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润物细无声,拉开湖南人崛起序幕的千古名臣陶澍(二)

导读:

陶澍意气风发地进京参加“会试恩科”,想不到却折戟沉沙,名落孙山。囊中羞涩被客栈扫地出门后,陶澍不得不“卖字谋生”,却不想因此偶遇访友途经的大清名臣纪晓岚。得益于恩师纪晓岚的悉心点拨和谆谆教诲,陶澍如虎添翼,学问日益精深,对会试胜券在握。


(接上期)

恩科折戟    偶遇纪昀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选拔考试的最高层级(殿试基本是等额入取)。因考试时间设在春天,故会试又称为“春闱”。会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考场设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内。清代会试主考官四人(明代为两人)称为“总裁”,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或者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兼各部部长)、副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副书记,古代这种官职都需要进士出身)以上的官员充任,由礼部(教育部)推荐主考官人选,最后由皇帝指派。

此外,还有会试同考官十八人。明代初定为八人,以后有所增加,多时曾达二十人,基本上由翰林充当。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和乡试一样。

因为科举是国家的“抡才大典”,所以考试纪律极为严格,很多科考作弊案都会导致考官被抄家灭族,而考生则终生不能为官。这种严格程度跟今天的高考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不可同日而语。

会试分为三场举行,三天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三场考试的内容分别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主题方向与乡试相同。

一般来说,乡试和会试都是三年一次。但是遇到国家喜庆或者特殊时期,皇帝会特批多举行一次考试,称为“恩科”,以彰显“皇恩浩荡、为国取贤”的意思。

按照规定,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嘉庆六年(1801年),皇帝决定增加一次会试,史称“辛酉恩科”,这就为陶澍多争取了一次考试的机会。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陶澍这次意气风发地进京参加“会试恩科”,却出乎意料地马失前蹄、折戟沉沙。

陶澍原本在湖南家乡名气很大,广受称道,亲朋好友都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夸下了海口,认为肯定会“一举成名天下闻”。

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连贺礼都先收了”。想不到名落孙山,陶澍如坐针毡,哪里还有脸回去面对“江东父老”。

于是,陶澍决定留在京城再博一把。第二年的“壬戌科会试”才是正科考试,而恩科相当于是皇帝突然增加的“彩蛋”。

此时陶澍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考不上进士绝不回家”,关键是他丢不起这个脸哪!

但是,陶澍很快就要面对一个很多寒门子弟都要面对的问题:囊中羞涩。通俗地说就是——他马上要吃不上饭、交不起房租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为陶澍的自信满满,所以他当时上京赶考时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准备,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可能”。

所以说,思想成熟的一个体现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孤注一掷,任何事情都有两手准备。

二十三岁的陶澍到底还是“图样图森破”,现在终于自食其果、进退两难。于是,在每天挤出笑脸面对客栈店小二难看的讨债面孔之后,终于有一天陶澍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

陶澍拿着自己很少的行囊,一个人走在宽阔的京城大街上,感到有点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沿着街道信步而走,直到坐在一个小巷边的青石板上。

冰冷刺痛的感觉从臀部传到大脑让陶澍的脑子有点清醒,此刻他的肚子也开始传来咕咕叫声。

陶澍一个人呆坐在青石板上,看着小巷里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不禁心想:天无绝人之路,不管下一步要怎么走,先填饱肚子再说。

于是,他用身上的最后一点钱吃了一碗羊肉汤面。在饭桌上捋了一下思路,终于决定把中举时长沙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送给他的名贵砚台当掉,以解燃眉之急。

然后,陶澍租了一间民房,并开始了所有贫寒士子都会从事的光辉事业——“上街卖字、代写书信”。却想不到这个冥冥之中的无奈选择,却让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

陶澍安定下来后开始了自己的“卖字”生涯。虽然他的字写的很好,对联和书信水平也是一流,但是人生地不熟,短期内他的小摊子是很少有人问津的。

几天之后他的摊位还是门可罗雀,只能是饥一顿饱一顿。他一边白天苦熬日子,一边晚上还要努力备考,日子过得简直跟黄连一样,差点弄得他都撑不下去了。

不过幸运的是,这时代没有城管,而且衙门对小摊贩也比较宽容,否则他连摊位费都交不起,卷铺盖将是唯一选择。

这一天,陶澍忍住饥饿,努力收摄精神,专心致志地书写对联。突然一个相貌清矍、气质非凡的文士来到他的摊位前,站了良久之后开始与他攀谈起来。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纪昀(纪晓岚)。

一见如故    忘年之交

纪昀是什么人物?南山君可以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可不是像电视里描绘的那样,整天只知道“插科打诨、拍乾隆马屁、讥讽和珅”的笑星,而是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超级牛人。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他祖籍河南商丘,是当地名门望族,明朝初年纪家被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迁大姓实畿辅”的政策弄到了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定居。

纪昀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历任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兼国防部长)、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兼教育部长)、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博览群书,擅长于诗书文章、考据训诂(学宗汉儒,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

任官五十多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时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著有的《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其它的先不说,光是《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一职就足以让纪晓岚名垂青史、流芳百代。虽然因为清朝“文字狱”,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被人为毁坏了很多言论对清廷不利的书籍,造成文化届的千古遗憾。

但不管怎样,《四库全书》依然是可以与《永乐大典》比肩的民族历史文化瑰宝,而纪晓岚则是与解缙这个“明朝第一才子”齐名的“清朝第一才子”。这一点基本没有争议,足可见他的智商和地位之高。

这一天,纪晓岚刚好休沐(古代官员的法定假日,相当于今天的周末休息),就到朋友家拜访。回家的时候他决定步行,到街上逛一逛,体察一下民情。

想不到这一逛,却让纪晓岚看到了一位“当街卖字”的寒门士子,字体出众,气质非凡。中国古代文人都有爱才的传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纪晓岚就上前与摊主小聊了几句。

陶澍当时正处于“虎落平阳”的状态,遇到有人对他感兴趣,如遇知音,马上口若悬河,巴拉巴拉地把自己遭遇的来龙去脉说个一清二楚。

纪晓岚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举人,会试落榜才不得已卖字为生。两人越聊越投机,纪晓岚看到陶澍也是满腹经纶,谈吐不俗,就邀请他去自己家里坐一坐。

陶澍有点为难,心想:今天的生意还没有开张呢。自己口袋里的钱可不多了。随后又想到:管它去死,反正今天看来也没什么生意,不差这一天。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说话投机的忘年之交,还没有聊尽兴呢,今天休息半天再说(文达公访友归途偶遇文毅,一见如故,邀之畅谈,遂行之)。

想不到陶澍跟着纪晓岚边走边聊,来到他的家门口一看牌匾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自己的偶像——文坛泰斗纪晓岚啊!

一瞬间,他马上从之前口若悬河的“开屏孔雀”变成谨小慎微的“胆怯鹌鹑”。纪晓岚看到陶澍突然反差这么大的表现,哈哈大笑,也不勉强,而是把他带到会客厅坐下,让家里的仆人端上好茶。

谆谆教诲     悉心点拨

纪晓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有些严肃地对陶澍说道:“子霖啊,通过今天跟你的短暂交流,我们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忘年之交。我发现你满腹经纶,才华很高。

但你的缺点也很明显,年轻气盛、恃才自傲。所以你还需要仔细磨砺,未来才能当大用。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非常多,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都一事无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陶澍闻言,满脸通红地站起来恭敬回答道:“纪中堂,学生才疏学浅,前面口无遮拦,有些冒昧,不到之处请您原谅,这个问题还需要您多多指点(晚生愚钝,前辞孟浪,还望中堂谆教)。”

纪晓岚捋了捋胡须,略略颔首,微笑地说道:“今天我们是在家里说话,你就不要这么拘谨了。而且你也还没有进入官场,就不要称呼中堂了,叫我先生吧。

子霖啊,既然我们有缘相识,作为一个在学问场和官场都混了大半辈子的人,可以说有一些成功的地方,也有过许多的失败和教训,就跟你谈谈我自己多年以来总结的一些观点和经验。

第一,永远不要恃才自傲,而要学会外圆内方。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个,是发现你很像我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你却不知道我是经历了多少挫折才走到今天。

我的科考经历与你类似,少小闻名乡里,乡试夺魁、解元及第(第一名)。我自负才高,旁若无人,所以也就导致了第一次会试的落第。

这一点你与我极其相似。所以,你如果不想未来一事无成,就要进行深刻的反省(君子外圆内方,惕醒傲物之性)。

第二,为人处世永远不要走极端,中庸之道才是我们文化的精髓。这世界上很少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所以你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做好两手准备。

尤其是在官场上,切忌话不要说的太满,那样就会失去回旋的余地,最后导致自己的难堪甚至处境艰难。这一句话,我希望你一辈子都能够记住,明白吗?(处事忌满,宜深究中庸之道)”

陶澍闻言肃然,知道这是纪晓岚的肺腑之言。自己与他才相识一天,他就能这样对待自己,让陶澍深感到“知遇之恩”。

于是,陶澍对纪晓岚更加发自内心地充满尊重。两个人又谈论了一些学问上的事情,气氛很融洽。通过进一步的交流,纪晓岚认为陶澍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未来前途远大。

纪晓岚又说道:“子霖,你的学问和才华都不错,现在只是欠缺历练罢了。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可能还在我之上。”

陶澍诚惶诚恐地说道:“先生您过奖了,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您是学术界和官场的'泰山北斗’,是我的人生偶像。我怎么敢与您比肩呢?”(公为泰山北斗,小子终生敬仰膜拜,万不敢与公比肩)

纪晓岚闻言摆一摆手,有些萧索地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也只不过是痴长几岁而已。现在精力不济,日薄西山,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算了,不谈这个话题。”

他接着说道:“但是,你目前还没有进入官场,奢谈伟大志向为时过早,现在你的第一步是要考上进士。同时,要争取好名次才能够进翰林院学习、养望。按照官场的潜规则,只要你能进入翰林院,凭你的能力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不宜过早论志,宜登第早入翰林,则大事可济)。

你恩科考试不顺利,没有关系,明年才是正科。所以,你的当务之急是好好准备考试。你千万不要小看天下人,古往今来有多少大才都蹉跎于此,折戟沉沙呀。(宜自省,以备来年)”

(篇幅所限,留待后述)

下期导读:

陶澍会试中第,殿试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导致一波三折?恩师纪晓岚和父亲陶必铨的先后病逝如晴天霹雳,让陶澍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打击。在丁忧的几年时间里,陶澍主持醴陵书院会产生什么样的深刻思考?他又是怎样为自己的未来人才战略布局?

请看下期文章《润物细无声,拉开湖南人崛起序幕的千古名臣陶澍(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和珅、纪晓岚、刘墉三人的真实关系,是这样的
为什么纪晓岚短短16字的一句话,就让老太监羞愧自尽?
纪晓岚轶事
【新提醒】纪晓岚与楚州勺湖公园
清」纪晓岚:凭对子得乾隆宠爱,被贬新疆三年,得嘉庆器重,赐号文达
清代的科举考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