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阳木雕之旅(一)大师风采
userphoto

2023.06.13 上海

关注
东阳木雕之旅
王云飞
第一篇  大师风采  东阳是“工艺美术之乡”、“世界木雕之都“,拥有木雕、竹编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亚太地区工手工艺大师3人、我们东阳之旅的重头戏就是参观东阳木雕顶峰人物陆光正、冯文土,东阳竹编顶峰人物何福礼等三位大师的艺术馆。欣赏他们的艺术,就是看到了东阳木雕竹编的天花板水平,领略他们的风采,就是体会了东阳工艺美术的大神级真谛。
一、参观冯文土艺术馆  我们首先在此行第一天的下午,来到位于东阳木雕小镇的冯文土艺术馆。  冯文土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1944年,浙江省东阳市人,14岁考入东阳木雕技术学校,20岁师从“木雕宰相”黄紫金,31岁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历任东阳木雕总厂副厂长、东阳木雕集团总设计师、东阳木雕技校校长,……数十年的艺术追求,使其成为东阳木雕的领军人物。其子冯晓峰师从父亲,是东阳木雕的年轻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冯文土艺术馆开设于2016年10月,是一幢高大气派的合院式大楼,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门厅、接待厅、艺术陈列室、办公室、会议室、庭院、花园,以及木雕车间、材料间等。庭院里有荷花池、青翠修竹、玉女雕像围绕的品茗小台,花园里有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组织本次东阳之旅的收藏家李老师,与冯文土大师是好朋友。冯大师迎接、款待了我们。午餐后,其子冯晓峰陪同我们参观了艺术馆,观看了冯家两代大师的精美作品。
李老师告诉我,冯大师对艺术的追求非常执着、深入,他擅长人物、动物雕刻,尤其是仕女雕得出神入化,他的艺术特点是雕刻层次丰富,刀法技艺全面,作品充满了浓浓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
我们参观了门厅、接待厅、一楼陈列室、二楼陈列室,冯晓峰的介绍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让我领悟到,坚持创新是东阳木雕能够持续成功、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冯文土大师的艺术生涯就有五大创新。  一是技艺创新: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独创“半圆雕”“自形木雕”“树皮胞雕”“根石雕”等多种新技法,并且做好理论总结,著书立说,有《东阳木雕艺术》等专著。
二是题材创新:他以中国历代名画为再创作题材,将故宫藏画刻在东阳木雕上,通过两种艺术的联姻,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名画木雕”,将平面的名画变成了立体的名画,纸质的名画变成了木质的名画,不但增加了观赏维度,提高了观赏价值,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和收藏价值。
三是选料创新:他突破东阳木雕选料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旧规,对重要题材或重要作品选用珍贵稀少、不易腐朽的名贵木料。例如对“名画木雕”,挂屏选用金丝楠木或红豆杉木,座屏选用金丝楠木或海南黄花梨木;庄重的人物圆雕如“十大名医”,就选用阴沉木或海捞木。这样将国家级大师手艺价值、题材内容价值(如历代名画),叠加于名贵木材价值,不仅作品可以耐腐不朽而长久保存,而且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这也是大师的独到之处。
四是风格创新:他打破了木雕装饰传统的宫殿式旧程式,创建了富有自然情趣的园林式新风格,生气盎然,欣欣向荣。
五是应用创新:他将木雕艺术融入现代中式装饰,拓展了应用领域,设计、施工了数十项大中型装饰工程,造福于社会。其子冯晓峰进一步做了传统与时尚合璧、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尝试,借助电脑科学、信息技术,发展木雕装饰事业。
二、参观何福礼、何红兵艺术馆  我们接着来到东阳城区的树德南路,何福礼艺术馆与其子何红兵的艺术馆并排而列。
何福礼是亚太地区竹工艺大师、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1944年,浙江省东阳市人,14岁进厂学艺,师从竹编艺人马富世,后任东阳市东风竹编厂厂长,……数十年的艺术磨砺,使其成为一代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的领军人物。其子何红亮、何红兵也都从事竹编艺术事业,均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何福礼因事不在,由何红兵陪同我们参观两座艺术馆,观赏他们父子的精彩作品。父亲的展厅,陈列密度很高,朴实而厚重,儿子的展厅,灯火辉煌,时尚而悦目。
在何福礼艺术馆,我同样看到创新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在发展力,有时甚至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存问题。竹编以前都是制作竹篮、竹篓、竹席、竹椅等日用品,随着塑料制品的日益增多,竹编在日用品市场逐渐萎缩,面临被淘汰的境地。何福礼便钻研技法,开拓竹编工艺品,这一首开先河的创新,使东阳竹编再焕青春,乃至今日之辉煌。
李老师说,何大师的艺术特点是擅长立体竹编,造型繁复,技法丰富,编织精致,价值不菲。艺术馆工作人员告诉我,竹编用的最细竹丝直径仅0.2毫米,肉眼已难看清,全凭手感编制,可见其精细之至。据介绍,何大师研发、掌握的竹编技法已有千余种。
在艺术馆的序厅,我们见到墙上“北京故宫修复大师”一列大字。原来2005年起,何福礼勇揭“皇榜”并通过故宫专家的“大考”,历时三年,攻克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竹簧雕刻”技艺难关,修复了乾隆皇帝御书房倦勤斋(竹编部分),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
何大师还有许多大型作品,足见其功力的另一面。例如1983年的竹编《九龙壁》长6.19米、高2.68米;1997年为香港回归献礼的竹编巨龙,长2465米,龙身163节,被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这次我们见到的竹编大象,恰恰印证了他的一个美誉“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
我们还在何红兵艺术馆,欣赏了熔东阳木雕与竹编工艺于一炉的作品,竹木双栖的“跨界达人”何红兵在工艺、题材和造型上的一系列创新,令人印象深刻。
何红兵还邀请我们观赏了他满满几屋子的古老木雕、竹编的收藏品。他说,从少年时代零花钱起,直到工作后的工资积余钱,大多用来淘宝了。后来我在中国木雕博物馆的“生活厅”看到他的收藏品被借用陈列着,不由感叹其艺术追求之持久和深远。
三、参观陆光正艺术馆  东阳之旅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陆光正艺术馆。  陆光正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1945年,浙江省东阳市人,13岁考入东阳木雕技术学校,15岁起师从“雕花状元”楼水明,20岁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后历任东阳木雕总厂厂长、东阳木雕技校校长……数十年的艺术跋涉,使其成为东阳木雕的顶峰人物。其子陆挺也从事东阳木雕艺术事业,现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参观陆光正艺术馆,是此次东阳之旅的最后一个节目,压轴戏总是最精彩的,因为陆大师是东阳木雕的擎旗者,没有之一。我觉得,他也是中国木雕的代表人物,且不说他在艺术界、科技界,以及政协、文史界的数十个职务、头衔,只看他的艺术馆所就知道他的影响力了。这是一个以七层大楼为主的建筑群。大楼的一层有门厅,序厅,左、右展示厅等,二层至六层是接待用酒店式客房,七层有大会客厅、大会议厅等。建筑群的中央是一个小桥流水、亭台玲珑的花园庭院,四周是多幢辅助建筑。这里应该不仅是艺术馆,还是陆光正创作室(公司)的工作场所。
东阳市陆光正创作室副主任徐志鹰(下图合影的左一)安排文员,引领我们先后参观陆光正作品陈列(左、右展示厅)、会客厅、会议厅,以及陆光正非遗传承之路展览、花园庭院等。
李老师说,陆光正大师的设计理念气势宏伟、壮观大气,其作品手法细腻、造型生动、布置巧妙,将圆雕、深浮雕、浅浮雕结合在一起,既有对生活、对自然的领悟,又有书卷之气,可谓是“画中有诗”。
陆光正艺术上的创新,首先是技法创新。他发明了大型木雕拼装工艺,采用多层叠雕和单元雕刻组装的新技法,解决了困扰木雕界多年的大型木雕制品易开裂的难题,突破了东阳木雕乃至中国木雕大幅作品创作的禁区。近年来,又新创了彩木叠雕技法,丰富了木雕作品的色彩和种类。
其次是题材创新,木雕的传统题材是帝王将相、花鸟鱼虫等,陆光正增加了山水全景、人物群像,以及当代热门主题、政治题材等。我们在艺术馆看到的“百年伟业”组画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再次是展陈创新,他突破了台屏式单调组合形式,将作品背景与前景拉开,呈现出舞台样式,背景是东阳木雕的平面雕刻,前景以圆雕人物充当舞台角色。
第四是多元发展,主要有传统木雕工艺与当代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结合,木雕与家具、装饰等不同用途的结合,东阳木雕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等不同木雕类别的结合。通过多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他引领东阳木雕从出口创汇七、八百万元的小工艺,发展成为年产值过200亿元的大产业。
我们还参观了布置在一幢二层小楼里的《指尖薪传――陆光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路》,进一步了解了陆大师的生平轨迹和艺术道路。
观后小结  最后简要归纳一下三位大师的共同点:
1)少年入行,良师引路。
2)不懈磨砺,功成名就。
3)持续创新,引领行业。
4)重视教育,做好传承。  三位大师的下一代,都经过现代艺术高等教育,师从父亲一辈,眼界开阔,善于开拓。他们各有特点,例如,冯晓峰是今古合璧,将传统和时尚结合,艺术和科技结合;何红兵是竹木双栖,融合木雕竹编艺术,人称跨界大师;陆挺是艺产俱佳,重视队伍建设,技能比赛强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2023年6月12日星期一,草于上海)
要阅读本号其他图文,请点以下公众号名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阳竹编艺术
何福礼:当代竹编工艺里程碑
?她坚守30年,只为留住古代文人的这份情怀
74岁大爷用竹子做巨龙,竹丝细至0.02毫米,曾为故宫修宫殿、龙座
雕制艺术(002)东阳木雕(转自工人)
东阳木雕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