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市发布2023年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为贯彻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持续提升全市水稻生产水平,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升级发展,推进产量、质量和效益协同提升,特发布《2023年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意见》,2023年我市水稻生产继续以“稳粮增收、降碳增绿、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稳定面积产量、推进绿色发展、提升质量效益的工作思路,不断扩大优良食味水稻种植面积,全面应用秸秆还田机插秧、侧深施肥、精确定量栽培和绿色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加大直播稻管控和技术指导,强化机艺融合,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质增效。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90万亩以上,单产保持在600 kg/亩以上,优良食味水稻种植面积达165万亩以上。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响“好地方 好味稻”优质稻米品牌,全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推进品种培优

大力推广优良食味水稻

以南粳9108、南粳5055为主的优良食味水稻产量和效益优势明显,围绕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加大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力度,优化品种区域布局。里下河沿运稻区:包括宝应、高邮大部分以及江都北部,种植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以南粳9108、南粳5718为主,示范种植金香玉1号。沿江高沙土稻区:包括广陵、生态科技新城、开发区以及江都、邗江、仪征南部,以早熟晚粳品种为主,搭配迟熟中粳,重点应用南粳5055、南粳3908、南粳9108,扩大种植宁香粳9号,示范种植武育粳528。丘陵稻区:包括仪征山区以及高邮、邗江部分地区,以杂交中籼为主,重点应用Y两优17、袁两优1000、徽两优粤农丝苗、晶两优黄莉占等优质高产品种。因地制宜应用扬粳糯、镇糯、武香糯等糯稻品种。




推进标准化生产

全面应用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不断提高机插育秧水平


01

推进高标准工厂化育供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集中育供秧比例。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代替营养土、棉机械流水线播种、暗化齐苗、硬地硬盘微喷灌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育秧技术,示范推广秸秆基质块育秧、基质棉育秧等绿色新技术。

一要精细准备秧田。机插秧秧田大田比为1:80~100为宜。秧池田提前深翻晒垡,播前精做秧板,秧板达到“板实、平整、无杂物、笔直” 标准。

二要必须种子处理。选用氰烯菌酯和杀螟·乙蒜素等药剂浸种或拌种处理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杂交水稻要使用40%三氯异氰脲酸浸种,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三要适时适量播种。遵循“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原则,分批分次播种。粳稻按每盘干种子110~120g,每亩大田需种量为3.5~4.0公斤;籼稻每盘播干种子65 g,可以增加30 g麦种或采用基质棉育秧,增加盘根力。播后浇透水分,采用硬盘育秧的暗化齐苗后摆盘窨水覆盖无纺布,采用软盘育秧的直接摆盘窨水覆盖无纺布。

四要加强秧苗管理。秧苗2叶1心前,保持床土湿润,2叶1心后以干为主,下午三点不卷叶不补水。秧苗叶片发黄时,适当补施肥料。1叶1心至2叶1心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高促壮。


全面应用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


02

一要提高整地质量。选用85马力以上拖拉机还田深翻,深度达到15 cm以上,泡田1~3天后进行埋茬起浆整地,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要超过3cm,无秸秆堆积,沉实2~3天再插秧。

二要适时插足基本苗。及时适龄移栽,坚决不插超龄秧苗,适宜秧龄20~25天,叶龄3.5叶左右。栽插密度:粳稻株距调至最小(10~12 cm),每穴平均达到3~5苗,亩插8~10万基本苗。籼稻株距调至16~18 cm左右,每穴平均达到2~3苗,亩插4~5万基本苗。

三要加强水浆管理。插秧时无明显积水,插后保持田间薄水层至湿润护苗,分蘖期保持浅水层,重点抓好搁田控旺,孕穗至扬花期保持水层,后期干湿交替保活熟。

四要调整肥料运筹。采用“降氮调优、氮素前移”技术,控制氮肥使用量,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补施硅肥,总氮量控制在18~20 kg/亩,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

五要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全力做好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发展田“保姆”,开展统防统治,减少防治次数,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

六要及时收获兼顾后茬。稻谷达到95%谷粒黄熟、25%左右含水量时要及时收获,过早收获会造成青米粒偏多,过迟收获会导致品质下降,并严重影响后茬小麦适期播种。


努力控减直播稻


03

近几年,受种稻成本增加和种植效益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影响我市水稻高产稳产。一要千方百计压减直播稻。大力宣传机插秧优点和直播稻缺点,发展专业化、社会化育插秧服务,鼓励和引导种植户应用机插秧技术。二要提高直播稻技术水平。当前直播稻主要存在播量大、杂草多和管理粗放等问题,应提高整地质量,改人工撒播为机条(穴)播,改高播量为精量播种,降低播种量,重点做好封闭除草和水肥管理,除草、抗逆、防倒,禁止使用金粳818。三要加强水稻机械精量直(穴)播、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全力提高机械直播稻种植水平。



提升稻米品质

推广应用绿色清洁生产技术

01
积极推广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具有肥料利用率高、施肥次数减少、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是一项高效节本、省工省力、生态环保的新技术。施肥量可减少10%左右,施肥次数减少1~2次,配合缓释肥使用,可进一步减少用量和次数。技术要点是整地质量高,田面平整秸秆少,基肥使用含氮量30%左右的缓释掺混肥40 kg,分蘖肥可以不施或少施,根据苗情每亩施用5~6 kg纯氮的拔节孕穗肥,氮肥总施用量减少10%~15%。

02
创新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紧跟粮食生产新形势,全面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行动。一是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根据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总要求,围绕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要求,全方位展示优良食味品种和以产质效协同提升、病虫草绿色防控为核心的高质高效技术,强化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的产业带动作用。二是紧跟绿色发展要求。大力实施苗情、病虫草情监测,因苗精准诊断施肥,病虫精准监测科学精确用药,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03
坚持绿色生产综合防治草害

近年来,受直播稻等粗放栽培方式影响,杂草稻、抗性杂草问题普遍,稻田草害已成水稻安全生产最主要问题之一。

坚持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深翻整地,沟渠整治,使用机插秧,适期移栽,降低稻麦田周年杂草发生基数。

坚持土壤封闭与茎叶处理相结合。封闭是最有效最省事的除草措施,杂草应打早打小,要控制用药量,定期轮换用药,降低抗药性。

坚持把好种子质量关。规范选种用种,全面使用商品良种,杜绝自留种,降低种子携带草籽和杂草稻比例。

坚持确保耕整地质量。大力推广生态型犁耕深翻和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提高田面作业质量,减少田间高低落差,利于建立浅水层,充分发挥除草剂药效。1、机插秧田。在水稻插秧前0~3天,可选用土壤封闭处理剂均匀用药,自然落干后栽插,在栽插后5~7天,选用土壤封闭处理剂拌肥料(细湿土)均匀撒施封闭处理;水稻移栽后15~20天,选择封杀结合类除草剂进行防治。2、旱直播稻田。在播种并窨水落干后,均匀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播种后20天左右,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封杀结合类除草剂进行防治。3、水直播稻田。在催芽稻种播后2~4天,均匀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播种后20天左右,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封杀结合类除草剂进行防治。



积极打造品牌

推进优质绿色稻米产业发展

(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家庭农场集群、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稻米企业联盟、味稻小镇等参与优质稻米产业建设,发挥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规模集中连片的优势。做大做强优质稻米产业集群,筛选和培育有意愿、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和培育力度。推进种粮一体化发展,推广订单种植模式,扩大单品种规模,实现产业链延伸增值。

(二)打造优质稻米品牌。积极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大米产品,开展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品牌宣传营销,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大米知名品牌,鼓励支持各类稻米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稻米展示展销和品牌稻米评比活动。积极发展大米直供直销、电商销售等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服务,促进线下线上营销结合。

(三)组织优质水稻产业特色活动。适时开展多形式水稻生产管理技术、稻米产业现场观摩与培训,组织开展指导与调研,加强与种植大户、加工主体等交流,推介水稻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等,推动稻米产业技术不断进步。继续做好省“味稻小镇”培育创建,积极组织参加“江苏好大米”、优质稻米产业优秀论文等评选推介活动,举办第二届“好地方 好味稻”优质稻米评鉴推介活动。



全心为农服务

开展技术指导和研究

(一)经常性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

✦ 一是开展线上线下指导服务。在水稻育秧、分蘖、拔节等生长关键时期,深入田间一线、或通过手机、微信、农技耘等媒体平台,及时跟踪指导服务。

✦ 二是广泛多层次开展水稻生产现场观摩。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种粮大户现场观摩学习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装备等应用情况,推动生产技术不断升级。

✦ 三是及时发布阶段性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科学精准掌握苗情、水情、旱情、虫情、肥情,综合分析生产情况,及时发布阶段性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广大农户生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做好抗灾防灾应急预案

✦ 一要加强配套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水稻生长调理剂、抗逆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研究,强化病虫草害综合管理,创新集成相关技术。

✦ 二要加强宣传培训与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水稻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旱涝灾等灾害的预防补救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的覆盖率与到位率。

✦ 三要及早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掌握防灾减灾主动权,牢固树立抗灾必先立足防灾的思想,提早谋划,及时落实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三)开展前沿技术试验示范。

结合生产实际,广泛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试验与示范。

✦ 一是开展优质高效多抗新品种筛选与示范。以江苏水稻产业体系推广示范基地为核心、以各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辐射,展示示范优新品种(系),筛选量质协调、适口性和抗逆性突出的水稻品种,为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 二是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当前水稻生产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药肥减量、精准施肥、侧深施肥、苗情智能监测、精细化机械直(穴)播和抗逆栽培等绿色生态高效技术研究,集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拟稿:唐建鹏 

审核:曾俊  

发布:刘绍贵

HISTORY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想了解的这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这本书为你收全了
刘长华同志在全省再生稻生产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活动上的讲话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水稻盘育秧播种机使用与维护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上海地产大米为什么越来越好吃
探索绿色“稻 +”模式 拓宽致富“稻”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