日军作战,部分兵力以浮澜桥为掩体,向河西日军射击,同时分兵在河西迂回包抄。日军情急之下,点燃民房,以火势阻挡62师。近三百间民房顷刻间化为一片火海。战斗结束时,浮澜桥上血迹斑斑,3个小石狮已被日军小钢炮击毁。
在浮澜桥上看今日河西景象,一座单跨拱桥飞架,名为“红星桥”。
浮澜桥北堍,沿河有木制观景平台,坐满了上海游客,休息、聊天、拍照,煞是热闹。
南栅老街南段
前面已经提到,浮澜桥是南栅的城乡分界点。桥北是“城里”,桥南是“乡下”,朱家老宅的主人告诉我,桥南“没啥看头”。对我来说,“没啥看头”就是“看头”,因为,那里的街道和巷弄还是原住民住着,很少有店铺,没有商业化,恰恰表现了旧时乌镇的老样子。
老街南段的一家茶馆,二层传统建筑,有伸出的大屋檐、凸出的挑檐门头,看样子也是老宅,挂着“免费参观,喝茶请进”的牌子,可惜铁将军把门,不得而入。
老街南段的小巷小弄,老底子的百姓聚居区。
走到南大街的最南端,街面愈发狭窄。一座宅院只剩下院墙,房屋已经片瓦块砖不存,完全消失了。并不厚重的院墙能够保持屹立不倒,倒也是奇迹。
过了老宅遗址,眼前越来越多的是田园菜地。我突然注意到,原来宽阔的波光粼粼的河流,不知何时竟然变成了干涸的河道,河道里还开辟了一块块的菜地,一座跨河的木桥也已关闭废弃了。
我看着堵塞的河道纳闷:浩浩荡荡的大运河怎么到此不通了?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看到路边一棵大树下,一位男子陪伴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便上前讨教。这位先生带着无奈的表情告诉我,河道堵塞已经好多年了,原因是开发东栅、西栅,将运河改道,这一段河流就不用于航运了。他见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就建议我再走下去,去看看前面运河改道后的新河段,还有前面正在施工建造的河坝。我欣然而往。
可是,南大街到此为止,前方没有路了,我便按这位热心人的提示,下到河道里,在河道里走过去,观看了正在钻孔施工的河坝工地,又探访了施工项目部,了解到这里正在建造“市河南闸站”(这条运河支流,因为经过乌镇镇区,是其主要河流,所以称为“市河”)。
河坝工地往前不远,河道里又充满了河水,河边还停靠了几首运送建筑材料的驳船。
继续走下去,终于走到改道后的运河边。河口有一座宏大的管道桥架,横跨在河面上。河边驳船上的一位船工说,看这座桥架的高度,就知道新水坝造好后,这段河道也不会恢复通航。他并非自言自语,而是在回答我这位门外汉。
蓝天白云,绿茵袅绕,宽阔的运河上,不时有货船经过,还有拖轮拉着长长的驳船慢悠悠地通行着,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令人愉悦,心情舒畅。
结束语
看过改道后的运河,原路返回,再走干涸的河道,回到南大街南端的时候,刚才指路的那位先生还在。他是在桐乡工作的,退休后回到南栅,陪伴照顾年迈的老母亲。说话间,他妹妹也过来一起聊。她在乌镇工作,趁双休日来看望母亲。我和这两位孝顺的兄妹,聊了许多,增长了不少见识,关于乌镇生活,关于旅游开发,等等。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了。
归纳一下此行的观感:为什么说,南栅是不一样的乌镇?  一、南栅北段,尚未开发,虽有一些商业化,还是草根们的乌镇。  二、南栅南段:没有开发,保持着原汁原味,就是老底子的乌镇。
要阅读本号其他图文,请点以下公众号名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乌镇南栅的老街和老宅
乌镇南栅(下):乌镇过年漫记之五
下雪中和下雪后游乌镇——一派恰似着古装的雪中古时美女
江苏丹阳南门老街的往事
绍兴最“低调”古镇 风光堪比乌镇 被誉“师爷故里”却少有人知
苏州城区河道桥梁(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