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黎明:《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三)


张黎明:《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一)

张黎明:《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二)

五、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落差,到底有多大呢?

对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思想性与艺术性上的落差,红学界的争论可谓是硝烟四起,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至今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是对后四十回的价值完全否定。

早在清乾隆时期,裕瑞就在其著作《枣窗闲笔》中说:

此四十回全以前八十回中人名事务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颇似一色笔墨,细考其用意不佳,多杀风景之处,故知雪芹万不出此下下也。……四十回中似此恶劣者,多不胜指,余偶摘一二则论之而已。且其中又无若前八十回中佳趣,令人爱不释手处,诚所谓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乃用之滥竽于雪芹原书,苦哉!苦哉![42]

当代红学家中,以周汝昌先生为代表,对后四十回也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在其著作《红楼梦新证》中认为,后四十回,“拿来和曹雪芹的原意来对着看,不客气地说,一派胡言,满嘴梦呓”。

高鹗的续书,绝非“消闲解闷”的勾当,也不是“试遗愚衷”的事业,他从事于此,完全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从他的续书中反映出来的思想体系来看,这种东西实际上是为其封建统治主子的利益服务的。

有个尾巴总比没有好,——总得看看是个什么尾巴。坏尾巴并不比没有好。而且,尾巴不只是尾巴本身的问题。象《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它所缺短的,是关键的后半部,安上个坏尾巴,不再是只多出一个尾巴的事情,而是使整个全身走了样、变了质、“改造”了原著的问题![43]

周先生情绪激昂地指责高鹗“卑鄙”“丑恶嘴脸”、是个“败类”,忍不住义愤填膺地呼吁:“把他的伪四十回赶快从《红楼梦》里割下来扔进纸篓里去”。不仅如此,他又在其著作《红楼夺目红》中,斥责高鹗的续书“是中华文化史上一桩最大的犯罪!伪续使雪芹这一伟大思想家在乾隆初期的出现横遭掩盖扼杀,使中华民族思想史倒退了不啻几千几百年”。

对后四十回基本否定的还有一些著名作家,如张爱玲、刘心武等。尤其像张爱玲,谈到自己读至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时,便觉“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得知是高鹗续书之后,便忍无可忍:“《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蛆”,完全将后四十回否定了。[44]

蔡义江先生在其《〈红楼梦〉续作与原作的落差》一文中,专门论证了两部分之间的具体差别,主要观点为:一是后四十回“变了主题,与书名旨义不符”。按照原作者的写作意图,故事的结局是“家亡人散各奔腾”,是“树倒猢狲散”,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是这一主题或总纲,在续书中被改变了。”“贾府虽也渐渐'式微’,却又能'沐皇恩’、'复世职’”,“续书让黛玉死去、宝玉出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小说的悲剧结局虽属难得,但悲剧被缩小了,减轻了,其性质也改变了,且误导了读者。”二是“过于穿凿,求戏剧性而失真”。“续书中编造宝玉婚姻的'调包计’情节,就是最典型的'穿凿’例子。”蔡先生认为,贾母“弃病危之外孙女于不顾”,不合乎情理,也与她素来“宽厚爱幼”的性情不相符合;“凤姐是有算机关、设毒计的本领”,但“她能出这样不计后果又骗不了谁的拙劣的馊点子吗?”三是“扭曲形象,令前后判若二人”。“贾母、薛姨妈、宝钗等一些人物形象,在续书中为编故事被任意扭曲”。尤其是“宝玉完全变了个人,什么文思才情都没有了,他几乎不再做什么诗。”四是“语言干枯,全无风趣与幽默”。蔡先生认为,前八十回语言风趣,文笔诙谐,比如宝玉向卖假的江湖郎中王一贴打听,“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到了后四十回,这样的语言和情节,几乎再也找不出一处。五是“缺乏创意,重提或模仿前事”。六是“装神弄鬼,加重了迷信成分”。七是“因袭前人,有时还难免出丑”。总之,蔡义江先生通过前后对比,指出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落差较大,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后四十回一无是处,因而他承认“续作者和整理刊刻者所做的工作都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能否认他们都是有功绩的。”

不过,与周汝昌先生的阴谋论不同,蔡义江先生认为“续书改变繁华成梦的主题、不符合原著精神等种种问题,是出于续作者在思想观念上、生活经历上、美学理想上、文字修养上都与曹雪芹有太大的差距,无法追踪蹑迹地跟上这位伟大的文学天才,倒不是蓄意要篡改什么或有什么阴谋。”[45]

二是对后四十回某些方面虽有一定的肯定,但认为总体上仍然与前八十回落差很大,因而基本上属于败笔。

何其芳先生在其著作《论红楼梦》中认为:

我们曾说,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这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的一个总的艺术特色。我们又曾说,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描写还是大场面的描写都洋溢着生活的兴味,而且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在这一点上高鹗的续书刚好相反。这是后四十回在艺术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根本弱点。

……高鹗的后四十回并不是没有一些可以肯定之处,然而弱点和败笔却太多了,而且它们常常关联到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一些根本方面。

总起来说,后四十回就是这样:它保存了宝黛悲剧的结局,这是它的最大的优点,但另外有些部分的思想内容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在艺术的描写方面,除了有些片段还写得较好或可以过得去而外,绝大部分都经不住细读。所以它虽然能够以它的某些情节某些部分来吸引读者,在艺术欣赏上要求较高的人读完以后还会感到不满。所以它的作用一方面是帮助了前八十回的流传,另一方面却又反过来鲜明地衬托出曹雪芹的原著的不可企及。[46]

吕启祥先生曾经写过《不可企及的曹雪芹》一文,专门论述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之间的落差,认为后四十回艺术上的根本弱点不单是技巧问题,而是“续作者生活根基不厚和审美修养不足所形成的综合征”。“我们读后四十回,总觉得不复再有前面那样优美的诗意了,不复再有流灌的生活气脉了”,“总之,它们的审美价值是相距甚远的。”

为了说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二回的差距,吕先生将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与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做了对比,这两回都是写宝玉和黛玉之间情感交流的,然而艺术高下却一目了然:

后四十回的作者缺少这样细腻准确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修养,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不善利用梦境造成的抒写的自由,反而更加明显地暴露了艺术上的弱点。黛玉梦见她有个“继母”并且强迫她去充“继室”,已经是很不堪了。作家还要让这个心高气傲的女儿跪下抱着贾母的腿求告:“老太太救我!”“我在这里情愿做个奴婢过活,自做自吃,也是愿意。只求老太太作主。”贾母不理,还要抱着老太太的腰,乞怜哀告:“看在我娘分上,也该护庇些。”这样的语言行止,那里还有林黛玉的气质。尤其可怕的是当她向宝玉求救之时,宝玉要表白自己的心,竟然:“拿着一把小刀子往胸口上一划,只见鲜血直流。黛玉吓得魂飞魄散,忙用手握着宝玉的心窝,哭道:'你怎么做出这个事来,你先来杀了我罢!’宝玉道:'不怕,我拿我的心给你瞧。’还把手在划开的地方儿乱抓。黛玉又颤又哭,又怕人撞破,抱住宝玉痛哭……”

象这样鲜血淋漓、剖心挖肝的画面,实在不能给人以美感,用来表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实在太不协调。……从艺术上看,后四十回中这类描写,不啻是对前八十回已经塑成的优美艺术形象的亵渎。[47]

黛玉、宝玉之外,吕先生还将傻大姐前后的表现进行了对照,认为“七十三回中的傻大姐,其言语行止同她的个性特征是水乳交融天然浑成的”。她将无意中拾得的绣春囊递给了邢夫人,“这一切虽属巧合,却无不出于这个傻丫头性格的必然,顺畅得如同行云流水,毫不勉强。而九十六回中的傻大姐,虽则还顶着这个名字,其谈吐心性,却大大走了样。”“陈述自己的委曲,头头是道,学舌传话的本领也不在一般丫头之下”,所泄露的掉包计,“关涉到七、八个人,几门子事,男婚女嫁,起程冲喜,前因后果,说得再明白不过,何愚之有?”就是说,九十六回所写的这个“傻大姐”,给读者的印象完全不傻,与七十三回的那个“傻大姐”判若两人。

另外,吕先生还就后四十回对前八十回蹈袭雷同、东施效颦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在后四十回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模仿到完全袭用前文的套子,重复到连语句都一样,不仅没有新意,而且还会走样。诸如薛蟠再一次打死人命,贾芸再一次走凤姐的门子,凤姐再一次给岫烟送衣裳,贾环再一次结怨,焦大再一次骂,贾宝玉再一次神游太虚境,等等。排列起来,真可以开列一个长长的单子。不用一一对较,只消稍稍举例,便可看出这是怎样地乏味和拙劣了。[48]

吕先生在《不可企及的曹雪芹》一文发表二十多年后,又写出了该文的姊妹篇——《不可替代的后四十回及诸多困惑》,对她当年这篇文章的观点做了许多补充。她的意思是,如果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相比,前八十回的成就是“不可企及”的,后四十回的差距是巨大的;但如果将后四十回与古今层出不穷的续书相比,后四十回则又是“所有红楼梦续书中最好的一种”,因而它是“不可替代”的,从而充分肯定了后四十回应有的价值。

梁归智先生对后四十回的看法与吕启祥先生相类似,他在《〈红楼梦〉的续书及佚稿研究概论》一文中指出:

高鹗续书作为一部可读的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它的成功之处,放在古代大量的通俗小说中,无疑是佼佼者。但作为曹雪芹原著的续书,它的消极作用是太大了,因为它移花接木、李代桃僵,从根本上歪曲改变了原著《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真谛。

……原著的人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性格内涵,是多层次的说不尽的性格之谜,续书里的人物形象却单纯简单,比如尤三姐是'烈女’,花袭人是奴才,薛宝钗是伪君子,王熙凤是坏女人,与原著形象完全不同,原著写个性,续书写类型,二者泾渭分明。[49]

梁先生的意思是,如果以通俗小说的标准来衡量,后四十回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将它作为《红楼梦》的续书来看,它便很不够格,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距,比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续书便落入了类型化、简单化的窠臼。梁先生的看法与吕先生的看法。应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是认为后四十回中虽有不少败笔,但总体上还是完成了前八十回所要发展的故事,因而应该给予基本肯定。

胡适先生对后四十回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在《红楼梦考证》一书中说:

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采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还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我们试看高鹗以后,那许多续《红楼梦》和补《红楼梦》的人,哪一人不是想把黛玉晴雯都从棺材里扶出来,重新配给宝玉?哪一人不是想做一部“团圆”的《红楼梦》的?我们这样退一步想,就不能不佩服高鹗的补本了。我们不但佩服,还应该感谢他,因为他这部悲剧的补本,靠着那个“鼓担”的神话,居然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居然替中国文学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50]

胡先生对后四十回以悲剧结局收束全篇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构想。

李希凡、蓝翎两位先生在《〈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什么能存在下来?》一文中说:

由于续作者存在着更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大大影响了他的艺术表现力。他所完成的续作仅仅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取得了成功,而在《红楼梦》的整个悲剧冲突上,却大大削弱了它的社会意义。但是,无论如何,由于续作在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性格上发展了悲剧冲突,使得《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中心——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发展和结局,基本上保持了前八十回所显示出的悲剧的气氛和性质。……也正是在这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上,后四十回发挥了它的艺术吸引力,因而和前八十回形成了一个整体而留传下来。[51]

李、蓝两位先生的观点与胡适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认为后四十回延续和发展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和性质,在这个涉及主题的关键性问题上取得了成功。

周绍良先生在《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与高鹗续书》一文中,认为在前八十回中围绕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形成的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在后四十回得到的发展和产生的结局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他说:

现在我们试从《红楼梦》全书前后来看,不论后四十回有多少毛病,一百二十回所包括的故事是协调的,互相衔接而没有矛盾的,循着合理的线索而发展下来的。……在前八十回中,林黛玉和封建秩序不协调的性格愈来愈显露,而薛宝钗则愈来愈得到贾府上下各色人等特别是当权者的欢心。她们两人争夺一个宝玉,贾府当权者要在她们两人中挑一个做宝二奶奶,宝玉也要在她们两人之中挑一个作妻子,这就已经形成尖锐而复杂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后四十回里进一步得到发展,封建势力无情地结束了宝黛相恋的不可终了的结局,使黛玉终于为情而死,而以一个卑劣的骗局来把宝钗安上宝二奶奶的宝座。这是前八十回中已经形成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任何别样的结局都是违反真实的,或者至少是不够真实的。所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紧密相连的,后四十回在主要精神上完成了前八十回所要发展的故事,从而成为整个《红楼梦》故事的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这是不容否定的。[52]

周先生的意思是,后四十回在主要线索、主要故事、主要矛盾、主要精神上与前八十回是基本接榫的,两部分是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的。

白盾先生在《平心静气说程、高》一文中指出:

后四十回……选取了“大旨谈情”的线路,并将其发展到爱情悲剧大冲突的高潮。……后四十回的这个选择,首先,它继承和发挥了前书最佳优、最有创造性即最有价值的部分。因而,它也就拥有了前书最感人、最有魅力的篇章作为起点和铺垫,因而也就有了前进、开拓和起飞的优势,故能续成后四十回这样不朽的名篇。其次,这个选择,继承和发挥了前书的高山滚石、悬崖弯弓而下的势不可挡的蓄势——主题、故事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发展的生活逻辑力量,因而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将全书创造性地发展到了高潮和顶点,收事半功倍之效。前书的蓄势和优势,被充分利用和发挥,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后四十回的天然遗产,因而它也就能在这个起点上顺利地完成了主题、结构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享有了与曹公平分秋色的著作权。[53]

白先生认为,后四十回续作者以高超的眼光,抓住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个最有魅力、最动人心弦的主题进行开拓,从而使“后四十回得附《红楼梦》骥尾以行,风靡天下达两个世纪”,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四是对后四十回的成就予以高度肯定。

红学前辈牟中三先生在《红楼梦悲剧之演成》一文中说:

人们喜欢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我则喜欢看后四十回。人们若有成见,以为曹雪芹的技术高,我则以为高鹗的见解高,技术也不低。前八十回固然是一条活龙,铺排的面面俱到,天衣无缝,然后四十回的点睛,却一点成功,顿时首尾活跃起来。我因为喜欢后四十回,所以随着也把前八十回抬高起来。不然,则前八十回却只是一个大龙身子,呆呆的在那里铺设着。虽然是活,却活得不灵。……前八十回是喜剧,是鼎盛;后四十回是悲剧,是衰落,由喜转悲,由盛转衰,又转得天衣无缝,因果相连,俨若理有固然,事有必至,那却是不易。复此,若注意了喜剧的铺排,而读不到其中的辛酸,那便是未抓住作者的内心,及全书的主干。[54]

牟先生认为,没有后四十回的点睛之笔,前八十回的龙是无法飞起来的,后四十回让红楼故事实现了由喜剧向悲剧的重大转变,这是对后四十回极高的一种评价。

林语堂先生在《平心论高鹗》一文中,也是对后四十回作了全面、充分的肯定。他说:

老实说,《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第一流小说,所以能迷了万千的读者为之唏嘘感涕,所以到二百年后仍有绝大的魔力,倒不是因为有风花雪月咏菊赏蟹的小品在先,而是因为他有极好极动人的爱情失败,一以情死,一以情悟的故事在后。初看时若说繁华靡艳,细读来皆字字血痕也。换言之,《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八十回,或者说是因为八十回后之有高本四十回。所以可以说,高本四十回作者是亘古未有的大成功。……没有高本四十回我们看得出紫鹃人品的高贵吗?没有后四十回看得贾母的心里不是表面上仅知享乐的聪明老太婆吗?能看到凤姐也有悔祸之一天而比较可以同情不但是能干善谑的一个奸险少妇吗?《红楼梦》之魔力正在此而不在彼。没有后四十回宝玉岂不仅是爱吃女儿胭脂任情纵性谤僧骂孔永不成器的一个多情公子吗?还不是情迷中的一块顽石而已?……由高本四十回可以看出宝玉性格之高超,所以能配有这通灵宝玉,就是他有特具的慧根灵性,能透视一切,由热而冷,由沉迷而排脱,由混浊而清高,在百无聊奈无可如何之日尚能想出一条两全之计,博一功名以荣家族以尽孝道,然后赤条条无牵挂削发为僧,跳出情网,一尘不染还他本来的真性。[55]

林语堂先生与牟中三先生的看法如出一辙,都强调后四十回对于前八十回故事发展与主题深化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近现代学术大家王国维先生,他的《红楼梦评论》正是以一百二十回为研究对象的,他称《红楼梦》为“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乃一“宇宙之大著述”,评价之高可谓空前绝后,对此红学界无人不知。其在文中多处征引后四十回情节段落,并且也不无赞赏之意,说明他对后十四回的总体价值也是肯定的。

整体而言,《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确实与前八十回有一定差距,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后四十回中的那些精彩的部分,和前八十回如出一辙,如出一人之手,非大手笔所能轻易续出。因而可以说,后四十回的补续基本上还是成功的,至少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说明后四十回的功绩。

其一,后四十回完成了前八十回的总体布局,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的作品,这对于《红楼梦》艺术价值的实现和流传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虽然后四十回确有一些人物的命运、结局安排,与原作者的设想有较大出入,但就总体而言,后四十回还是基本上继承、延续了前八十回的艺术构思和故事设计。围绕宝黛的爱情悲剧,先后还有元春的薨逝,迎春的惨死,探春的远嫁,惜春的出家,湘云丧偶,妙玉被劫,以及鸳鸯等人的死亡,共同形成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与此同时,后四十回在表现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时,各种矛盾更加白热化,陷入内忧外困、无力自拔的境地,先是元春薨逝,贾府失去靠山;之后锦衣军抄家,贾府受到致命的一击;接下来是贾母和凤姐死亡,宝玉失踪,贾府“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总之,后四十回的补续,无论是主线的演进、故事的发展、情节的穿插与转换,还是大多数人物的命运结局,大体上都与前八十回一脉相承,彼此连接和契合得较为自然,从而使全书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与只有前八十回的抄本系列相比,全本《红楼梦》满足了万千读者的阅读期望,因而才能使其广为流传。

其二,后四十回继承和发展了前八十回的悲剧主题,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着悲剧性结局的长篇小说,从而提升了该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56]按照原作者的创意和构思,《红楼梦》是一部彻底的悲剧,无论是宝、黛、钗爱情、婚姻的结果,还是大观园众少女的命运,抑或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无不以悲剧为最后的结局。虽然在后四十回中,有“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所谓的光明的尾巴,但宝黛爱情悲剧到此时才真正形成,而众少女死的死、散的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也才真正上演,贾府也终于落入衰败。因而后四十回较好地完成、发展并深化了前八十回的悲剧主题,并不因有所谓的光明的尾巴而减少一丝一毫的惨象。

其三,在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后四十回继承了前八十回含蓄的叙事风格,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清代红学家张新之认为:后四十回在写作技巧上,“有正笔,有反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有先伏笔,有照应笔,有著色笔,有淡描笔。各样笔法,无所不备。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余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通体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全无差别。”[57]张新之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应该说,后四十回中的一些重要情节,与前八十回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像焚稿断痴情、贾府被查抄、贾母散余资等一些章节,还称得上是十分精彩之笔。当然,从语言风格上来说,后四十回除少数章节外,再也没有了前八十回那种典雅、流畅、幽默、传神的优美语言,也没有了生气灌注、充满灵气的神韵。

总之,后四十回很多部分写得不如前八十回,后人修补的迹象非常明显。其实,一部再伟大的作品,都有其精彩绝伦的部分,也有其相对不那么出彩的部分,后面写得不如前面精彩、好看,并非只有《红楼梦》才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莫不如此。这种现象也符合文学创作的一般性规律,大凡长篇小说的作者常常把精力、时间以及才情放到前半部了,或者说在前半部分费的功夫多,而到了后面往往会松懈下来,或者说最精彩的故事前面已经讲完,到后面很难再有什么令人叫绝的情节出来,因而《三国演义》到了三国鼎立之后,《水浒传》到了好汉们全部上了梁山,后面的章节都乏善可陈,让人感到味同嚼蜡了。

(未完待续,因全文篇幅较长,将分为四部分连载)


引用文献:
[42]裕瑞,《枣窗闲笔》,转录自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12-115页。
[43]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华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756页。
[44]张爱玲,转录自周汝昌《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文汇报》,2001年12月23日。
[45]蔡义江,《追踪石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160页。
[46]何其芳,《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70页。
[47]吕启祥,《不可企及的曹雪芹》,《红楼梦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281-289页。
[48]吕启祥,《不可替代的后四十回及诸多困惑》,《曹学芹研究》,2012年第2辑,第66-81页。
[49]梁归智,《〈红楼梦〉的续书及佚稿研究概论》,《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第71-77页。
[50]转录自林语堂《平心论高鹗》附录一《红楼梦考证》,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51]李希凡、蓝翎,《红楼梦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81页。
[52]周绍良,《红楼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53]白盾,《悟红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203、253页。
[54]牟中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05页。
[55]林语堂,《平心论高鹗》,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第76页。
[56]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50页。
[57]张新之,《红楼梦读法》,《〈红楼梦〉三家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作者简介:张黎明,男,生于1963年,甘肃省泾川县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育工作、公务员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现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执行主编。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从1985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飞天》《散文》《散文百家》《读者》《博览群书》《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共9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间的灿烂》、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与张琦合作)、长篇小说《前途无量》。先后有10多篇作品入选不同文集,另有10多篇作品被《读者》等选刊转载。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奖项10多次。长期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已在《书屋》《红楼》等报刊上发表有关《红楼梦》的论文、随笔与杂谈10多篇。2019年3月,由团结出版社推出红学研究随笔集《万千滋味品红楼》,目前该书在当当、京东等网站热销。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后四十回(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细说红楼梦》绪论:这样读红楼梦,方知大作之精髓
经典名著《红楼梦》赏析
细思极恐!《红楼梦》只有死亡,从始至终没有婴儿出生
论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
晴雯之死:认不清自己的身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悲剧在所难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