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转载于《温县发布》

作为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智慧魅力。北京时间2020121720:3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市领导擂响得胜鼓

欢呼这一神圣时刻

这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刻,让陈家沟成了欢乐的海洋,汇聚在这里的来自全国各个流派的拳师们欢呼雀跃,热烈庆祝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刻,也让全球太极人聚焦陈家沟欢乐行拉开了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系列活动的帷幕。市领导刘涛、宫松奇、王付举,县领导毛文明、李培华、李备战、胡义胜、郑爱珍、朱保平、陈宁、孙启卫、王咏生、任红星、史玉龙等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活动现场

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的举行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项会议正式公布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时。这场盛会,是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太极拳7大社区所在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谋划组织的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活动现场

当晚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流光溢彩、惊艳炫目,古朴厚重中更添气势恢宏。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之全球太极人聚焦陈家沟欢乐行活动在这里举行。在大树参天、绿水幽幽的东沟创拳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为大家讲述了陈家沟和太极拳的故事,并进行了行云流水的太极拳表演;在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武学社,人们探寻了杨露禅学拳的传奇故事……随后大家共同观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结果宣布现场的实时画面,欣赏了深邃凝重,古朴典雅,粗犷豪放,气势磅礴的得胜鼓表演。在太极拳祖祠内,宏伟壮观、威武雄壮的鼓乐和美轮美奂的千人太极拳交相辉映,更具一种震天动地的力量;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太极人的欢欣鼓舞和对祖国的深切祝福。最后,精彩的无人机表演拼出太极拳好等字样更是将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

系列活动将持续到25日,包括太极拳七彩花车巡演活动,太极拳传承发展新闻发布会,陈氏太极拳展演暨开幕式,和氏太极拳展演,杨氏太极拳展演,武氏、吴氏太极拳展演,太极拳保护传承发展座谈会,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开幕式,李氏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展演,太极拳六进活动开幕式,太极拳六进活动颁奖仪式等。届时,融四海同贺”“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三个篇章、结合声光电等现代舞美打造的太极拳的视听盛宴将在陈家沟上演。

动现场

据悉,太极拳是我省第一个牵头申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陈家沟村由陈王廷创编以来,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个流派,现有80多套拳术、器械套路和20多种推手方法,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得到不断丰富,传遍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达到数亿,成为一项国际化健身形式。文化和旅游部将太极拳列入201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中,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的太极拳申遗相关材料进行完善修改,并按时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在太极拳的挖掘保护、文化传播、对外交流、文旅融合、传承培训、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卓有成效:扎实开展调查及建档工作,对太极拳相关历史文献和珍贵史料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建立了太极拳数据库;多渠道推动传承教学,目前太极拳已成为焦作市中招考试必考科目,并纳入温县中小学教育必修课程;注重整体保护,认定温县太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展整体性保护工作;多渠道宣传推广,“一赛一节”“一带一路太极行”等推广活动叫响了“太极功夫”;加强协同合作,与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共同行动,保护该遗产项目。

活动现场

作为太极拳的娘家,早在2007年,温县就分别被中国民协和中国武协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近年来,围绕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这一战略目标,温县在太极拳传承保护、推广普及、产业发展、人才振兴等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探索:以传承保护为灵魂,通过举办太极拳研讨论坛、开展太极拳文艺创作、加强太极拳展馆建设、强化太极拳项目支撑,深挖了太极拳内涵;以推广普及为抓手,通过聚焦赛事、加大推广力度,聚焦名师、发扬传统文化,聚焦六进、夯实群众基础,扩大了太极拳影响;以文化产业为支撑,通过大力实施太极拳战略,积极发展太极拳 文化,积极发展太极拳 旅游,积极发展太极拳 康养,以武太极引爆文太极,筑牢了太极拳基础;以人才振兴为保障,通过构建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太极拳武术培训产业体系,实施大师回归工程,制定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培养制度和计划,为太极拳的发展壮大储备了人才力量,推动了太极拳振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原创)
分类分级保护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网
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座谈会在京举办 · 中国民俗学网-中国民俗学会 · 主办 ·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