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俺家有匹枣红马儿(散文)

张万强/文/图

人都说马通人性这一点都不假。我家那匹马离开我几十年啦,可至今令我十分眷恋。因为在最困难时期使它帮助过我,虽然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活在世上,但它依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们家那匹枣红马来自内蒙,因为那地方的马驹比内陆的要便宜的多。是生产队里八十年代集体统一从内蒙买回的。那匹马虽小长得很精致,个头不高,不足五尺,也不大,身长不足七尺。清一色的毛发非常纯净,眼若铜铃,炯炯有神,尾巴长而翘起,很有气质,惹人喜欢。它是我们家生产队散伙分家时抓阄抓到的。

那马因为产自内蒙,性子野,刚到本地时根本不适应,不会拉犁、拉耙更不会拉车。但在父亲一段时间的调教下,慢慢学会了接受。有时也有耍性子尥脚子的时候,但总体是温顺的。我会使牲口还得益于父亲的影响,因为集体化时,为了挣工分,节假日常常跟犁拾红薯。父亲抽机会总让我尝试着学犁地。时间长了自然就顺手啦。而且生产队那时候父亲经常用牛拉铁轱辘车往地里送粪,我不上学没事的时候常常陪父亲出车,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赶车。

我之所以很感激那匹马、怀念那匹马,就在于我经济拮据,最困难时期是它帮了我。

我刚结婚的时候日子很紧吧,那几年天旱加之我们队水利条件差,一年分不到多少粮食,即是红薯片、玉米的主粮也分得少之又少。1986年父母分家时我们只分到了一冈的小麦,不足300斤,要知道那可是我们一家三口全年的口粮,况且那时候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和收入。

八十年代中期,铝制品、胶制品还不多,我们村做瓦盆的生意还能行得通。于是冬天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做瓦盆的买卖。可过去做这样的生意老辈们全凭的是肩挑人拉,不仅走不远,更赚不到钱。因为我们村地处山区,出了门就是坡坡岭岭、沟沟坎坎的。不用说那个费劲。于是就想到了用马拉架子车代替人力。

见过瓦盆的人都知道那是易碎易烂的物品。如果用马拉车,快不得、激烈震动不行,一旦马儿不听使唤,一车子瓦盆可就惨啦。对此,干了一辈子牛把式的父亲就不赞成这样做,但为了节省力气为了能跑得更远卖出好价钱,还是决定冒一次险。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找来好多麦秸和玉米秸包之类的柴草用心将瓦盆进行包装铺垫,直到自己认为可行。

卖瓦盆游乡对于我来说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为了学到经验,我专门找本家哥们一同前往。做生意选路线很重要。按照本家哥的想法,越是路赖的地方越是人去的少的地方就容易卖,况且越往北山里走,有煤矿的地方就越有钱,瓦盆就好卖。于是我们选定了坡池、鲁沟、老君堂这些有煤矿的村。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套好了马车,本家哥们没有牲口,平素出去全靠人拉架子车,但我看他上坡很吃力,就劝他把架子车拴在我的马车后帮他拉捎,以减少他的体力消耗。因为从我们村出发到坡池村少说也有八里地,而且是一路仰脸坡,甭说拉东西,就是空车子,连坡池村的大坡也很难上去。但对于马的体力来说,拉这点东西就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两车重量也超不过500斤。其实真正担心的是马儿能不能给我这个面子、听话,不耍性子不给我惹事。于是我把缰绳拉的老紧,生怕它蹿一下遇到路赖一车盆就会遭殃。

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没想到马儿还真通人性,非常听号令,八里多的山坡路走得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稳稳当当,结结实实,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加之一路上边走边和本家哥们仔细探讨卖盆经验,不知不觉,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就到了目的地—坡池村。到了地方我和本家哥只好分街道吆喝,分手时本家哥还吆喝了两嗓子让我学着做。好歹我小时候在学校都上过舞台并非老怵场,遇到没人的地方一攥劲,“卖-瓦-盆-子”就喊了出去,多亏我唱过戏嗓门也亮还真把人给喊了出来。一回生两回熟喊顺了口也就适应啦。

卖盆的同时最让我操心的仍然是马儿是否能听话不给我找麻烦。事实证明,这些仍然是多余的。遇到老乡谈生意就得找地方先给马儿找个地方拴住,要不然瓦盆一旦掀开,马儿不听话一动,就容易烂掉,没想到它非常的配合,即便有生意遇到没有拴马的地方,马儿照样听从号令,一动不动的等主人把生意谈完。就这样,这一天的生意很顺利,一车的瓦盆待游到鲁沟村天不黑就全脱手啦,倒是本家哥的瓦盆还没卖完,用本家哥的话说,“行,你真行,第一天卖盆就出师啦,今后可以单独行动啦!”但我心里清楚除,除了自己的努力,马儿的功劳还真不小。一车盆这么远的路不是让马驮着光空车子我拉一圈就累毁了,况且马儿没给我捣蛋就是最大的帮助。

第一次做买卖旗开得胜,一天下来除去本钱净赚近9元,要知道那时候一斤酱油才一毛五分钱呢!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那一冬走东串西,跑南闯北,终于有了后来的10多趟生意。那时候往北最远的跑过伊川县的百元村、丁留街,最南端去过温泉的赵庄,东边的庙下神沟、罗庄,西边汝阳县的陶营,走过的里程无法统计,远的来回有七八十里,近的也有三二十里,因为有了这段生意,才帮我度过了婚后最困难的时期。

那段日子,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赶陶营集会。一段时间听人说陶营集盆卖的很快,而且价格可观,于是决定去一趟。可陶营离俺村有40多里。为了赶路程,那天早晨,爱人五点就早早的起了床,给我做了饭,待我吃过,一切收拾停当,套上马车出发,对面还黑的看不见人影,就这样马儿陪我上路啦,走这条路我知道,过了白龙潭到汝阳大安新村有段路石头老多,坑坑洼洼,非常难走,弄不好就会把一车瓦盆给砘坏啦,我的心揪得很紧,生怕出点问题,这时的天依然漆黑,人眼看路面就有点模糊。谁知道那马儿特别的通人性,竟心领神会,不急不躁,躲过了一个又一个坎,一个又一个坑洼,稳稳走过了那1公里,被称作“气死人”的山路。

过了大安通向陶营要么是砂石路要么是沥青路,走的很顺当。就这样用了近2个多小时的时间便赶到了目的地,摆了摊,拴了马。实指望今天交个好运早点卖完往家赶。没想到这里的人经济也不富裕,瓦盆卖的臭迟。直到下午四五点钟,瓦盆还有三分之一没卖完。迫不及待收了摊,这时候我打听到走南边汝阳县的香岗营、临汝镇冯店,不仅路好走,沿途村庄多,便于把剩余的货给卖掉。

于是我沿途一个村一个村的呦喝着直到跑了三个村子才卖完最后的货。可这时刚刚进入临汝镇的红瓦房村,天已完全黑了下来。而离家的路足足还有20多里,此时,一天的劳累已经使我精疲力竭,何想马儿那,但又心疼不得路毕竟得走,为了节省体力我只好忍痛割爱,干脆坐上车让马儿拉着走,只是手里还攥着缰绳。

夜已经很深啦,月亮也升了起来,天气格外的清冷,田野里一片宁静,马蹄踏在油路上有节凑的嗒嗒声格外的响,我竟然不知不觉的睡着啦,大约一个多小时过去,是迎面过路汽车的汽笛声,把我从熟睡中惊醒,待我醒来,看看手表,竟惊讶地发现时间已经到啦深夜快11点钟,马车已经到啦离家仅有一里之遥的妙水寺。通过这件事情,不得不使我对我家的马儿更加另眼看待,不得不佩服他的灵性和记忆。

那些年村里还很少有农业机械,大牲畜依然是农村耕作的主要力量,我们家的那匹枣红马,即拉犁拉耙又拉车,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庭服务着、奉献着。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7年,母亲患上了食道癌,后来突然有一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无奈竟把马儿给卖啦,为此,我整整难过了一阵子,直到今天我每每想起那匹马就有种深深怀恋的感觉,既有歉意又有失落,但这些都成了我永久的回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访谈 | 王选:用文字在泥瓦盆里发面的人
红马鞍(蔡永平)
🌛推荐 | 跑马锦江河畔(文/莫开强)
曹多勇:大限|天涯·新刊
长篇连载||丁新举:终身大事(一)
破瓦盆植菖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