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之旅随记(三)

王云飞

  今天是黄山之旅的第三天。经历了前几天的雨水后,昨天下午天气开始放晴,今天更是个大晴天,一大早太阳就照耀在汤口镇上。七点刚过,大伙就兴冲冲地上路了。全团九十三人,情况各异,兴趣各别,有多次上黄山的,也有初次到皖西的,有喜欢登山的,也有偏爱休闲的,有钟情黄山四绝的,也有青睐徽建古韵的。于是,经统一安排、分别组织,变大团行动为小组活动,兵分五路,剑指四方,足迹遍印黄山上下,欢笑满撒徽州大地。

  第一路 攀登天都峰:汤口镇 > 慈光阁 > 玉屏楼 > 蓬莱三岛 > 天都峰 > 蓬莱三岛 > 玉屏楼 > 慈光阁 > 汤口镇。

  第二路 西海大峡谷:汤口镇 > 云谷寺 > 白鹅岭 > 始信峰 > 北海 >  排云亭 > 西海大峡谷 > 天海 > 玉屏楼 > 慈光阁 > 汤口镇。

  第三路 黄山传统游:汤口镇 > 云谷寺 > 白鹅岭 > 始信峰 > 北海 > 排云亭 > 光明頂 > 玉屏楼 > 慈光阁 > 汤口镇。

  第四路 休闲温泉游:汤口镇 > 浮溪猴谷 > 黄山温泉 > 汤口镇。

  第五路 徽州古村游:汤口镇 > 西递 > 宏村 > 汤口镇。

  笔者此前七游黄山,其中五次上了山,但从未登过天都峰,非为天雨,即因封山(天都峰与莲花峰,每五年一,轮流封山休养),可说是游遍黄山景,独缺天都峰,这次就加入第一路小组。因此本篇所记自是以天都峰为主,同时也记录其他各路的一些景点简况和旅友留影。全篇包括:西海大峡谷、浮溪猴谷、黄山温泉、西递宏村,以及天都攀登的一些内容,如玉屏楼、蓬莱三岛、千步天梯、鲫鱼背、天都绝顶等。

1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是黄山风景区内有名的大峡谷之一,位于西海排云亭以西,是由石柱峰、石床峰、薄刀峰、丹霞峰、松林峰、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山怪峰围成的峡谷空间,占地约16.5平方公里。西海大峡谷是黄山风景区公元2000年才开放的处女地,其景色之幽奇、峻秀、瑰丽,胜过黄山其他已开发的景点。自排云亭向西,进入峡口后,一路都是陡峭直下的山路,以及盘桓在断崖和峭壁之间的栈道,真是有点险峻刺激、幽深骇人。不过,当你看到这里悬崖耸立,沟壑蔓延,奇石嶙峋,山洞幽深,植物繁茂,溪水清澈,既有千仞壁立、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有群峰竞秀、巧石如林的诗情画意,可以说是无处不景、无景不奇、步移景换、目不暇接,就会觉得太值得了。

  西海大峡谷自峡口到峡底,距离约4公里,高差约400米,徒步下行约需2小时。步行途中经过一环、二环,这两个环路都有一边贴近悬崖,险而景美,另一边缓而观景效果稍逊,游览时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下到峡底后,可在排云溪乘坐地轨缆车上到天海,继续其他景点的游览。

  朋友们在西海大峡谷的留影。

2 浮溪猴谷

  浮溪猴谷位于黄山风景区的西南部,距黄山南大门约6公里。峡谷里生活着数群被国际学术界列为独特品种、被我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黄山短尾猴,这些与人类基因有98.8%相似的小生灵,为黄山仙境增添了几分生气。峡谷内还有众多的瀑布、溪泉、彩池、冰臼等美景。在这里悠闲漫步,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尘世的纷扰,在大自然的朴实美好中放松身心、养性怡情。

  朋友们在浮溪猴谷的留影。

3 黄山温泉

  黄山温泉是黄山“四绝“之一,古名朱砂泉,位于温泉景区的紫石峰南麓,汤泉溪北岸。已有千年历史的黄山温泉,自古享誉九州。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无硫,泉水清澈,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可饮可浴。黄山温泉馆内有数十个形式各别、功能各异的温泉汤池,有如镶嵌在山间的碧玉,与四周的小桥、流水、松柏、竹林融合在一起。朋友们浸泡在汤池里,或闭目歇息,或三两闲聊,放松身心,舒展筋骨,当然还不忘合影留念。

4 西递宏村

  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黄山市黟县,是皖南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西递整体上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绵延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更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朋友们在这里参观古村落,欣赏古建筑,信步于老街古巷,徜徉于河畔渠边,好不惬意。

5 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海拔1810米,因古称“群仙所都”,是谓天上都会,故名。天都峰的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属黄山第三高,但是其山体险峻奇峭,拔地摩天,卓立地表,是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观的,堪称“黄山第一峰”。古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民谣云:“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所以,游黄山必游此峰也。然而,自古以来,天都峰一直是险峻难登。1937年建设了长3里、高300米、有1564级台阶的登峰梯道后,游客方能安全登顶。但登峰梯道坡度很陡,登山者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接近顶峰处有一段长10余米、宽仅1米的“鲫鱼背”,最陡处坡度达85度左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游客至此无不战战兢兢,因此老年人一般不宜攀登。我们这次第一路小组的16人,都已年过六旬,其中4位更是古稀之年,之所以愿意攀登天都峰,全赖三大因素。一是天公作美。当天是不冷不热,气候凉爽,艳阳高照,蓝天如洗。其实前两日的雨水真的是将天空洗净、洗蓝了。二是团队协作。一行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特别是笔者虚度七十,膝关节又不好,伯均、跃跃、新光等一路前导、殿后,在山路陡直处不忘提醒、护持,令人感动,也令我力道倍增。三是量力而行。这次登天都峰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慢行慢游,且行且歇,不使疲劳累积。终于,夙愿得偿,笔者的八游黄山,在天都峰达到最高潮。

5.1 玉屏楼

  今天早上七点出发,自太平到汤口的寨西,然后乘坐景区交通车,到达慈光阁。这里是黄山南大门的入口处,我们在此乘坐玉屏索道的缆车上山,到达玉屏楼。此行登天都峰的路线是:玉屏楼 > 迎客松 > 蓬莱三岛 > 一线天 > 小心坡 > 老道口 > 千步天梯 > 鲫鱼背> 天都顶峰。

  玉屏楼是黄山玉屏景区(又称前山)的中心,位于天都峰、莲花峰之间。其风景集黄山之大成,有黄山绝佳处之称,其左侧有迎客松,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

5.2 迎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在玉屏楼左侧的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树龄已有800多年,名冠黄山“十大名松”之首(注1)。迎客松的一侧枝桠伸出,犹如伸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方,姿态优美。

  观赏迎客松后,顺着其右侧的台阶小道下山,向天都峰脚下的老道口进发。

5.3 蓬莱三岛

  走下迎客松右侧的小道,来到一个山坳,迎面可见三座参差不齐的小石峰相拥而立,峰巅似剑,峰上奇松挺拔,形态各异。每当云雾缭绕时,峰尖微露,似海中的小岛,故名为“蓬莱三岛”。

5.4 一线天

  继续下行,有一道山壁夹成的狭长石巷,窄处仅0.5米,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若非子、午,不见月、日,是谓“一线天”。在“一线天”旁边还有一道“新一线天”,宽度稍大,坡度稍缓。

5.5 小心坡

  通过80多级台阶的一线天后,是渡仙桥和小心坡。小心坡是一大片光滑、陡削的石坡,在其右侧有一个观景台。我们在观景台稍息,欣赏周边的美景。

  小心坡观景台的右下有一块名闻遐迩的黄山奇石“蒲团石”。这是一块直径约4米的圆形平面巨石,就像古人用来跪坐的蒲团。有人作诗云:“石似蒲团历万年,从来未见客参禅,若能十载心如铁,坐破仙机悟大千”。我们一行的女士们,有的在此扬臂起舞,为黄山之行欢呼;有的在此虔诚打坐,为黄山之行祈福。


5.6 老道口

  老道口在玉屏楼和天都峰之间的山坳里,是攀登天都峰的入口(注2)。在小心坡观景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老道口的小广场、巍峨的天都峰,以及竖直向上的登山梯道——千步天梯。

  下了小心坡,来到老道口。在小广场上,回头看看方才走过的下山路,从玉屏楼到此,标准用时应为20~30分钟,我们走走、停停、观景、拍照,大约用了一个小时。

5.7 千步天梯

  自老道口登天都,是一条长度1500多米、高度300多米、有1564级台阶的登山梯道,笔者称之为“千步天梯”。千步天梯的坡度较陡、台阶的踏步很高,虽然旁边有绳索护栏,上山还是比较艰险,很是费力的。登山者多是手脚并用,有的甚至四肢着地的攀爬,有些年轻人也是如此,战战兢兢的。我们一手撑着拐杖,一手拉着护栏绳,虽然走得慢,但还是比较稳当的。

  在沿途节点处多歇歇,时而留个合影照,时而拍些个人照。

  天都峰的登山路素有“三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美誉,一路上设置了不少观景点。因此,登山途中,不妨多做停留,多看风景,莫赶时间,莫赶路。

  登天都峰的途中,可以近距离观赏黄山奇石“松鼠跳玉屏”的另一面(见下图)。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在玉屏楼看到的“松鼠跳玉屏”(见下图)。

  登天都峰的途中,还可以看到著名奇石景观“童子拜观音”(又名“童子石”)。

  在千步天梯上,遥望玉屏峰、玉屏楼。此时才看清从玉屏楼下来的山路原来也是如此之陡直,换言之,下午原路返程时,还要爬上去的,又是一番考验。

5.8 鲫鱼背

  在千步天梯的顶端,海拔1770米处,有一段长10余米,宽仅1米的石矼,自上而下的坡度达85度左右,远望之,形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鱼之背,名为“鲫鱼背”。这是登顶的必由之路,虽以奇险著称,却是无法回避。

  鲫鱼背的两侧都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不过听朋友们说,其危险度似非当年,以前鲫鱼背的两侧钉着的是低矮的铁链,他们都是拉着铁链爬过去的,若遇风吹云涌,感觉就像山摇石动一般,无不心惊肉跳。如今,鲫鱼背上是高及人腰的双道粗绳护栏,尽可直立扶绳而过。今天风和日丽,过鲫鱼背更是有惊无险,但可以推见,阴雨天此地还是很危险的。

  鲫鱼背俯瞰风景一瞥。

  通过鲫鱼背,即使不是第一次,也是激动难抑,不妨举臂欢呼。


  鲫鱼背旁边的黄山奇石“仙桃石”。

  继续向上,登顶还得爬高40米,相当于再爬十三层楼。

5.9 天都绝顶

  天都峰的峰顶状若一个小石台,其上人头济济。随着人流依次登顶的顺序是,先在一个悬崖边拍个照。接着在伴着“黄山最佳摄影点”标牌的松树前留个影。据说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探海松”就在天都峰上,不知是否此君。

  最后登顶前还要留个影,记住这冲刺成功的时刻。

  终于登顶了,欢呼吧!虽说年过甲子,与世无争,但是老有所乐,还是可以挑战自我的,在亲近大自然中,还是会有胜利的愉悦的,就像今天在天都绝顶上体会到的。这无疑也是我们意志上和精神上的一次登顶。


  在天都顶峰,俯瞰群山,只见广袤大地,百峰竞秀,杜鹃绽放,奇松峥嵘,不由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群山小”的千古名句,心中也不由涌出几句东施效颦之语:

  千寻天都登今岁,

  一矼最险可摘桂。

  七旬老翁与天会,

  八方纵览群山醉。

5.10 送客松

  完成天都峰的登顶,回到玉屏楼已是下午三点多。看来原来安排黄山之旅的第二天上午,以半天时间游览天都峰的计划,不太适合于老年人。从玉屏索道下山时,有玉屏楼右侧的“送客松”为我们送行。“送客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高4.8米,其树身微倾,枝叶侧伸,恭恭谨谨地为离去的游人作揖送客。我们回眸,我们感佩,黄山,我们还会来的!

  最后,以于立先生所著之贺诗,作为本记的结束语:

  只为宿愿化峥嵘

    —— 祝贺十队老知青们登天都壮举

  万仞天都傲群峰,

  鲫鱼背上恐踩空。

  绝壁悬崖千级登,

  当年登顶也称勇。

  四十九年岁月风,

  难阻知青恋劲松。

  白头携手人蜂拥,

  只为宿愿化峥嵘。

  一绝天下白云中,

  高山流水亦动容。

注1:黄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是黄山的标志。

  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2005年冬天枯死,后于玉屏楼右翼找到候补松树)。

  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

  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

  麒麟松:位于清凉台

  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

  接引松:位于始信峰

  连理松:位于散花坞与始信峰中间。

  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

  龙爪松:位于始信峰。

注2:登天都峰的入口

  登天都峰的入口,除了老道口,还有一个新道口,是1984年开辟的登天都新径。如果在慈光阁不坐缆车,而是徒步上山,则经由半山寺,到新道口,再从新道口上天都峰,然后可以从老道口下天都峰,接着经由老道口赴玉屏楼。徒步进山者,如不上天都峰,则在新道口,径直走向老道口,接着赴玉屏楼可也。

笔者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山自助旅游登山线路推荐
黄山 · 玉屏楼
黄山雾影
73岁登上黄山天都峰
吴长根:《回想那年游黄山》
看完这篇攻略,一天玩转黄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