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寅对南京“ 世遗” 的“ 历史性贡献”

编者按:曹雪芹家族在南京经营近六十年,尤以曹寅为代表,为南京留下许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南京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明孝陵;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昆曲、南京云锦和雕版印制(由广陵古籍刻印、金陵刻经、四川德格印经捆绑)。这些“世遗”的申报成功除得力于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参与外,还得益于前人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前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1658—1712)。本文以此为线索,以纪念曹寅为南京“世遗” 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建造奇特伟孝陵

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处。洪武十四年(1381)开工兴建,至永乐十一年(1413)建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为止,整个孝陵工程的建设前后达三十余年。明孝陵规模之宏大,规制之奇特,古今中外罕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了明末清初,明孝陵已破败不堪。康熙六次南巡到江宁(今南京),有五次亲自祭奠明孝陵,一次遣皇太子和大臣祭奠。

康熙祭奠明孝陵。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第一次南巡。《清实录》记载:“(十一月)癸亥,遣内阁学士席尔达祭明太祖陵,御制祝文……”[1]“谕大学士明珠、尚书介山:'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宁,距陵非远,其亲为拜奠。’是日,上谒明太祖陵,过明故宫,慨然久之,御制《过金陵论》……”[2]

康熙二十八年,皇帝第二次南巡,“诣明太祖陵,进前殿行礼,复至陵前奠酒”[3],并赐守陵人白金百两。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南巡,也是曹寅在江宁第一次接驾。《清实录》记载:“庚戌。谕大学士等曰:'明代洪武乃创业之君,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醊,今朕临幸,当再亲祭。’大学士等奏曰:'皇上两次南巡,业蒙亲往奠醊,今应遣大臣致奠。’上曰:'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着兵部尚书席尔达致祭行礼,朕亲往奠。’壬子,上至明太祖陵奠爵,阅视陵寝,谕大学士等曰:'朕今日往明太祖陵寝致奠,见其圮毁已甚,皆由专司无人,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即今本朝四十八旗,蒙古亦皆元之子孙,朕仍沛恩施依然抚育。明之后世,应酌授一官,俾司陵寝,俟回都日尔等与九卿会议具奏。’”[4]“甲寅,命修明太祖陵并悬挂御书'治隆唐宋’匾额。”[5]

康熙四十二年,皇帝第四次南巡,先后“遣大学士马齐祭明太祖陵”[6],“遣皇太子诣明太祖陵”[7]。

康熙四十四年,皇帝第五次南巡,先“遣户部尚书徐潮祭明太祖陵”[8],后拒绝了大学士马齐“祈停亲诣行礼”[9]的建议,亲自前往祭奠。“庚寅。上自江宁府启行,至明太祖陵。导引官行向中门,上命自东角门入,曰:'此非尔等导引有失,特朕之敬心耳。’既入,率诸皇子及大臣侍卫等行礼。”[10]

康熙四十六年,皇帝第六次南巡。康熙先“遣大学士马齐祭明太祖陵”[11],后决定亲自往谒,不顾大臣“自古加厚前朝未见如此者”“天气骤热”等劝阻,表示“天气骤热,何足计耶。朕必亲往”[12]。“壬戌。上诣明太祖陵。乘步辇由东石桥至大门下辇,由东门升殿行礼毕回行宫。”[13]

曹寅奉立“治隆唐宋”碑。康熙六次南巡,最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三十八年的第三次南巡,也是由曹寅首次接驾的那一次。其间,康熙曾命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和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会修明太祖陵。康熙并御书“治隆唐宋”四大字,交与曹寅制匾勒石,以垂永久。现匾已不在,但碑尚存。碑上刻有“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敬书”一行小字。另外,“治隆唐宋”碑后侧还有两块卧碑,分列于东西两侧。东侧是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的记事碑,西侧是康熙三十八年张玉书撰文而由曹寅主持立碑的《驾幸江宁纪恩碑记》,纵144厘米,横337厘米,碑阴刻有参与盛典者的名单,曹寅的署衔是“管理江宁织造内务府三品郎中加五级臣曹寅”。立碑的年月是“康熙三十八年十月旦”。这块碑刻的存在颇有史料价值,因为所有的《江宁府志》和《上元县志》都把这件史事的年代错成为康熙四十二年。如康熙六十年《上元县志》:“康熙四十二年,上南巡至于上元,以织造府为行宫,遣皇太子祭明太祖陵,赐御书'治隆唐宋’四字额。”[14]其后的乾隆《上元县志》、嘉庆《江宁府志》、道光《上元县志》、同治《上江两县志》均沿其错记。虽然张玉书《文贞公集》卷六收有《碑记》,但曹寅主持刻石时对个别字号有改动,所以明孝陵现存的碑刻,既可以校对《文贞公集》,又可以确切地纠正方志上的误记。此外,上述方志都称“以织造府为行宫”云云,其实应“以织造署为行宫”为确。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曹寅给康熙的奏折中云:“自皇上回銮之后,臣寅恭送圣驾,返署时,江南众百姓犹瞻望署前,感颂皇仁,不忍遽去。此皆恩德及人之深。”[15]如果说行宫是“府”,那江南众百姓为何是“瞻望署前,感颂皇仁,不忍遽去”?这份奏折,康熙批了三个字:“知道了。”这说明康熙南巡至江宁城中驻跸的是“署”而不是“府”。
曹寅奏报明孝陵塌陷。再说,康熙四十七年五月,明孝陵西北角梧桐树下陷塌一窟。曹寅即于五月二十五日向康熙上奏:

江宁洪武陵冢上西北角梧桐树下陷塌一窟,口面有五尺余寸,深约二丈余,下视如井。臣念洪武陵有御赐碑额,太监看守,因民间讹言冢已塌下,臣随即往勘验,离地宫尚远十五丈余,毫不相关,原系当先培填之土不坚,日久值雨冲塌,水流宝城之外。当有地方该管官员,即命陵户挑土填平。恐谣言流播,讹传失实,有廑宸衷,合先奏闻。

朱批:知道了。此事奏闻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16]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江宁织造曹寅再奏洪武陵冢塌陷折》中云:

该臣细访得彼时民间讹称,洪武冢陷下深广十余丈,扬州、镇江各处传闻略同。有疑看守不谨,盗发岁久致陷者;有说明朝气数已尽天陷者;有疑前明初起工程不坚者。小人之谈,纷纷不一。臣随回省往看,陷处甚小,不过二丈余。实因日久土松所致,并无他故。且离冢甚远,毫无关碍。随令守陵人役,将宝城开放三日,许百姓纵观, 咸知讹谬, 至今寂然, 遂无异说。随后已经填平, 打扫完净。[17]

康熙之所以通过曹寅不断关注明孝陵的情况,目的是团结和笼络汉族遗民,消除汉满隔阂,以求巩固其统治地位。这样客观上促使明孝陵得以较好的保护下来,以至今天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以全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百戏之祖”昆曲尊

昆曲,亦即昆腔,戏曲声腔,剧种。清时多称昆曲,解放后或称“昆剧”,原系元代昆山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明代经过艺人的整理加工,创造了我国古代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并逐渐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的产生影响深远,因此被称为“百戏之祖”。

明末清初,金陵梨园冠于全国,其倡导者中以李渔、曹寅为最。曹寅不只是一位戏曲鉴赏家,而且还是一位戏剧作家。他在出任江宁织造时,织造署中蓄有“一班小戏”(俗称“织造班”),并有戏台、看戏厅、内戏房等。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时,曹寅尝于晚宴后为康熙献戏。

不仅如此,曹寅还创作有《续琵琶》《北红拂记》《太平乐事》《虎口余生》等剧本,有时还粉墨登场,“有时自傅粉,拍袒舞纵横”(张大受《赠曹荔轩司农》),并搬演洪昇的《长生殿》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及自编的《续琵琶》等。据传,曹雪芹继乃祖遗风,“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善因楼版《批评新大奇书红楼梦》上过录乾隆年间人批语)。此外,他还是一位戏剧评论家,他的好友敦诚在《四松堂集》中有云:“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数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18]

搬演洪昇《长生殿》。《长生殿》作者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家,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出身没落世家,做过二十年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作传奇《长生殿》,剧本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当时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南洪北孔”之称。康熙二十八年演出此剧,适在佟皇后丧葬期间,触犯禁忌,他和在场戏剧友好及演员都受到迫害,国子监生籍被革。后人曾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

此后洪昇漫游江南,官宦名流争相与交,江宁织造兼巡视两淮盐政曹寅,素有诗才,明声律,并擅剧曲。他慕洪昇名,并将自撰杂剧《太平乐事》寄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腊月洪昇为之序,称曹寅“会风咀雅,酌古准今”,又说其剧中“渔樵耕牧,嬉游士女,货郎村妓,花担秧歌,皆摩肩接踵,外及远方部落……罔不罗列院本。其传神写景,文思焕然;诙谐笑语,奕奕生动”[19]。

据清人金埴《不下带编 巾箱说》中云:“甲申(康熙四十三年)春杪……时督造曹公子清寅,亦即迎致于白门。……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20]曹寅并有《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诗云:“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21]

《红楼梦》第十八回:“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跑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22]这《乞巧》就是洪昇《长生殿》中之《密誓》一出。显然,这一情节的原型就是当年曹家“三昼夜”演出《长生殿》故事的一个片断。

赞“汤家残梦偏好”。《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吃酒听戏,尤氏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戏,凤姐点了一出《还魂》,它是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三十五出。第十八回元妃命太监出来点戏。第四出是《离魂》,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十二个女孩子在梨香院演习戏文,偶然两句吹进黛玉耳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第三十六回写有一天宝玉因各处游得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怀,因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得好,就去找他,“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它是《牡丹亭》中《惊梦》的第一出。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行酒令时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到了第四十二回,宝钗“审问”黛玉道:“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昨天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在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梅花观是《牡丹亭》中杜家为守护杜丽娘坟墓而建造的道观。柳梦梅寄居观中,拾得丽娘生前自画像,引来丽娘游魂,并挖墓开棺,救活丽娘,结为夫妻。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它是《牡丹亭》的第十二出。第六十二回写香菱、芳官、蕊官、荳官等人,坐在大观园花草堆中斗草:“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综观一部《红楼梦》,有这么多处写到《牡丹亭》,绝非偶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曾收藏有《玉茗堂四种传奇》二函八册[23],并召著名演员朱音仙演过《还魂记》(即《牡丹亭》),并有《念奴娇·题赠曲师朱音仙,朱老乃前朝阮司马进御梨园》诗中云:“汤家残梦偏好。”[24]可见曹家与《牡丹亭》之间渊源甚深。这大概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牡丹亭》着墨甚多的重要原因吧!

创作《续琵琶》传奇。自宋代以来,曹操都被贬为“奸雄”,到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而登峰造极。然而,清康熙年间曹寅《续琵琶》传奇,一反其“正统”,在《开场》中开宗明义地说:“'琵琶’不是这琵琶。”因此剧中舍弃了《三国演义》中割须弃袍、左慈戏弄等足以损害曹操形象的狼狈相,在写到祢衡击鼓时也突出了曹操宽厚的一面,而且还从向来是戏曲中的奸雄形象曹操口中说出了“今各路诸侯合兵百万,足以寒奸贼之胆,动忠义之心”[25]这样的话。第三十一折《台宴》,一支【大红袍】更概括了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诗文的内容,从而塑造了一个有智谋、有魄力、求贤若渴、爱才如宝的英雄形象,可以认为这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替曹操翻案的戏。据说此与曹寅为“魏武之子孙”有关。

与曹寅相识于康熙四十二年,有机会看过《续琵琶》剧本的刘廷玑在他的《在园杂志》中扼要地记录了该剧的剧情:

《后琵琶》一种,用证前《琵琶》之不经。故题词云“琵琶不是那琵琶”,以便观者着眼。大意以蔡文姬之配偶为离合,备写中郎之应征而出,惊伤董死,并文姬被掳作《胡笳十八拍》,及曹孟德追念中郎,义敦友道,命曹彰以兵临塞外,胁赎而归。旁入铜爵大宴,祢衡击鼓,仍以文姬原配团圆,皆真实典故,驾出中郎女之上,乃用外扮孟德,不涂粉墨,说者以银台同姓,故为遮饰。[26]

遗憾的是,《续琵琶》传奇虽然由曹寅的家庭戏班排演过,但并没有广为流传。不过,曹寅乃孙曹雪芹在著《红楼梦》时却将《续琵琶》写入第五十四回之中。贾母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曹雪芹在书中记入《续琵琶》,似可以认为是他对爷爷曹寅为曹操翻案的认同。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昆曲的新浪潮下,曹寅《续琵琶》也被搬上舞台。2010年10月,在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先生倡导下,昆剧《续琵琶》首次在北京公演。


南京云锦胜彩霞

《红楼梦》中多次提及江宁织造所出品的云锦。南京织锦始于六朝,至元明清三朝都在南京设有官办织造,而清初由曹雪芹祖辈三代四人主政的江宁织造,是伴随着康熙六十年盛世的,因而它是我国织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而在织锦中,江宁织造主要以云锦织造为大宗。其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控花盘织、逐花异色等织造工艺和艺术风格所代表的流派在我国独树一帜。南京云锦就其品种来说,主要有库缎、织金、库锦和妆花,都是“上用”之物。

曹寅在他二十二年的江宁织造生涯中,对南京云锦的继承和发展,可谓是不遗余力。因此他深受机户们的爱戴。《江宁府志》有云:“国朝康熙间,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额税,公曰:'此事吾能任之,但奏免易,他日思复则难,慎勿悔也。’于是得旨永免。机户感颂,遂祀公于雨花冈,此织造曹公祠所由建也。”[27]曹寅殁后,里人又将他祀于江宁府名宦祠。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诞生在江宁织造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耳濡目染了这个织造世家所发生的一切。因此,他后来创作《红楼梦》即《石头记》亦即《金陵十二钗》时,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就是以江宁织造署中的人和事为蓝本的,其中不乏以南京云锦为服饰。不仅如此,雪芹还在书中直截了当地写到“上用内造”的卍字锦,这正是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家为皇室织造的。而书中所写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则正是隐含了曹家显赫的织造世家这一事实,因此,脂砚斋在此处批云:“实贴。”

2008年12月中旬,为南京云锦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造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拍摄云锦,笔者有幸接受采访,重点讲述了江宁织造曹家出品的云锦与《红楼梦》的关联。次年9月30日南京云锦顺利入选《名录》。

“贾史王薛”用南京云锦做服饰。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王熙凤前往贾母处会见林黛玉时,“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此服饰为百蝶穿花纹饰的大红织金缎窄身袄。织金又名库金,因织成后输入宫廷的缎匹库而得名。

同回写到宝玉会见黛玉时,“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第八回写宝玉在梨香院探望宝钗时,见宝钗穿着“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二色金,全称二色金库锦,花纹全部用金、银两种线织出。一般以金线为主,少部分花纹用银线装饰。纹饰图案为百蝶穿花。玫瑰紫:紫玫瑰花色。

第十五回写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时,水溶“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江牙海水:“牙”又作“崖”。龙袍、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弯曲线条称水脚,水脚之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江崖海水纹。除表示吉祥绵续以外,还寓有一统山河、万世升平之意。坐龙:盘成圆形的龙纹统称团龙,其中头部在上者称升龙,头部朝下者称降龙,头部呈正面者称正龙,头部呈侧面者称坐龙。蟒袍:又名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关于龙蟒区别,历来并不明确,一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

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彩绣龙窄裉小绣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水红:比粉红略深而鲜艳。妆缎,即妆花缎,是云锦中最华丽最具代表性之传统品种。

此外,第三回中还写到王夫人耳房内“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金钱蟒是一种织有小团龙纹样的蟒缎。上述织物均为江宁织造局所生产。

“上用”织品为江宁织造局所产。《红楼梦》中还直接写到“上用”织物之事。第四十回,贾母介绍织物“软烟罗”时说:“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那银红的又叫做'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第五十六回中写到江南甄家的礼单,“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而雍正三年二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曹送来缎匹如数收讫折》中云:“臣等查收,看得上用满地风云龙缎一匹,大立蟒缎六十九匹,蟒缎十一匹,片金十四匹,妆缎一百四十匹,倭缎二十匹,金团龙缎三匹,金字缎十九匹,大立蟒纱十四匹,蟒纱二匹,金团龙纱一匹,缎四百二十四匹,石青缎四十一匹,宫绸十七匹,宁绸六十八匹,文绸一匹,金线纱一匹,碎小花缎五十一匹,洋缎八十八匹,总共缎匹等项九百八十五匹,已如数收讫。”[28]显然《红楼梦》中江南甄(真)府“进宫朝贺”的“上用”云锦其原型出自江宁织造曹家“上用内造”之云锦。

南京云锦研究所尚存“卍字锦”。《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茗烟按着一个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被宝玉撞见,茗烟忙跪求不迭。宝玉因问:“名字叫什么?”茗烟大笑道:“若说出名字来话长——真真新鲜奇文,竟是写不出来的,据他说,他母亲养他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花样,所以他的名字叫卍儿。”

第四十回贾母要替黛玉换窗纱,凤姐儿道库房“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卍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接着贾母和王夫人、凤姐就谈论起“上用内造”,显然这是指江南三织造为“上用”而织造之事。

“卍”作为一种图案花纹,在建筑业、丝织业中被历代艺人所广泛采用。现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尚保存有“江宁织造局制”石青色底不断头卍字花纹的“织金锦”。

再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写到贾母将“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了宝玉,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其实这是地地道道的正宗国货。用孔雀羽制作锦缎,我国古已有之。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十八首之十中云:“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装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销空,新样小团龙。”[29]就是有力的佐证。它以词记事状物,说得相当明白,孔雀毛嵌在丝里编织,增添了云锦的表现效果,并且交代了衣料上的图案——翔凤与团龙。这不是南京云锦又是什么呢?如今,南京云锦研究所早已研究恢复了这一技艺,在为定陵复制的龙袍等古代服饰上就根据原物要求织入孔雀羽拈线和纯金线等,而且还大量用于云锦工艺品和现代时装上。


“康版”刻印冠古今

曹寅藏书极富,又喜刻书。曾汇刊前人文字音韵书为《楝亭五种》、艺文杂著为《楝亭藏书十二种》,校勘精审。内廷御籍多命其董督,雕镂之精,胜于宋椠。后世称“康版”者,即曹寅首创。

康熙于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在苏州发《全唐诗》一部,敕命曹寅为“校阅刊刻官”,校刊《全唐诗》。曹寅受命后,立即委派名家筹划并在扬州天宁寺开局,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其间康熙曾在曹寅的奏折上朱批:“刻的书甚好,等细细看完序文,完时即打发去。”[30]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为书作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

《全唐诗》面世后,康熙又命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商刻《佩文韵府》。为此,曹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令人遗憾的是,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在天宁寺书局病殁。然而,《佩文韵府》的刊刻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顿,而是由李煦继续完成。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初十日,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说“窃臣与曹寅、孙文成奉旨在扬州刊刻御颁佩文韵府一书,今已工竣”云云,康熙当即在此奏折后朱批:“此书刻得好的极处。南方不必钉本,只刷印一千部,其中将乐纸二百部即足矣。”[31]

曹寅首创的“康版”,为我国雕版印刷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广陵古籍刻印和金陵刻经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866年,杨仁山与同事王梅叔等人合组金陵刻经处,借以流通佛经。杨仁山曾委托日本佛学家南条文雄在日本代为搜购中国的佛学典籍,南条寄回二三百种,其中包括许多有名的佛学典籍。杨仁山从中选出一部分,交金陵刻经处刊刻。他筹划刻印并亲自勘校、论疏《大藏辑要》。《大藏辑要》由他的门人欧阳渐等最后完成,共有465种,3300多卷,并有许多画像。金陵刻经处刻成的佛经,以准确、清晰出名,流通于国内及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11年杨仁山病故,其弟子欧阳渐继承杨的衣钵,经营金陵刻经处。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欧阳决定停刻佛经,而选刻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爱国诗词,广为散发,因以激励民众,鼓吹抗战。淞沪战事发生,南京危急,欧阳率弟子运迁历年所刻经版入四川江津。随后金陵刻经处惨遭灾燹。

金陵刻经处先在南京北极阁,后迁常府街,1897年迁延龄巷、淮海路口杨仁山宅院,占地面积11667平方米,房屋132间。“文化大革命”中,刻经处再遭破坏,濒临毁灭。1973年,美籍华人、杨仁山的孙女杨步伟和孙婿、著名学者赵元任回祖国观光,在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时,提出了恢复金陵刻经处的请求。周恩来总理极为重视,当即将金陵刻经处“恢复旧观”的任务交给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赵朴初,赵朴初当即陪同赵元任夫妇到南京规划刻经处的恢复。此后,赵朴初多次到刻经处督办恢复事宜,到1980年初初具规模,恢复刻经和对内对外的佛学交流。现在金陵刻经处占地4286平方米,建筑面积214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深柳堂、祇洹精舍、经版楼、杨仁山墓塔等,再次成为我国佛学研究的出版中心。

金陵刻经处继承了“康版”的传统技艺,因此对雕版印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清实录》第五册《圣祖实录》(二),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225页。
[2]《清实录》第五册《圣祖实录》(二),第225—226页。
[3]《清实录》第五册《圣祖实录》(二),第525页。
[4]《清实录》第五册《圣祖实录》(二),第1042页。
[5]《清实录》第五册《圣祖实录》(二),第1043页。
[6]《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144页。
[7][清]宋荦:《西陂类稿》卷四一,民国六年宋恪寀重刻本。
[8]《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220页。
[9]《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220页。
[10]《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221页。
[11]《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291页。
[12]《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292页。
[13]《清实录》第六册《圣祖实录》(三),第292页。
[14][清]唐开陶纂修:(康熙)《上元县志》卷二,清康熙六十年刻本。
[1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16]康熙四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洪武陵冢塌陷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页。
[17]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江宁织造曹寅再奏洪武陵冢塌陷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58页。
[18][清]爱新觉罗敦敏、[清]爱新觉罗敦诚:《懋斋诗钞 四松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第409页。
[19][清]洪昇:《太平乐事题词》,见[清]曹寅《太平乐事》,清康熙刊本。
[20][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不下带编 巾箱说》,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6页。
[21][清]曹寅:《楝亭集·楝亭诗钞》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影印本,第185页。
[22][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清]程伟元、[清]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7—248页。本文引《红楼梦》原文均据此本,不另注。
[23]金毓绂主编:《辽海丛书·楝亭书目》,辽海书社1985年版,第174页。
[24][清]曹寅:《楝亭集·楝亭词钞》,第610页。
[25][清]曹寅著,胡德平、赵建伟笺注:《续琵琶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42页。
[26][清]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3页。
[27][清]蒋启勋、[清]赵佑宸修,[清]汪士铎等纂:(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卷一五,清光绪十年重印本。
[28]雍正三年二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曹送来缎匹如数收讫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66—167页。
[29][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36页。
[30]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全唐诗集本月内可以刻完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41页。
[31]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初十日《苏州织造李煦奏进佩文韵府样书并请示刷钉部数折》,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13页。


更多《红楼梦小知识、小游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的母亲是"林黛玉"?!
雍正为什么要抄曹府,曹府犯了什么罪?
曹雪芹的家世荣衰,一把辛酸泪
《江宁织造》【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4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曹雪芹和云锦不得不说的故事
江宁织造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